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新闻报道日期 25.03.2014
棘手的客人习近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德行程因为克里米亚危机而蒙上阴影。而习近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的愿望也令德国深感棘手。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的要求令德国感到不满: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访问德国前,中方提出了让 习近平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愿望。柏林因此立刻敲响警钟,习近平很可能利用德国处理纳粹历史的方式敲打日本。德方已经礼貌地回绝了中国的请求,以免被卷入中日纠纷的泥潭中。
此次的访问使柏林处于艰难的境地。因为德俄关系正因克里米亚危机处于数十年来最恶劣的情况,各界正密切关注其对华关系如何发展。然而,习近平并不会对俄罗斯的做法进行批评。他宁愿保持中立不牵扯其中。虽然中国与乌克兰关系和睦而且基本上不愿意进行干涉,但中方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凌驾其上。
德国不希望卷入中日岛屿主权纠纷等矛盾中
为了准备迎接八年来首位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府和总统府都感到有些头疼。对德国总统高克而言,这不是位容易接待的客人。在他日前抵制索契冬奥会后,如今却又得对中国元首殷勤示好,而该国与俄罗斯一样都存在人权问题。据德新社所获得的消息,有别于一般做法,高克与习近平仅会不携女伴共进午餐。总理则将邀请习近平共进晚餐,而非举行国宴。总统府表示,高克与习近平“也会谈及中国人权问题”。
有关单位正努力淡化双方对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行程的意见分歧。欧洲人几乎毫不怀疑,习近平将会利用此次的访欧行程针对日本做出批判。这两个亚洲国家的双边关系高度紧张,一方面双方正争夺东海一系列无人岛屿的主权,另一方面,中国批评日本对于二战侵略罪行缺乏适当的处理态度。
不愿成为外交冲突工具
去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一月曾对《布伦瑞克报》(Braunschweiger Zeitung)表示:“想象一下,如果德国总理不去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而去希特勒的地堡并敬献花圈。这令人无法想象。”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也在网络上张贴了一张德国前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在华沙犹太受害者墓碑前跪拜的照片,借此对日本表示抗议:“只有在正视历史基础上,各国才能共同构建未来。 “德国此番拒绝习近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令中方感到诧异。” 老实说,我感到有些意外,“一名不愿具名的大学教授兼德国问题专家如是说。” 当然,一方面要面对历史,另一方面要避免卷入与日本的纠纷中,确实相当棘手。”
勃兰特1970年访问华沙之际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德方强调,习近平当然可以 “私下”造访大屠杀纪念馆。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所长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 称:“但如果大屠杀纪念馆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外交行动,借此对第三国传达信息,那么德国便不能支持这样的行为。”他表示,为犹太死难者设立的纪念馆 “不能成为外交冲突的工具”。
海尔曼指出,中国和日本不应该采取迂回的手段争取国际支持,而是要直接进行谈判。德国在岛屿主权纠纷中并不选边站。一名高级外交官员表示,“我们完全不在乎这些岛屿属于何方”,两国应该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
来源:德新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石涛
DW.DE
日期 25.03.2014
主题 普京, 中美关系, 周永康, 乌克兰抗议, 薄熙来事件, 欧债危机, 中国反腐风暴, 默克尔,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德国之声中文网 媒体看中国 日期 26.03.2014
“中国梦”和外交关系中的阴阳
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3月24日在《每日镜报》上发表题为“中国梦”的文章,呈现了一个正处于第二次深远改革进程中的中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特别是作为欧洲最强经济体的德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欧洲对于中国的态度却徘徊在恐惧和惊叹之间”,2007-2013年间的德国驻华大使、现任宝马基金会总裁的施明贤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作者随即表示,恐惧是没有根据的。他提问到:“当这一届新中国政府将 ‘中国梦’称为政治目标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作者写道,习近平掌权一年以来,中国新政府的政策重点瑕瑜互见。
