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号公法(下) (6) 两山之间夹水的地带叫峡(Gorge), 比如三门峡是黄河中游峡谷;三峡(西陵峡-巫峡-夔峡)是川江一带峡谷。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之最, 巫峡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绵延45千米。 1988年版5元人民币(第四套),背面选的就是长江巫峡。(该币于2018年5月1日停止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主币背面主景取材于名山大川:100元券为井冈山主峰,50元券为黄河壶口瀑布,10元券为珠穆朗玛峰,5元券为长江巫峡,2元券为海南的南天一柱,1元券为长城)
三峡中的瞿塘峡最短,只有8千米,却最为雄伟险峻。苏轼《滟滪堆赋》写道:’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 杜甫“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从西向东,几条河流会集在涪州、万州,竞相向三峡中第一峡-瞿塘峡奔腾流去。) “朝辞白帝彩云间’的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刘备托孤于此。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发行的10元图案是瞿塘峡夔门。民间之’川有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嵋天下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青城天下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名川胜山之锦绣风景的另一面便是它的穷山劣水,偏僻和不便。在相当长时间内,青藏巴蜀云贵的大西南物产,借长江黄金水道进入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漂洋出海。反之亦然。
川江滩滩鬼门关,蜀道难于上青天。
1949年以前,中型登陆艇在川江都是单船行驶。 第512号公法大概没想到,那一小撮民用军船,被交通部认定为一级船,在三级航道劈波斩浪。 更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东施效顰’,学老大哥苏联,拖带驳船。
上世纪五十年代搞苏联一列式拖带法, 以华206艇为试点(1953年沙市轮归长航局管理,改名华206艇),中游还马马虎虎。 到了川江可如临大敌。川江航段上礁石密布,航道狭窄,滩多水急,河床弯曲,船舶发生触礁、搁浅、碰撞的事故最多。有些浅水区的有效航道只有四五十米, 对十多米宽的LSM来讲, 要小心避开两岸岩壁,要全神贯注,自身都难保, 如何带拖驳子?这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白日做梦, 那时人人赛神仙,’六亿神州尽舜尧’。
试验船按苏式法,把驳船拖在船尾, 四圩负责在船尾指挥。 船从宜昌出发不久,拖在主船后面的驳船就像一头犟牛样两边甩动。 遇到激流, 主船不能前行, 拖在后面的驳船却借缓流直冲上去, 等它抵过流水又猛地斜甩像枪响一样“嘣”的一声,缆绳就断了。为防止缆绳把车叶缠绕, 船员们只好拔河式地拔出缆绳。四圩们每天连饭都在现场吃,精疲力尽,又险又累。从宜昌到万县平时一天左右的航程,现在连三天都走不到。 声音喊哑了, 腰酸背痛, 白天干活, 晚上开会分析。
