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原的博客  
思维的原点  
网络日志正文
下乡轶事(六):与天斗其乐无穷 2024-09-04 11:03:15

董明 


当农民就是靠天吃饭,不管天晴天阴还是刮风下雨,不管是三伏高温还是天寒地冻,为了庄稼的收成,农民们都要辛勤地出工劳作。而收成的好坏,除了繁忙和艰苦的劳动之外,还需要靠上天的恩赐。另外,在文革期间,务农还要受到其它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重要的季节点上都得从上到下,从公社到大队再到生产队,召开誓师大会,布置春耕春播秋种秋收,农民们才可以动起来。

但种植庄稼需要因地制宜,与局部的地理、天气有很大关系。比如我们下乡的公社是一个典型的盆地,我们生产队位于高山上,与公社机关所在地的盆底小镇高差几百米,有明显的地形差别和气温差别,统一耕作是会误农时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生产队长们只能各尽所能,避开上面的精神,与上级打迂回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偷摸摸地以本地的经验耕作农时派工。这需要有与天争斗的勇气,与人周旋的智慧。朴实的农民在枯燥的农耕生活中,仍然能不动声色地施展智慧,也是艰难所逼迫,也是为了在多变的气候和复杂的政局中求生存。

靠天吃饭是一点不假,如遇恶劣天气,对身无半文,全凭庄稼收成度日的农民,将是致命的打击。有多子女的家庭,在正常年份的青黄不接时节,还需借粮度日。如有天灾,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下乡后的第二年(1976年)春天,生产队就遭遇一场冰雹和暴雨袭击,暴雨中,田坎被冲垮,冰雹下,麦杆被击倒,半成熟的麦穗浸泡在水中,这个生产队是一片狼藉,过冬庄稼机会是颗粒无收。农民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粮食被无情的天灾毁灭,毫无办法阻止,人斗不过天,任天肆虐,望天生叹,欲哭无泪,仿佛天塌下来一般。近半个世纪后的巴黎,人们仍然不能避免天公的任性。天不作美,一场大雨让奥运会开幕式减色。但那也只是天不作美,而1976年的天灾冰雹则是几乎要了村民们的命。

dong-1.jpeg 

现在回想起来,1976年真是天灾不断,年初的冰雹,三月吉林陨石雨,四月反右倾翻案,七月唐山大地震,八月松潘平武地震,三位伟人的相继离世,十月平定四人帮,…,极其动荡不平凡的一年。

天灾后家家都到了断粮的危急关头,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生产队的村民们按人头都分到一份赈灾救济粮。这可是救命的粮食啊!但当我们拿到粮食时,一个个都傻眼了,这粮食我们不认识啊!那应该是属于大麦、燕麦或者荞麦之类吧,反正是第一次见到。没有脱壳,看着就像鸟食,这怎么吃啊?现在人们讲究吃粗粮,但那个时候,四川人只认识稻子、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哪见过这不知名的鸟食呢。先辈们草根树皮都能吃,这鸟食那是强过一千倍了。而且那个年头,谁还有多余的粮食来赈灾呢。作为知青,而且刚下乡半年多,我们还有粮票,可以去镇上买正常的粮食。我们自己分到的很少的一点鸟食当时一定是送给农民了,他们是用什么办法煮熟吃下去的,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可怜的农民只能无可奈何,听天由命,有什么吃什么,没饿死人就谢天谢地,就算是战胜天灾了。至少在当时,人定胜天的口号是满天飞。

dong-2.jpeg

在农村,与天斗的事很多。上次提到,我们到农村后不久,就被可爱的农民朋友们推举为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员和队里的记工员(下乡轶事(五):勇担重任)。每年夏收的时候,强劳动力都下田割稻子。这是一个技术活儿,没经验的人,割稻子行动慢不说,主要是收上来的谷子比熟练农民少,另外割稻子争的工分也多。所以为了不浪费粮食,村民们都不让知青割稻子。我们就被分配去晒谷子:在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坝子上将收割回来的谷子晒干。

