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蓝山烟霞的博客
  谈人生哲理,议天下兴亡,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飞。
网络日志正文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2011-07-15 10:17:04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蓝山烟霞

旅美画家陈丹青曾经应聘到清华美术学院任教数年,后因故离开,常对媒体说起清华,语多批评。

有一件事本人印象很深刻。陈丹青说,美院学生在清华常遭歧视,有美院学生到学校公共浴室去洗澡,被工科学生赶了出来。工科学生还貌似理直气壮地质问:“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本人无意在此评论谁对谁错,因为显而易见,工科学生这样做是错误的。只要是清华学生,就有平等的权利使用学校的公共设施。

本人只是想说,工科学生问:“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

前些年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中,中国高校掀起了合并风和改名风,几个大学合并成一个超大型大学,所有“学院”都改名为“大学”。似乎“世界一流大学”就意味着“拥有数万学生研究生,综合性,超大规模”,这种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做法真的非常可笑!

更为可笑的是直接“东施效颦”:“清华”这个名字响亮,于是就冒出了“东华”,“西华”,“南华”大学……。

更有一些旅居“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人学者向中国政府建言,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培养“通才”而不是“专才”。本人理解,所谓“通才”说穿了就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而“专才”则是指“在某一领域有极深的造诣,而在其他领域所知不多”。

本人认为,这些华人学者鼓吹的“通才”论是错误的,中国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本人还认为:中国高校追求办成哈佛,牛津那样“规模超大,文理并重”,根本是错误的!中国高校应该坚持发扬自己的长处,走最适合自己特长而又最符合国家需要的办学道路!

我认为这样做最符合中国国情!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 拥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二. 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三. 工业体系普遍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未能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

中国的国情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没有第二个国家具有中国这些特点。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应走的路也应该是特殊的甚至是“唯一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需要数量巨大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一大批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这些学术带头人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并始终使自己的项目研究水平保持在世界前沿!这些人只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高,精,尖”就足够了!在中国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可能为如此众多的“专门家”提供位置,所以他们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门家”!

再回到清华的议题上来,本人认为清华完全没有必要向哈佛,牛津看齐,但可以参照麻省理工的模式,适当设置一些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甚至人文艺术的专业。而最重要的,是应该发扬光大数十年来创办高水平工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始终以工科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一所“中国的麻省理工”,甚至比麻省理工更高,更成功!

中国呼唤“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大学”,而且,本人认为只需要在某一个领域真正属于“高端”和“高水平”就足够了!

据说,目前清华仍然是中国唯一能够制备“纳米碳管”的大学。纳米管的比重是钢的六分之一,而抗拉强度却是钢的10倍以上,是高强度复合材料中的“加强筋”,在航空航天等项目,尤其是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朋友,如果你是清华校长,当你必须用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如此庞大的学校时,你会首先关注“纳米碳管”的研制进展,还是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呢?

(完)

  

浏览(5639) (0) 评论(2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Eleanor 留言时间:2011-10-14 21:45:39
过早地专业化,培养出来的是工匠而不是大师,更不是视野开阔的公民。
..................................................................

大学对大师而言并不重要,不上大学,一样可以做大师。至于视野,更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回复 | 0
作者:playfair 留言时间:2011-07-17 00:23:37
同意星辰和昆仑山网友的主要观点和意见。

一个小问题。从“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联系到如何建设一流大学,逻辑跨度太大。博文的论述没有将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

说清华学生文科修养比中文系的还好,有点太不谦虚了。

最后,郑重地,博主能把我们上次唇枪舌剑的99%的内容,包括我激烈的批评意见收入博文,我对这种事实求实的态度深为佩服和欣赏。谢谢。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23:08:38
回复119911:

不必太悲观吧?

当官的,下海经商的应该仍是少数吧?

相信大多数清华学子还是在各个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努力和奋斗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仍会薪火相传。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21:12:02
回复昆仑山上一棵草:

本人写此文的目的其实极简单,就是觉得原来清华作为纯工科大学办得很成功,这个特色绝不能丢!不应该办成文理并重,规模超大,类似于哈佛,牛津那样。

本人的观点在结尾处说得很清楚:“本人认为清华完全没有必要向哈佛,牛津看齐,但可以参照麻省理工的模式,适当设置一些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甚至人文艺术的专业。而最重要的,是应该发扬光大数十年来创办高水平工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始终以工科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一所“中国的麻省理工”,甚至比麻省理工更高,更成功!”。

令人欣喜的是,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表明,“坚持自己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坚持以工科为主,办成一所‘中国的麻省理工’!”基本上已经成为今日清华各级领导的统一思想。

本人将此文发在自己的博客里以后,被网管置于首页“万维导读”,并将题目也改了,可能他们觉得“为什么清华大学美院学生遭歧视?”这样的题目比较吸引读者吧?

