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别人问“是不是没睡饱”吗?你大概挂着黑眼圈。但黑眼圈不全是因为熬夜才出现的,所以有些人就算睡饱了,还是需要很多遮瑕膏来盖住熊猫眼。 黑眼圈到底怎么来的?分成哪些种类?又要怎么消掉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一窥究竟吧。 黑眼圈怎么来的? 当眼睛下围到眼眶骨之间有暗沈,黑眼圈眼膜就是所谓的黑眼圈。一般我们认为的没睡饱是源自于暂时性的血管显现,同样会造成血管明显的还有女生生理期、摄取太多盐分、哭泣过等等。当有鼻塞、过敏性鼻眼等疾病让血液循环变差,就会让微血管增生而有黑眼圈。 黑眼圈的成因也与皮肤有关,如果长期日晒、发炎,或是因为年纪大、胶原蛋白变少,会使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积。如果患有异位性皮肤炎,或过度摩擦皮肤都会让皮肤变粗,进而生成黑眼圈。 来自以上种种成因,黑眼圈大概可以分成三类:色素型、血管型和结构型。 1. 色素型黑眼圈 跟色素累积有关,眼紋成因也有遗传和后天影响之分。遗传原因方面,中东、东南亚很多人的上下眼皮天生就有较深的色素。后天影响方面,当我们长期日晒、摩擦眼下皮肤时,也会产生黑色素沉淀。 此外前述提过的异位性皮肤炎、慢性反覆的发炎症,通常也会有红肿灼热的现象,也会造成皮肤粗糙和色素累积。有些人会对化妆品起发炎反应,同样容易造成黑眼圈。也因为色素型黑眼圈是受到基因或发炎影响,针对防晒和避免发炎才能预防色素型。 改善方法: 防晒、保湿尽量不乱摸揉眼睛、不用刺激化妆品治疗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上面三项是预防方法,如果是天生的黑眼圈或是已有色素沉积,可以透过维生素C、杜鹃花酸等,含有这些美白成分的保养品。若是真的沉淀太多保养品救不了,可以请医生开药膏或用雷射来淡化黑色素。 2. 血管型黑眼圈 前面也提过,这种黑眼圈受到血液循环和血管影响。当我们的鼻子过敏,会让鼻子连结到眼表的血液循环不好。当血液不顺畅,会塞住而导致血管扩张。 台湾人除了天生色素多,也因为气候的关系,过敏性鼻炎目前盛行率约25%,才会让拥有黑眼圈的人到处都是。除了过敏之外,只要眼睛周围血液循环不好,像是大哭、用眼过度、摄取太多盐分或水分、生理期、怀孕末期,都会让眼睛水肿而产生黑眼圈。 改善方法: 治疗过敏性鼻炎避免熬夜、过度用眼、长时间哭泣避免摄取过多盐分、水分若是有水肿状况,可以透过轻度的按摩、温水敷眼来缓解血液循环,不过太用力或太热也不行喔。有些雷射可以帮助去除微血管增生,但眼周的治疗相对危险困难。 3. 结构型黑眼圈 这个不是真的黑眼圈。当我们的泪沟明显、苹果肌流失严重,或是眼周的凹陷明显,都会让黑眼圈的位置更凹进去。眼眶凹陷(天生或老化影响)使眼眶骨质流失,也就会让凹进去的那块看起来更黑。 当我们皮肤的胶原蛋白流失、肌肉张力造成的细纹,也让黑眼圈更加深色。这种黑眼圈主要就是改善凹陷外观,如果卧蚕、眼袋、眼眶凹陷是天生的,也就没办法做预防。而细纹产生的阴影,能够藉着保养和按摩来修护。如果硬要改善天生的状况,也有以下的改善方式: 卧蚕太肥:注射肉毒桿菌。泪沟太深:注射填充物。眼袋太大:眼袋内开/外开手术。眼窝凹陷:动手术非常困难,建议用化妆修饰。眼部细纹:动态纹则注射肉毒,静态纹则填充物质。不过以上都是医美手术的部分,费用、效果、手术风险都要再三考虑。不一定非得动刀改善黑眼圈,可以试着用化妆进行修饰。 怎么判断黑眼圈类型? 用手摸:若是皮肤粗糙甚至有掉屑,则为色素型;有脂肪凸起为结构型。用手压:若是轻按后颜色变淡为血管型,但若是严重的血管型黑眼圈,通常不能由此测出(严重的话应该都看的到血管了)。照镜子:若是上下眼皮都黑为天生色素型,有明显凹陷为结构型。若确定是细纹造成的结构型黑眼圈,可以透过笑与不笑来判断是动态纹或静态纹。因为常见的是混合型黑眼圈,可能包含了不只一种因素,黑眼圈眼膜不会是抹个保养品或按摩一下就能消掉的。要针对自己的黑眼圈类型,去作预防、保养、治疗才是最完善的做法。 遇到眼霜、眼膜之类的产品,记得多了解产品成分跟自己的体质,进而改善黑眼圈状态。因为没办法一下就治疗完,透过各种保养预防的方式,才是对抗黑眼圈的最佳手段。
TAG 色素型黑眼圈
血管型黑眼圈 结构型黑眼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