‘万川毕汇”、“万商毕集’的万县(州)是进入西川的要塞也是重要航运中转站。 古代万县曾打造了非常长的大铁链子,从长江北岸拉到南岸,平时沉在水里。一旦有兵入侵,两岸士兵就把铁锁拉起来,称为“锁峡”。万县(州)位于重庆与宜昌中间。过了云阳就是万县(州)。云阳下游的东洋子与庙矶子相距6公里,都属枯水险滩。东洋子因江中一石像羊得名,后来羊讹为洋;岸上有庙,江边有一突石,称“矶”,故名庙矶子。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木船在这两滩被浪翻或触礁沉没。 典型的一次是1971年12月30日,长江航运公司重庆分公司东方红104 轮上行,夜航至庙矶子滩时触礁沉没,死亡旅客6人、船员1人。这是后话。
不知是船太累了还是驾驭试验船的人太累, 还是都累了,第四天在东洋子滩-峡江诸滩中最为险恶之一, 试验船海损事故发生了。东洋子滩让试验终于停下来。
船上断损的缆绳积了一大堆, 真可用驳船来装了。
精疲力尽的四圩到万县参加了召开试验推广大会,还被点名发言。时年三十岁左右的四圩有点纳闷:明明没有完成试验, 何以推广? 四圩理了理被缆绳油渍污染的工作服,在会上作了如实汇报。红旗招展的热烈气氛之中, 悠如一瓢凉水浇过去,大家面面相觑:这九头鸟,敢啄啊,啄苏联老大哥的面子, 啄主席台的面子?领导们大声大气批评四圩勇气不够。四圩呢?没有反驳批评,不卑不亢不紧不慢地离开了会场。
川江一列式拖带法推行停止了。后来改拖为硬顶, 就是把驳船放在主船前面。
拖驳船队在长江走上水过滩非常困难。一般来讲, 被顶推的驳船运载为千吨位。如果顶二条驳船的话, 有时候得在滩下解开缆绳停泊一条驳船,顶推一条上滩后,再返回滩下顶推另一条,最后在滩上重新编队上驶。这一过程,得两个小时左右。遇上水流急,拖轮的系缆铁桩被拉翻、系缆孔被拉裂也不少见。
有次,四圩接到任务,从汉口拖三千吨油驳到宜昌。 这是中游, 该没什么问题吧?四圩却要求有关方面将驳船先拖过大桥再说。 他表态: ‘宁愿拖5条小驳船也不拖一艘三千吨驳船。’ 三千吨的油驳拖在登陆艇后面,又沉又悬,万一困边万一甩着桥墩呢, 这是四圩内心的顾虑。
万里长江前三名大桥第一座在武汉,1957年建成; 第二座在重庆, 叫’白沙沱长江大桥; 第三座在南京, 1968年9月完工。 就是说, 长江大桥,上中下游各有一座。 这三座大桥, 属中游武汉的最早最俊最著名最重要。 它的桥墩孔间隙120米。您想一下,顶着3条驳船加自身船共4条, 穿过120米宽的水面, 扣除波浪占居的空间, 剩下的有效航行面积有多大?安全系数呢? 四圩拖过一次,差点困边。不敢再拖了. 四圩听说,某年鄂航一船队过大桥时困边,把桥墩擦了。主管部门派人丈量受伤桥墩。嗯,7寸!7寸。7寸有多长? 您把您的手食指与拇指打开成八字型, 那长度就是7寸左右。 当事人判了7年. 7寸换来了7年的牢狱之灾,这, 这叫什么?
好,先不管它叫什么,先猜一下这7寸与7年的关系是怎么算来的吧。您知道传统说法:’一寸光阴一寸金’。假设一寸金为20克左右,500元/克黄金;那么20克/寸金x500元/克黄金=10000元, 嗯, 一寸光阴就是1万元; 7年的话就是70000元。63年前的黄金价格与现在相比,应缩水100倍吧,那就是700元。四圩当时月工资200多元。四圩绝对不愿不敢不能不要擦桥墩。700元坐7年牢?是黑天鹅black swan 还是灰牛犀 gray rhino?
卢梭说:我们手中的钱,是我们保持自由的工具;我们心里追求的钱,则是我们成为奴隶的工具。四圩手中的工资就是底线, 可与领导讨价还价。在四圩看来,5条驳船,每轮800吨位,加起来4000吨,比油轮还是容易些:两边分别绑二艘绑紧点,前面一艘顶牢点。结果,四圩船拖顶了5条驳船, 前呼后拥地过了长江第一桥。
那时, 中型登陆艇人民号在长江上游上水时可顶2艘驳船,驳船每艘700-1000吨级;上游走下水时顶3艘驳船。中游下水时顶6艘驳船;下游下水时可顶9艘驳船。下游江面波浪很宽,浩浩荡荡的船队您可以尽情欣赏。中型登陆艇马力有时会小于所要顶的驳船吨位之和。这奇怪吗?举重运动员可举起超过自身重量的杠铃,举重运动员双脚拔在地上, 那是苦干;船队航行在一浪又一浪的川江水上,是巧干, 对吗?
