《团圆》是一部王全安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退伍的国民党老兵晚年重回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却让妻子现在的家庭产生剧烈震荡的故事。 电影由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戏骨主演,徐才根饰演的是有点苦相但温良恭和的老兵燕生,卢燕饰演的是坚强隐忍优雅的玉娥,凌峰饰演的是对玉娥百依百顺,勤俭热情的才根。电影主要就是这三个老人的戏,他们在饭桌上回忆往事,对燕生来说是他们撤退的那一天,对玉娥来说是她和燕生失散的那一天,对才根来说是他们部队入驻上海的一天,三个人对那天的回忆截然不同,连那天的天气在他们的眼中也都不同。 片子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才根决定和玉娥离婚让她去台湾,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正式结婚,于是他们只能先去结婚,再办离婚,那个年代。。 感情戏在《团圆》里面是重头,老伴才根后来突发脑溢血,玉娥决定留下来不去台湾了,才根给玉娥做了他已逝台湾夫人教他做的佛跳墙,暗示他也放弃了。饭桌上三人看似团圆的团圆,其实永远不会是个真正的团圆。性情不同的他们,“在面临至恶的人生境遇时,同样做出了至善的抉择。”。。。 电影里一头精致的卷发,虽然白了不少,但看上去仍特别的婉约,我喜欢看卢燕的戏,也喜欢听讲上海话,出生在北京,长于上海,南北交融的生活环境使她既能說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又可以持吳侬软语的上海话。只是美籍华裔的她讲的上海话也有些不完全正宗了,她有次叫上海的外滩“黄埔滩”,当地的上海人一定不会这么说。 听说王全安这个2009年的电影荣获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当时在柏林以国共对峙,两岸分离为大背景的"团圆"非常容易引起曾经拥有同样历史经历的德国人的共鸣,2009年既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也是台海分裂60周年。由于题材有些敏感,电影在2013年9月才正式在中国大陆首映。 一部不错折射海峡两岸“团圆”主题的电影,但也有些失实的地方: 国民党老兵燕生49年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如果是有上海后面图片上这样背景的话,燕生应该是90多岁了,而电影里面他明显没那么老。台湾政府允许老兵回乡探亲是从1987年开始的。记得那个时候台湾人回来也不住在家里。导演王全安把故事的背景给置换了,街景和家里的布置也是九十年代的样子。 《团圆》里的玉娥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楼下出车祸死去的邻居张婆。 楼下的张公和张婆,一胖一瘦,两人经常喜欢斗嘴,老房子的地板是可以听见楼下人讲话的,两人每天从早上五点多开始听天气预报就唠唠叨叨地讲话直到到晚上睡觉关灯后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张公是个大胖子,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写写毛笔字,收收古董,弄弄盆景,过得很休闲。张婆人比较苗条,宁波人,很注意衣着打扮,总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是老年人里特别显眼的一个。她善良,热情,和团圆里面的玉娥一样,特别的能干,烧一手的好菜,夏天的傍晚,用自来水一冲,大家都会搭个小桌子在天井里乘凉,吃饭,她家桌子上最起码的四菜一汤往往都是邻居中最好的。 突然有一天,早晨天气预报后的唠叨听不见了,张婆也不见了,邻居说张婆原来去台湾的老公回来了,要把她带去台湾。还说她和张公并没有正式结过婚。过了段时间,又听邻居说,张婆临回台湾前,出了车祸,人没了。还说张婆的命真不好,刚有好日子过,人就,哎。。。那个时候人小,不太懂得到底发生了什么。印象中,张公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倒是从北京回来看我们的母亲听说后眼眶红了好久。大概过了一,二年,张公家又来了个李婆,每天早晨五点多天气预报一响,久违的两个人叽叽咕咕的讲话声又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