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令昭,1932.12.16日生,原籍苏州。她在15岁时受母亲影响,就以林昭的笔名积极猛烈的抨击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拒绝其父母让她去美国留学。因此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 1949年5月上海、苏州解放后,当时还不到17周岁的她,即到有革命摇篮之称的新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学习,一度参加过苏南土改。1952年毕业后,在苏州日报社工作。因它瘦弱不堪,患有肺结核,外表极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迎风。’但她的思想、作风境界,与林黛玉迥然不同。她有凛然不惧,浩然正气的胆量,更有语惊四座的雄辩能力。可谓绝代风华的才女。 1954年,她以江苏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新闻系。正式改名为“林昭,享受调干生的待遇,每月发给25元生活费。她曾先后任北大校刊《未名湖》、《诗刊》、《红楼》的编辑,被同学们戏称为红楼里的姑娘。1955年反胡风时,她就挨过批。 1957年5月19日为响应党中央鸣放的号召,仗义执言支持同学张元勋、沈泽宜的《是时候了》的北大第一张鸣放大字报的观点。晚上她登上桌子辩论说:“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士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当时人群中传出一声怒吼:‘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林昭当即高声回答:“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者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双木之‘林’,‘昭’是:在刀口上之日。”那天成为她生命的转折点。 1957年9月林昭诗曰:“醉不成欢愁依旧,思绪缤纷共相就。弄璋琢句涂鸦满,暗讽入窗凉初透。水深浪阔君知否?冠盖京华使人瘦。霏霏无尽江南雨,梦中冷泪湿满袖。” 在北大被打成学生右派的共有800余人。她在10月正式被毛主点名,打成右派后,一直顽抗到底,不像别的同学那样,检讨服输,低头认罪。曾写出《组织性与人性的矛盾》等文章。内有:“因个人崇拜,不能言论自由。···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仍然要平等,自由、和蔼,不要乱咬人。··祖国,你是我的母亲,母亲最应该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可能偏激,说错了话,但怎能说:孩子有敌意呢?’她反对奴役,反对极权,因受不了批斗,人身侮辱,想不开曾吞药自杀。抢救过来后,她继续到处上访,喊屈叫冤,质问说:‘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慨然去北洋政府保释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现在北大却强迫我劳教三年;良知何在?’因此校方认为她态度恶劣,加重判处劳教三年。这时系主任罗列,怜其体弱有肺结核病,怕她被折磨死,冒险为才华横溢的她担保,留在系资料室监督改造。 1957年初冬,初恋情人、老乡张元勋同学,因被打成右派,被判了8年徒刑,押往新疆农场劳改,两人失去了联系。 1958年初到到人大的林昭 1958年夏初北大新闻系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林继续被监督改造。1958年6月初到人大,她遇见一个右派男生沈粹,在生活上无微不的关照她多病的身体。林昭当时写了:《普罗米修士受难的一日》、《海鸥之歌》并不断修改,还将鲁迅的《伤逝》改编成电影剧本。两人有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心声,日久生情,灵魂相吸,逐渐成为恋人,遇到困难,相互精神安慰。1959年8月当两人相约要去结婚时。组织上却不同意,并说:‘两个右派结婚,就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示威;右派有什么资格结婚?