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长啸的博客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https://blog.creaders.net/u/779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似画(上) 2021-02-04 19:40:13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似画(上)

长啸


图1:卢塞恩似画 


瑞士之美,美在嶙峋巍峨,湖光山色的阿尔卑斯山峦 - 马特洪峰入魂,莱蒙湖如梦,少女峰怀春,卢塞恩似画。瑞士之醉,醉在千百年来,多少墨客骚人,名家大师,流连此地,乐而忘返。


对我来说,瑞士的江山和风月,最忆还是卢塞恩(琉森)。



(一)流连在罗伊斯河畔


八点起床,乘九点的齿轮火车下山,离开小镇莱森,经洛桑,伯尔尼去卢塞恩。


下午两点抵达卢塞恩火车站。推着行李箱出站,卡斯卡达酒店仅5分钟路程。前台姑娘丰韵娉婷,仪态万方,很有礼貌。恭维她的英语好(真的好),她高兴地笑出两个浅浅酒窝,不无得意地说,她还会法语,罗曼什语,和几句中文。


我问道:“那你的母语是德语了?”

“不准确,应该是瑞士德语。” 她纠正我。


然后,我们就又涨了知识。姑娘说,瑞士德语区有标准德语和方言德语之分。标准瑞士德语是在学校教的,和德国奥地利的德语的语法,拼法也一样,只是有口音;方言德语是他们从小到大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的民间语言,和德语区别很大。问她区别有多大,答曰:德国和奥地利人基本听不懂瑞士方言德语。


瞬间我明白了,这就像是北京人和广州人说话,都是中文,却是“鸡同鸭讲”。


安顿下来后,马上出门,又经过火车站,上了码头桥(Seebrücke)。看过一些介绍卢塞恩的文章,大家齐声称美,心理上有些准备。此时站在桥上,仍然被四周的所见震撼,心中不禁暗叹道:难怪那么多的墨客骚人名家大师偏爱此地。


据卢塞恩旅游局的介绍和我的考证,在卢塞恩流连过的墨客骚人名家大师有:雨果,马克·吐温,大仲马,列夫·托尔斯泰,司汤达,朱自清,徐志摩;歌德,叔本华,尼采,毕加索,瑟夫·特纳(J. M. W. Turner),奥黛丽·赫本,英格丽·褒曼,瓦格纳,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这肯定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今天竟然和这么多的名人们为伍。


图2:卢塞恩童话 - 罗伊斯河上,斯普尔洛耶桥中


那天,我们漫步在罗伊斯河两岸,走走停停,用一天的时间,将卢塞恩市内的景点逐一打卡。


秋高气爽的十月,游人如织,我们走进了斯普尔洛耶桥(Spreuer Bridge)。斯普尔洛耶桥是有顶的廊桥,建于1408年,桥内三角屋檐下,有67幅由卡斯珀·梅林格(Casper Melinger)于1626年绘制的木板彩画 - “死亡之舞”, 主题是关于黑死病暴虐中世纪欧洲的情景。


我们没有太关注这些彩画,而是被罗伊斯河两岸的风景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迷住了。我给妻子设计和拍摄了一张从内向外的人物剪影和远景结合的杰作,回来整理出来后就被妻子冠名为“卢塞恩童话”。


图3:从斯普尔洛耶桥上回眺穆赛格城堡(Museggmauer)


据说,没有河流和水域的城市终究不能算名城。


卢塞恩有一个美丽的大湖 - 四森林州湖(Vierwaldstättersee,即卢塞恩湖),湖西流出一条小河 - 罗伊斯河(Reuss River)。它悠悠穿过一边古色古香,另一边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城;濒湖边有阿尔卑斯山名峰 - 西南面的皮拉图斯峰(Pilatus)和东面的瑞吉峰(Rigi)。


除了流连忘返,卢塞恩使人别无选择。


图4:穆赛格城堡


穆赛格城堡建于14世纪,是俯瞰卢塞恩新旧城区和卢塞恩湖的最佳户外地点。我们没有从河边往上爬,而是从右岸垂死狮子雕像那边漫游步行过去的,沿途是安静的住宅区,家家户户窗口都挂满蔓藤或鲜花,经过穆赛格州立中学(MUSEGG LUZERN)和一个幼儿园,就到了城堡的东门。


图5:那所州立中学斜对面店铺橱窗里的艺术品


记忆中这幅画是挂在一个芭蕾舞训练班的橱窗里。冷峻的眼神,猩红的双唇,高领披风遮住半边脸颊,留给路人一种神秘的诱惑,也许是哪个芭蕾舞剧中的人物吧?