1967年深秋,江面上风平浪静,秋天的花朵正在开放。早上的太阳慢慢探出了头, 看着慢慢探出头的太阳,四圩脑海里浮现的是像太阳一样的大红袍桔子。万县自古就盛产红桔:漫山遍野,色泽鲜红、果大易剥皮甜酸适口, 当地买非常便宜。 1946年四圩刚上船工作, 船靠万县时买了第一篓红桔,一篓约20-30斤。 吃呀吃, 吃到汉口还没有吃完,那时四圩家在苏北, 他把 剩下的半篓以原价在江汉关附近卖掉,’白吃了半篓桔子’,四圩财迷般地笑了。后来四圩慢慢了解到,万县当地人生活比较苦, 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桔子便宜当地人也不敢吃, 尤其不敢吃柚子,原因是助消化会导致饭量更大。解放后,万县红桔大部分出口苏联。万县红桔上市比较晚, 大都在11月份之后。 眼下四圩盘算着, 等船从重庆返回时, 差不多可买万县大红袍桔子了。四圩每年都要买十几篓。
这时文革渐渐如火如荼,反对技术挂帅抓革命促生产所有技术人员背着各种不同的思想包袱靠边站了,驾驶部三个班, 负责人是舵工。上面只抓四圩, 四圩双肩酸痛。
那天,人民23号轮航行到了中游调关杨苗州附近。石首调弦口,因伯牙曾调弦于此而得名。今名调关。 调关水道位于长江下荆江中部。荆江河道九曲十八弯,泥沙河床,流沙变动大。 洪水季节漫坪, 水灾严重;冬季呢,因水深不足而阻航或断航。加上航道管理处在落后道原始状态, 引水员只有凭经验来判断。 驾驶人员双眼紧盯着航道中的竹杆上的小红旗和黑球, 这些都是最简易的航标,它们被水冲得时上时下, 有时候来不及辩清楚船就搁浅了。
什么叫搁浅? 江底不是平的, 是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 枯水时候,滩势变化, 船底几乎是擦着各种礁石行驶, 船行速度吃水度有严格掌控, 稍不留神就困边搁浅。船陷在浅滩上不动了就叫搁浅。
果然,舵工齐英豪在此引水时,发生搁浅, 船队散了。
唉,四圩叹了一口气,舵工不仅要掌舵驾驶还要引水领航, 这是’赶着鸭子上架’?还是红袖章上天舵盘落地?好在事故发生在中游。四圩没说什么, 埋头从夜晚干到第二天中午,才重新整队完毕,再叹一口气, 继续航行向上游进发。 到宜昌时已是深夜。
宜昌上面就是川江, 四圩暗暗算了一下, 嗯, 还可按原计划作发航安排。 四圩坐下来刚刚端起茶杯还没喝一口,轮机部来要求,临时需要检修, 时间二小时。 四圩手上的茶杯差一点掉下来:迟发二小时, 在水道复杂的三峡,特别是会船地段可能有一系列困难或’次生问题’。川江航道很多时候是“单行道”,就是说在浅滩地区遇到其他船只,甚至需要掉头避让。 这对于带拖驳的船队是难上加难。
如果不安检, 万一在川江抛锚了怎么办?四圩掐指算了一下,宜昌至重庆660公里。一出宜昌就是西陵峡,“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难道四圩忘了?
轮机部检修完毕的报告收到时,天还没亮,四圩带着没有编好的船队,鸣笛开车起航向上游出发。 四圩命令探照灯主要用在绞缆编队工作上。四圩只能采取边走边绞缆绳边编队的办法, 争取进入川江前把船队编好。
从上北下南的长江地图看, 宜昌右边的像条粗带子; 宜昌左边的变细了, 细了很多。 从宜昌出发, 顺左手沿江北上, 然后向西左转90度叫’南津关’, 此乃三峡之大门, 也是长江中上游的真正分界点。三峡从下往上即从东向西依次为:西陵峡-巫峡-夔峡。西陵峡有两个峡口: 西口叫香溪口;东口就是南津关;宜昌江面有2千多米宽,南津关江面只有200-300米宽。后来到后来,四圩参加了葛洲坝工程。就是在 南津关与宜昌之间。 葛州坝离宜昌很近, 约4公里。葛州坝宽而低,葛州坝工程由于江中心有二个泥沙形成的小岛(坝)从南岸到北岸分别为大江-葛州坝-二江-西坝-三江五个部份。大江航道是利用原天然河道进行部分基础开挖形成的,为右线航道,建有一号船闸;三江航道是人工开挖的航道,为左线航道,建有二、三号船闸。这是闲话
回到地图, 从南津关向左手西走不久, 再向北转110度的长江拐点, 就是’石牌’。 河谷狭窄河槽犹深,河道蜿蜒曲折,石牌弯道半径仅有400-500米,转角接近90度,弯道上、下游不能通视,构成自然天堑,’山穷水尽疑无路’ 应该就是这里啦。石牌距南津关不足三十公里,所有船队在石牌脚下转弯不能掉以轻心。宜昌到南津关约10公里, 南津关到石牌约十来公里。四圩必须在石牌前把船队编好。石牌北上走左西转到达黄陵庙, 再过去就是三斗坪。
好,您知道了宜昌-南津关-石牌-黄陵庙-三斗坪了。 75年前的8年抗战, 日军没能进入川江。 阻拦他们坦克大炮进川江的就是南津关和石牌。