简直是异想天开。’不予批准。 为了彻底拆开林昭、沈粹两人,就在1959年9月28日,把应届毕业的沈粹发配到新疆。两人满含泪水,在火车站依依不舍惜别;林昭对沈不断地说:‘我等你!你一定要回来呀!’沈到新疆后仅一周,因思念放心不下林昭,又偷偷返回找林,叙不尽思念深情。过了一周沈才恋恋不舍地又回新疆,接受劳改。两人每周一封信,互诉衷肠。 1959年秋,林昭因肺结核严重,母亲许宪民(先参加共产党,后参加国民党,暗中为中共工作,因是民营企业家,1946年又被选为国大代表,对蒋一贯持批评态度。新中国建立后,任苏州市政协委员)求七君子之一史良给人大校长、党内有名望的数老之一吴玉章说情,方被批准被保外就医,回到上海家中疗养。 林昭在监狱的英勇不屈抗争 1960年她在上海结识了兰州大学生顾维,林昭又在其办的兰大《星火》刊物上,发表了《海鸥之歌》、《普罗米修士受难之日》。写诗曰:“楚头吴尾劳相关,顾影低徊鬓鬓连。困顿波涛佳岁月,凋零风雨旧容颜。堪憎勿怪人争避,太冷应疑我最顽。粉黛滔滔皆假面,笑君犹自向庐山。”还批评毛主席的诗词的不入流,其中写道:‘毛除了艳羡“江山如此多娇”想占有外,就是欲要与“天公试比高”,显得有点不自量力。又得意于“虎踞龙盘今胜夕”,自吹“六亿神州尽舜尧”----实际是夸耀自己是当代中国的唯一舜尧;竟还把‘放屁’入诗。··’还直接批评毛主治国无能、无道。因此1960年10月林正式被捕入狱。从此与沈粹失掉联系。文革后,沈粹已半百,右派得到改正,被释放回老家后;方辗转得知林昭已在1968年4月29日被枪决。沈粹感伤至极。 (注:林父彭国彦,1928年东南大学毕业,又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在全国举办的未来县长考试中,获第一名,得到赏识,出任苏州吴县县长。后任中央银行专员做掩护,暗地为中共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因他曾当过民国的县长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监督劳教。文革初见女儿再次被捕入狱后,服毒自杀。) 期间据说毛主闻她风华绝代,深被吸引,还亲自到上海监狱与她交谈过。林昭在狱中写的:《灵耦絮语》中对此有所记载、叙述。 两年后,上海公安局见她病情严重,叫她保外回家养病。 1962年秋在保外就医时,她看到看到四处饿殍遍野,又拿起笔写了《我们是无罪的》,《自由万岁》、《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揭露暴政,批判反右。并托人带到国外发表。因此12月又在上海被逮捕入狱,整天反手戴上镣铐,再次开始了挨打受骂的非人牢狱生活。她在狱中因无笔墨,就用自己的血代墨写出抗议信说:‘监狱惨无人道,镣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作死去活来之时,妇女来例假之时;不仅未解除我的镣铐,反而再加上一副。’这种残酷虐待,迫使她又给人民日报、上海市委书记写了14万言的书信反映,但泥牛入海,俱无回音。1965.3月又用血代墨,写下《告人类书》。因而又于5月20日加判了20年徒刑。她不服,又写出血书《判决后的申明》,再给上海市委书记、人民日报反映,但全都石沉大海。接着在监狱她用自己鲜血当墨,发卡尖当笔,在白布条上写下《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再次表示抗议,直言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此生宁愿把牢底坐穿,决不稍负初愿,稍改初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血流到了体外,总比凝结在心口要舒畅得多。’ 1966.5月,张元勋刑满出狱回家。经官方同意,特准张以林昭未婚夫的名义,到上海提篮桥监狱探望她。当时在场有监狱长,狱警19人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在旁严密监视。张见她还精神,是青春年华,可头发已经花白。只见她头顶一块手绢上用血写着个:冤。她见到9年未见的张,喜出望外,初见张元勋时嫣然一笑,并指着监狱的的狱警们说:‘这是一帮禽兽,他们想强奸我···。’并赠张诗两首:“生命似佳树,爱情若丽花。自由昭临外,欣欣迎日华。”“生命巍然在,爱情永无休。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还赠张手工做到小帆船一个,上书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且挂云帆济沧海。”