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花蜜蜂剧场  
既已化云聚天穹,何又成雨洒西东?落地入土润苍生,飞天志在搭彩虹!  
网络日志正文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转贴) 2014-09-28 09:38:13

1994年美国蓝灯书屋出版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之后,又有英国出版张戎的《毛,不为人知的故事》。两本书先后出版,加上其他海外曾经刮起过非毛旋风,风中自然而然地也被许多严肃的历史研究者批评质疑。现在又回旋风起,池塘里虫蠕蛙鸣鼓噪呱呱,万维是精神家园蜜蜂也打起精神来参与一场。


评张戎的《毛,不为人知的故事》

金小丁  初稿(英文)写于2005.8.7,现稿修改于2006. 2. 27.

前言



张戎的自传《鸿》已经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卖了 一千万本,在今日西方没有任何一本中国人写的书有类似的影响。她的新作《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英国出版时,受到从左到右所有重要媒体一致推崇,不仅有 《BBC》,《卫报》,《每日邮报》等敢写敢说的豪放类,也有《泰晤士报》,《经济学家》和《金融时报》平时言必有据的学者型。慷慨激昂为张戎站台的,政 界有中国人的老相识末任港督彭定康(C. Pattern),新闻界有《泰晤士报》东亚编辑曾因报道6.4获奖的J. Mirsky, 学术界有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中国问题专家M. Yahuda。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任何一位理智正常而不带偏见的人,看了张戎的书都不可能对她的结论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怀疑。


在其他欧美国家,张戎新作所受的热烈拥戴也不比在英国差,德国媒体的精英代表《明镜》周刊,美国从《纽约时报》以下几乎所有重要报纸全都加入了不分党派的赞美诗大合唱。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


该 书一周之内便跃居英国非小说类排名榜之首。随后又获得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德国的非小说类排名状元。张戎已成为中国历史的新权威,讲演,座谈,签名,采访, 四处奔波应接不暇。包括诺贝尔获奖者在内的西方作家里也鲜有享此殊荣的。说张戎是在西方最受尊崇的中国人,恐不为过。在她的演讲会上提出不适当问题的人, 被与会者视为“毛主义者”,无法把问话说完。在Amazon卖书网页上对该书的历史真实性有怀疑的读者评语,被其他评论者斥为“丑恶中国人的宣传” 。


张戎此书的主要卖点是论证毛至少“像希特勒一样,或更坏”。相 信这点的西方人,恐怕不会认为奉毛衣钵的中国政府比纳粹好多少,进而也很难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向这个准纳粹政府妥协并与之合作的中国人有多少好感。当中国与 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经济政治甚至战略矛盾时(如台湾海峡或东海大陆架),这种恶感可能对西方的民意以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后果很严重。


比 如,小布什就很喜欢这本书,说它“真实地表现了毛这个独裁者有多么残暴,超出了以前人们的想象”。张戎听说后“非常惊喜”,说布什总统正在跟中国政府打交 道,“应当了解这个政权是从什么样的根上长出来的”。美国专家分析,“布什之所以对此书感兴趣,大概是由于它对于他在第二个任期内向全球推行民主的计划提 供了支持”(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1.22)。


值得注意的是,布什是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时提到张戎的书的。如果美国有 意介入台海,必做两件事。一是寻求欧洲的支持,二是在西方公众眼里竖起中国的萨达姆或米洛舍维奇,而让胡锦涛进入角色的捷径则是把毛画成希特勒。其中的关 键在于说服欧洲知识界的左派和自由派。而这群人正是张戎自传《鴻》与《毛》书的主要读者。从德国绿党对“反分裂法”的强烈谴责和对欧盟售武解禁的成功阻 挠,便可看出张戎的特殊影响力。布什向默克尔提到张戎的书,恐怕并非闲聊吧。


