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张雨绮与其伪富豪老公打架离婚的新闻铺天盖地。我惊奇地发现,出国前我住的地方与他们住的思南公馆并不远,同在思南路上,相距大概300米,中间隔着瑞金医院。思南路太有名了,尤其有周公馆的中间这段,布满旧式花园洋房,十分幽静,行人路过,仿佛置身解放前的电影画面中。十几年前,我用几百万拆迁款在思南路的南端靠泰康路的地方买了一套房,现在已值1600万。思南公馆那就更不得了了,网上说要11万一平方米,可惜是她那伪富豪老公租来骗人的,为此两人才大打出手。几年前我回国度假,步行去淮海路的长春食品买土特产,曾路过周公馆附近的思南公馆,为里面树阴中的别墅所吸引,曾顺手在门口和附近拍了几张照片,至今留在手机里。当时不知有偶像隐居于此,否则一定以粉丝的名义,学狗仔队混进去“窥私探究”一番,拍几张照片献给大家。图01是思南公馆,图02是我出国前住的地方,图03是周公馆,图04-06是思南路街景。 现在的中国人与几年前,或者说十年前相比,消费能力究竟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呢?相信对比了我这几次回国对市场拍摄的照片,你一定能得出答案。 图7-8拍摄于苏州观前街著名的得月楼,以这馆子为题材,中国已经拍了两部《小小得月楼》了。而且确实菜做得地道,价钱还不贵,我点了鳝丝和酱方等酒菜,才200元。这样价廉物美的名店理应宾客盈门,不愁生意,不想门口也在吆喝,招揽食客,等到了就餐高峰时间,就坐率勉强一半。而且看起来客人并不都像个人掏腰包的,连服务员都闲得无事可做。 图09摄于茂名南路的苏浙汇,十几年前我去那里吃饭时,还觉得很高档,现在再去,菜色和服务已大不如前。虽然下午5点半一过就没有位子了,但其中很多是洋人。我翻阅菜单没能找到鳝丝,一位胖呼呼戴眼镜的领班告诉我,鳝丝应该有的,是忘了印在菜单上。然而不久我就发现,菜单里有鳝丝,是我自己看漏了,显然这领班在糊弄我。图10是端上来的鳝丝,是包饼吃的。我点的一个羹久久不来,我只好催服务员快点。结果等了好久,才见厨房已经将一个羹端到分发的桌上,我没有作声。谁知又过了十几分钟,这服务员主动跑来向我解释,说羹做起来时间长,要我再等一会,我便指分发桌上问她:“那是不是我的?”她才很尴尬地过去端了来。或许她跟根本就没有进去催,也在糊弄我。而且菜色一般,价钱反而比苏州得月楼贵。这店已经没落,我是不会再去的了。 过了几天我想,肇嘉浜路的那家苏浙汇是他们的总店,我没去过,说不定服务会好一些,不如过去尝尝。当天晚间专门在吃饭时间去,谁知那里菜色竟连茂名南路还不如,客座率最高时连三成都不到,图11为二楼空空荡荡的客厅。我在那里总共没看到几桌客人。 图12摄于老西门的名店大富贵。十年前,有亲戚请我那里吃饭,还没有到吃饭时间,里面就没有了位子,外面大排长龙。在我印象中,里面总是人声鼎沸,大多是馋嘴的老年人,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怕等的时间太长,此后我再没去过。最近我去了一次,事先问要不要预约,小姐一愣,似乎感觉我这问题很滑稽,含混道:“你只管来就是。”果然,我在吃饭高峰时间进去,看门口已然有些破败,餐桌摆得稀稀拉拉,有客人的仅仅三四张,冷冷清清,与当年的喧闹的场面有天壤之别。看来,这十年来,中国人手里可支配的闲钱已大幅缩水,再不敢随便下馆子吃喝。网传“消费降级”,年轻人不敢去商场、不敢约会,不敢下馆子,争做佛系青年的报道,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一直生活在大陆,或许还不容易体会这温水煮青蛙的慢慢变化,非得象我这样几年回国一次,才有强烈的对比。图12a和12b是上的菜,其中酱肉丝和蟹粉豆腐还凑合,手撕包菜咸得要死,店里的老师傅不知是死绝了还是跑光了,街上随便拖了个民工给我炒的。这店以后也去不得了。 这种萧条的景象理应与刚发生几个月的中美贸易战无关,因为它早就已经开始。图13是同样在老西门的易买得,摄于前几年。这是我2008年以前购物最常去的商场,大概在去年也已经关门大吉,门口钉上了木板。十年前那里的大门口停满自行车,人来人往,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的这份凄凉。