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英国哲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首先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根据二次大战后的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背景,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著作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正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福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提出:‘信息社会’的概念。进一步把争论推向高潮。 1982年美国未来学家奈比斯特发表《大趋势》一书,明确指出:‘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知识已是我们经济社会的主要动力,信息经济社会是真实的存在。’ 1985年日本土屋太一正式出版《知识价值革命》一书,提出:‘知识价值社会’的概念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知识价值革命发生的前兆’。 1986年英国人福莱特斯在《高技术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的观点。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组建了:信息探索研究所,并出版了《1993---1994年鉴》一书。书中‘以知识经济,21世纪时代的本质’为题,明确提出:“信息知识,正式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能够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 1993年美国著名企业家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生产力已成为主要生产力,竞争力,经济的发展的关键;知识已成为首要产业。” 1994年美国人C·温斯洛和W·布拉马共同出版了《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点明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外延作了较完整的论述。 1996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由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在其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第一次提出这种新兴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从此以后‘知识经济’一词,越来越多的被世人熟知、应用。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多次发表演说,大声疾呼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明确使用了:KNOWLEDGE—FCONOMG。这样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家中,知识经济和知识经济社会,已被广泛认可、使用,并阔步向全人类、世界各国走来,被各国大多数人所接受,遂成为各国的共识。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各国都采用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