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忆之鸡毛蒜皮版
三毛
(一)争考理科
从初中到高中,我有两个要好的同学。我受我爹的影响,理科比文科好,而他们的文科则更好。最典型的事是每当布置作文或批判文章时,我便没有好心情,他们却轻轻松松。有时见我苦于搜肠刮肚,还劝道,鲁迅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要写,写得出的时候才写。我就想,如果到要交稿时还写不出,鲁迅会咋办?文革时期,读书无用论盛行,人家中国字都不念,我爹却要我学英文。不仅如此,还要求那两个同学一起学。人家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不得不定期来我家上课。
高考来了。当时的风气是考理科,一是因为数理化可以走遍天下,二是文科容易犯错误。77年,我们就都考了理科。结果,我考上了,他们落选。第二年,其中一位改考强项 - 英语(文科),中了北京二外,而另一位还考理科,又落选。到了79年,那最后一位终于醒悟,改考外语,居然也去了北京二外。那两个又成了同学。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二)锲而不舍
我的邻居也是个文科类型的。她也在我爹门下学英语。那时不兴红包,每次来时带些巧克力之类的。77年高考,一发即中,考上英语专业。不幸的是,她爹娘与“四人帮”有牵连,政审通不过,落选。78年又考同一个学校,又因同样原因落选。79年再来,没有政审了,终于如愿。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数学公式
有位考生,一定是不知道有 sin (α/2) 的公式,亏了。考完数学后强烈报怨出题不对,振振有词地说:sin 15º 谁知道! 30º, 45º, 或90º 还学过,又没有数学用表,15º不是偏题吗?!
(四)我的专业
我爹是干水利的,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农田水利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爹的工作可以说是农业的边缘学科。到填志愿时,叔叔阿姨们(即爹的同事们)都说,不要搞你爹这一行了,很辛苦的。这一点我不比他们糊涂。我选的是数学,电子等。可是我要去的学校没要我。第二轮挑选的学校要了我,而且完全不按志愿来,摊到了矿物地质。我入学后不久,当时招生的指导员见到我说,你就是王三毛啊。你是你们省来我校的学生中成绩最好的。这让我更加郁闷。矿业是我们学校的绝对强项,考分高的,都分到了矿业系,后面的才分到自动化,计算机等时髦专业。凭想象,那是要去山里的,连河边都摊不上。我娘很伤心,问是不是整天捡石头。我说大概是,但又安慰道:总不至于像捡黄豆那样吧,都70年代了,应该是用机器的。自那时起,她就一直不快乐,因为明摆着的,城里哪有矿,结论是我分不回来了。四年后,我考上了出国研究生,自然是解了我娘的心病,可当年谁知道外国发达国家也有这种专业,连美国都不例外,只是这活在城里就可以做。当然山里还是要去的。可那是美国的山,欧洲的山。这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老乡的专业
老乡比我强,在有色冶金系。专业就更牛了,不用汉字,用数字。为啥?为的是保密!我老乡告诉我,系领导说了这是保密专业。当然他清楚得很,如果国家有秘密需要他保的话,他的宿舍门也不会随便对我开了。所以他对我说这专业的事时,也不鬼鬼祟祟。之后不久,他的专业代号改为名字,原来是稀有金属冶炼。最近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中国国防战略杀手锏之一便是我国的稀有金属资源,不可随便出口。这才想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