图6:路边爬满蔓藤的民居




图7:从穆赛格城堡俯瞰斯普尔洛耶桥和卢塞恩新城区


罗伊斯河的左岸新城区,有火车站,会议中心,和收藏着大量毕加索作品的艺术馆。第三天,我们在那里流连忘返一整天。


图8:从穆赛格城堡远眺阿尔卑斯山和卢塞恩湖


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峰应该就是瑞吉峰,次日我们先乘游艇荡漾,靠岸再坐齿轮火车登顶,然后步行下到半山腰,换乘缆车回到湖边,在那里呆了大半天。


图9:卢塞恩著名地标 - 城堡上的小铁人塔


从城堡上下来,跨过斯普尔洛耶桥,我们在河的左岸漫步,然后,又跨过卡贝尔桥(Chapel Bridge),在河的右岸徘徊。



图10:耶稣会教堂(Jesuit Church/Jesuitenkirche St. Franz Xaver)


据说这是一个建于17世纪,巴洛克式的宗教建筑。对它建筑时间和使用性质,我没有异议,唯独对众口一词的其建筑风格存疑。我不是学建筑的,是学世界史的,虽然离开这个专业30多年了,但多少记得一些欧洲建筑史的粗线条。试着瞎掰一下它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首先,它有明显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 “洋葱头”,而且有两个!拜占庭帝国的原名是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政治和宗教制度,以及建筑风格,都可以在拜占庭帝国找到痕迹。仅就建筑风格而言,罗马式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他的包子顶。这是与更早的希腊式建筑最大的不同,究其原因,盖因罗马人发明了早期的水泥 - 造一个美丽的圆顶已经不是问题。拜占庭帝国的工匠们则发扬光大,把圆顶的下部往内收,看上去就像洋葱头,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式建筑特点。


这个耶稣会教堂有那么明显的洋葱头,这是拜占庭建筑风格!


那么,什么是巴洛克建筑风格?建筑物华丽,夸张,和带有众多的小型雕塑,加上注重色彩(金色应用最多),光影的应用。这个耶稣会教堂的外貌,有金色的应用,但不夸张;两个“洋葱头”,加上文艺复兴建筑特有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感觉起码从外观上分析,它的风格结合了拜占庭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很多特点,但不宜称之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我们没有进到教堂内部,也许里面金碧辉煌,和法国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凡尔赛宫一样?


图11: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卡贝尔桥(Chapel Bridge)


历史悠久的卡贝尔桥(意译为教堂桥),是通往卢塞恩悠久历史的民间小道。


这座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桁架桥,始建于1333年。那时,河左岸的新城区不断发展,建这座桥就是为了连接右岸的老城区。由于几百年泥沙在两岸的淤积,这座传奇的小桥,已经从当初的200来米,缩小到170米左右。当地人说,你跨过这短短170米木桥,你就跨过了卢塞恩近千年的历史。


图12: 卡贝尔桥中的历史画卷


我们游卡贝尔桥时,很遗憾那些照明灯没有点亮,这张图片下载于网络


安放在桥篷三角梁中的这组画,生动地描写了卢塞恩各个时期的历史故事,从卢塞恩的守护神圣莱格的生死到另一个守护神圣莫里斯的传说,均由当地艺术家汉斯·海因里希·瓦格曼于17世纪一个特定时期完成。


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在欧洲大陆上,北欧新教渐渐占据主导地位,南欧则继续为天主教的地盘,中欧因此一度成为两者间争夺的地区。为了在争夺中夺回主动权,天主教发起了反宗教改革运动(The Counter-Reformation ),但在实行中,天主教是以自己的某些改革来增强战斗力的。


卡贝尔桥上,汉斯·海因里希·瓦格曼的这些画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创作的。16世纪的新教宗教改革和17世纪天主教改革(反新教宗教改革),无形中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新气息。


图13:罗伊斯河右岸老城区


下了卡贝尔桥,我们将自己溶于阿尔卑斯山版的清明上河图中,和周围的芸芸众生一样,在罗伊斯河两岸漫步。半天内,从右岸到左岸,左岸到右岸,然后,又回到左岸,最后,两人找了个地方坐下,望着潺潺流水,含黛远山,和熙攘人群,发思古之幽情,足足醉生梦死了两个小时。


