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使用“人民”一词最早的是韩非子‘他说:“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他说的人民,既包括王公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包括庶民百姓、贩夫走卒、布衣白丁。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既包含国家领导、民营企业家、权贵者、高知教授专家···也包含普通平民百姓、工、农、个体摊贩工商户··· 司马迁在《史记·货值列传》中首先使用了:‘中国人民’一词。其原文是:“夫山西饶林、竹、谷、玉石···山东多鱼、盐、漆絲、声色····江南出柑橘、梓桂、金、锡、铅····龙门、碣石北多产马、牛、羊、毡裘、铜铁,则千里往往山中棋置,此其大略也。皆为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这里说的中国人民,仅指京城、中原一代人与民。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人民’内含完全不同。 自司马迁后直到清末、民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词,并未在社会民间流行,成为大众的口头、书面语言。 我生在民国时期,从小长到15岁,不管在小学还是读初中,从没有学过、见过、说过、用过、听人说过:人民、中国人民一词。在抗日、解放战争前期的国统区,在农村使用的多是同胞、老乡、国民、公民、同志、干公事的,教师、学生、农民、农夫、老乡、黎民、庶民、草民、老百姓。我在民国小学5·6年级,上初中2年半期间,都设有‘公民课’。仅偶尔用中国人、外国人;中国人民、外国人民广大农村不用;大众中城市是否经常用?不得而知。 反正我首次接触‘中国人民’一词,是在1947年深秋。听说我村南邙岭上6里远的西蔡庄有解放军路过,我好奇想去看一下。到西蔡庄村后,已不见解放军的踪影,唯见农民家墙上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中国人民’一词;感到很新颖。我真正使用‘中国人民’、‘人民’,大量使用‘同志’,那是在1948年6月投奔革命到解放区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中国人民,才在中国大地风行,逐渐成为大众的口头语言。民国时常用的‘国民、公民‘词语基本不见了。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被赋予新的政治含义。人民是指革命内部,所以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人民范畴的就是敌人;如‘地富反坏右;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现行反革命,黑帮、走资派、牛鬼蛇神’等。 新中国前28年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经常混淆敌我,把人民错当敌人对待,予以专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后,‘公民’被重新使用,但仅限制在法律、诉讼时。公民远不如人民普及。 现今称呼同志的少了;而叫老板、大官、大款、大腕、明星、企业家、董事长、经理、专家、大师、院士、先生、太太、夫人、小姐、小三、二奶、帅哥、靓妹、白富美、高富帅、小鲜肉····大大多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