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太虚谦人的博客
  追求心灵和身体健康
网络日志正文
王光美:刘少奇拉开毁灭自己的文革正幕 2015-04-27 11:23:41
 

王光美:刘少奇拉开毁灭自己的文革正幕

2015-03-19 23:45:41

多维历史

文革文革的第一主攻对象——刘少奇自己拉开了正幕。可是,王光美坚持说:直到19668月,毛泽东印发《炮打司令部》之前,刘少奇一直不能确定,中国赫鲁晓夫的帽子会真正落实到他头上。虽然刘早已觉察毛对他不满。本文摘自《领导者》杂志,作者高建国,原题为《零距离采访王光美:文革爆发与毛、刘分歧》。

刘少奇与王光美

王光美取消了不见面的决定

八年前(1998年),一个泛着凉意的夏日,我在北京一家内部招待所,拨通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住宅的电话。未等我开口,一位操着京腔的年轻女性已在发问:喂,请问找哪一位?”“我找王光美同志……”我说明了身份与来意,希望予以通报。然而,令我惊异的是,这位年轻的接听者,就是年已七十七岁的王光美本人!

王光美委婉而坚决地表示,她只能在电话里接受简单采访,因为她患肺炎,尚未出院,今天只是回家来取些东西。于是,我便在电话里匆匆展开访谈。

由于刘主席非常喜欢别人称呼他少奇同志,请允许我也使用这个称谓,并称呼您为光美同志我这样开了头。

好啊。多少年没听到这样亲切的称呼了。王光美高兴地说,你想问什么呢?

我想请您扼要地谈谈,少奇同志冤案的形成和平反,以及您的有关感受……”这是聘我为特约撰稿人的报社,预定的采访题目。

原来你想谈这方面的事儿。王光美的声音明显地低沉下去,她似乎想回避这个话题,你的题目太大了,我需要准备一个月。

那么,请允许我请教一个文革史至今没能说清的问题。我临时放弃了采访提纲,想解开一些历史之谜。少奇同志究竟是什么时候知道,文革浩劫要在中国爆发了?

这个……”王光美犹豫着,没有回答。

当毛主席1962年秋在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口号时,少奇同志是否意识到,斗争风暴不久将在党内刮起?我追问了一句,搞专访只能这样抓机会。

你对党史很熟悉嘛,还能说出这是在那次全会提出的。王光美巧妙地绕着弯子,仍然不作回答。

我专程从上海来采访您,当然做了充分准备。不管怎样,来自王光美的夸奖使我相当惬意。

谁知,她马上提出了批评: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口号,并不是毛主席提出的,这只是一种概括性提法。主席的原话是阶级斗争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

您的严谨使我知道,您当年担任少奇同志的秘书,是怎样一种工作状态了。这倒不是恭维话,是我感慨之余的由衷之言。

你写给我的那封信,为什么不用计算机打字呢?王光美跳换了话题。

手写显得郑重一点吧。您能看清楚吗?我难以判断她对我那封有些潦草的求见信,是什么反应。

我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记者手写的信件了。你这封信,写得很认真,在措辞上也比较严谨。

这是因为,我想认认真真地对您进行一次采访。我觉得,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文革,和它留给后人的永久教训……”

……你说得对。我接受你当面采访。王光美改变了决定,我提前出院吧。我在北京医院已经住了半个月了。我的肺炎其实已经大好了。过两天,就在我家里谈……”

王光美与我约定了见面时间。她并在电话中,又兴致勃勃地谈了一些对刘少奇研究的看法。

王光美接受采访有交换条件

两日后,一个风和日煦的下午,我来到复兴门外一幢公寓楼内。王秘书给我开了门,小保姆给我送来茶水。不大的客厅朝南,布置得整洁朴素。不久,身穿浅灰色竖条棉布便装的王光美便含笑而至。

王光美虽然已是黑白参半的头发,仍然洋溢着活力和热情,眼神中露出和善、也透出机警。

我看窗外日光角度颇佳,便请她站在摆设着插花与盆景的窗台前,让我拍一张照片。她半开玩笑地说:你得寸进尺啊,这可不在约定的访谈范围内。结果却是我给她拍了照片,她又让秘书给我们拍了合影。

秘书告退后,我拿出笔记本。王光美微笑着连连摆手,打断了我的发问。她说:我知道,你着急地要和我谈少奇的事。可我还是要先和你谈谈中国贫困母亲的事。你得答应我,在文章里包含这个内容,让大上海的读者也知道贫困地区的状况。

我一边应诺,一边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您支持我们工作的交换条件吧。她笑而不答,径自拿出一份材料,让我仔仔细细摘录

原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光美,自1995年起,便担任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为贫困母亲治病、扫盲、脱贫,并藉此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能顺利参加到各项改革伟业中去,是她余生最大的心愿。

虽然王光美的健康被文革铁窗生涯严重损害,数年来她却亲自带队,奔走在陕西、云南、福建、四川等省泥泞的小道上、湿冷的山区中。许多昏暗破旧的茅屋,出现过她亲切的身影。许多久病绝望的母亲,曾从她伸出的双手中,得到温暖与救援。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记住了北京王奶奶盈含泪花的慈祥面容……