临别时她又嘱托张元勋:‘一是:万一有一天我死了,千万要照顾好我母亲、弟弟、妹妹。··二是如果有一天允许人说话了,不要忘记告诉活着的人们:曾有一个林昭,因为太爱他们而被杀掉。我反抗奴役,决不能建立新的奴役制度!’并用血写出诗:“蓝桥井台共笑之,天涯幽阻最忧思。归游飘零音情断,感后凛然忘生死。犹记海淀冬冷夜,吞声九载逝如斯。朝夕不终风和雨,轮回再觅剪烛时。”这是两人的最后一见生离死别。 最后在监狱的日子里,她把发卡当笔蘸着用自己的血,写诗道:“双龙鏖战玄向黄,怨恨兆元付大江。蹈海鲁连今胜夕,横槊阿瞒慨当慷。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再次批毛的:虎踞龙盘今胜夕,人间正道是沧桑)。”她常在囚室高唱:‘想要谋害我,瞎了你的眼!我是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林在狱中崇敬秋瑾,特写《秋声词》 她十分崇拜民主革命前辈,英勇就义的秋瑾。1963年10月,曾用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在监狱写道:‘在狱三秋,侘傺(CHACHI形容失意)长恨。秋心秋绪,郁作秋声。即用鉴湖女侠断句为韵,并作辘轳体,以敷陈其意。有愿补石,不避续貂,回环往复,声气有应。后生其再来人欤?抑前贤余烈之阴也!哀时明志,未辨今昔,成仁取义,誓继踵武。’所写《秋声词》如下:{1}秋风秋雨愁煞人,凭队遥天吊荆榛。孤鼠纵横山岳老,脂膏滴沥稻粱贫。{2}为悲寂寞求同气,敢避艰难惜一身。夜夜肠回寒蛩泣,丹心未忍逐青麟。{3}哀江南赋墨溶尘,抱恨楚囚志未伸。霾露霾霜瘦生菊,秋风秋雨愁煞人。{4}宁随兆庶盟朝日,岂戴独夫蹑佞臣。唱彻招魂金铁寂,肝肠百沸湿罗巾。{5}忧乐苍生夙愿真,壮怀激烈照天陈。吞毡谁复思侯汉,蹈海我终不帝秦。{6}赤水赤原病体国,秋风秋雨愁煞人。此身定化干城剑,贯日横空泣鬼神。{7}浩歌慷慨夺江津,最是知音第五伦。翰墨请缨彰素志,榛苓补石证前因。{8}凌霜劲节千钧义,挥刃英谋一念仁。莫笑猖狂乔作态,秋风秋雨愁煞人。 林昭惨死的悲剧 1968.4.29日毛主亲自下令:不要公开审判,而要当作现行反革命秘密枪决。杀时在她嘴里塞了个橡皮塞子,她的颈部,被绳子勒紧喉管,以防她喊冤呼口号。在把她踢倒后,连开三枪将其击毙。时年36岁。 在枪杀前,她留下的最后绝笔诗是:“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纹。媲美学红花,从知渲染难。” 转天刽子手到其家,索要5毛钱子弹费。其母许宪民,闻噩耗昏厥在地。之后许母多次到公安局、监狱询问女儿遗体下落,均遭拒绝。因此神经失常,在上海茫茫人海中梦游呓语,裂人心肺地哀哭喊叫:‘是谁杀了我的女儿?是谁杀了我的女儿····’几天后,惨死于上海街头。家里只剩弟彭恩华、妹彭令范孤苦零丁度日。改革开放后,他两兄妹先后赴美定居、工作。 林昭的文学才华主要受父亲熏陶。其政治态度,幼年投靠地下党,主要来自她母亲的影响,及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时被蒋杀害的舅舅。 林昭无罪流芳百代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最高法院宣布:林昭无罪,是一次冤杀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历史是公正的,她必流芳百代。 然却没有同时宣判:制造她冤案的人有罪。这公平公道吗? 她在北大800名学生右派中,是唯一一个不肯检讨认罪悔过的人,是坚贞不屈,对邪恶不妥协,反抗到底的人。坚信世间‘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必然死亡!’其参加革命的初心,绝不改变! 林昭追悼会的奇特的挽联:‘?!’ 林昭1980年12月11日平反恢复名誉后,其生前同学亲朋给其开了追悼会,献上了一副无字挽联:上联是:‘?’,下联是:‘!’其含义不问自明,都能领会。这是对她及那个时代最愤怒的无言诠释。 此外北京新闻分社,作家刘绍棠,全国政协秘书长聂真、人大新闻系主任罗列、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罗青、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同学林斤澜、张元勋、倪竞雄共80多人伙同给她开了第一次追悼会,收到挽联、挽诗、唁电很多,表达了对林昭的的敬仰、哀思、缅怀、悼念。 在原籍苏州灵岩山,心怀正义的友好、同学及亲弟妹还为她修建了衣冠冢。