据张戎说,《毛》书的中文版将于2006年春在台湾出版。而陈水扁已经“废统” 了。一旦中东平静下来,台海就要起风浪。而毛在西方人眼里是不是希特勒,可能会成为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决定战争与和平。


张 戎的书据称是十年钻研之成果,以各国秘密档案和数百知情者采访为依据。如果她的结论正确,后果再严重中国人也应当接受。可惜,在其惊人之语和浩瀚资料之间 存在着鸿沟。更有甚者,二者时常相左。本文之目的在于指出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展示一下西方媒体最推崇的关于中国的书的真实价值。


本文非但寻找张戎书中的弱点和枝节,而是着专挑那些对毛人品攻击最力和被西方媒体评价最高,认为证明最充分的17个问题。为了便于读者验证本文的论点或发现错误,笔者尽量不用读者难以验证的材料,主要依赖于张戎书中所提供的信息,读者可以轻易核实。希望张戎的支持者在她这17个论点中能找出一个能站得住脚的。这些问题将在以下的17个小节里分别讨论:


1)瑞金肃反,2)蒋放走红军进四川,3)蒋放走红军救儿子,4)泸定桥,5)被抬著长征,6)不打日本,7)陷害新四军,8)牺牲胞弟,9)整风,

10)卖鸦片,11)镇反杀人三百万,12)囚犯死亡二千七百万,

13)超级大国工程,14)饿死三千八百万,15)文革整死三百万,

16)文革目的,17)毛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在 进入正题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围绕张戎此书的争论。在该书出版四个月以后,西方媒体对张戎一面倒的喝彩声在欧洲以外开始出现杂音。今年10月《纽约时 报》的纪思道(N. Kristof)披露,被张戎列入受采访者名单的章含之否认曾接受其采访。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J. Spence)在《纽约书评》上指出张戎的某些参考书不是严肃出版物,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澳大利亚的H. McDonald在《The Age》(2005.10.8)上披露:该报记者最近到泸定桥采访,未能找到张戎所讲的那位当时93岁的老太太,也没找到任何能记得此人的人。但是记者找 到一位现年85岁的寡妇李桂秀,据当地人说是唯一活着的见证人。“李老太太说战斗确实打了”。“是在傍晚打起来的”。McDonald引述哥伦比亚大学教 授T. Bernstein的话:张戎“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研究是一大祸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力(P. Link)也承认该书有违事实曲解史料。最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A. Nathan)于十一月在《伦敦书评》上列举了书中大量违背史实的耸人听闻之论,确凿证明“张戎和哈利代是一对饶舌的乌鸦/喜鹊(magpies)”。


值 得一提的是,当张戎的书今年夏天在英国出版时,美国主流媒体也是一片喝彩,并无半点保留。澳大利亚的《The Age》也不例外。而以上那几位美国学者的反毛情结并不在张戎的英国崇拜者之下。比如,曾常驻北京的纪思道在其文章之首断言,假如毛当初预见到张戎日后会 写这本书,早就把她全家灭九族杀光了。中国现代史权威史景迁在其文章里没有任何证据而宣称彭德怀是被毛杀害的,尽管连张戎都承认彭死于直肠癌。《天安门文 件》的编译者林培力,毛的医生李志绥回忆录的策划人黎安友,则是最有财源的“民运”组织“中国人权”的美方负责人。这些知名人士长篇大论批张戎绝不是为了 “保卫毛主席”。实在是因为张戎太不争气,帮倒忙,几乎坏了人家的反共大业。若不撇清关系,他们的信誉都给糟蹋了。