王光美唯恐我摘录不详,又把重要数字复述了一遍:全国至少有六千万贫困人口,一千万贫困母亲,温饱难保!而这些贫困地区,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譬如,设立幸福工程项目点的陕西省大荔县,就是二十万年前大荔人头骨的出土地,还诞生过不少中外知晓的历史名人(笔者注:晚清同光中兴时期,以理财著称的救时宰相阎敬铭,就是大荔人)……

王光美说:中国人本来是最有恻隐之心的。咱们今天既应提倡市场竞争,也要弘扬同情心,这是弘扬人性善么。何况咱们中国这么大,不走好全国一盘棋怎么行?广大弱势群体、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是关系当前国泰民安、关系今后中国社会构成的大问题啊。

我后来获知,王光美不辞劳苦地领导幸福工程,真正如她所言,是个义务打工者,从未领取分文报酬。她还为幸福工程,拍卖了娘家祖传的宋代耀州窑刻花碗、清康熙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碗等珍贵古董,五十六万元拍卖所得悉数捐赠。在她带动下,连她的孙子、秘书的女儿,也为幸福工程捐款。

我并且获知,王光美接受我采访那天,病体并未完全康复,其后便又为幸福工程日夜操劳。三个月后,当她带病飞赴昆明,出席幸福工程义演晚会时,竟病得不能开口。而这,不是她为幸福工程累倒的仅有一次。

就这样,幸福工程不依靠国家任何拨款,至今七年来,累计投资三亿元,以赞助发展副业的方式,救助贫困母亲十三万人(家),培训三十多万人次,项目点遍布全国316个县(市、区)。

作为前国家元首夫人,王光美在官场与名利场的关系可谓多矣。但她晚年却像普通人一般生活,像先锋队那样奉献,直至2005年,八十四岁高龄,才辞去幸福工程义务职务。她这种老而弥真的献身精神,足令今天那一大撮以权谋私、欲壑难填的贪官污吏,和巧借慈善活动中饱私囊的伪慈善家无地自容。正因为中国还有王光美这样的楷模,老百姓才对中国改革的良性发展,怀着不灭的信心。

王光美和江青的奇特关系

回到共和国第一大冤案——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主席刘少奇冤案,我的切入点依然是:刘少奇究竟什么时候才知道,文革要在中国爆发?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中,既隐藏着尘封的历史之谜,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王光美回答这个问题时,激动的情绪难以掩饰:“‘文革要爆发,少奇他事先完全不知道。

王光美的这一说法使我十分惊异。须知,自1953年起,中共中央便分为一线、二线,由刘少奇在一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虽然不少重要决策,仍由身居二线的毛泽东主持作出,但在决策程序上,特别是1960年代,一线实权大大扩大的局面下,毛进行全局性布置,已很难绕过刘主持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

1960年代的格局,具体说来是,刘少奇在总书记邓小平协助下主持党中央工作,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周也要向刘请示。刘只有重大问题才向毛泽东报告,请毛发表意见或作决断。倘若毛不在京,除极其重大的问题外,刘可与在京常委商议后,对任何问题当场拍板(情况紧急时,可相机进行终结决断)。

王光美对我说:从延安到北京,中共中央就形成了这样的惯例,主席不在,少奇代。主席、少奇都不在,总理代。……总得有人坐镇么。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发动文革的呢?或者说,毛泽东是怎样越过中央一线,掀起对党内走资派的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呢?

王光美告诉我,刘少奇察觉政坛上有一些异常动态,是江青1963年突然重新关注文艺工作。

而这一特别信息,来自江青与王光美这两位主席夫人,讨论服装穿戴的一次谈话。

1963年春,王光美将陪同刘少奇出访印度尼西亚等四国。由于外交部礼宾司的俞沛文司长坚持,刘少奇便批准王光美到上海定制一些出国服装。那时,江青恰巧在上海。江青便用内行人的口气指导王光美:服装穿戴嘛,要像安娜·卡列尼娜一般高雅,不要搞得珠光宝气(笔者注:从未以第一夫人身份正式出访的江青,在文革中带着哭音咒骂王光美:我叫她出访四国不要戴项链,她偏要戴项链,一点不听我的!其实,江青那次在上海,只是劝告王光美不要别胸针,并未提及戴珍珠项链的事)。王光美向来敬重第一夫人,便谦虚地表示,她将尊重江青的宝贵意见。

江青对王光美说完她对出国服饰的见解,便一个劲指责中国文艺界搞封资修,情况已经如何严重;甚至胡说文化部副部长、著名左翼作家夏衍,历史上是个叛徒”……王光美返回北京后,便向刘少奇一五一十汇报了江青的可怕言论。但是,刘少奇并不认同江青的奇谈怪论,对江青也显得满不在乎。