冢前墓碑上刻有她生前的诗句:“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以后每年都有大批悼念者在其诞辰忌日,前往凭吊祭祀,缅悼英烈。 1988年她的未婚恋人沈粹及其现在夫人周萍萍等参加了她骨灰安葬仪式(据说林昭的骨灰已由电影《女篮五号》导演刘群的女儿收藏保管,后埋在上海嘉定华息园公墓里)。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当局竟派军警阻挠驱除殴打,不准悼念。并在其墓碑走味安装有铁丝网、监听器,以阻拦监视吊唁悼念者。今年更变本加厉,派军警封山、封墓。这是否意味着有权势者,欲要再召唤文革幽灵,妄图搞二次文革,再将中华民族投入新的大浩劫大灾难呢? 林昭在监狱写的诗《啊,大地!》“啊大地!祖国的大地,你的苦难可有尽期?在无声的夜里,我听到你沉寂的叹息!你为什么这么衰弱?为什么这样缺乏生机?为什么血流成河?为什么常遭乱离?难道说一个真实美丽美好的黎明,竟永远不能在你的面前升起?”现在让我们再朗诵、吟咏这首诗吧! 由此可知: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究竟是谁?是帝修反吗?不对!而是这个国家扼杀了人权,丧失了人性,没有任何民主、言论自由、法治的、绝对权力、独专政治制度,它才是最凶恶的敌人!正如她在《囚室哀思》中所说:“只要生活中还有奴役,则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外,那奴役他的人,同样也不得自由”。是伟光正、暴政者,发起的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我国自1949年----1976年冤死、饿死、被侮辱、被损害、被迫害的所谓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数千万,哪一个不是毁在、丧命在高喊为人民服务谋利益者、‘独专者’手里? 有人污蔑说她是精神病,偏执狂。不对!她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国那个时代的圣女,抗击极权的英雄,是中国的贞德。她将永远被人缅怀崇敬! 林昭、林希翎两个闻名全国的才女、调干生大右派都是被耄亲自点名钦定的赫赫有名的大学生右派头子,是屡屡当作反面教员示众的,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真是巧合 另外传说,林昭是1932年阴历11月19日诞生,伟大领袖毛亦是1893年阴历11月19日生,真是巧合。毛又欣赏林昭的文学诗词才华,林死36岁;毛在长沙时的初恋情人不婚同居四个月的陶斯咏,1932年死于上海,正好也是36岁,又是一个巧合。1932年陶死,恰好林又生于1932年,无疑又是一巧合。所以毛曾一度对林昭绝代风华青睐,还曾到监狱与亲自与林昭交谈过,不知真否? 有人说1923年毛曾给陶斯咏写婉约词《贺新郎词·挥手自此去》:“从此天涯孤旅··”与陶分离。词中表达了毛与陶斯咏的前番误会及恋恋难舍之情。这首词毛生前从未公开过。1973年又作了重大修改。 1978年毛死后才第一次发表,竟说是1923年写给妻子杨开慧的,表达与杨的短暂分离之情。广大读者,也不知究竟?那个是真?那个是假?反正毛与陶、杨两个,都有过缠绵的恋情系真的。 林希翎林昭两人的几个同与不同 林昭、林希翎两个闻名全国的北京人大、北大学生大右派,是屡屡当作反面教员,上报示众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两人的主要区别:{1}林希翎1957年6月被钦定为人大学生中的特大右派,当时报刊电台就大宣特宣,名闻天下供国人声讨围剿;而林昭的罪状,当时报刊电台竟一字不提,文革中又是秘密枪决,国人大多不知。她是在改革开放平反昭雪后,才为一些知识分子熟知的英雄钢铁战士,逐渐享誉知识界的。{2}林昭监狱受酷刑8年,英勇不屈反抗到底,最后被枪决,死年才36岁,一生没结过婚。林希翎虽也住过监狱,但改革开放后,安度晚年老死法国,活到73岁,结过婚有两子。{3}因受林昭牵连而被打成右派的人少,因受林希翎牵连被打成右派的人很多。{4}林昭虽有右派、反革命两项罪名,但1978年都得到平反昭雪。林希翎仅有右派一个罪名,虽经她本人屡次上访要求,终不得平反昭雪。{5}林昭文学诗词底蕴深厚,林希翎口才讲演才华更出众。 两人的相同点是:{1}两个自幼参加革命,都是当时的出类拔拔萃者。{2}两个一个原姓彭,一个原姓程,但都因《红楼梦》、林黛玉的原因,都改名姓林了无疑这是一个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