在西方学者开始批 评张戎之书之前,笔者从今年八月初以来,已将本文的英文稿寄往多家发表过对该书评论的西方媒体和作者。既没有愿意发表本文的,也没有愿意刊登一封简短读者 来信的,任何反应都没有(直到十二月以后才收到最低限度的礼貌回应)。对英文稿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http://www.geocities.com /jinxiaoding。同时,笔者自八月开始向海外中文网站寻求发表的机会。先投给笔者认为最有希望的《万维》。待遇确实好多了,前5个问题于九月下 旬在其主页上登出,但最多待了几小时,其他内容到十二月初才登完,而且再也没出现在主页。此后笔者将本文投给号称秉持“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对不同地域,不 同立场观点的包容” 的《多维》。待遇进一步提高,在主页上登了大约三分之二。且全文获准在《多维时报》和专为张戎之书开辟的博客里登出。在此之后有些中文网站从《万维》或 《多维》转载了本文的部分内容。全文最终在国内网站《中国选举与治理》主页上发表。


感谢《多维》的何频先生,今年十月在纽约对张戎采访 时曾特意征询其对本文所提的17个问题的意见。张戎表示:“我看了,我还看得比较仔细。我觉得有的问题问得很好,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非 常重要的。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不知道他是没有看懂英文本呢,还是没有去研究我们书后边的注释,因为有很多细节,数字的来源,都必须到书的后边,我们800 页中有150页是注释,是资料来源,那么一定要到注释那里把原文找出来看一看。我看他要么没有懂原文,要么没有去仔细去看注释。我看了一下,这些问题我都 很容易的回答” 。


遗憾的是,她仅仅对其中三个问题给了十分“容易的回答”。这些回答和笔者的再提问读者可在问题(2),(3)和 (4)★部分的讨论中看到。张戎之弟张朴(《毛》书的中文翻译者之一)在《多维》博客上说将很快登出张戎原文与本文翻译的对照,使读者“一目了然”。尽管 读者反复催问,张朴的中英文对照迄今仍无踪影,实在令包括笔者在内的读者们一脸茫然。


本文与其他评论之不同在于,不仅指出张戎不尊重史 实,夸张臆造,而且用其矛攻其盾,不用旁证博引,证明该书逻辑混乱,自相矛盾。认真的读者根本无须熟悉中国历史,也应当看出来。因此,张戎在西方新闻界甚 至读者群中受到的广泛拥戴,恐怕只能用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来解释。是否如此,请读者公断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1-3)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4-5)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6-10)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11-13)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14-15)

· 金小丁评张戎的毛故事(16-17)

浏览(3801) (0) 评论(1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6-02-26 19:48:15
龌龊的作家也比比皆是。。。可说:

姓张的那个人仅是一个出卖良知的急功近利者而已。
回复 | 2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6-02-26 19:47:38
文革中最凄惨的,当属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的后代,他们一直是最底层的被打压者,但最后的“平反”,也没有他们的份儿。

文革时期,是看“出身”的时期。家里有问题的,除非特殊的情况,是不可能入党提干的。
工农兵大学生,张铁生就是典型。
试问哪一个被迫害的家庭的子女,可以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回复 | 0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6-02-26 19:46:57
另外,给不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准备一些小知识:


上山下乡:是当时中国的全国性运动,知识青年要去最艰苦的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

赤脚医生:不是正规医生。只是接受了一些基本医疗训练的普通农民,由于可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是被很多人眼热的差事。

工人:当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除了解放军以外社会上最受尊重的人。从农民转当工人,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工农兵大学生:当时高考被取消,上大学不看成绩,主要看表现和出身。(漏洞很大,全凭单位领导的一句话。其实主要是靠关系。)

转摘: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使一切冤假错案的平反有了可靠的依据。六中全会以后,中央继续落实了台属政策、宗教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等等。此外,还实事求是地复查和纠正了30年代、40年代的肃反扩大化问题、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回复 | 0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6-02-26 19:46:09
张戎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得益者?


