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警官一言激起“荡妇游行”狂潮(《加拿大都市报》2011-5-20) 石夫 “蝴蝶效应”是近些年来的时髦名词,其原意指蝴蝶翅膀煽起的的微小气流变化,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可以被放大成为一场风暴。但谁会想到,加拿大警官的一句话,能够激起英文称为“Slut Walk”的世界性“荡妇游行”。 上周末,温哥华近千名以妇女为主的民众,加入了这场世界新潮流,特意穿着比较性感、暴露的服装,举行了“荡妇游行”。在此之前的4月3日,首次“荡妇游行”在多伦多举行,参加者达3000人之众。4月10日,首都渥太华近千人,5月7日,美国波士顿2000多人,举行了“荡妇游行”。5月10日,伦敦爆发了5000多人参加的“荡妇游行”。 目前事态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个多月来,“荡妇游行”席卷美国、阿根廷、荷兰、新西兰、瑞典等国。澳大利亚墨尔本5月28日、悉尼6月13日都将举行“荡妇游行”。 英国还准备6月4日在伦敦、爱丁堡、加迪夫等城市同步举行“荡妇游行”。而美国多个州和芝加哥、西雅图、费城等城市,也正筹划类似的游行,还鼓励单身汉、已婚者、老人、孩子参加。 触发这场世界浪潮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多伦多警察局市郊31分局警官桑吉奈提(Michael Sanguinetti)。他今年1月24日应邀在约克大学法学院的治安讲座上发言时说,妇女如果不想受到性侵害,就应当避免“穿得像荡妇”。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么一句话引起国内外妇女强烈不满,很快触发了示威浪潮。虽然他在2月17日就写信公开道歉,但事态迅速发酵,一发不可收拾。 加拿大的学者专家指出,桑吉奈提警官的言论,折射出一种错误、陈旧的观念——性罪犯特别喜欢选择衣着比较性感、暴露的女性下手。虽然时代在进步,但这种无形中把性犯罪的原因推到受害者身上的陈腐观念,还盘桓在许多人心中。桑吉奈提警官一句话之所以掀起“荡妇游行”风暴,说明加拿大和西方各国妇女,对这类观念深恶痛绝。各地的示威者认为,没有妇女会为吸引性侵罪犯而故意作性感打扮。社会不应为性罪犯的暴行寻找借口,公众更不应当指责性侵害案件的受害妇女。 西方文化向来有欣赏裸体美的审美传统。全裸或半裸的男、女大理石雕像,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传世至今的作品如“断臂的维纳斯”等,早已成为全人类重要的文明遗产。文艺复兴时期,裸体美更成为米开朗基罗等大师在绘画和雕塑中表现的重要主题。西方妇女通过服饰展现自己优美的体态,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循。这点和中国文化不同,与伊斯兰文化大异其趣。 引领当今世界妇女服饰潮流的,仍然是西方文化欣赏人体美的理念。而西方服饰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展现女性人体美这一点上做文章。适当的性感、暴露,成为优雅服饰不可或缺的元素。女性人体美是给包括男性、女性在内所有人欣赏的,不能因为犯罪分子的邪念而颠倒因果,把性感衣着、服饰视为犯罪的诱因。这正是世界各地“荡妇游行”表达的主旨。 桑吉奈提警官发表上述言论之前坦言,他曾被告知不要说这些话。可见他和其他一些有同类观念的人,知道说出来是会犯众怒的。但是他们绝不会想到,他这只小蝴蝶一振翅,居然煽起了世界性的浪潮,进一步荡涤那些歧视妇女的错误观念。从这一点看,桑吉奈提警官为加拿大,也为世界做了一件好事。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