石牌保卫战是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决战,国军投入兵力15万人,日军投入10万兵力,日军伤亡兵力25718人,损失飞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艘;国军伤亡一万余人。
当时的三斗坪就是支援抗战最前线,是当时主要交通物资运输港口, 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水陆转运站。 民生公司对航行到此的船员工资发三倍以资奖励。(后来的三峡大坝建于三斗坪)
想必512号公法制定者们知道中国儿女抗战斗伟大牺牲,以此公法援助中国海军。 1945年,美英苏中法国正式签订了《联合国宪章》,五大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得到确定。他们未能想到的是:在洛曼底登陆的一小撮兵船后来要绑上很大很重的驳船在很窄很浅的川江里航行。如果知道的话, 12号公法制定者们会派不同的兵船吧?或者在船舷上多焊几个铁桩,供连接缆绳捆绑驳船用, 四圩他们都是用木桩来捆绑驳船。
秋天的宜昌,多雾, 晨雾愈浓,视线便愈不清爽。 驾驶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夔夔然的四圩和一位奕奕然的舵工。 其他人都加入编队工作,四圩的全部思想集中在编队上。
船位已经离对岸边不远了, 岸上的路灯若隐若现,前面岸边的白灯也是若隐若现。岸边的白灯常被认为是停泊船的锚灯。
四圩船队是关灯航行,四圩的精力还在绞紧缆绳上,这时身边舵工说,看哪,前面的白灯在动呀,在跟我们跑。
四圩脑子转不过来了, 他还在整船队, 一大早没有别的船,又是上水逆流,他必须快。于是, 他 随口说道: ‘左舵, 多让点’ 舵工答: ‘是, 左舵’。
左舵,就是让船尾向右, 船头向左转。四圩并没有认为马上不期而遇的是一艘船。 他以为这么早的江面上就他这艘船在赶路, 马上到南津关马上入川江了,江面会一下从2千多米宽变成几百米窄小了。四圩想让船尽量往江中心靠拢。
“不对, 不对。”年轻舵工李忠义叫了起来。 ’白灯’逼近了四圩的船。 “ 啊!”一声惨叫。 四圩赶快下令紧急停车时, 已来不及了。
原来这是艘湖南常德装石头灯机帆船, 拖了一只木船, 他们在三峡西陵峡口采石后,正在返回洞庭湖的途中。从南津关发航下水,那船仅点了一盏三色灯, 正面能见到的是一盏白灯. 正常情况下,航行的船只需点三盏灯:桅灯是白色,左边是红色,右边是绿色。
就这样,四圩率领着走上游的船队碰撞了顺江而下行的机帆船, 要知道这是装着石头的机帆船,沉重着呢。 可见赶时间的兵船真是开足了马力。机帆船拖着的木船被挤翻, 木船一值班人员被压在船舱内,死亡。
四圩非常担心处罚,他知道判几年牢狱都不算重。此时, 四圩在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最后,裁定事故主要责任在湖南机帆船一方: (1)按规定,小船白天才能航行,其它时间要留给大船, 江面要让道给进川江的大船,该船显然没有遵守这一条。 (2) 所有船舶须有三盏灯才能航行。
经宜昌航政局和四清工作队与湖南方面协商,大船方面赔偿木船损失80%。由于事故发生的主要职责在与小船的违章, 应付90%过失。 这就是说, 掉到水里的石头损失由四圩方面来赔; 但违章罚单湖南方面得收下。 死者是位年轻人尚未成家。 航政局通知他哥哥来时, 四圩准备到船码头去迎接。所有人都劝四圩不要去接,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自找苦吃。 那是一条人命呀, 湘风飙悍,揍一顿船长, 出口气,这该可以吧?也不过份吧?您说呢?
四圩父亲曾在盐船上做工, 那是一种靠风力航行的大型木帆船, 将淮盐从十二圩沿长江运往上游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各城市港口及支流湖泊水系城镇。 顺利时, 走一趟芜湖要三个月, 走一趟湖南得一年之久, 是幼年四圩心中的’远航’。眼下看着仍是古老原始的木帆船,艰难地在川江口航行,驮着与盐色一样的岩石,四圩没有很多道理要告诉别人,他谢谢好心人的劝告,他了解什么叫’将心比心’,现在叫同理心。一种责任与内疚与现实就是:面见有很多不确定性也许很可怕,但不见面会更好吗?
后来,二人在岸上见了面,四圩向他哥哥赔礼道歉,参加送葬和办理后事。再后来四圩与他哥哥通信联系直到文革全面爆发, 四圩自身难保才中断联系。
这是四圩一生中最重大的海损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