“新政府一方面明确要继续改革开放政策,宣布了深入的改革措施--既在经济和环境领域,同时也包括社会政策中的一些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互联网管制更严了、对于异议人士的施压更强了。与此同时,中国在邻国面前--尤其是与日本在就东中国海上的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主权争议问题上,展示出了决心,一种让许多人感到具有威胁性的决心。”
当下的中国
文章随后用10个小标题分析当下的中国,分别是 “担忧经济回落”、“上一代的改革成果岌岌可危”、“政府试图审查网络异议”、“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心任务”、 “要抵制腐败,中国必须继续法治国家进程”、“政治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民众要求从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追逐利益而非追逐霸权”、“中日间的和解似乎不可能”、“(中国将)德、法作为和解的榜样”。
很多中国的老百姓有着更具体的梦想
在结尾部分,文章写道:“中国梦从这里开始:中国要回到其19世纪时的地位;中国要其社会稳定、尽可能多的人生活富裕;中国要得到外界的尊重。中国再不想受其他强国摆布,自决这一目标高于其他任何目标。
“欧洲不用对实现中国梦感到忧虑,更无需恐惧。欧洲应企盼, 一个强大的中国作为21世纪的新大国,积极地为迎接全球性挑战做出贡献。欧洲应在这一进程陪同中国一起前行。”
“俄、中在未来也将爱恨交织”
《新苏黎世报》周二发表了一篇上海交大政治学教授论述俄中关系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盟--当然是抱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绪。
文章在开头写道,在中国官方声音中,亲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公众舆论似乎一致,然而实际上中国决策者们对于克里米亚危机的考量复杂而互相矛盾。
文章分析道,俄罗斯并没有完全被孤立。乌克兰是中国重要的武器供应国,而如果基辅政府向欧盟靠拢,就必定要按照欧盟规定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中国目前的三大武器供应国(以色列、俄罗斯、乌克兰)就只剩下两个。而普京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公开向中国致谢也并非没有道理,中国在危机期间小心地对俄示好,同时普京也要表明自己在国际上并未被孤立。
中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不过两国间贸易近年来迅速增长
中俄的“阴”与 “阳”
“毫无疑问,中国和俄罗斯将会走得更近,这既源于两国新的能源生意,也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主义威权国家的统治理念。”
“目前中国在组建其外交政策方面尚处于一个学习阶段。……中国对俄罗斯爱恨交织,就像中国古代象征着能量循环的阴和阳一样。目前事情表现出来的是阳的一面--只要普京还在掌权,只要中国还需要俄罗斯的石油。”
摘编:万方
责编:石涛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DE
德国之声中文网 媒体看中国 日期 24.03.2014
中国正在打开门扇
周一德语媒体关注正在进行欧洲访问的习近平以及德中关系。而上周末德国媒体刚刚曝光的斯诺登文件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取中共高层和企业信息行为,再次推到前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访问(2014.03.22)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周一发表在 “外部观点”栏目的文章题目是 “北京正在打开它的门扇”。文章开头写道,周五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德国,这便又一次为探讨德国外交政策的价值观和利益取向提供契机。中国近期的一系列包括反腐在内的动作,都仿佛同民主、法制国家以及多元化的理念渐行渐远。接下来,文章笔风一转写道:
“实际上,中国有着实现更大程度自由化的前提。去年11月,中共开始了广泛的经济改革,对此的贯彻正在进行当中。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受到限制,私有企业将在迄今为止国家控制的经济领域扮演角色。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更为多样化,也更为开放:新的消费习惯以及社交网站改变了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旅行,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中学、上大学。这些人同国外有很多职业领域的交往。以上这些可以让人充满乐观地思考未来,过不了几十年,统治制度也会开放。当然,中国不会简单照搬欧洲和美国的样板。中国的政治秩序今后将走自己的道路。”
“对待中国,需要耐心以及外交技巧。价值观和国家利益带来的紧张可以化作积极的政策:德国不仅因为高品质和高科技深受中国的尊敬,德国对中国的批评,以及对北京的尊重姿态,使其在中国赢得了良好声誉。”
文章说,德国是西方国家中同北京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因此:
“对华关系能够经受德方提出批评性问题,比如 ‘艾未未为什么不能出境前来柏林亲临他的展览;为什么中国的社交媒体受到日益严格的监督’。两国间定期的政府磋商以及大约70个对话论坛,提供了各个领域交流的可能性,而这些其他欧盟国家都不具备。中国对德国敞开的门扇比其他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要多。”
华为究竟怎么了?