王光美告诉我:刘少奇和其他中央主要领导对江青,一贯都是既关心尊重,也不在乎。王光美对此具体解释:因为有明确规定,她是秘书她以前是不怎么出面的毛主席一直是管她很严的,不是随便的。她有时随便地对我说什么,主席马上给我打电话说:不该说,说得不对。

王光美用一句话概括了江青的性格,我如实说,她是个听了风就是雨的人。

对于江青这种听了风就是雨来事儿性格,王光美给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得从毛泽东1961年写的诗词《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说起。

1961年,国民经济因大跃进失败而陷入困境,为了防备外敌趁机入侵,各地加强民兵训练。这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身边的女机要员小李,到菊香书屋去给毛送文件。小李将离去时,毛泽东问她是否已参加民兵。小李便把自己持枪而立的操练照片拿给毛看。毛看后十分高兴,便在地理书的空白处挥就一首七绝: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把诗送给小李时说:年轻人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哪!

王光美说,江青她是夫人,当然看见这诗了。我是少奇夫人,她就跟我也说了。当时,江青对王光美就是这么友好。然而,令王光美和中南海诸位夫人瞠目的是,江青从此就不穿从前的裙子了。而她过去……衣服很讲究的

江青不穿裙子只是第一步,接着在服装上又出了新花样。王光美告诉我:你以后看到她穿军装的相片了。她这不是从文革开始的,从1964年就穿了。毛主席在十三陵看三军大比武时,她已经穿军装了。

以后,江青便经常穿着崭新的军装出入中南海,并参加各种活动。不过,军装上没有帽徽和领章——总参谋长罗瑞卿作了限制。

第一夫人换穿军装参加活动,红墙内其他夫人怎么办?王光美只好去问刘少奇。刘少奇的回答既简单又明了:你们这些人又没有参军,穿军装做什么?江青她要穿军装,随她去好了。

江青换穿军装,仅仅由于听了风就是雨的性格使然么?王光美讲述的这个历史小故事,使我生出一些疑惑:这后面还有什么政治隐情?因为,毛泽东曾对外宾说,1964年夏天(正是江青换穿军装观看大比武的那个夏天),他同刘少奇的斗争开始了。总之,毛泽东这次大力支持江青对文艺界的指责。而国防部长林彪也在江青要求下,于文革前夕介入对文艺和意识形态的大批判。

时至19668月,文革风起云涌之际,建国后首次穿上军装的毛泽东,登上天安门检阅百万红卫兵。

刘少奇不留情面批评江青

王光美接着向我讲述了江青以文艺哨兵的名义,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曲折经过。

为了理解王光美作为历史亲历者的简要叙述,必须对历史背景作些介绍。

史料证明,自19621月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与中央一线领导集体,对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实行何种政策,出现了鲜明而深刻的分歧。

19624月,刘少奇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以中央的名义批发中宣部文艺八条,提倡文艺题材和风格多样化,反对党包办文艺。文艺界众人欢呼,要把这八条刻在石碑上。

196212月,毛泽东根据江青的提醒,对文艺界发出警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起来了。有点西风压倒东风。

19639月,毛泽东再次发出警告:唱戏,净是老的,帝王将相,家院丫头,……那个东西不行要推陈出新

可是,刘少奇等一线领导人在鼓励现代戏的同时,并未封杀传统剧目。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政策,和一线领导人制定的政治、经济宽松政策一样,继续在全国静悄悄地推行着。

正是在毛泽东越来越感觉失落的1963年,江青以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闯入文坛,开始向中央一线领导发难。江青曾在上海向王光美挑明:主席不好说的话,由我来说。说对了是主席的,说错了是我江青的。如果把政治玄机说穿了,毛泽东推出江青去插手文艺,既是一种可进可退的党内斗争手段,也可涉及价值观念等大问题。

王光美一边回忆,一边对我说:江青从此以后抓文艺,抓什么对封资修的批判,搞现代样板戏。把上海来的沪剧《芦荡火种》,改为京剧。主席把它叫作《沙家浜》。……《红灯记》原来是东北的《自有后来人》,也给改了(笔者注:王光美这样讲,大概由于刘少奇1963年曾应周恩来之请,对哈尔滨根据长春电影厂影片《自有后来人》改编的京剧,提过史实修改意见。而江青移植的主要依据,则是上海根据该影片改编的沪剧《红灯记》)……改成京剧《红灯记》。江青只不过是看了,听了,她就把这个作为她的本钱江青也许改了一两个字,因为她会京戏啊。

王光美告诉我,由于江青在抓样板戏时,对文艺界批评既多且厉,中央就听了江青的汇报。少奇找她谈了,问她究竟有什么意见?因为,文艺是很复杂的事。但她没怎么说话。后来,中央在怀仁堂开会,请江青出席

刘少奇与江青单独谈了些什么?由于没有留下记录,如今已无案可查。王光美只知道,刘少奇批评了江青,在上海与王光美谈文艺界各种问题是不负责任,以后要注意。而江青在文革中的批刘发言,也透露了端倪:我对刘少奇的认识也有个过程。……我向他汇报文艺界的那些污七八糟的事,他却不表态。

