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访问日本时高调宣布“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到中越西沙海域对峙时公开指责中国“挑衅”,再到高调宣布起诉中国五名“黑客军官”,最后在“香格里拉会议”上公开点名批评中国,短短三个月时间,哪怕对中美关系最抱有期待的观察家都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越来越显示出其与中国战略对抗的一面。
美国政府多次向世界声明,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但是其直接把中国视为维稳的目标,无疑是选错了对象,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一系列毫无章法和自相矛盾的外交攻势,正在落入一个世界大国最需避免的“预期的自我实现”陷阱,用朱成虎将军的话说“美国如果视中国为敌人的话,那么中国就可能真的成为美国的敌人”。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逐渐融入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政治中实际上默认了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一方面这是中国的发展利益所需,另一方面中国也承认美国在提供全球秩序等公共服务的有益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承认美国在全球秩序中对中国的管理地位,中国不是日本,更不是美国那些小兄弟。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有着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国家,中国在历史上从未臣服过任何一个国家,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特殊轮”对世界其他国家也许适用,偏偏对中国不适用。当奥巴马不无搞笑的宣布“美国还要领导世界100年”时,只能换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调侃---中国过去也做过老大,而且做了好多年。
没错,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确实从美国所领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受益良多,但是,中国也以自己低廉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价格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提供了额外的民生福利,中国并不欠美国什么,美国没资格对中国抱有道德上的优越感。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战略动作是为了争取在西太平洋的海权,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则是实现这个海权必要的陆地支点。中国说中国在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动作是“维权”,包含了两层意思,1,中国在维护本国在上述各岛的历史性权利和国家主权,2,中国作为一个沿西太平洋国家,地理上决定了中国有发展海权的权利。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已经形成的领导地位,这依赖于亚太地区目前的地区秩序不受重构,但是美国却错估了中国海洋战略的目的。中国的海洋战略首要目的是保护东海和南海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使沿海经济带有一个海上战略纵深,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无非是采取两种手段,一是中国把美国势力彻底赶出西太平洋地区,重建新的东亚和东南亚的地区秩序;二是中国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势力形成足够威慑,保持一种能够颠覆目前地区秩序的能力。
这两种战略目的对美国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中国必须取代美国,因为只有取代美国才能建立新的地区秩序;后者则表明中国愿意与美国所主导的地区秩序和平相处,只要目前的地区秩序不影响中国自身的发展,但中国超越于这个地区秩序外,不接受这个地区秩序对中国国家行为的约束,换句大白话是,你美国要领导谁,不关我事,但你也别来碍我的事,否则,我能让你也领导不成。
中国目前的海洋战略目的无疑属于后一种,习近平说“太平洋够大,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就清楚的表明的中国的这一意图。举例来说,中国在东海方向的目标是几个岛链,但是中国的目的并非想完全控制几个岛链,而是要对几个岛链内的各个国家势力形成足够的威慑,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样中国在南海方向的战略目标是马六甲海峡,也并非中国要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而是要对马六甲海峡形成足够的威慑,从而保证中国在这条黄金海道上的航运安全。
中国实际上是以为美国能够理解中国的这两种战略目的的区别的,中国不接受G2的说法,但是苦口婆心的向美国表明两国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已经表明中国不想和美国划分排他性的“势力范围”,而是各种势力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包容。中国的崛起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国家对守成国家的挑战,中国对海权的争取更不同于历史上陆权大国对海权大国的挑战。但是目前看来,奥巴马政府似乎缺乏辨别中国不同战略目的的能力,还是以西方大国兴衰史所形成的历史惯性思维来看待中国的战略举动。
中国的发展需要海权,这是中国作为传统陆权大国的一处明显软肋,也是美国相对于中国最明显的优势所在,香格里拉会议上随美国批评中国的都是海权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与美国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战略博弈的能力。
中国追求西太平洋海权的底气在于中国在亚洲大陆的陆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似乎有着其表亲英国发明的“均势外交”的影子,历史上的大英帝国200年前在欧洲大陆曾经推行过这种外交政策,虽然一时得利,但最终失败,美国如果还在借鉴这种背时的战略思维,那无疑将是大错特错。
从冷战时期与前苏联的对峙,到如今灰溜溜的从阿富汗撤军,以及在乌克兰受到俄罗斯的迎头反击,美国从来没有控制过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的中心地带。美国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海权和陆权兼顾的“全权”国家,确实拥有全球性的海权,但是其陆权却仅限于美洲大陆和西欧,因为美国缺乏处理亚洲大陆民族及文化多样化的历史经验和思维方式,更缺乏撬动亚洲大陆各国之间相互纷争的战略支点和地缘空间。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亚信峰会上不无懊悔的表示阿富汗应该选择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表明美国在中亚曾经取得先机之后的无所适从和浪费机会,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不会再给美国在反恐战争初期那样的机会了,上合组织和亚信峰会这样体现亚洲大陆陆权安全的组织和论坛,今后美国将不得不一次次充当看客。
中国追求海权是正当的,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中国追求海权的战略决心不可动摇,因为这是关系中国能否继续发展和崛起的关键一步,中国把钓鱼岛和南海主权视为“核心利益”,就是对这种战略决心的宣示。这意味着,如果美国挑战中国的这个战略规划,中国有动用一切手段应对的决心,而美国有为阻止中国获取西太平洋海权而不惜与中国大打出手的战略决心么?
美国的绝对安全主义观是美国的最大战略软肋。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关系中追求一种绝对安全主义,这在美国大力发展地区反导系统,在世界各地展开反恐战争就可见一斑,美国已经习惯了在不接触状态下对其他小国展开绝对优势的军事行动,这反过来提升了美国民众对绝对安全的心理预期,从而使美国政府在推行全球战略时背负上不可能完成的思想包袱。这种状况,在面对恐怖组织、各个小国时还能勉为其难,但是在面对中、俄这样的大国时,其战略心理就十分脆弱,美国在面对乌克兰危机时的表现,与其说是奥巴马政府软弱无能,还不如说美国民众给政府制造的心理压力过大。
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有地缘便利,这种地缘便利是与中国本身的实力相匹配的。15年前台海危机爆发时,克林顿政府可以大摇大摆的把两个航母编队开进台湾海峡,而现在呢,如果中日发生冲突,或者中国教训菲律宾,美国的航母舰队敢不敢开进第一岛链内都很难说。军事手段是国际政治中最后也是最本质的手段,而外交手段和经济手段更为中国应对东海和南海危机提供了无穷的多样选项。一句话,目前中国没有在全球挑战美国海权的能力,但在家门口维护自己海权利益还是绰绰有余,不管是面对美国还是美国的各个联盟。
以总体实力而论,也许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还不能与美国进行全面和全球性的战略对抗。中国也不是前苏联,不可能为了追求与美国全面抗衡而打乱自己的发展节奏。但中国有能力发展出与美国战略对抗的“不对称优势”,现在美国把战略对抗的主战场放在了中国的大门口,无疑在放大中国的这种“不对称优势”。不管美国与其盟国对中国喊话的调门有多高,表情和语态有多夸张,笔者依然坚持这么个观点,美国如果要在西太平洋与中国搞“再平衡”的战略对抗游戏,它决不会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