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绕钓鱼岛的角力持续。对双方来说,这确实是个标杆性的事件,它蕴含着两国历史的纠葛,现实国力的此消彼长,战略上的攻防转换和民间“世仇”心理的相互较劲。 至少在目前,日本还是中国强劲的对手,中国现在的国力对日本有相对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压倒性的,这是中国所应该清醒认识到的,舆论场上那种以“一战定乾坤”的思路并不可靠。 另一方面,日本看起来十分乐于扮演遏制“中国崛起”的马前卒,不管是被其背后“更大的老虎”所驱使,还是日本本身的地缘政治战略所决定,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中国不应该对此有任何的幻想。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日本在与中国历史交往中的表现、欺软怕硬的本性、日本社会的右倾化、对历史问题的顽固不化,至少在可预期的将来,斗将会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中国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准备。 两国相斗,一是斗狠,二是斗劲。斗狠斗的是实力,斗劲斗的是意志,两者互为因果。中日两国的实力较量就象两个人相互比身高,现在中国已经高出日本一大块,而且这个高差还在继续扩大,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把握拎翻这个拦在前面的恶邻,更要提防他背后那只“更大的老虎”。 中国当然要和,但现在应该是日本更积极,而不是相反。历史上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日这两个同文不同种的冤家,撕开各种温情脉脉的外衣,求和向来是弱国的专项。以斗促和,不怕斗,不怕破,但应尽量避免破,这不但应该是中国目前的保钓战术,也应该是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对日战略。这个“破”当然指的是战争。 因此中国目前所能做的,就是把比日本高的那一部分实力精确计算,然后转化为现实的手段慢慢的施展出来,该斗则斗,该顶则顶。同时坚持自己正常的发展战略,直到日本在中国面前不足为虑为止。只有到那时,中华民族才能完成对日本侵华历史的心理救赎,民众才不会以上街砸自己同胞的“日产”这等可笑的手段来抒发不满,而只会对眼前那个爪牙舞爪的小东西报以轻蔑的一声“呸”。 就中国的全球战略来说,日本当然不是中国最终的对手,自阉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日本也没资格当中国的最终对手,中国的战略格局没有那么小,中国甚至最好不存在对手。全球秩序的大国担当,多元并存的文明复兴,世界主义的大同胸怀,这些才应该是中国所最终追求的。 但是当你想坐上文明世界的桌子上与大家平起平坐,却老有人不怀好意的使个绊子,抽你的凳子,一副羡慕嫉妒恨的阴暗表情,你除了怒目相向,亮出拳头,还能怎样?目前的这个人叫日本,绊子叫第一岛链,抽凳子的理由是“中国威胁”。 中国前面的路很长,走的磕磕绊绊,中国内部有各种各样的“不高兴”,各类人等相互贴标签,吐口水,生命不止,内斗不息。有人担心这种内斗会削弱中国一致对外的国家实力,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内斗一直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致命伤,这是事实,但这也已经是历史。谁都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有我无他,不共戴天,是历史上中国内斗的恶性基因。中国社会要想足够强大,就必须要具备自我修复这个基因的能力,这个能力来源于承认社会价值的多元,对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宽容。 中国现在如果既能宽容内部的不同声音,又能从容的与外部挑衅相斗,才是国家这个躯干的真正成熟,才是可持续的外斗之道。如果中国能够既承受住这些内部的正常损耗又能够向日本证明,中国即使经过内部损耗的“净实力”也要比他强,那么今后才能打消日本工匠般精明的、对中国内部各种“时机”的算计,历史的一幕才不会重演。 这也是中国向世界证明,在一个大国面前,打小算盘确实是没有用的。这需要中国国家的实际行动,也需要中国社会的集体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