刘少奇于19641月主持的那次中央文艺工作会议,留有不少史料。

虽然这19631212日,毛泽东又根据江青提供的材料,对文艺界作了异常严厉的批示(史称第一个文艺批示),指责文艺界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效甚微,并怒声质问: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艺,……岂非咄咄怪事。但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非但大事化小,把毛急于解决的主义之争,降格表述为:就是颂古非今的问题,还有颂洋非中的问题,并再三赞扬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周扬的意见好。周扬的意见是什么呢?周扬强调:文艺界的问题大多数是认识问题;大跃进时期领导文艺的方法简单粗暴,现在不能仿效。江青在会上当即反驳:资产阶级对我们的东西更粗暴!可是,几乎没有人理睬江青。邓小平在发言中明确表态:我完全同意少奇、周扬的讲话。这样一来,文艺界就只需

改进工作,而没有掀起批判风暴。

更有甚者。中宣部长陆定一与周扬,对江青已数次要求批判、并说明毛泽东也认为很坏的剧本——吴晗编写的京剧《海瑞罢官》(被江青指控与七千人大会后的单干风等有关),依然采取顶着不办、欠债不还的态度。而毛泽东对江青去中宣部管文艺,召集部领导开会,早已对周扬发过话:江青看问题很尖锐哩。江青也曾向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当面说明,我不是以主席夫人的身份来管文艺,而是主席让我来管文艺的。中宣部一再表现出的强硬,使毛泽东产生了中宣部有恃无恐的感觉。

不仅如此。王光美还曾根据刘少奇对毛泽东第一个文艺批示的反应,在个别场合议论:据说在这个问题上,不少人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来自中央一线最高主持者办公室的这一说法,也不见得未被毛泽东获知。

正当毛泽东对刘、邓等人公然庇护有大问题的文艺界,颇为不悦之时,一个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

江青抢当新的知名人士

196423日,距刘少奇主持中央文艺会议恰好一个月。并未感到形势十分严峻的中国剧协,举行千人迎春晚会。会前发函希望来宾讲究服饰,女宾以裙子为宜。场内不设政治标语。谐趣节目有男演员穿芭蕾舞短裙跳《天鹅湖》,梁、祝拥抱等。舞会里称女士们、先生们,还跳美国水手舞、伦巴……《解放军报》编辑顾工,本着战士的责任感,向中央揭发了文艺界的糜烂风气

此事顿时激起天威震怒。毛泽东于213日(大年初一)亲自发话:把唱戏的、写诗的、戏剧家、文学家,赶出城,统统轰下乡,……不下去就不开饭

毛泽东并于当年627日,在江青提供的中宣部整风报告草稿上,以他特有的尖刻语言砸下重锤:文联各协会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执行党的政策,……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毛泽东并以最近几年积累的感受指出,文艺界如不改造,就要成为吸附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发动政变的舆论基地。

王光美对毛泽东这个批示(史称第二个文艺批示),并未多加评论,只是告诉我,毛泽东那时还有一条在文艺界培养新的知名人士的指示。这样,就使江青萌生了她自己来当新的知名人士的野心。

王光美的叙述主线,依然建立在江青的政治表现上。她说:“1964年夏天,江青听主席说,要培养一些新的知名人士,她从此就抢着出风头。她想冲。所以,文革后批她想当女皇。她当然听到一点什么新精神了,她就从她个人那里发挥。

王光美说,江青在文艺界的时候,最重要的发挥,不是随着第二个文艺批示的传达,伙同康生随意批判《早春二月》等数十部封资修电影、戏剧,并把茅盾、夏衍等文化部六位正副部长拉下马,而是这两件事:一,经康生、张春桥协助,终于在上海搞成了对京剧《海瑞罢官》的影射批判,成为文革第一声;二,由于批《海瑞罢官》磕磕碰碰,又取得林彪支持,搞出了为文革鸣锣开道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

王光美的这一看法非常有见地。正是这两件事,在历史上牵出了文革两大动力集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集团,林彪为首的军事集团。而毛泽东以后多次说,江青对文革是有功的,大概首先也是着眼于她开了打破文革前政治僵局的这两炮。

刘少奇不知道《评<海瑞罢官>》的秘密策划

我问王光美:你们(刘少奇和刘办)完全不知道,江青在上海秘密策划批判《海瑞罢官》吗?姚文元在上海写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下简称《评<海罢>》),长达八个月,华东局和上海市委不少领导都知道这事。

王光美的回答十分明确:我们这里完全不知道。

我再次提出问题:《评<海罢>》发表后,少奇还是不知道毛主席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发动文革么?

