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 加害与被害,犹太人的历史 二战时期,犹太人的命运是可怜的, 但回望犹太民族的历史,流浪与背叛似乎成了永恒的主题。从罗马到埃及,从欧洲到中东,他们的行为模式总是带来相似的结果:被接纳后通过手段获取利益,然后因触犯底线被驱逐或清算。” 从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到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再到欧美对以色列立场的微妙摇摆,国际社会正因为一个民族而深陷分裂。这个民族,就是犹太人。他们的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印记,如今仍在全球政治的棋局中举足轻重。 近年来,围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争端愈加激烈:加沙地带的炮火、难民的悲鸣、各方在联合国的唇枪舌剑,都让人难以回避一个问题——犹太人为何始终站在争议的中心?一个被赋予“聪明”“勤奋”等美好标签的民族,为何屡屡遭遇敌视和驱逐?从古罗马的驱逐到欧洲的反犹浪潮,再到中东的血腥冲突,他们的历史似乎总在重复同样的悲剧。 当我们试图通过详尽的历史事件时,会如何探讨这个民族为何在千年流浪中反复经历接纳与背叛的循环。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为的选择? 透过这些波澜壮阔的事件,我们得以窥见什么? 犹太民族的循环悲剧 回望犹太民族的历史,流浪与背叛似乎成了永恒的主题。从罗马到埃及,从欧洲到中东,他们的行为模式总是带来相似的结果:被接纳后通过手段获取利益,然后因触犯底线被驱逐或清算。 这是否说明犹太人有着某种难以摆脱的行为逻辑?或许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犹太教的宗教教义确实赋予了他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在异族文化中难以完全融入。另一方面,历史上许多关于犹太人的指控也可能带有偏见与夸张,无法完全视为事实。 犹太民族的流浪史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悲剧,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但如何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是每个民族必须面对的挑战。 犹太人在历史上频繁背刺恩人的行为,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后果。未来,如果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他们可能会再次陷入相同的循环。如何真正融入世界大家庭,是犹太人以及所有民族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古罗马:流浪的起点 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中,罗马帝国的统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起初,罗马并未将犹太人视为威胁,相反,他们甚至给了犹太人食物、土地以及一定的自治权。然而,犹太人与罗马的关系并未持续和谐。 公元 115 年左右,罗马皇帝图拉真正率军远征,此时的犹太人趁罗马国内兵力空虚发动叛乱。这场叛乱不仅是反抗罗马的统治,更是针对其他民族的无差别屠杀,最终造成22万平民死亡。这一事件彻底激怒了罗马,当皇帝率军归来时,他从美索不达米亚一路杀到埃及,对犹太人展开了大规模清算。这是犹太人被驱逐、流浪的起点。 几乎在同一时期,犹太人还与罗马的基督教徒发生了激烈冲突。这种宗教间的敌对进一步加剧了罗马对犹太人的不满。在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罗马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直接取消犹太人的聚居区,将他们驱逐出帝国。从此,犹太人的千年流浪正式开启。 埃及:一场 “农夫与蛇”的故事 被逐出罗马的犹太人,部分流亡至埃及。当地的法老出于慈悲之心,给予他们土地和生存资源。然而,当敌对势力进攻埃及时,犹太人却选择站在敌人一方,协助其镇压埃及人民,并从中攫取利益。他们甚至借助敌对势力的支持,攫取税务官的职务,对埃及百姓加以剥削。 埃及的起义推翻了统治者,犹太人再次被清算并驱逐出境。从此,他们的名声在周边地区彻底败坏,被形容为 “过街老鼠” ,周围的部落不再接纳他们,甚至公开宣称任何犹太人的靠近都会招致杀身之祸。 欧洲的反犹情绪:从宗教到经济的矛盾 逃离中东后,犹太人将目光转向欧洲。然而,欧洲的土地并未让他们安定下来。从宗教冲突到经济矛盾,犹太人在欧洲同样陷入了接纳与背叛的循环。 中世纪时,犹太人以经商和放高利贷为主要生计,积累了大量财富。然而,这种财富来源与基督教的价值观相冲突,加之犹太人在经济活动中常被指控“贪婪”“剥削”,反犹浪潮迅速席卷欧洲。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时期,犹太人屡屡成为各国的“替罪羊”。 以法国为例, 14世纪时的黑死病疫情肆虐全欧,许多人将灾难归咎于犹太人,指控他们“ 投毒” 。这直接导致法国大规模驱逐甚至屠杀犹太人。类似的事件在德国、西班牙等地频繁上演。 到 20 世纪初,德国曾一度成为犹太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陷入经济崩溃,犹太人再次成为攻击的目标。当时的犹太人占据了德国中产及以上阶层的重要位置,而普通德国人却因通货膨胀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犹太商人被指控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甚至在国难中“大发战争财”。这一形象的塑造,为后来纳粹反犹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社会基础。 近代中国与犹太人:另一段 “背刺”的历史 历史上的中国,曾在多个时期接纳过犹太人。宋朝时期,犹太人被允许在泉州定居,甚至获得优厚的待遇。然而,当宋朝灭亡时,有犹太裔商人动用私兵,屠杀南宋皇室并向元朝献上,以换取政治庇护。这一事件导致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些犹太商人展开清算,甚至有灭族之举。 近代的鸦片战争中,犹太商人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英国鸦片贸易的幕后推手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成为唯一接纳犹太难民的大都市,但犹太人到上海后却参与了毒品交易和放高利贷,甚至与日本军方勾结,策划“河豚计划”,试图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犹太自治区。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再一次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反感。 现代巴以冲突:矛盾的延续 进入 20 世纪,犹太人借助二战后的国际同情,成功在巴勒斯坦复国。然而,这一过程中,他们再一次上演了 “农夫与蛇” 的故事。巴勒斯坦曾接纳了大量逃难的犹太人,但犹太复国主义者却通过战争、强占土地和大规模屠杀,将原住民赶出家园。 从 1946年到今天,巴勒斯坦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仅剩下零星的几个区域。1982 年的贝鲁特大屠杀是巴以冲突中最为骇人听闻的事件之一。以色列军队在黎巴嫩难民营对平民展开三天的血腥屠杀,造成1700多名平民死亡。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02A06WOV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