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B52来了又怎样?
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第四天,美国的B52就来了。用美国官员的话说,不载弹,没护航,“裸奔”东海防空识别区,并“飞越”钓鱼岛,安然无事而返。中国国防部对此回应称,美军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东部边缘玩“折返跑”,离钓鱼岛足足还有200公里,并给出了确切的时间。一个说是“踹门”,一个说是“溜边”,不管事态真相的罗生门如何演绎,有一点是确定的,美国开始以行动来对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作出回应。
关于防空识别区的常识需要各类人等自己去补课,尤其是事实占据互联网主流舆论的各类自媒体。否则,27日上午的以中国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舆论空间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奇谈怪论,比如,在新浪微博认证为“学者”的@吴柞来就把“防空识别区”与“禁飞区”混为一谈,从而设置了一个并不存在靶子乱开火一气,以证明自己异议角色的天然正确;而站在中国政府立场的众多网友也一样,以为他国飞机未经许可进入识别区就可“驱赶”甚至“击落”,从而颇为中国军方的“软弱举动”愤愤不平。
笔者曾经指出,中国针对日本的种种战略对抗动作,其真正的博弈对手是美国。亦即中国针对日本的战略动作,美国必然会作出相关的回应,美国因素是对日战略的首要因素,甚至超过日本本身。否则,以日本的国力,中国根本没必要动用如此体量的政治、军事等战略资源,把一个逐渐被自己甩在身后的对手做为自己全球战略的突破口和磨刀石。这看上去是个悖论,却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因此,美国出动B52的干预举动是题中应有之义,并不新鲜,只不过,东海上空早已存在的各种猫鼠游戏将会增加中国防空识别区这一新背景而已。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置单就军事作用而言,其作用有多大商值得商榷。但是,其政治效应之大却不可估量,它构成中国针对钓鱼岛、东海油气及划界的主要政治及军事抓手,中国在东海的政治及军事存在需要一个外界直观的形式,尤其这种形式是常态的,比如,防空识别区的存在就让中国在应对各种监视和反监视时,有一个确切的国内法依据和能被外界所预期的干预机制。
当中国防空识别区宣布后,日本政府出于种种担心,施压日本的民航企业不得向中国提供飞行计划,赋予了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特殊的主权宣示意义和行政象征意义,这是中国的意外之得,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民间航空器任何对防空识别区的相应举动并不被视为有任何主权及行政意义,日本的精明几乎到了无头无脑的境界。
和平时期,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对抗,其薄弱环节往往在民间社会,日本可以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互不相让,毕竟,中国现在并没有发动战争的意愿。但是当其把原本并不存在的政治压力转移给企业时,问题就出现了,日本的航空企业接下来将是最难受的,一旦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会被视为承认中国防空识别区的行政权;如果不提交,则将会有无尽的麻烦确。中国应该利用日本的这种没头脑,在对日本民用航空器的应对上,设计精妙的应对程序,争取把防空识别区的纯军事意义转向日本已经默认的主权及行政意义上来,在此点上,中国将会有充分的主动权。
一个正确的国家战略,并非要求其所有步骤都是正确的,而是对各个步骤扬长避短,计算各个环节的利害得失。而国际政治的现实是,一个大国所坚持的立场,其对错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只要这个大国有足够的国家意志和战略定力。
中国的对日战略是中国全球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一个“顶层设计”的分支。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只是对日战略的其中一个步骤,现在美国的B52来了,那又能怎样?它只能让人看到中国对日战略的美国身影,某美国官员那句“你不能如此对待日本”,说出了美日之间关系的实质,也许日本会很受用,但中国用不着惊慌,更用不着羡慕。中国不需要被另一个国家如此保姆般的关照,这既是一个大国的宿命,却也是一个大国的底蕴,更是一个是否配做大国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