王光美回答得很干脆:少奇他不知道。岂止他不知道,彭真就讲过,他也不知道。

王光美对彭真的特殊身份作了说明:彭真那时不仅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他在总书记休息时,代总书记工作,不是有一句话么,相当于副总书记。彭真属于坐镇中央书记处的一线前沿人物,密切协助刘少奇、邓小平处理中央常务。

彭真不知道《评<海罢>》的策划与撰写,就等于中央一线及其前沿机构,都被毛泽东、江青蒙在鼓里了。这既说明《评<海罢>》的炮制过程十分神秘反常、完全瞒着中央领导集体;也说明刘少奇等一线领导,确实没有对毛泽东采取安装窃听器安插特务等秘密手段,反而习惯于使用既有的制度化程序(虽然这个程序并不完善)。其实,毛泽东也曾在1966年的十月会议承认:刘、邓二人是搞公开的,不搞秘密的。

王光美对我说:出现《海瑞罢官》这出戏,是因为主席曾经亲自提倡海瑞精神。”“主席还说过,包公许多故事是传说的,真正的清官是海瑞,海南岛人。主席告诉胡乔木,应该写明史这一段。”“记得当时在上海或者在杭州,主席提出要看一次周信芳——上海麒麟童的戏。周信芳真排了。我们和主席就在上海的锦江小礼堂,看了周信芳演的京剧《海瑞背纤》。在北京呢,乔木告诉吴晗,主席讲了提倡海瑞精神的话。乔木还告诉吴晗应该怎么写……这个事就是这么个周折。

王光美说,当吴晗编写的京剧《海瑞罢官》,1961年在北京上演后,毛泽东曾亲自夸奖:马连良演得好,吴晗写得好。

王光美感慨地对我说: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发展到批这个《海瑞罢官》。批判文章是江青在上海组织写的,主要找了上海市委的张春桥和上海《解放日报》的姚文元。从要批这个戏,到组稿,到刊登,我们都不知道,没有人来给北京打招呼。彭真也不知道。姚文元批《海瑞罢官》的文章,是在上海《文汇报》刊登的。不光《解放日报》影响大,《文汇报》影响也大啊,《文汇报》相当于北京的《光明日报》。尤其那时已经非常敏感。所以,彭真来问过,来问,这怎么没经过中央?这么大的事!

史料披露,当彭真获悉,连刘少奇也不知道江青组织撰写影射文章《评<海罢>》时,以十分惊人的勇气和持续性抗争,代表中央一线领导集体,进行了顽强抵制。

但是,彭真是否知道《评<海罢>》的幕后总指挥是毛泽东呢?

史料记载:1962年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后,江青就要求陆定一等人批判《海瑞罢官》,被陆当场拒绝。1964年,毛泽东亲自把《海瑞罢官》,列为可供批判的三十九个《文学艺术数据》,批发至县团级,却因中央一线没有布置批判而作罢。吴晗于1964年应周恩来要求,写正式报告说明《海瑞罢官》绝无影射意图。当《评<海罢>》于19651110日发表后,陆定一认为,此文牵强附会联系七千人大会后的单干风翻案风,有挑起事端之嫌,支持彭真抵制。彭真是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陆为副组长。而吴晗是彭真在北京市的亲密下属。如果彭真对上述背景一无所知,简直荒唐。

何况《评<海罢>》临近发表,张春桥为了留后路,已向北京市委书记邓拓透过风。而毛泽东也在19659过彭真:吴晗的问题可不可以批判?更重要的是,毛于《评<海罢>》发表后两天,即离京赴沪,于1117日抵沪,以坐镇沪上的姿态,亮明了他对《评<海罢>》的支持态度(毛在沪丝毫不曾批评姚文元)。如果彭真至此仍看不出《评<海罢>》后面站着伟大领袖,是不能想象的。

可以说,由于《评<海罢>》违反中央既有规定,点名批判著名爱国学者、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以诬陷手法挑起重大政治争端,而毛又未对此事进行解释,彭真等人便把《评<海罢>视为与毛无关,进行着合法抵制。

如果彭真至此不能明白毛的态度,毛对彭、陆命令中央和北京各大报,不要转载上海地方的文章,就无必要大发雷霆,指责中宣部、北京市委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独立王国。毛本人曾多次强调,他的愤怒源于:北京不转载,我那个时候在上海。

如果毛泽东在《评<海罢>》发表后,仍不想让彭真等人知道他对《评<海罢>》的支持,他就不必在沪观望中央一线的反应长达两周,更不会允许江青在上海打电话质问林默涵:看到姚文元的文章没有?怎么样?

历史地看,毛泽东批准发表《评<海罢>》,是企图挑起一场政治批判,藉此扭转七千人大会后,刘少奇等人否定三面红旗修正主义路线,并杜绝翻庐山会议的案(对彭德怀的批判罢官,导致两三千万人饿死,已成毛的心病),以触动走资派及其社会基础的大整风,重新确立毛的旗帜与地位。如果中央一线顺从,整风就和缓些,否则就激烈些。总之,毛泽东绝非在发表《评<海罢>》时,就已考虑发动惊天动地的、自下而上文革

文革来了以后,才有文革的

王光美喃喃地说了两遍:我确实不知道,这个文革是怎么搞出来的。确实不知道……”

王光美并向我强调:少奇他也完全不知道,《评<海瑞罢官>》就是文革的导火线。

我冒昧地再次追问:少奇应该多少知道文革要爆发吧?

