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YDX的博客
  YDX的博客
网络日志正文
杨继绳的《墓碑》只能得小说创作零分 2011-11-13 14:15:29

刚在网上看了杨继绳的《墓碑:中国六十年代饥荒纪实》,里面讲述了其父亲在19594月底死亡的事情,杨继绳断定这是饿死。但是通篇并没有给出饿死的证据。杨的文章带有明确的政治动机,要论证当年中国饿死了几千万人。但是,这样武断地把其父亲的死亡定为饿死,是在牺牲自己家族的荣誉达到其政治目的。杨继绳这样给自己的家族史上立下饿死的丰碑,传给其子子孙孙,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情。


《墓碑》一文作者来自文革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一般缺乏客观理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墓碑》的行文把事实陈述与主观判断、观点、结论混杂在一起,而且结论并没有事实支持,而多是基于主观臆测。


在下面,我先对《墓碑》一文中的事实陈述进行一个简介,然后对其中的判断与结论进行分析。


 . 《墓碑》相关事实陈述的简述


《墓碑》一文在http://www.scribd.com/doc/8967695/doc- 可以找到。上面的成文日期是2007年。先假定杨所述事实全部真实,其总结如下。


杨继绳写道,19592月,他父亲还好好的。杨父是在生产队放牛,牛养得很好。但生产队把牛杀了。他父亲"知道学校生活苦,于是叫他回去吃牛肉。杨自己吃了一斤牛肉,但其父一口没吃。


两个月后(19594月底),杨继绳的一个朋友跑到浠水第一中学告诉他:他父亲去江家堰买盐,结果倒在路上,被湾里人抬回家了。杨继绳所在的浠水第一中学离他父亲家大约10公里距离(文中提到从他家道浠水初中约20华里)。 


杨继绳听到消息后,立刻领了三天的口粮--三斤大米,赶回家。据他回忆,村里一片死寂,走进家门,家徒四壁,没有一颗粮食,没有一点能吃的东西,水缸里连水都没有。饿得走不动,哪有力气挑水啊!。见到杨父,两眼双陷,手上是皮包骨,嘴里嘟囔着,叫他赶快回学校去。杨继绳赶紧出去挑水,然后去花生地里刨花生芽,用带回的米煮成稀饭,但他父亲已经不能下咽了,三天之后去世,享年70岁(1889--1959)。


杨继绳写道,当年,他只是把杨父的死当成个别现象,仍然对大跃进的成就,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家庭的这点不幸算什么?。这种认识一直保留到文革时期,并且积极参加文革。但后来听说湖北省在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30万人,才知道杨父饿死不是个别现象。1989年的政治事件之后,杨继绳才大彻大悟,发现自己被蒙骗。他写道: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对父亲的死因的思考却日益深入... 这本书,就是铭刻在我心中的墓碑上的文字表达。


 . 《墓碑》中杨父饿死的说法缺乏可信证据


为什么杨父去江家堰买盐?根据杨继绳说,朋友告诉他:杨父是因为没有力气刨树皮,而买盐是饿得不行了,准备买盐冲水喝。杨这是在转述40多年前他人说的话,虽然带有双引号,但无法取信为原话。而且即使取信,这也只是他朋友对其父亲出去买盐的动机的判断,也不能成为证据。


说没有力气刨树皮,所以选择出去买盐冲水喝的说法缺乏可信度。《墓碑》中没有说明江家堰的距离,但应该不是家门口,而是有相当的路程。刨树皮所需要消耗的体能显然小于长距离步行需要消耗的卡路里。根据杨继绳自己的叙述,他回家挑完水后,没有去刨树皮吃,而是去花生地里挖花生芽。地里的花生芽显然比树皮更有营养。如果按《墓碑》的说法,杨父没有考虑去挖花生芽,而是自我判断没力气刨树皮,最终决定去江家堰买盐冲水喝。这好像有点侮辱湖北农民的智力水平。


据杨说,朋友还告诉杨,杨的父亲在买盐的路上倒下是因为饿得不行了。类似的,这个饿得不行了的判断,也无法作为证据。 毕竟,杨的父亲已经70岁了。1949年,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杨父是贫困的农民,从小过的苦日子,因此到70岁时,身体出现老化引起的各种问题是完全可能的。


杨父到在路上后,乡亲们把他抬回了家。这个细节说明乡亲们还有力气、也还有帮助乡亲的愿望。如果是这样,即使假设杨父没有力气自己挖花生芽,为什么杨父不能请乡亲帮忙挑水,帮忙挖花生芽呢?他能去买盐,说明他还是有钱的。