图14:罗伊斯河中的赛艇


图15:桥上观赛的人群


图16:赛艇比赛奖杯


赶巧碰上2018年红牛赛艇(Red Bull Row)比赛,信手咔擦几张留纪念。没等到颁奖仪式,肚中唱空城计了,只好开溜找餐馆吃饭去了。


图17:公共电话亭


上面这个老古董付费街头电话亭,两个小时里,没有看见一个人用它,唉,手机时代了。不过,万一哪天,你手机掉了呢?下图是古色古香的老市政厅,尽管与我们隔河相望,那股挡不住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幽香,仍然随着河中的阵阵秋风,绵绵不断飘过来。


图18:河右岸的老市政厅(Rathaus)


图19:圣莱奥德伽尔教堂(又名霍夫教堂 - Hofkirche)


这个前门径直对着卡贝尔桥的教堂很有看相:弧形的钟楼和半圆弧顶的窗户,有罗马风格;对称的两个塔楼,是文艺复兴风格;高耸入云的尖塔顶,无疑展示了哥特建筑特有的风韵。


图20:垂死的狮子


这个著名的打卡景点在右岸,稍远,不过从码头桥上走过去,大约就是20分钟路程。


那年去了梵蒂冈,领略了教皇的那些手握长矛,威风凛凛的瑞士雇佣军卫队的风采;这个垂死的狮子,则展示了瑞士雇佣军卫队历史中最悲哀的一段:十八世纪,瑞士雇佣兵是法国正规军中的精锐部队,担任护卫法国王室的任务;公元1792年,在保卫巴黎杜伊勒里宫的战斗中,1100名瑞士雇佣兵,大约760名战死,仅350名生还。


马克吐温曾经到过这里。这位美国文豪良久而默默地站在这座石狮前,离别时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狮雕像。”


今天的瑞士人,除了为教皇充当卫队这个特殊的例外,早已告别了充当外国雇佣军的历史。他们娴熟地应用各种外交手腕,配合强悍的自卫武装队伍,保持武装中立,得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全身而退,不能不说是一种小国生存奇迹。


二)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新城区


横贯卢塞恩市区的罗伊斯河,左岸是新城区,两个不大的艺术馆,静悄悄地带给爱好艺术的游人一股徐徐的暖风。紧靠河边火车站的是卢塞恩美术馆(kunstmuseum luzern),隔着三个街区的是罗森加特收藏馆(Sammlung Rosengart)。


罗森加特收藏馆主要收藏了瑞士画家保罗·克莱(Paul Klee)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我们是冲着毕加索去的,整个二楼都是他的作品,可惜馆内不允许摄影,发挥不了我的相机的作用。


图21:罗森加特收藏馆


图22:毕加索和友人


上图是罗森加特收藏馆入口处的广告招牌画,右边的毕加索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与友人分享什么。


西班牙的“毕姥爷”有几多:名字音节多,头衔多,情人多,作品多。


1)毕加索名字全称是: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路易斯·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2)头衔如下:“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3)情人多:这是私生活,不必细究,有人说,那是画家兼情圣。4)作品多:共计37000件左右,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还是法国共产党员。但他晚年说,不信奉共产主义。


图23:卢塞恩美术馆内的一个展室


卢塞恩美术馆是新城区的另一个艺术馆,和江边火车站侧面的会议中心在同一幢大楼里,我们在里面逗留了约两小时。这里允许拍照,随手拍了几张我喜欢的作品。


图24:《布尔巴基将军带领溃败的法军退入瑞士的全景研究》


上面的油画是瑞士画家爱德华·卡斯特尔(Edouard Castres)的著名作品《布尔巴基将军带领溃败的法军退入瑞士的全景研究》(Studien Zum Bourbaki - Panorama)的一部分。原作是一幅环形全景壁画,长112米,高10米。描绘的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在布尔巴基将军的带领下退入瑞士,寻求和接受中立国瑞士红十字会照顾的情景。


有人说,瑞士中立是沙俄力主、欧洲列强硬塞和瑞士借坡下驴的结果,翻翻欧洲近代史,这个说法是有因由的。


1815年,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战败,这给了长期夹在法国和德国(神圣罗马帝国 - 普鲁士王国 - 奥地利帝国)之间受气的瑞士一个摆脱受他国摆布的机会。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欧洲列强都认为处于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中心的瑞士可以成为阻止法国再次入侵的缓冲地。于是,在同年维也纳会议上,由率先打败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出让瑞士独立出法国(那时,瑞士曾短暂成为法国的附庸国),并永久中立;反法同盟的其他欧洲国家,感觉这是一个增加安全系数的办法,纷纷附和;瑞士大约也是掂量自己的分量,倾向赞同。


