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以前,人们到市场、商店、集市、庙会、摊贩购物,习惯说:购货、购物件,使用率最高的是:购物。偶尔也有说:买南北货的,因‘物产四方,约言南北。’到了明成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发达,地中海一带欧洲国家、北非东岸、中东、及东南亚、日本有大量舶来品涌入,从此市场交易开始言:买;东(日本)西(欧洲),再不言‘物事南北货了。’但当时仅为地方性行业性方言。后随着东洋西洋商品大批涌入市场,畅销各地,‘买东西’的说法,逐渐扩大到内地。后再经市民、商人口耳相传,市民文学的推波助澜,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并融入中华民族的汉语言的文字体系。就这样:‘买东西’完全取代了:‘购货、购物、物事’。‘东西’进而引申为:市场交易的四面八方物产的专称,再进而泛化为世间交易万物的统称。 还有一种说法是:晚明时期,文学家张岱在《快园道古》中记载了虞德园和高僧莲池大师的对话。虞向大师发问:‘俗言买东西,而不言买南北,何也?’莲池大师答曰:“东主木,西主金,家家户户都缺金、木;而不缺南主的水,北主的火;故只说:‘买东西’,而拒绝说‘买南北。’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认为世界万物,共分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而金木是篮里、筐里、袋里、手里可拿可装的,故买货物就称谓:买东西,而水火却是筐里篮里、布口袋、手里都拿不了,装不进的,故不说‘买南北’。 宋代大儒家教育家朱熹在街上碰见朋友盛温和问:干什么去?盛答:买东西去!朱又问:什么是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盛笑而不答,只说:连这点常识都不懂?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明白了。朱熹恍然大悟,原来竹篮子布口袋,只能装进木与金,而装不进去水与火呀!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国西安是西部最大的城市,东部洛阳是最大的城市,它们都商业发达,买卖兴隆,物产供应丰富,应有尽有。那时大商人都要到西安洛阳去贩买货物,两城一东一西,故称买货物叫:买东西。 窃认为几种说法各有道理,综合在一起,就是只能叫:买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