杨继绳写道两个月前,他父亲知道学校苦,所以叫他回去吃牛肉。所谓生活苦不苦,属于相对概念。从杨继绳的叙述,他当时一天口粮是一斤大米。这个他父亲应该是知道的,但仍然认为学校生活苦,只能说明当时他父亲家里的生活应该比学校好。


杨继绳说生产队在19592月因为没有东西吃,所以把牛杀了分吃。翻开日历,19592月正是春节期间,杀牛过节完全正常,无法说明是饿得没法才开始吃牛肉。而且,杨继绳在描写吃牛肉的时候,没有任何记载说家里已经没有粮食。


杨继绳写道,他父亲说跟牛感情太好,吃不下,其实是找借口。“如果他吃了那一斤牛肉,也不至于饿成这个样子。” 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把亲人的死归咎于自己的常见非理性思维。如果按照杨继绳的说法,其父两个月前就开始饿了,却让儿子一顿就吃掉一斤牛肉,完全不合逻辑。正常情况下,如果知道会发生饥荒,应该是节省食物,多吃几顿,而不是暴食一餐等死。一斤牛肉,加点盐,做成腊牛肉,合着花生芽也能吃几天了。光从这点看,当时(19592月)根本没有饥荒的迹象,杨自己也说他父亲那时“好好的”。


杨继绳农民出身,湖北乡下长大的人,而且所在地并非大城市,而是20里外的地方,半天的路程,说起家里的情况,好像是隔了一个大西洋似的,很难取信。他的朋友赶到他额学校通报情况到他回家,也就一会功夫。据他说,这点时间杨父就已经饿得没有力气吃稀饭、导致死亡,似乎违背普通的生理学常识。


当然,一个70高龄的老人,孤身一人,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状况。杨继绳工作地点离家不过10公里左右,家里喊吃牛肉的时候,回来得飞快,但之后却两个月都没有回去看望老人,连家里有没有粮食都不知道,足见其有失做儿子的本分。就算家里没粮,以他一天一斤大米的口粮,分点给老父吃不行吗?


. 结论:《墓碑》属于政治宣泄


《墓碑》一书中没有提到杨家湾里有其他人饿死。杨父是唯一的例证。正如杨继绳所言,直到文革,他也以为其父的死是个别现象,之前他一直认为大跃进好,人民公社好。后来他听说湖北饿死30万,才对对其“父亲的死因”进行深入思考。从这个叙述也可以看出,杨继绳的家乡没有出现其他的饿死人的现象,否则不会要10多年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其父是饿死的。


杨继绳在10公里外的学校,却根本不过问家里70老人的生活,后者死亡之后,虽然他是养子,但肯定是内心有愧的。他之所以后来把杨父之死归咎于大跃进以及当时的国家政策,是一种试图减轻自己良心上的责任的DENIAL心理。但这种把个人责任强加于一个国家、并且否定这个国家,杜撰什么饿死3600万的做法是很不当的。


大跃进确实造成相当的影响,但饿死3600万(相当于中国人口近10%)之类说法完全是耸人听闻、缺乏根据的传言。这种传言往往被某些国内外势力作为政治攻击的弹药,以达到其不同的政治目的。客观、科学的分析当年政策造成的影响也许要留待未来的历史研究。

 
浏览(1256) (0) 评论(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铁棍大德耶 留言时间:2011-11-14 10:45:18
鄙毛,杨他爹, 就是顿顿是牛肉, 说不定,70岁也得死, 说不定,死得更造.

死前"皮包骨",并不一定是饿死的. 你这个杂毛到现在没饥荒的美国医院太平间里看一看不就知道了么?---尽管他爹死时,粮食确是不足. 全中国直到80年代后粮食普遍不足, 可还是有八亿人活着呢.

反毛反共容易使人弱智.杨继绳想把他的老死的爹挤进饿死人的坟里去, 想法是好的, 但手法太弱智了. 他应顺着:无粮....无糠....无草....无树皮....不力....浮肿....头昏....不起....卧床....不动....呼吸越来越慢....眼球僵直....倒气.....大呼"我饿, 我饿"....张嘴....瞪眼....呜乎! 这样的思路写"小说". 老岳就难挑破腚了.



杨继绳也真够傻的.既然是小说, 干嘛不"小说"到底"呢. 把他爹说成28岁活活从一壮汉饿成麻杆而死,不更感人?
回复 | 0
作者:铁棍大德耶 留言时间:2011-11-14 10:32:41
老猪姐:
不是下任何结论都需要"评委"资格的. 你看见一个动物说是狗, 你有动物鉴定委员会的资格证书么?你看见狗粪就说臭, 你需要嗅觉灵敏度的资格认证么?
==========================


留言时间:2011-11-13 20:08:07
原来博主是小说评委?可否公开评分标准?
回复 | 0
作者:铁棍大德耶 留言时间:2011-11-14 10:29:12
鄙毛啊, 加拿大和北欧的国家,人口是逐年减少.---那都是饿死人造成的,哈哈.

