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放礼炮,最早始于英国。400多年前,英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每当它驶入别国领海之前,为了表示对对方没有敌意,先把自己军舰上的炮弹放光。英国口岸的炮台,为表示对前来访问的别国军舰友好欢迎,也将自己口岸炮台的炮弹放光;这些都是出于礼节性,故名:礼炮。从此鸣放礼炮,就成为国际间相互致敬的礼节。继而又发展到欢迎外国元首来访时,也鸣放礼炮表示欢迎。后来自家国庆日等重大庆典也鸣放礼炮。至于鸣放多少响要根据受礼人的身分而定。因英国最大的舰只有炮21门,故鸣放礼炮21响,成为最高礼节,用以欢迎外国元首。 剪彩起源于美国。美国人做生意,传统是一大清早必须把店门打开。为了让人知道这是一家新开张的商店,故特在商店门前,系上一条布带,以防开张前有人闯入,同时还可以引起过路人的注目;待到商店开张时,才将布带取下。1912年美国圣东安尼奥的华狄镇一家百货公司将要开张。老板威尔斯严格按照当地习俗办事。一大早就把店门打开,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时刻的到来。但万没有想到老板刚十岁的小女孩牵著一条哈巴狗从店门匆匆跑出,无意中碰断了这条布带。这时当等候的人,错以为公司正式开始营业了,于是蜂拥而入争先恐后的购物,当天老板生意兴隆发了财。 不久该镇第二家百货商店又要开张,忽然想起那次的盛况,为了发财,老板如法炮制,这次有意让自己的幼女故意碰断布带,果然又财源广进。 从此人们认为让小女孩撞断布带是一个好兆头,因而后来者竞相仿效。 以后凡新开张的商店,都邀请年轻女姑娘来扯断布带。 再后来,就用彩带取代了单一色的布带,并开始使用剪刀,剪断彩带,并正式定名为:剪彩。 现今中国不仅商店开业,而且工厂开业、工程奠基与竣工典礼、展览会开幕式,都要举行剪彩仪式,多是由领导、专家、明星···剪彩,请两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在两侧牵扯彩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