有关张戎的背景,网上早有争论。现整理如下:

根据《鸿》的内容:张戎的外祖母杨玉芳,出身于军阀官僚家庭,后来被她的丈夫作为厚礼,送给了大军阀薛之珩当姨太太。薛之珩死后再与当地名医夏大夫结婚。所以,张戎的母亲名夏德鸿,但不是夏大夫的亲生女儿。

张戎的父亲张守愚(原名王愚),1938年以大学生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徒步到延安,受到革命的锻炼。当时,夏德鸿一家流徒在东北及华北,过着亡国奴的生活。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解放战争随后开始,张戎被派到朝阳一带打游击,夏德鸿则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并从事共产党外围的地下活动。1949年锦州解放,张守愚与夏德鸿结婚,从锦州到南京,辗转随大军入川,在宜宾从事地方工作,一直是宜宾专区及四川省的领导干部之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在文革初期,张守愚先是工作组成员,主持基层运动,后随着运动的转向,他被列为党内走资派,受到批斗,并被隔离审查。张戎随母亲到北京上访,得到陶铸的援手,终于被释放。1967年,张守愚又被打倒,因上书批评毛主席,不同意运动的斗争方法,被造反派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各处游斗,受到非人的对待。夏德鸿到北京见周恩来总理,才使其得到释放。后被下放劳改,直到林彪死亡后,于一九七二年回城。一九七五年病故。

张戎1952年出生,1958年入学读书,1963成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与日俱增,达到狂热的程度。1966年14岁就参加了红卫兵组织和全国串连,并受到毛泽东在天安门的接见。但后因父亲被打倒,感到幻灭而苦恼。下乡后从事农业劳动,做过赤脚医生。后来进工厂,当过电工、铸工。1973年作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四川大学。在该校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作助教。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留英的14名学生之一,被派到英国学习。1981年定居英国。

以上大部分内容是根据张戎自传《鸿》和她的一些自我介绍整理而来。应该说,张戎的父亲在文革初期是中共的当权派,但在文革中确实被打倒,受过迫害。但他的问题在1972年就解决了,这应该是1973年张戎得以被保送进大学的前提。1975年,中共为其父亲开追悼大会,家属队列中站着佩戴红领章红帽徽的张戎姐弟。

另外,文革后真正的“平反”工作是在华国锋下台,两个“凡是”倒台,1978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抓紧复查纠正冤假错案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请示报告》出台后。

开始还只是初步的个案形式的平反。直到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了彻底否定的结论后,才进入高潮。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5年才基本结束。

换句话说,在张戎出国时,真正的平反工作还没有开始。最后被平反的一批人是在1985年,张戎定居英国后的第四年。

大家说,张戎究竟是共产党的受害者呢,还是得益者?
回复 | 1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5-01-27 07:10:06
Sankeshu哥,

你说得对,张戎的书只是一般市井俗物,是为了宣扬她的政治意识而编假造谣。目标是为了表达她自己的人生不顺,她实际上是喝狼奶长大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子女。

他父亲当年到延安参加共产党革命,建国后最终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就是说,她自己父亲从延安到文革一直是共产党高级干部,为她诋毁的新中国奋斗工作。有人揭露说,四川当年搞清匪反霸、解放西藏、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大跃进、浮夸风、大饥荒饿死人、没有一件大“罪恶”跟她父亲没关系!

她自己也是被警卫员带着长大的,在成都过着高级干部子女才有的生活、教育和工作机会、文革中虽然上山下乡但是却成为工农兵学员——毛泽东时代农民上大学管理大学的模式,主要还是走后门。

所以,她是以自己家庭生活背景来作为基础,攻击中共和毛泽东。性质就这样。嘿嘿!
回复 | 1
作者:Sankeshu 留言时间:2015-01-24 20:15:13
张戎这本书完全没有学术价值,她自称花费十余年时间搜集资料,但是这些资料绝大多数不可靠。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历史系资深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周锡瑞教授曾专门开了一门研究生课程,讨论张戎这本书的资料来源,把各章的资料分派个各个研究生,让他们去考证验证,结果发现大多数她所谓惊人发现竟查不到来源,有来源的资料多是断章取义,甚至曲解作者原意,或是孤证,没有相应资料证实,这是历史学的大忌。所以这本书并非历史书,而是一本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讨伐书。
回复 | 0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4-10-01 07:38:55
金小丁网友好!

