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與政策導向 在21世紀,華夏民族迫切樹立嶄新的經濟觀,並且運用科學的經濟觀去制定政策。中國大陸迫切需要確立嶄新的經濟觀,同時拋棄一系列不合時宜、嚴重阻礙經濟增長的陳舊的經濟觀念。 經濟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各個階段的不同的社會形態下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關係問題;一是在各種不同的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生產資料與勞動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前者構成一個國家的經濟形態的自然面貌,後者則構成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體系。 經濟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的生產、交換、流通和分配各個不同環節與要素共同構成的體系。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創新性、節約性和平衡性。經濟活動是不同產業分工條件下的所有勞動者為了共享勞動成果的生產、交換、流通和分配過程。不同的分工是經濟運行的固有規律與發展趨勢。社會分工的運動趨勢代表着一個社會的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態,並且代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企業是社會需求的產物。在現代社會中,企業是最基本的勞動組織,也是滿足各種各樣的社會需要的核心的承擔者。勞動者的勞動自由,是中國大陸經濟實現平衡與健康發展的最可靠的價值與政策選擇。 在中國大陸“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洶湧澎湃的局面終結後,中國大陸必須深刻總結並且牢固把握下一步經濟運行的方向,並且制定一系列具體而有效的政策與措施。 可以肯定,如果中國大陸繼續沉溺於計劃經濟體制以及有關社會主義的種種過失觀念,那麼,中國的社會經濟就必將深陷一種不能自拔的萎縮局面。一個傳統的並且頑固的經濟觀點是: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形式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不是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並且僱傭勞動者。因此,在經濟方面,必須拋棄傳統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劃分經濟活動的界限和分類,中國大陸如果仍然根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公有制和私有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等等觀念認識經濟和制定政策,那麼,可以肯定,21世紀中國大陸社會的經濟前景,則必然的經受一種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並且長期的停滯不前和原地打轉。 歷史上,由於中國社會從來都是以家庭為基本勞動單位的、以勞動者的體力為生產力的小農經濟形態,因此,中國沒有屬於自己的經濟學說和經濟學體系。有的,只是以強制性的行政方式調節土地與農民關係的政策。從周朝的井田制到1980年代推廣的“家庭承包聯產責任制”都是如此。現在,經濟學思想的缺乏仍然是嚴重製約中國大陸制定一系列產業和經濟政策的障礙。 中國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從政府的“簡政放權”、打破“條條塊塊”以及“黨政分開”、“政企分開”為簡單明了的導向。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獲得普遍的成功之後,大致於1984年開始,城市國有企業開始進行“承包製”的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從最初的“承包製”到“股份制”改造,並且在1990年代創建深滬兩個股權交易所,目的是幫助國有企業融資與脫困。 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的經濟運行,開始明顯的形成了以金融、房地產、汽車、電信等為支柱的四大產業,其中金融業的改革是逐步成立一系列小型的信用機構,並且推動國有銀行業積極支持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1950年之後,中國大陸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嚴重的住房問題,不僅建築質量極差、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城市社會的發展。在城鄉居民積累了幾十年的“住房難”的背景下,以1992年鄧小平南巡為標誌,房地產業蓬勃興起,從而快速發展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行業。可以說,中國大陸城鄉社會在1990年之後建設的居民住宅的數量,遠遠超過以往4000年住房建築面積的總和。中國住建部在2月底公布的一個數字是:全國城鄉房屋建築已經達到了6億棟。房地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之初,便是一個高度民營化、市場化的行業,由於城鄉居民的巨大而迫切的“剛性需求”,加之銀行業不計後果的注入信貸資金與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到2020年為止,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負債最嚴重、自然資源和貨幣資源最浪費的行業,城鄉居民家庭已經無力消費現存的住宅,同時,房地產業的債務與地方政府債的疊加,極有可能壓垮現行金融體系,並且造成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汽車業隨着城鄉家庭需求的飽和,一場慘烈的降價浪潮必將開啟。而整個汽車業業會在繁榮40年之後進入深度的調整與重組狀態中。汽車業的低迷情勢已經開始顯現。在=從現在開始到未來數年,興起於改革開放過程並且支撐了中國大陸經濟繁榮的四大行業——金融、房地產、汽車、電信,都必然進入一場急劇的衰退和重組的狀態中。 中國大陸在1948年人民幣發行的最初期,人民幣的發行不僅沒有與黃金儲備相聯繫,也沒有與任何外幣相聯繫。顯然,中國的人民幣不僅屬於一種年輕的貨幣,而且是由國家政權強製發行和流通的純粹的信用貨幣。1945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一個以美元為紙幣軸心的世界貨幣體系。自二戰結束後直至今日,美國籍憑美元的國際地位,始終堅定的維護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即使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也是如此。 在進入21世紀的20多年中,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目前,美國的金融也正在經歷巨大的危機與挑戰。硅谷銀行的破產,有可能再次拉開美國本土金融危機的序幕,並且導致一場影響更加深遠的銀行業的重組。美國監管機構於(3月10日)緊急沒收硅谷銀行的資產,這是自十多年前華盛頓互惠銀行破產以來最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硅谷銀行於1983年在加州成立,擁有2100億美元資產規模,是美國第16大銀行,該銀行倒閉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僅次於華盛頓互惠銀行。硅谷銀行主要面向科技行業,這意味着整個銀行業不太可能像十多年前那樣產生連鎖反應。最大的那些銀行——最有可能引發系統性經濟問題的銀行——擁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充足的資本。 從美國硅谷銀行破產看,一場全球性的貨幣於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加之目前的俄烏戰爭與世界各地的軍事對抗的不斷急劇升級態勢看,21世紀一場根本改變世界格局的重大的經濟、政治與軍事事件必將發生。世界大戰的序幕已經被俄烏戰爭拉開,包括中國、美國與歐盟各國,都在為世界大戰的爆發做極其認真的準備。 中國大陸自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在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制度方面,曾經進行過一系列的調整與改革。總的說來,人民幣的浮動匯率制對人民幣有益的方面較多,也就是說,人民幣與美元的浮動匯率制更利於人民幣。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後的“量化寬鬆”與中國大陸的4萬億龐大的貨幣刺激政策,事實上都是中央政府的權宜之計和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整個實體經濟與貨幣系統的不平衡性,必然的、也只能通過發行紙幣的方式進行有限的化解。 中國大陸的整個金融業的經營根基極其脆弱,並且,由於其單一的國有屬性(即使在深滬股市上市,也是國家直接控制的金融機構),因此,導致其嚴重缺乏自身的經營活力與創新能力,而且,與市場與中小企業天然地存在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一方面,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難以獲得有效的信貸與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包括銀行業不僅嚴重浪費貨幣資源,而無效的投資更導致缺乏效率和產能浪費,並且造成流通與分配機制畸形。 在21世紀,華夏民族必須成為一個善於勞動的民族。而對於作為一個國家的中國大陸來說,必須成為一個善於引導勞動、激發創造、獎勵發明的國家,而不是只是運行簡單的經濟觀念強制性的主宰和限制各種經濟活動。 中國大陸應該充當21世紀全人類進行農業革命的先導者和主要國家。中國的工業走向成熟仍然需要一個艱苦的獨立創新的過程。 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預期性才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與良好運行的最關鍵的因素。 徐國進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