王光美的口气十分肯定:少奇他不会知道的呀。文革来了以后,才有文革的。王光美的意思也是,文革并非是预先酝酿好的一场运动,而是突然发生的历史事件。

可以说,火山爆发一般的文革,是由很大偶然性与很大必然性碰撞,才形成的特殊事件。

对于彭真公开抵制《评<海罢>》,而于1966年制定的《二月提纲》,王光美告诉我:《二月提纲》,是少奇主持中央常委会议通过,彭真又请示主席同意后,由中央批发给全党执行的。

史料记载:当《评<海罢>》运用诬陷造谣,把批判之火引向党内走资派及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毛泽东又进一步挑明:《海瑞罢官》要害是罢官,是为彭德怀政治翻案时,彭真一边同意转载《评<海罢>》,一边在《二月提纲》中针锋相对地提出:讨论不要局限于政治问题,要把涉及各种学术理论的问题,充分地展开讨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和以势压人。

彭真并因吴晗惧怕《评<海罢>》有来头,当众发话:什么来头不来头,不用管,只问真理如何容许反批评的自由。

刘少奇在北京主持中央常委会议(刘、周、邓出席),一致通过《二月提纲》,并明确表态,此次学术讨论不要涉及庐山会议。

毛泽东在武汉获知,中央常委已通过《二月提纲》,并认定《海瑞罢官》与庐山会议无关,被迫做出退让。毛对彭真说:“‘要害是罢官,这是康生的发明权。康生急忙说:是毛主席的发明权。毛再次说:是你康生的发明权。

由于毛没有反对《二月提纲》,刘、周、邓等在京常委讨论或传阅彭真所拟批语后,立即以中央名义批发此件(刘对彭掌握的《评<海罢>》背景了解多少,现在已难弄清。但由邓正式签发《二月提纲》与彭拟批语的212日,刘主持了在京常委会议)。正当姚文元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彭真认为法定程序已压住风波、分清是非,轻松地对各方面说:问题解决了,并公然追究:“‘上海市委的党性哪里去了!

然而,事态的发展大大出乎中央一线的估计。

毛泽东决不能让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二月提纲》专政。江青在毛支持下,迅速开辟新战场,再次射出猛炮——与《二月提纲》大唱对台戏的《纪要》,表露了毛发动文革的决心。

我请教王光美:是否可以说,是彭真等人对《评<海罢>》的有力抵制,导致毛泽东临时决定,把一场政治批判与大整风(毛、刘在文革初期都用过整风提法),升级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

王光美的回答具有多重意义:“‘文革是怎么在1966年突然发动的,你们可以仔细研究。形成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一种文革,确实是多种因素迭加促成的。除了《二月提纲》和《评<海瑞罢官>》的对立,还有聂元梓大字报的问世、派工作组的争执等等。当然,阶级斗争学说是个基础。而七千人大会,也早给文革埋下了伏笔。

王光美说:我经历的这些事,都可以对你说一说。你要利用年轻、对党史熟,多看一些资料,深入了解那段历史。这样,你对我说的这些事,你就能看明白了。

采访王光美之后,我看到一些资料,颇能说明问题,摘录如下:

彭真生前透露:毛主席曾经想用整风的办法,解决党内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政治领域中存在的分歧,但是后来采取了文化大革命的办法。彭真说,关于这件事的原因,他不能讲。彭真至死也未说出这个历史秘密。

胡乔木也说:如果没有这篇文章(作者注:指《评<海罢>》),究竟要不要搞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也不一定。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以后,《人民日报》又不登,就把他的火煽起来了。在没有这件事以前,他头脑里并没有这些东西。

毛泽东于1966年夏也说过:关门整风才不行哩!过去《人民日报》不在我们手里,中宣部不在我们手里,文化部不在我们手里,北京市委不在我们手里……”

文革发动于刘少奇出国之际

王光美对我说:与彭真起草《二月提纲》同步,19662月,江青在上海,以林彪委托的名义,搞部队文艺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纪要和题目,是陈伯达修改的。陈伯达是秀才。(笔者注:《纪要》曾经毛泽东及其政治秘书陈伯达多次修改;题目则为毛定。)

王光美说:江青搞的这个《纪要》,把全国文艺界都否定了,说建国十六年来,是一条黑线在专政,现在必须彻底搞掉这条黑线,夺回被黑线占领的阵地。这样,政治上的问题,就比批《海瑞罢官》的时候大多了。批《海瑞罢官》批不下去,就是因为黑线专政。

我补充道:毛泽东还针对彭真谈党性,在《纪要》上增写了一段打破框框的话:其他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是有他们的党性原则的,并且很顽强”……

王光美一边回忆,一边接着说:后来,就在全党发《纪要》;又批彭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是,我们那时已经出访了。回国以后,我看到一些简报,是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少奇出访前,主席曾经在杭州对少奇、总理、彭真谈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但是没有处理彭真的迹象。

据王光美介绍,她陪同刘少奇出访巴基斯坦等三国,时在1966322日到419日。这段时间,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情,刘少奇一概不知。

