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 就像它的棉纺织工业一样,曼城人的血液里既有着钢筋水泥那强势,尖锐,又不失绸棉般柔软滑顺的礼节与幽默。他们的绅士风度也许没有伦敦的老练,却绝对有自己的原创风格。看曼彻斯特人吵架,是最搞笑的事,显而易见,吵架的人心里憋足了气巴不得一巴掌把对方打死,又碍于礼貌不想表现得太粗鲁,只好红着脸压低声音,及其努力地做外交姿态,一来二去, 气还没消,却先笑了起来,转眼间仇人成兄弟。 曼彻斯特人不仅足球踢得好,好打架也是有名的,而且女人比男人还爱打,特别是女崩克。不是谋杀枪杀那种,而是空拳对打。常常在街头,看到人莫名其妙的扭打在一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架势,咚咚几下,打完就走人,连警察都有些见怪不怪了。一定是处理事情时,幽默和礼节实在不管用了,才不得已用拳头来终结。所以,去曼彻斯特久住的人,学几招少林功夫还是有必要的,白挨几下毕竟很闷骚。 曼城人把隔着英吉利海峡那块大陆上的法国人荷兰人等等称为“那些欧洲人”,我很奇怪,问你们不也是欧洲的么?他们很不屑一顾的哼哼几下说,我们是大不列颠的,两码事儿! ---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失语。英国其他地方的人给曼城人取个外号叫Mancunian,是因为曼城人对曼彻斯特有一种奇特的超乎常态的忠诚,他们喜欢拦住走在街上的外地人,然后给他们大讲特讲曼彻斯特, 这个习惯是全英国都出了名的。 在曼城的中国人和本地人相处的不错,不信你去曼城的那些德克萨斯牌桌上看看就知道。作为一个牌迷,到了打牌盛行的曼城,自然要到牌桌上报到。看到的是一个年近花甲的中国牌手,钻牌桌规矩的空子,近乎不通人情的‘教训’和刁难一帮年轻的本地牌手。年轻人委屈的要命,抵着头,眼珠滴溜溜的瞅着我发愣,却一言不发任他抓狂,看得在座的一个中国女士站出来为年轻人打抱不平,叫那个吵吵嚷嚷的中国老头儿住嘴,呵呵。。。而工作人员也不因为自己的人被外国人抢白了而不快。其实那个华人老头儿也蛮可爱的,他真的就把曼彻斯特当作了他的老家那样,说一口英国腔的中式英语,对服务生指指点点,要这要那,情绪激昂。其他的华人也很放松,没有感觉他们被怠慢。即便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这种和谐也是很难找到的。 曼城的服务生给我的印象好到让我受宠若惊。在两个不同的酒吧,两个不同的服务生,一男一女,做了同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在我喝了免费饮料后,不声不响的自动送来新的免费饮料。如果是在美国,我不会奇怪,因为服务生靠小费,这样做明显有赚小费之嫌。而曼城的规矩,服务生通常不指望小费的。那两个服务生自动更新我的饮料,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和对顾客的关心,当我把小费给他们,他们表现的喜出望外的吃惊。 这可是倍受世态炎凉,走了不少国家地方的我从来没遇到过的,由此,不得不给曼城人的印象加上一条:不但有血性,也很有人性。 帖一些二月中旬在曼城拍的一些照片,以此慰籍一下自己对曼彻斯特的点点思念。 电车轨道给人一种潜意识的回家的方向感,老城市独有的温馨
安安静静的早晨 Tram/有轨电车是欧洲老牌城市的标志 中国城附近街景 以英国诗人济慈取名的酒馆,看报的男人是典型的曼城人打扮 马路边典型的英式建筑,谦逊的帝国遗风 市政府 曼彻斯特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 教堂西翼内景,教堂顶越高,离上帝越近?(此图从网上转贴) 哦,这些乖巧的鸽子 爱尔博特广场, 政法改革家约翰布莱特塑像 这样的老爷出租车让人跌落在时间的历史缝隙里 皇家剧院门口, 曼城人对的戏剧,艺术的热情不亚于对威士忌和啤酒的热爱 到家了,红酒吧 很前卫的一个音像书店,随着电子书,网络音像的普及,这样的书店全世界都不多了。心疼啊! 不愧是摇滚音乐的鼻祖之国,书店满墙的音乐海报眼花缭乱,滚石的经典大嘴巴到处舔,哈哈 莎士比亚和德克萨斯扑克牌?? 原来是叫莎士比亚的酒吧,每星期六吸引许多牌迷来这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俺在这打一晚牌赚了400镑 对我这个美洲来的乡下老鼠来说,这个两层巴士吸引了一下眼球
中国城里的小凉亭, 这里的中国城简单而干净 离开曼城去阿姆斯特丹那天下了小雪,拍张纪念,满心欢喜的带走一些老工业城的颓废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