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这在他所作的其他诗作中也可得到印证。诗中还多处提到茶与酒、琴的关系。如“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苍天明。”等等。 张爱玲好茶,她笔下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从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主张。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可以看出,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个和尚去参访赵州禅师,赵州问:“可曾来过这里?”和尚答:“来过。”赵州就说:“吃茶去。”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和尚来参访赵州,问:“可曾来过此地?”答:“未曾。”赵州还是说:“吃茶去。”赵州的侍者纳闷不解,忍不住问禅师:“师傅,为什么曾来过的去吃茶,未曾来过的也去吃茶?”赵州看了看,然后轻轻说:“你也吃茶去!”
这个故事很深奥,成为了禅宗美丽的公案。
姑且不论故事的真正含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喝茶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品茶,是要讲心情的。一段真正闲暇的时光,一个完全放松的心情,才能品出好茶的韵味。茶就像人生的缩影,绿茶是青年,铁观音是壮年,单枞是中年,普洱是老年。 牧风听月吟,品茶解心音。 茶,一种看似平淡却有着如此执着情怀的饮品,它以自己独有的芳香贯穿到那么多人的心中,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禅机一份雅致。
把一种简单的饮品升华为一种文化,这是一种雅致的心情,也是对生活的挑剔。
夜深人静,窗外有月亮的光韵,寂静的空间弥漫着古曲的幽雅,心尖上氤氲着茶的香,借着音乐漫步在这段寂静的轩廊中,感觉着窗外些微的清风,撩开帘幔沐浴月亮的青辉,似乎可以感觉那光韵中寂寞的情怀,似乎可以听到月亮的絮语,万籁寂静之时,月亮却挟着温暖普照着大地,滋润着在这段寂静长廊里漫步的如我一般寂寞的人。
清冷的夜,久违的心境,风儿轻轻吹过,挟着远方的气息,今夜不想沉睡,今夜只想安静地回味。弹奏着心曲,听着月亮的絮语,闻着茶的香,寂寞竟然是如此得美丽。耳边古琴弹奏着《高山流水》,心里弥漫着淡淡的写意,当漂泊的步履厌倦了浮世的喧嚣,当沉迷的心境趋于了繁华落尽之后的宁静,回忆起那些且听风吟,淡闻琴幽静水流的恬淡,勾勒出那些无关风和月的心情,竟然也会在心尖滑过或深或浅的痕迹,如花开过后那种静静的美!
此时茶,淡了口的味,迷了心中的情,茶过留香,那么情去了呢?于清月流云间,捧一杯淡茶于轩窗之处,听一首琴曲,此时音轨那里划过的是《落花深》的凄婉,那种落花不是无情物的凄凉,闲看落花静听雨的心境,竟然就这么氤氲着我飘忽的心。听音之时不议身外物和事,不杂己念,任思绪随着心曲弥漫,感受着曲中的情怀,那么此时当该是一种极至的享受了。伫立窗前凝神,定气,潋滟,收心,情思专注与指间之情,心也被一种情怀引领着……如这茶,淡的是口中味,润的是心中意!如这人生,累得是身在凡间浮沉的身,闲得是此时夜里宁静的心。
回首走过的旅路,班驳的记忆铺陈出自己曾经走过的崎岖,或深或浅的在面前呈现出一点光韵。童年的天真,少年时代的迷茫,青年时代的拼搏,以至于现在这个不想接受却也清晰的摆在眼前的中年,就这么被时光的齿轮碾过。今天的我是否成熟了呢?是否有了一种成熟的姿态接受时间刻下的痕迹?凝望逐渐远去的背影,却是一抹落寞将那影子拉得好长,在闪动着橘黄的光韵中踽踽而行,所走过的路也许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
明月依然高挂,虽然时隐时现,但是月亮却始终踩踏着孤独的脚步将夜碾碎,晨起星明间月就这样拥千古之寂寞于满怀,步履依旧,光韵依然。风则给月带去了另种韵致,它让行云穿梭其中,给夜色多了一抹绮丽的遐想,遐想月亮躲在云层背后的故事,遐想嫦蛾的相思泪有多长,遐想着在这样的夜里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手里的茶凉了,窗外的风儿轻轻吹过,行云还在飘渺,月亮还在将温暖轻洒,音乐还在心尖划过,拨动着心弦,也许这样的旋律是结束的音符?人生总是分分别别,有聚就有散,分开了的人或事也许都是用纪念来缅怀过去?可是茫茫浮沉众多杂事我们能记念得有多少?夜静,曲幽,茶淡,风轻,月明,人醉,心迷……美丽的夜晚,寂寞的心怀,风淡月明,音轻心静……
茶香可入琴韵,琴韵亦流茶中。风动卷云飘,云动月生韵。
也许只有这样的夜晚,才会体会到品茗的雅致来,也才会和禅联想到一起。
苏东坡所题的《望江南》写的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雅致品茗,诗意涌上心头,好一个茶香飘逸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