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4岁时,常把:有志者事竟成!有恒为成功之本等抄到笔记本上,用以勉励自己。15岁就将:“反抗是我们的任务。叛逆是我们的荣誉,真理是我们的追求,蜡笔钢板是我们的武器”投入反蒋的斗争。17岁时患病卧床则把鲁迅的:“我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自己用拙笔写成条幅,贴到我养病的卧室墙上,天天目睹,用以鼓励自己。后我就利用两年半养病卧床之机,博览群书,努力学习。20岁时恢复上班工作,我又将马克思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哪些不畏艰险,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写好,压在我办公桌的玻璃板下自励。23岁时又将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言:“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忆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与精力,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解放而作的斗争!”但这时还不知有:‘座右铭’一词。 后来我知道了什么是‘座右铭’后,就不时更换自己的座右铭。 到古稀、皓首,颐养天年时,我常把:‘哀莫大于心死’、“童心永常在”、‘老年人的基本路线是:以健康为中心,活得潇洒一点,快乐一点’、‘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老来俏’、‘老夫聊发青少狂’、‘不需扬鞭自奋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志在千里’、管住嘴,迈开腿,心态好,勤用脑’等,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重在落实践行,做到风雨不动、雷电不易。 那么‘座右铭’最早的由来呢? ‘座右铭’一词,最早见于《昭明文选》说:崔瑗作了《座右铭》一文。吕延济在该文的题注中说:汉朝人崔瑗的哥哥无端被人杀害。于是崔瑗持刀杀了凶手,为哥哥报仇。事后外逃流亡多年,担惊害怕,吃尽苦头。后官府大赦,免除了崔瑗的死刑。他回家后,后悔自己一时冲动、鲁莽,闯了大祸。随写了一篇《铭》来警示自己并把它置于座位之右边。以后,人们就将这类文辞称为《座右铭》。《铭》是一种文体,言简意骇,哲理性强。其内容大致是:摘抄经典名言、佳句或自题文句,或亲人朋友赠言等放在自己的书桌上用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如何进步,如何做人,为国为民。 南朝时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牅皆格言也”。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最早出处。 传说孔子朝拜齐桓公的庙宇,见到一种欹器。齐桓公生前,总是把‘欹’放在自己座位右边,用以警示自己,不要自满。于是孔子指着欹器对学生说:它空着就倾斜,把酒水灌进一半,就直立;装满了就又倾斜。读书也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去后,孔子也请人做了一个欹器放在自己座位右边,时时用来警戒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