老西门是老上海著名的商业圈,一直在吃从解放前老蒋遗留下来的老本,直到文革之后,还在靠经营几十年的老字号布店、服装店、饮食店、书店、商场、戏院、牙科医院撑起上海领先全国的门面,这份荣耀竟一去不复返了。连2000年以后出现,寿命仅十来年的国美、苏宁也都昙花一现,如梦幻泡影,做了鸟兽散。儿时,我常随大人去拐角处的布店选布料,喜欢看营业员在拥挤的客人头上把票据沿铁丝相互传递的场景,现在这样的店早已消失起码二十年了,成了华夏银行的自动提款间,似乎永远空着。原来苏宁那一片旧商场,除了台湾的85度咖啡看起来还有点时髦,周围一楼破破烂烂,全是买地摊货的商家,楼梯口虽然还有“请上二楼”的字样,二楼却早已人去楼空。让人唏嘘不已。 与之有类似命运的商场远不止这家,图14是我去过的一家联华商场门前的广告,价格似乎都比美国贵,比如肋排,美国一磅在1.69-2.99元之间,换成人民币还是比这便宜。这家商城规模原本相当大,2014年我还去那里买过东西,记忆中应该有三层楼在经营,人满为患。可惜仅仅数年,旧地重游,虽然商场还在,但门可罗雀,只剩两层楼面,一楼已经出租。商场内整洁明亮,却没有几个顾客,我在里面晃荡了一个小时,见到的顾客不会超过40人。当然,顾客少也有顾客少的好处,起码我再也不必在挑选货物时总要担心堵住别人的路了,但让我怀疑老板究竟怎样才能把水电费给赚回来? 图15摄于大兴街的华联吉买盛,2001-2003年我居住在附近时,总在这里购物。这次我路过,想去买条浴巾,发现价钱比美国贵得多,美国最多卖几个美元,这里却要35-99元人民币,而且摸上去硬梆梆的。原来三层楼的商场,现在仅剩一层在经营。其它两层分成隔间租给了个体户,人气还不如联华,与当年相比,恍若隔世。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倒闭的商场,即便走到著名的淮海路也是一样,图16是铁将军把门的华联大厦,貌似已经关门很久了。图17原来是几年前拍摄的一家倒闭了的农工商超市,这家超市门前原来有我喜欢的烤鸡腿卖,我常买来吃,现在看这照片,恐怕谁也猜不出这曾经是家热闹的超市。图18摄于成都,这家红旗连锁是我十几年前在成都时日常购物的地方,已经如废弃的古庙一般阴森,门锁布满铁锈,门前斑驳狼藉,连招牌上的字迹都难以辨认了。当然,也有热闹的商场,图19是优衣库,竟然有人在里面排长队,目测有好几十米,一问才知道是在发折扣券,为了这点小便宜,竟让这么多年轻女子,不年不节的,跑来排几个小时的队,难道都这么闲,不用上班,不用上学?都失业了?
在我印象中,上海永远热闹的是肯德基麦当劳,上海人崇洋媚外,要没有机会出国,一定要吃洋人的东西安慰自己,沾点洋气。有时一早就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年轻人进去买杯咖啡买个汉堡,拿上就走,当做早餐,不再吃油条豆浆泡饭了。我在上海时,不大敢去那里吃东西,因为总是尴尬地端着盘子找不到座位,被人挤来挤去。可是现在,我竟然能很轻易找到位子,而且很少看见年轻人的身影,恐怕现在年轻人连这些地方也不敢去了,连洋盘也免了。相反,这里成了退休老年人聚会的场所,每人点杯饮料,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打发时间,快活得很。图21-22
其实最惨的算金店,以前听说中国大妈抢购金条,以为生意有多红火,实际上看了才知道,凡是金店都冷冷清清,尤其是在城隍庙后面的老凤祥、城隍珠宝、老庙黄金等简直是广寒宫,淮海路上的也一样,唯独徐家汇的几家商场内的柜台好一些。有的铺面一个顾客也没有,却并排站四个店员堵门口,让我都不敢进去。我为了把手里的一点闲钱用掉,打算给自己买个带字的方戒,谁知凡是内地的金店,只会刻“福”字,只有香港来的金店,还有“财”“发”“寿”等字样可选。但香港金店金价要贵一些,346一克,而“中国黄金”的金价最便宜,一般320-330一克,搞活动时只有299一克。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人来买。图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