其实,如本文前述,早在1792年后,瑞士就禁止了雇佣军制度,只是在强悍无比的拿破仑一世的军事进攻下,无奈成为一个附庸国,这次借坡下驴,为瑞士避开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打下了基础。


瑞士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有向交战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义务,这是为什么布尔巴基将军最终无奈将疲惫饥饿的法国败军带入中立国瑞士的原因。


爱德华·卡斯特尔的这幅名作,有心人可以默读出许多历史经典。


顺便说一句,爱德华·卡斯特尔的这个名作,完整版存放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巴基全景馆(Bourbaki-Panorama),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了。


图25:《骑驴去塞维利亚经商》(Ritt nach Sevilla)


这是瑞士画家弗兰克·布赫瑟(Frank Buchser)的力作之一。它描绘了19世纪中叶,一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中年商人骑着一头健壮的驴,带着两卷毛毯,几只鸡,和女儿,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塞维利亚市场经商途中,偶遇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


少年骑在一头小驴上,执意想与后面的女儿打招呼。老爸不露声色地注视少年,女儿侧身扭头回应少年。画家对每个人物的服装穿着,有很仔细的观察和描绘;三个人物的面部,都有遮挡或阴影,但观画者还是可以根据人物的姿态揣摩出各自的内心活动。


弗兰克·布赫瑟喜欢到处旅行,19世纪后半期,他游到美国,呆了几年,留下不少美国的人物肖像绘画,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图26:中国画家邵帆的水墨兔


这个水墨兔画得栩栩如生,别有风味,感觉把温和的兔子画得凶狠些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它。下面几幅作品我也喜欢,放上来大家一起欣赏。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卢塞恩城内逛完了。城外的湖光山色,在城内已经遥遥的一睹芳容,明天投入她的怀抱,一亲芳泽。


(原创)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七)- 少女怀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9/23203.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六)- 莱蒙湖如梦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9/14752.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五)- 小镇莱森(Leysin)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30747.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四)- 马特洪峰入魂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16475.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三) - 维也纳的深邃和国王湖的优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8/2438.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二)- 格劳邦顿州探宝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6/33106.html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一)- 名镇苏黎世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445/201904/30263.html










浏览(1697) (5)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21-02-06 13:23:39

卢塞恩像一颗明珠,即使在湖光山色群珠荟萃的瑞士也异常耀眼。

去秋本来要去瑞士,连Rick Steves的瑞士导游都买了、大概行程也定下来了、卢塞恩自是必去,结果瑞士疫情突变,遗憾。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长啸
注册日期: 2013-07-30
访问总量: 131,83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造物主遗落在哥伦比亚高原上的调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绕圈亚当斯雪山的 “艳遇”和遭遇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下)- 返回波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中)- 白山棕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 (上)- 我的
分类目录
【西雅图夜不眠】
· 初冬的卡斯喀特山 - 雪湖丹妮小
· 派克市场采风
【文革拾遗】
· 血色的迷梦 1 – 1967年5月1号天
【仰天长啸】
· IRA – Roth IRA – 油气井
【往事如烟】
· 夜宿莫斯科
· 自由之旅杂记 (一) - 斯沃斯莫
· 我在美国当屠夫
【灯火阑珊处】
· 造物主遗落在哥伦比亚高原上的调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绕圈亚当斯雪山的 “艳遇”和遭遇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八)- 卢塞恩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下)- 返回波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中)- 白山棕
· 新英格兰秋色采风 (上)- 我的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七)- 少女怀
· 远去的阿尔卑斯山(六)- 莱蒙湖
· 大地尽头,沙漠遭遇海洋(下)
存档目录
2021-03-07 - 2021-03-07
2021-02-04 - 2021-02-09
2019-11-01 - 2019-11-18
2019-09-07 - 2019-09-23
2019-08-03 - 2019-08-30
2019-06-04 - 2019-06-30
2019-05-15 - 2019-05-15
2019-04-27 - 2019-04-27
2018-05-09 - 2018-05-20
2018-04-07 - 2018-04-28
2018-03-08 - 2018-03-12
2018-02-19 - 2018-02-23
2015-06-08 - 2015-06-08
2015-05-03 - 2015-05-03
2015-04-09 - 2015-04-30
2015-01-08 - 2015-01-16
2013-08-04 - 2013-08-0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