蜜蜂一直向前面跑,没有注意到您的来信。迟复为歉!

维基百科的问题,中文部分还是有您的文章链接。谷歌也可以轻易查阅。英文部分可能是管理员有问题,链接减少许多。

您如果愿意使用它们,仍然可以继续进入编辑,可以在中国进入注册。而且还可以进言管理层面,他们好像需要募捐。总之,任何人都不能一手遮天。

您的批评温和实在,中肯简洁,适合万维读者清淡趣味怕麻辣烫苦涩咸。为什么不开博?

蜜蜂每天上网东游西看浪费时间,固执己见仗义执言,打不湿揪不干,不得罪万维知本家。呸!

嘿嘿!
回复 | 0
作者:金小丁 留言时间:2014-10-01 06:23:38
尊敬的蜜蜂网友,
近日看到《万维网》转载贵博上本人9年前的旧作,“评张戎的《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胜感激。
趁此机会,希望能与您分享一下本人的评论在英文维基百科上的遭遇。
我先把英文书评和作为读者意见的短信寄给多家西方媒体,毫无反应。因此我想到可以自由发言的英文维基百科。
自知才疏识浅,没敢参与《毛》书网页上的正式评论,也没敢把我的评论放在参考书目,只是把它加在外部链接上。
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就被一位John Smith先生给删掉了。
我根据维基百科的发表原则据理力争,该评论没有散布不实信息,也没有人身攻击,为什么不允许?Smith先生不搭理。我就再次加上链接,他又删掉。
当我第三次尝试之后,我的IP被封了。然后,我请一位在加拿大的华人朋友帮忙再次连接,结果他的IP也给封了。
这时,一个叫Giovanni的西方网友站出来打抱不平。经过一番争论,管理员(好像是印度人)没再理睬Smith先生的抗议,把评论加在外部链接上。
可惜,没过多久,链接又消失了,还是Smith先生在运作,原来的管理员也不见了。我不得不跟Smith先生再次辩论(详情可见该网页Talk: Archive 5)。
我当时对Smith先生和他的支持者说:张戎是中国人,她写的毛也是中国人。如果毛是恶魔,他伤害最多的更是中国人。可是,你们关于此书的网页上一个中国人的评论也没有。这符合你们宣传的民主自由原则吗?
在中国,我因为在西单民主墙贴大字报和在大学参与出版法签名一直受公安机关特殊关照,考研究生和找工作处处受阻,以为在西方可以享受言论自由。可是,你们连维基百科上一个外部链接都容纳不了,跟共产党有多少区别?
最终,完全没用,我的评论也就一直无法加入外部链接,从2007年直到今天。因此我特别感谢您的支持。

此致敬礼

金小丁
2014.10.1
回复 | 2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4-09-29 06:19:04
yuan2小二哥,

金小丁当文章后面就希望党中央允许发行这两本小书和全世界学者评论,让人们来评判,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是捂不住的。

但是,龟儿子党中央不敢,也不敢公开大饥荒和党史资料,把所有罪错都推给毛泽东是他们最好的解脱。

嘿嘿!
回复 | 2
作者:yuan2 留言时间:2014-09-28 23:47:22
老弟,你应当建议中宣部把此书在中国公开出版,供全党共讨之,供全国人民共诛之。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花蜜蜂 ,1岁
来自: 中国
注册日期: 2012-09-16
访问总量: 4,163,97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最新发布
· 印度大发俄罗斯国难财,到手转卖
· 俄乌战争停战的“38线模式”
· 俄乌战争进入停战前痉挛阶段。
· 川普再次胜选基本上无悬念了
· 要追究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责任!
· 我有关俄乌战争的美术作品
· 莫迪之后,还有谁来莫斯科劝罢战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