若不是我等移民去充数, 加拿大和北欧都快饿死光了, 哈哈, 反毛反共的弱智们!

再说, 杨尚昆可是G党高官, 他说的话,你也信? 哈哈..


杨尚昆说"1000万人",是说数量极大. 你们这些反毛反共的杂毛们, 应该反其道而信之才对, 是不是?
=============================


请注意,杨尚昆的回忆只谈1960年底全国人口比1959年底减少约1000万人,三年3千多万不是没有可能。
回复 | 1
作者:鄙视五毛 留言时间:2011-11-13 22:59:24
请注意,杨尚昆的回忆只谈1960年底全国人口比1959年底减少约1000万人,三年3千多万不是没有可能。

再推荐一篇“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大饥荒四川饿死1000万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2/0227_2664_415017.shtml

杨尚昆后来做到国家主席,廖伯康是四川省政协主席,杨继绳也是共产党员,后两位都还健在都在国内,不是什么海外反华势力。杨尚昆的回忆文章刊登在新华网,不是什么反华媒体。
回复 | 0
作者:鄙视五毛 留言时间:2011-11-13 22:48:07
博主真不愧是律师,为共产党这个被告辩护。你不相信饿死3600万,不相信新华社前高级记着杨继绳先生走访12个省写成的百万字纪实,不相信他亲眼见到的父亲“家徒四壁,没有一颗粮食,没有一点能吃的东西,水缸里连水都没有。饿得走不动,哪有力气挑水啊!。。。。。。两眼双陷,手上是皮包骨”,你总该相信党国元老杨尚昆的回忆吧?杨尚昆1964年受命负责人口普查:“但是在普查中发现,1960年底全国人口为6.6207亿人,比1959年底减少约100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7‰,其中县以下自然增长率为-9.23‰。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以下是国内官方网站刊登的“杨尚昆谈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二十年”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8/13/content_9243924.htm

还有一件事,1964年中央决定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让我当组长。事情是这样的,随着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任务的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效,为了摸清我国人口状况,为编制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设想提供准确数据,距第一次人口普查已经11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提上议事日程。2月10日,中央决定我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周荣鑫、徐子荣为副组长。那时进行人口普查,没有现代化手段,普查项目也比较简单,主要依托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力量进行。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取得了1964年7 月1日的人口数据:全国(不包括港、澳、台)人口为6.9458亿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6.0193亿人增加了近1亿人。但是在普查中发现,1960年底全国人口为6.6207亿人,比1959年底减少约100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7‰,其中县以下自然增长率为-9.23‰。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尽管当时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数据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却大体上反映了那时部分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非正常死亡现象,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情况。人口普查各项数据汇总后,我们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淡淡一笑说,我从来不相信你们的那些统计数字。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就这样结束了。
回复 | 0
作者:pumbaa 留言时间:2011-11-13 20:08:07
原来博主是小说评委?可否公开评分标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YDX-
注册日期: 2010-08-29
访问总量: 748,81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给肯特州立大屠杀受难者平反不符
· 除暴安良的正义感超越国家与制度
· 以人民民主制衡封建官僚主义是反
· 为什么中国能拿乒乓球冠军却拿不
· 从杨开慧的死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
· 大众社会的操控模式与互联网时代
· 肯特州立事件的平反问题
分类目录
【日志】
· 给肯特州立大屠杀受难者平反不符
· 除暴安良的正义感超越国家与制度
· 以人民民主制衡封建官僚主义是反
· 为什么中国能拿乒乓球冠军却拿不
· 从杨开慧的死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
· 大众社会的操控模式与互联网时代
· 肯特州立事件的平反问题
· 什么是哥特建筑--历史知识
· 尝试翻译温家宝总理的几句话
· 华裔女生偷窥、白人男生自杀事件
存档目录
2012-06-03 - 2012-06-03
2012-05-11 - 2012-05-11
2012-04-03 - 2012-04-15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8
2012-01-13 - 2012-01-31
2011-12-04 - 2011-12-28
2011-11-03 - 2011-11-24
2011-10-03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5
2011-08-16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27
2011-06-04 - 2011-06-29
2011-05-04 - 2011-05-31
2011-04-02 - 2011-04-28
2011-03-05 - 2011-03-28
2011-02-01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27
2010-12-01 - 2010-12-31
2010-11-03 - 2010-11-30
2010-10-03 - 2010-10-30
2010-09-29 - 2010-09-30
2010-08-28 - 2010-08-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