正是刘少奇出访的这二十八天,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变,以政治清洗为特征的文化大革命(并非彭真曾用语文化革命),被毛泽东初次提出。而刘当时是中央唯一敢于批评、反对毛的人。

请看这个时间表:

1966322日,国防部长林彪,致信中央军委各常委,要求通过主席三次亲自审阅修改的《纪要》。

330日,中央军委将《纪要》报送毛泽东与中央审批。

328日-30日,毛严厉批判《二月提纲》,赫然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并首次提出中国要进行文化大革命

41日,毛在《纪要》上批示:已阅,同意。

410日,《纪要》由中央下发全国。

412日,陈伯达起草发动文革的《五一六通知》。

414日-17日,毛三次修改《五一六通知》,并增写震惊全国的话:《二月提纲》模糊了……对吴晗及其他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央和中央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样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批判一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要夺取政权,应立即清洗这些人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身旁

422日,毛泽东在早已召开一周的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当着刘少奇的面说:吴晗……朝里有人,必须发动文革。刚回国的刘,被迫接受既定事实。

516日,刘少奇由康生监督,主持仅有在京七十六人(包括非中委;而健在的中委、候补中委约一百六十人)出席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即将失去自由的彭真,抓紧最后机会向刘、周提出,删除赫鲁晓夫……”那句主要是暗指刘的话,但已无可能。刘少奇在郭沫若建议修改语法也被拒绝后(康生表示:主席定的稿一个字不能动),意味深长地说:连几个字也不让改,这不是专断独行么?……我原来考虑过改一点。现在大家意见还是不改的好,……那就不改吧。

于是,文革文革的第一主攻对象——刘少奇自己拉开了正幕。

可是,王光美坚持对我说:直到19668月,毛泽东印发《炮打司令部》之前,刘少奇一直不能确定,中国赫鲁晓夫的帽子会真正落实到他头上。虽然刘早已觉察毛对他不满(1964年底,毛、刘就有严重争执,毛就说过中央有出修正主义的危险。但毛随即又对大家说:你们今后还是要听刘的话哟!)。

刘少奇这样看待他在文革初期的命运,主要是因为《五一六通知》下达后,他仍然以一线决策者身份出现在各处,一线机制仍然在毛泽东许可下照常运转。刘同时认为,把他定为错误路线司令,将很难使全国保持稳定。

对主席公开号召炮打司令部,少奇没有精神准备。因为当时还是毛、刘、周、朱……这样排名的中央。是主席在退居二线时,让少奇为首的。少奇做工作时,重大问题还是通过主席的。王光美对我说,少奇一直认为,他在一线为首时那样决策,那样处理各种问题,包括后来反对文革大乱,目的是让中国稳定和繁荣,可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强国,他认为,主席应该理解这一点。

可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一线领导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非常不同。正如王光美所说,自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刘少奇提出务实路线,随即又提出:“‘了这么多年,让我们一下等等以来,毛、刘裂痕日益加深。

毛泽东愈来愈不能容忍一线自行其是表面上是一团和气,实际上是斗得很厉害。毛泽东愈来愈痛恨在北京就是没有人听我的话讲了多少年了但他们还是那么搞法的失落局面。所以,他觉得,需要夺权没有这场文化大革命,我们毫无办法

而党内对一、二线领导人的权限与决策程序,从来没有制度化的条文规定。中国又缺乏对两种不同政治见解合法制衡、合理化解的政治机制。在个人崇拜盛行、宪政民主法治不健全、民众没有知情权、极左文化占上风的背景下,一场把中国引向十年重灾的文革,就这么仓仓促促、不可阻挡地出台了。文革浩劫中,数亿生灵涂炭。

文革结束三十年后,倾听王光美讲述历史,回顾文革爆发的曲折过程,使人不禁想到,邓小平说:改革开放道路的主要特点,已经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从文革的教训中得到了基本总结。说得多么深刻与中肯!

(嘉崎 编辑)

浏览(1159)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公孙明 留言时间:2015-04-27 15:12:55
这篇反面教材来得及时!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道路的主要特点,已经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从“文革”的教训中得到了基本总结。说得多么深刻与中肯!"

呵呵!真是多么的“中肯”,以致到了今日竟然会出现财政部长楼继伟出卖中国工农群众和放弃粮食自主的奇谈怪论!

假共死到临头还不知警惕,一如当年的刘少奇不知毛主席为失去无产阶级革命几十年成果心内的焦急与愤慨!