随着德国《明镜周刊》和美国《纽约时报》曝光原美情报人员斯诺登揭密的资料,人们获知,美国国家安全局 不仅窃听中国政府高层,其中包括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而且窃取中国网络设备供应商、雇员15万、年经营额280亿欧元的私有企业华为。
华为在CeBIT展会(2012)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 “华为究竟怎么了” 的文章:
“美国不断谴责中国使用超出国家间常用的间谍手段,展开黑客袭击,其行径已进入企业间谍范围。事情到了今天,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女发言人仍在试图同中国的做法拉开距离,指出,‘她的组织使用资源,并不是偷窃外国公司的企业机密,并把它们提供给美国公司,旨在提高后者的竞争力。’ 换言之,窃取的外国公司机密会特别秘密的保管。”
“国外间谍同经济战争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需要逐案审视。一份美国国安局的文件写道,‘通过华为可以进入有价值的网络的渠道’,比如进入 那些不是西方国家的网络(也可以进入德国的网络,华为路由器在德国也很普遍)。这一理论可以用到中国广泛存在的窃取企业机密的实践中,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有中国经济间谍的身影。”
作者问道:
“如果在华为的产品里暗藏着两家秘密情报局,那么华为今后不就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企业了?”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报摘:李鱼
责编:文木
日期 24.03.2014
主题 中美关系, 周永康, 薄熙来事件, 中国反腐风暴,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20国集团
习近平要奥巴马解释监听胡锦涛问题
参与网站 [日期:2014-03-26] 来源:美国之音 作者:熊健
熊健
03.25.2014
华盛顿 — 据报道,3月24日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核安全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就美国国安局曾经监听中国前领导人胡锦涛和多个中国政府部门的相关报道,当面要求奥巴马总统就此报道予以解释。上个星期六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披露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工斯诺登泄露的加密文件中,美国国安局曾经监听中国前领导人胡锦涛和多个中国政府部门的报道。
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在习奥双边会晤之后的新闻简报中说,“习近平的确在讨论网路安全的问题时,提到了最近的报道。”
罗兹说,奥巴马总统明确地告诉习近平主席美国不会从事监听活动以获取商业利益。据科技时报说,在习奥双边会晤期间,奥巴马为监听华为的行动作出辩护说,美国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调查华为的服务器而并不是窃取任何商业机密。
另据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告诉奥巴马总统说,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问题上,美方还应该采取客观公允态度,分清是非,多作利于推动问题妥善解决和局势缓和的事。
阅读:90 次
录入:yiyang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中国 -
发表日期 2014年 3月 25日 - 更新日期 2014年 3月 25日
习近平新毛装亮相荷兰内地传媒讃叹“新国服诞生”
习近平夫妇2014年3月22日在阿姆斯特丹与荷兰王室合影。
REUTERS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同夫人彭丽媛早前出席荷兰国宴时,穿上一套经过改革的毛装,让内地传媒眼前一亮,中新网赞叹这是“新国服诞生了”。不过虽然毛装的设计源自中山装,报导全文却以新的中山装来形容这套“新国服”,反而不提“毛装”这两字。新华社的报导则形容习近平和夫人穿的是“中式服装”。
根据欧洲王室礼仪,出席国宴的主宾都必须穿礼服,而过去中国国家主席出席外国国宴时,一般都会穿着西服或,例如胡锦涛2011年出席美国奥巴马总统为他而设的国宴时,也是穿上西服出席,所以这次习近平以一身新式中山装亮相荷兰国宴时,根据中新社的报导:“世界为之眼前一亮,国人为之精神一振”(至于?不嫌肉麻?)。
所谓新的国服,根据报导形容:“一看像是中山装,但并不是传统的那种:不再是紧闭的翻领,而是略微敞开的立领,亮出白色的衬衣;四个兜改为三个兜,左胸衣兜露出黑白丝巾。整体上看,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元素,既有中国气派又具开放意味。”
报导又形容彭丽媛的中装则是“内着青绿色中式长裙,外搭深色刺绣长衫,典雅大气,与习主席的中式礼服贴切呼应,相得益彰”。
新华社引述外交学院礼仪专家周加李指出,习近平所穿为改良的中华立领服饰,整体为中式风格,但左胸前的口袋巾,则借鉴了西方元素,为整个服装带来现代气息。而设计师李铂楠则形容,彭丽媛服装中的亮色元素总是巧妙地与习近平的服装细节相呼应,演绎“外交情侣装”。
关键词 习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