 

dong-3.jpeg

多年前回生产队时,与村民在其私人地坝上合影

晒谷子看起来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活,每天只需要将未干的谷子从仓库里抬出来,平摊在地上,在阳光下不时地翻动谷子,让其充分吸收太阳的热量,挥发掉水分,直到谷子被晒干为止,晚上再抬回仓库即可。殊不知,这还是一个与天斗智斗勇的技术活。

dong-4.jpeg

山里的夏天,阳光灿烂,高温酷暑,对晒谷子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但天有不测之风雨,经常会出现雷阵雨。遇到雷阵雨,就必须提前将粮食搬回仓库,以免淋湿。那么,下雨前什么时候开始往仓库搬回地坝上的粮食,是有考究的。搬早了,浪费了宝贵的阳光,搬晚了,粮食会被淋湿。有时刚搬回仓库,又云开日出,滴雨未降,白忙活了。搬进搬出也是挺费时费力的。与天斗其乐无穷?这就需要有观天算雨的能力,有兵不厌诈、前车之鉴、灵活机动、果断决策的作风。在这与天周旋、拼抢时机、勇定决策、争分夺秒的过程中,有被大雨浇透后的沮丧,有按兵不动而秋毫未损的喜悦,也有大费周章而只打雷不下雨的懊悔,如过山车般有惊喜有刺激有失落有骄傲。艰辛的劳作,对于年轻的我们,居然感受到乐在其中。

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农民们已经总结出各种观天观日观云观月的窍门来预测天气,未雨绸缪,也有各种谚语,利用季节安排农作。印象最深的就是: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意思是说,寒露霜降时节,胡豆麦子该下种了。也就是说,胡豆和麦子是过冬的作物。

dong-45.jpeg

总之,与天斗应该是其乐无穷的。


1725472713347415.jpg

作者简介

1957年10月出生于四川重庆

1964年9月到1970年1月在重庆市嘉陵小学读小学

1970年2月到1973年1月在重庆市嘉陵小学“初中戴帽班”读初中

1973年2月在重庆市第52中读高中

1975年8月到1978年1月綦江县正自公社下乡插队

1978年2月到1982年1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

1982年2月到1984月9月重庆大学获硕士

1984年9月到1987年6月重庆大学教师并认识德国教授,申请到德国奖学金

1987年6月到1993年12月德国Paderborn大学进修、获博士、教师

1994年1月到1998年10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材料检测研究所科研、教学

1998年10月到2023年10月德国斯图加特汽车配件公司工程师、业务经理

2023年10月至今在德国斯图加特退休

退休后去儿子家看看孙女孙子,在斯图加特汉语学校办公室干公益工作,

参加斯图加特华韵合唱团排练演出旅游,等等。



浏览(1216)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思原
注册日期: 2011-04-30
访问总量: 61,26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下乡轶事(六):与天斗其乐无穷
· 下乡轶事(五):勇担重任 天下
· 下乡轶事(四):一个县知青的爱
· 下乡轶事(三):地主一家人
· 下乡轶事(二):阁楼有鬼怕不怕
· 下乡轶事(一):山腰上的沙墱岩
· 体育老师的另一面——我第一次感到
分类目录
【重庆老三届回忆录】
· 下乡轶事(六):与天斗其乐无穷
· 下乡轶事(五):勇担重任 天下
· 下乡轶事(四):一个县知青的爱
· 下乡轶事(三):地主一家人
· 下乡轶事(二):阁楼有鬼怕不怕
· 下乡轶事(一):山腰上的沙墱岩
· 体育老师的另一面——我第一次感到
· 一切未知——55年前插队落户帷幕拉
· 女知青下乡十三载——重庆老三届回
· 一个知青混混下乡的8年——重庆老
【健康生活】
【回忆随感】
·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世界之窗】
存档目录
2024-09-04 - 2024-09-04
2024-08-15 - 2024-08-30
2024-07-13 - 2024-07-19
2024-06-03 - 2024-06-03
2024-05-20 - 2024-05-29
2024-04-01 - 2024-04-27
2024-03-04 - 2024-03-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