假共跟牠的写手们,去死吧!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太虚谦人
注册日期: 2009-09-12
访问总量: 1,113,08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医生命案 (2)
· 医生命案
· 养生专家林海峰
· 天道精微
· 悼念文侠李锐
· 潮流
· 迷茫
分类目录
【健康长寿】
· 医生命案 (2)
· 养生专家林海峰
· 心生相命
· 胖瘦之二
· 治未病
· 心灵鸡汤与保健品
· 打坐冥想
· 人的病是由心生的,命也是由心生
· 我的靈魂 / 李家同
· 12年追踪1500人,跑步竟比久坐死
【长爱歌(张龙志传诗词)】
· 文革十年奋斗史诗--献给父亲
· 虽经乱世难批孔,除却文革不罪文
· 【七律】《龙志铜像》
· 张龙志传七言诗 三首
· 【七绝四首】《文革十年一剑》
· 【满江红】 《国难家愁》
· 【哀江头】 雁北行(1975-1979
· 【七言】龙志先生文革后期首次回
· 【七言】张龙志先生文革解禁后外
· 【七言】 文革后期为子求学而作
【国计民生】
· 美中贸易战
· 狮城会
· 轮回
· 《文革十年纪录片》(全集,未删
· 索马里海盜被日本大叔“消灭”
· 私人医生忆蒋介石最后时光
· 陈伯达之子评论实在是太精辟了
· 美国发现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国
· 穆斯林人口统计,世界正在变化!
· 人有教养的十大特征
【求真问道】
· 医生命案
· 天道精微
· 潮流
· 迷茫
· 悟道
· 美国中选
· 旦增尼玛
· 四大宗教
· 道法自然
· 人生一场
【诗词天地】
· 悼念文侠李锐
· 悼张首晟
· 成长----米歇尔欧巴马
· 悼李咏
· 范爷税案
· 论诗歌
· 男足观戏
· 哈利王子婚礼
· 林校长错字归罪文革
· 小金时代
【张龙志传】
· 北京城
· 龙志照片
· 【张龙志传] 第二卷 孤身自力 金
· 第一卷 一心求学 壮志离乡
· 冀一伦教授和父亲的患难之交
· 【张龙志传】附录:张龙志清队日
· 【张龙志传】第十八卷 桂琴离世
· 【张龙志传】第十七卷 众口皆
· 【张龙志传】第十六卷 人生总结
· 【张龙志传】第十五卷 春归大地
【往事回忆】
· 太谷大雨后校园
· 与数学名师陆智良先生的交往
· 冀一伦教授和父亲的患难之交
· 周有光著《晚年所思2》部分赏析
· 红太阳陨落前最后三年
· 林彪是一个迷
· 储安平之子储望华:沉重的回忆
· 杨天石在北京大学文史大讲堂演讲
· 胡绩伟谈杨尚昆日记
· 世间再无蒋经国
存档目录
2020-01-02 - 2020-01-02
2019-12-21 - 2019-12-30
2019-02-25 - 2019-02-25
2018-12-02 - 2018-12-28
2018-11-08 - 2018-11-08
2018-10-22 - 2018-10-31
2018-09-01 - 2018-09-27
2018-08-10 - 2018-08-30
2018-07-24 - 2018-07-30
2018-06-13 - 2018-06-25
2018-05-16 - 2018-05-24
2018-04-01 - 2018-04-15
2018-03-02 - 2018-03-22
2018-02-07 - 2018-02-23
2018-01-13 - 2018-01-25
2017-12-14 - 2017-12-30
2017-09-30 - 2017-09-30
2017-08-06 - 2017-08-29
2017-07-08 - 2017-07-24
2017-06-06 - 2017-06-13
2017-05-06 - 2017-05-19
2017-04-04 - 2017-04-30
2017-03-02 - 2017-03-28
2017-02-01 - 2017-02-25
2017-01-02 - 2017-01-28
2016-12-01 - 2016-12-28
2016-11-02 - 2016-11-26
2016-10-01 - 2016-10-26
2016-09-05 - 2016-09-23
2016-08-06 - 2016-08-31
2016-07-03 - 2016-07-29
2016-06-02 - 2016-06-27
2016-05-18 - 2016-05-27
2016-04-05 - 2016-04-30
2016-03-03 - 2016-03-22
2016-02-11 - 2016-02-25
2016-01-01 - 2016-01-30
2015-12-05 - 2015-12-30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2 - 2015-10-25
2015-09-10 - 2015-09-19
2015-08-15 - 2015-08-22
2015-07-01 - 2015-07-20
2015-06-01 - 2015-06-27
2015-05-07 - 2015-05-27
2015-04-12 - 2015-04-29
2015-03-16 - 2015-03-30
2015-02-01 - 2015-02-28
2015-01-04 - 2015-01-31
2014-12-01 - 2014-12-31
2014-11-02 - 2014-11-30
2014-10-01 - 2014-10-30
2014-09-01 - 2014-09-29
2014-08-01 - 2014-08-31
2014-07-01 - 2014-07-31
2014-06-02 - 2014-06-28
2014-05-02 - 2014-05-30
2014-04-01 - 2014-04-30
2014-03-01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3
2014-01-19 - 2014-01-19
2013-12-21 - 2013-12-28
2013-11-08 - 2013-11-17
2013-09-07 - 2013-09-21
2013-08-04 - 2013-08-29
2013-07-01 - 2013-07-31
2013-06-02 - 2013-06-30
2013-05-14 - 2013-05-29
2013-04-06 - 2013-04-28
2013-03-23 - 2013-03-30
2010-03-21 - 2010-03-21
2009-09-26 - 2009-09-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