但本文的重点不是谈美院,更不是谈美院学生如何以及为何遭歧视,那只是切入正题的一个“引子”而已。

谢谢阅评,祝好!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21:08:00
回复秋念11:谢谢阅评!

“诺奖本来就是垃圾,不值一提。。。”--本人同意!

尤其是人文类奖项如“经济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评委的意识形态色彩极浓!

中国人真不应该把诺奖太当回事。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21:02:37
回复fangemin:

通才和“三脚猫”的区别在哪里?

可能只是叫法不同吧?LOL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21:01:15
回复冬水田:

“美院学生被工科学生赶出澡堂”的故事,原始资料也是语焉不详。可能陈丹青只是举例证明他所谓的“美院学生在清华受歧视”的观点,而并非详述这件事吧?

记得清华澡堂为两层楼,男生部在楼上,分许多淋浴房间,每个房间装着8个也许10个淋浴蓬头。本人猜测美院学生也许只是被工科学生赶出淋浴房间,而不是赶出澡堂大门吧?

本人认为即使此事属实,也是极个别事件,不能据此就说清华工科学生对人文艺术学科是排斥的。

事实上,许多清华学子不但数理化好,中文底子也极深厚,比之顶尖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并不逊色。
回复 | 0
作者:119911 留言时间:2011-07-16 18:05:08
兄弟姐妹们,清华已不是我们当年的清华了,清华精神已被装进“官”“财”里了。
回复 | 0
作者:昆仑山上一棵草 留言时间:2011-07-16 16:28:52
不要总是在大问题上空乏而言浪费时光。既然已经合并了,就应当发展下去,不必折腾回去。把工学院办好就行了。我相信在清华,工学院的一个大系可能比一个小的学院更有价值。美学院并入清华,其实也给清华加分,而且说不定对原来的建筑系等的发展,合作有帮助。

我主张大家不妨多看看一件事情的正面而不是负面。不要总是以负面来否定正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科性综合大学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弱点。就是文革前的清华,尽管是工科,也还是多科性的工科大学,许多方面得益于多科性的合作。比如本人的毕业设计就是无线电系与自动控制系多个系参与的集成电路基础性的研究。如果不是四清和文革的干扰,中国的集成电路说不定在1966年实现一个大跃进。如果不实在一个多科性的大学,如果过分专业化,就很难提出这样的课题。本人后来在成都的工厂里工作多年。深感中国的工业部门分化太细,难以发展新的东西。多科性的合作几乎永远是发展的动力。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1-07-16 16:06:55
诺奖本来就是垃圾,不值一提。。。

陈喜欢政治文化,有他的看法,当然可能有争议,也不奇怪。

英语教育在中国是个毒瘤,英语入学考试应该取消,除了英语专业以外。
回复 | 0
作者:fangemin 留言时间:2011-07-16 11:19:50
通才和“三脚猫”的区别在哪里?
回复 | 0
作者:冬水田 留言时间:2011-07-16 10:31:37
难以相信那个被澡堂赶出来的故事。澡堂归后勤管,洗澡拿澡票,学生还没有那个权力干涉谁去洗澡。
大部分工科学生对人文学科并不排斥,相反,记得当初清华开设的“传统与现代音乐赏析” “唐宋诗词赏析” “美术鉴赏”等课程,相当受理工科学生欢迎。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09:30:26
回复13579aaa:

本人同意阁下的观点。从陈丹青辞职离开清华以后持续对媒体发表的言论来看,他的学养和素质似乎真地很不适合在清华任教授和博导。

所以他辞职离开清华,回归自由职业者,不仅对清华,而且对他自己也许都是一件好事。

我们都希望中国高等教育系统通过“早年学苏联,现在学欧美”的过程,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适合自己的一条正确的高等教育道路来。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09:22:43
回复河已非非:

本人赞同阁下的观点,清华的确不应将美院合并进来,徒然增加管理难度,却未见有何益处。

本人也感觉工科人跟人文艺术领域的人不但兴趣爱好可能很不相同,而且对中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似乎也有差异似的。这和中学最后一年文理分科是否有关不得而知。

本人读过一篇报道,记者称某棵大树“直径达十二米”;最近看到一篇博客文章称某棵巨树“冠围竟达六米”。如果“冠围”是指“树冠的周长”,则“冠围六米”的树,树冠的直径不过1.91米而已。其实搞清楚“一米是多长?”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回复 | 0
作者:13579aaa 留言时间:2011-07-16 07:24:04
陈丹青根本就是个自由职业者,从没正经教过书。就算他招到研究生,也干不长。学校的环境不适合他,任何学校都不适合他。清华大学聘他本身就有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早年没命的学苏联,现在是没命的学欧美,什么都是一窝风。所反映的是对自己信心不足。
回复 | 0
作者:河已非非 留言时间:2011-07-16 03:37:59
美院与清华确不该合流。

