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骂道:乡愿,德之贼也。 好好先生最早来源于三国时。当时,司马徽是襄阳的名士;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因他身处乱世,为明哲保身,经常揣着明白装糊涂,见人就说好。有次熟人问他:身体好吗?他答:很好。又一朋友来访诉说自家儿子死了;他竟也答曰:很好。其妻见状责备他说:别人认为你有德行,才直言相告儿子死的伤心事。你不安慰人家,也就算了;为何反倒说好呢?司马徽听吧妻子的话,却说:你说的也很好! 这在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谈说》中有记载;但只是个段子,游戏之笔。却又丰富润色了《世说新语》中有关司马徽的段子;刻画了一幅圆滑、世故,老好人形象。不禁令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发人深省。 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张廷圭,是康雍乾三朝元老。因处事圆滑,老谋深算;尤其晚年奉行韬光养晦,凡事都说好。一次下属前来请假,他说:好!好!好!然后顺便问下属:为什么请假?下属答曰:刚接到父亲去世的的消息。张仍不断点头说“好!好!好! 类似这种好好先生,现在生活中亦不少见。他们宁愿多栽花,少栽刺;对人奉行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当个好好先生。遇事不讲原则,只讲庸俗的人际关系,谁也不得罪。对假丑恶,不但不厌恶,反而爱得很。特别是一些基层当官的:笃信见人三分笑,方能不落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