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賴活着,亂談着  
一直對這個神秘的世界懷着敬畏的心情。常常在不經意間看到,自己如此脆弱。太多無奈,只好賴活着。  
網絡日誌正文
與小悟空真誠的討論 2007-10-09 18:29:06

這文章本身就有點唱高調

送交者: 365 2007年10月08日15:01:39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道德底線 由 圓融 於 2007年10月08日12:21:35:

 

作者覺得自己就是道德的化身:(

其實能做到\"各人自掃門前雪\"就已經可算個好好公民了;

能做到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就是說對自己與別人有不同的道德標準)更難能可貴;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別把道德整成了法律:)

 
 
 
 
評文何須論作者. :)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8日15:35:52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這文章本身就有點唱高調 由 365 於 2007年10月08日15:01:39:
 
 
 
 
 
文如其人,批判文章是必須兼顧作者的。

送交者: 睡夢中人 2007年10月08日15:38:17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評文何須論作者. :) 由 layworld 於 2007年10月08日15:35:52:
 
 
 
 
 
:)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8日15:45:57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文如其人,批判文章是必須兼顧作者的。 由 睡夢中人 於 2007年10月08日15:38:17:

 

就事論事,大家可以爭辯,平心靜氣,越辯越清.
人被扣了帽子,很難辯,越辯越亂,心也亂,很多情況下都變成毫無意義的互相攻擊.

所以我覺得論事不論人好.一定要論人,論人善,不論人惡好.

 
 
 
 
 
又來了,善惡有啥區別?

送交者: 小悟空 2007年10月09日12:09:07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 由 layworld 於 2007年10月08日15:45:57:

 

要論的話,就往點子上論。

 

 

 
言行不以善惡為依據.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9日13:20:08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又來了,善惡有啥區別? 由 小悟空 於 2007年10月09日12:09:07:

 

哪以什麼為依據?

 

 

 
你這問題問得好,我回答不了。不過

送交者: 小悟空 2007年10月09日14:09:35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言行不以善惡為依據. 由 layworld 於 2007年10月09日13:20:08:

 

我知道佛陀從沒教導過我們要以善惡為標準去行為。他既沒說過行為該有標準,也沒說過善惡之分。我們要先放棄以善惡為標準的觀念,才能更好的理解緣起吧。

我自己曾經有過多次這樣的經歷:剛開始,是以善惡對錯為指導去做事,後來了解得更多了,看到自己善的惡果,自己惡的善過,才體會到當見識更進一步,會發現當我讓細枝末節之善惡指導了自己的行為,會錯過更重要的事情。而當抓住了事情的關鍵,細枝末節上的問題卻水到渠成的解決了

 

感謝你真誠的討論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9日18:17:37 於 [兒童成長]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你這問題問得好,我回答不了。不過 由 小悟空 於 2007年10月09日14:09:35:

 


一直不敢確信你討論是否真誠,看了你的這個貼子,才知道自己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能如此細緻思維的人必然不虛偽.

佛說的法,佛證的境界,對我們人來講,的確難懂,難信.原因就在於要讓人相信佛性(或者叫佛,真如,真心,本心等等)實在是有些難度,尤其是在當今的時代.

抓住了佛性這個關鍵,其它細枝末節上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無論是讀經還是在生活中任用自在,都在這個佛性上.所以經上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盡虛空,遍法界,不善不惡,不生不死,不增不減.佛與人的差別就在於覺悟到這個佛性的存在,僅此而已.人如果按照佛法修行,自然成佛.分別善惡是佛法,不是佛性本身.你應該知道\"指月\"的典故.如果執於善惡,則是以指為月.但在修行上,如果不分善惡,則是無指不能見月.善惡要分別,但不執於善惡,這就是所謂\"非空非有\"的佛境界.

一切有為法(佛性之外的一切東西),都不能執.緊緊盯住無為法(佛性),絲毫不放鬆,就是一切佛法的基礎,也是判斷正法和邪法的標準.淨土,禪宗,密教等等,都是如此.基於這個原理,參考被大眾廣泛使用和接受的佛法,可以創造出適合自己的佛法,堅持不懈地實施,成佛是必然的.

能有緣把這些寫出來,我很高興,謝謝你.

瀏覽(569) (2)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賴活着
註冊日期: 2006-11-01
訪問總量: 28,34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理性,感情,和它們的具體應用
· 從范跑跑,鄧玉嬌案到法律道德和
· 女兒的參賽作文... :)
· 修行隨想
· 杜漏
· 修行精華
· 知果畏因宜謹慎, 逢緣遇境好修行
分類目錄
【六祖壇經學習筆記】
· 行由品第一 (1)
· 序文
【好文章收藏】
· 杜漏
· 修行精華
· 知果畏因宜謹慎, 逢緣遇境好修行
· 摘錄 沈家禎居士關於人類思想特
【學佛日記】
· 與小悟空真誠的討論
【隨想隨筆】
· 修行隨想
· 世間人和佛的差別在哪裡?
· 感悟隨筆 (二)
· 感悟隨筆(一)
· 答豆豆問(二,補充)
· 答豆豆問(二)
· 答豆豆問 (一)
存檔目錄
2008-07-14 - 2008-07-14
2008-06-02 - 2008-06-25
2007-10-09 - 2007-10-09
2007-09-28 - 2007-09-28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