美院考研人,英语向来不及格。记得从前认识的几位老师都是破格录取到纯美院。当时他们看我们的英文考分只能惊叹,你们是怎么考得?如今我猜,因为我们不是纯学画画的。工科人与画画的不一个路子。但需要时不常在一起搅搅。工科人跟画画的老师们聊天挺过瘾。

再回到清华和美院,想必该画面上粘一起,内里各自主政?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6 00:26:16
回复星辰的翅膀:

阁下的观点,本人难以认同。

在技术和科研领域,一个人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段通常在50岁左右,如果一个人到了17,8岁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没有多大希望了。

在人文领域,也许70岁还是出“著作”的黄金年龄,但这与中国富国强兵基本无关,也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至于什么“大师”之类,亦与本文无关,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这里主要指工科教育,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大师”,而是要培养国家经济国防建设所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大师”通常是离开大学多年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

另外,本人认为,对所谓“大师”的作用,也不应过分夸大。

例如,自1968年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共有67人获奖,其中美国学者43位,占总数的64%。

而美国在此期间由债权国变为世界最大债务国,而且向全世界输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43位“经济学大师”在预测,防止和消除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起到了“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的作用了吗?

没有!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言必称大师”?
回复 | 0
作者:星辰的翅膀 留言时间:2011-07-15 23:20:36
教育是关乎人性的,不是关乎国情的。通才教育是在本科阶段,专才教育在研究生阶段。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选择专业,是违反人性的。过早地专业化,培养出来的是工匠而不是大师,更不是视野开阔的公民。

我看,清华的新生问出“多少分考进来的”,是他们幼稚,以为考试成绩就代表了人才标准。这样的大学生素质,恰恰说明通才教育是多么重要。单凭科学技术知识就可歧视文科出生的人,是极其浅薄和无知的。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5 21:39:19
回复鼻子红了:

2000年,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2005年,因对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不满,他愤然辞职,回归自由画家的身份。

近年更向写作领域进军,频频发表著作,计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与陈丹青交谈》多种,作品出版后均一纸风行。

陈丹青在辞职报告中坦承,辞职原因是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也不愿适应,其中最不适应的是研究生招生制度。

真实情况是,由于报考陈丹青研究生的考生考试分数达不到清华要求,并且清华拒绝通融,陈丹青长期招不到研究生。

因为英语关卡,陈丹青曾长达3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有位青岛考生,绘画成绩第一,2002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院校申请通融无效。翌年再考,政治过关了,但外语仍未及格,依然被清华拒之门外。

陈丹青自己在1978年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他说,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学术尊严已荡然无存。

于是愤然而又无奈的陈丹青终于辞职离开了清华。
回复 | 0
作者:蓝山烟霞 留言时间:2011-07-15 21:31:17
回复秋念11:

深有同感,本人也认为清华办美院欠妥。
回复 | 0
作者:鼻子红了 留言时间:2011-07-15 20:30:59
陈丹青离开清华美院了吗?

他只是作势要离开而已。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1-07-15 19:22:25
清华不应该办美术学院。。。牛头马嘴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蓝山烟霞
注册日期: 2010-09-30
访问总量: 75,05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也谈薄熙来:“但愿我儿愚且鲁,
· 中国模式:令西方艳羡,却无法复
· 不应将“爱国”和“爱党”混为一谈!
· 中国超越美国?虽非注定,但有可
·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 黄沙吹老了血色的青春:啊!7.27
· 风沙挥不去历史的血痕:走近蒯大
分类目录
【随想杂谈】
· 风沙挥不去历史的血痕:走近蒯大
· 【ZT】 蒯大富口述 岁月流沙
【文化教育】
· “你是多少分考进来的?”
【我的文章】
· 也谈薄熙来:“但愿我儿愚且鲁,
· 不应将“爱国”和“爱党”混为一谈!
· 中国超越美国?虽非注定,但有可
· 黄沙吹老了血色的青春:啊!7.27
· 劝你不要“逢中必反!”
【时事政论】
· 中国模式:令西方艳羡,却无法复
· 我为什么忽然对肯尼迪总统肃然起
· 中美对决,美国必败!
· 神秘的美国联邦储备局
存档目录
2012-04-17 - 2012-04-17
2011-10-13 - 2011-10-13
2011-09-23 - 2011-09-23
2011-08-06 - 2011-08-06
2011-07-15 - 2011-07-15
2011-06-16 - 2011-06-16
2011-05-21 - 2011-05-21
2011-04-11 - 2011-04-11
2011-01-29 - 2011-01-29
2010-10-01 - 2010-10-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