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在中国古代最早使用‘人民’合成词的是韩非子。他说:“上古之期,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他说的‘人民‘大致包括社会所有的人与民。在他以后,历经各朝代,却罕见有人使用‘人民’一词。都是人、民分用,含义绝然不同。 ‘人’在《说文解字》中,定性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解为“众萌也”。先秦诸子所说的‘人’,是指王侯、贵族、高官厚禄者。‘民’与‘人’相对应,专指普通庶民百姓-----农夫、贩夫走卒、渔樵、猎户、布衣白丁等。至于孟子主张:‘君轻民贵’,只不过是为宣扬仁政、王道,说说而已;实际是至他以后的社会,依然是君贵民轻。 我们知道古代,‘人’与‘民’不是一回事。人是人,民系民;两者含义完全不同,有高低贵贱尊卑森严之别。人指帝王将相、百爵、公侯伯子男等权贵者、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而民是指:奴隶、农民、贱奴、顺民、贱民、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渔猎者等被统治阶级阶层。 春秋时老子的老师商容,曾对他说:“君者代天理者。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这里说的君是指君王,、诸侯。 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孔子说:“民可使由子,不可使知之”;“修民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节民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的‘民’都指平民百姓。人都指王侯官吏。其义是:只有统治者,节制管理好属下的百姓平民,叫‘民’听‘人’的话,服‘人’的管;‘民’爱统治者,农民按季节时令耕;才能为‘人’所用。 商鞅说:“昔之能治天下者,必先治民者也。能强敌者,必先治其民者也。民愚,则易治也。”这里说的治天下者,能强敌者,是指人------统治者。所说的民就是奴隶、农民、老百姓。而且强调‘愚民’,才容易被‘人’管治。 屈原说的:“愿摇旗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说的是看见庶民老百姓才镇静下来,而不是看见统治者权贵。朱熹说的:“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可见朱熹把‘人’与‘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区分的是多么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