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赖活着,乱谈着  
一直对这个神秘的世界怀着敬畏的心情。常常在不经意间看到,自己如此脆弱。太多无奈,只好赖活着。  
我的名片
赖活着
注册日期: 2006-11-01
访问总量: 28,3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理性,感情,和它们的具体应用
· 从范跑跑,邓玉娇案到法律道德和
· 女儿的参赛作文... :)
· 修行随想
· 杜漏
· 修行精华
· 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六祖坛经学习笔记】
· 行由品第一 (1)
· 序文
【好文章收藏】
· 杜漏
· 修行精华
· 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
· 摘录 沈家祯居士关于人类思想特
【学佛日记】
· 与小悟空真诚的讨论
【随想随笔】
· 修行随想
· 世间人和佛的差别在哪里?
· 感悟随笔 (二)
· 感悟随笔(一)
· 答豆豆问(二,补充)
· 答豆豆问(二)
· 答豆豆问 (一)
存档目录
05/01/2009 - 05/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与小悟空真诚的讨论
   

这文章本身就有点唱高调

送交者: 365 2007年10月08日15:01:39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道德底线 由 圆融 于 2007年10月08日12:21:35:

 

作者觉得自己就是道德的化身:(

其实能做到\"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已经可算个好好公民了;

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就是说对自己与别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更难能可贵;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别把道德整成了法律:)

 
 
 
 
评文何须论作者. :)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8日15:35:52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这文章本身就有点唱高调 由 365 于 2007年10月08日15:01:39:
 
 
 
 
 
文如其人,批判文章是必须兼顾作者的。

送交者: 睡梦中人 2007年10月08日15:38:17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评文何须论作者. :) 由 layworld 于 2007年10月08日15:35:52:
 
 
 
 
 
:)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8日15:45:57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文如其人,批判文章是必须兼顾作者的。 由 睡梦中人 于 2007年10月08日15:38:17:

 

就事论事,大家可以争辩,平心静气,越辩越清.
人被扣了帽子,很难辩,越辩越乱,心也乱,很多情况下都变成毫无意义的互相攻击.

所以我觉得论事不论人好.一定要论人,论人善,不论人恶好.

 
 
 
 
 
又来了,善恶有啥区别?

送交者: 小悟空 2007年10月09日12:09:07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 由 layworld 于 2007年10月08日15:45:57:

 

要论的话,就往点子上论。

 

 

 
言行不以善恶为依据.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9日13:20:08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又来了,善恶有啥区别? 由 小悟空 于 2007年10月09日12:09:07:

 

哪以什么为依据?

 

 

 
你这问题问得好,我回答不了。不过

送交者: 小悟空 2007年10月09日14:09:35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言行不以善恶为依据. 由 layworld 于 2007年10月09日13:20:08:

 

我知道佛陀从没教导过我们要以善恶为标准去行为。他既没说过行为该有标准,也没说过善恶之分。我们要先放弃以善恶为标准的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缘起吧。

我自己曾经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是以善恶对错为指导去做事,后来了解得更多了,看到自己善的恶果,自己恶的善过,才体会到当见识更进一步,会发现当我让细枝末节之善恶指导了自己的行为,会错过更重要的事情。而当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细枝末节上的问题却水到渠成的解决了

 

感谢你真诚的讨论

送交者: layworld 2007年10月09日18:17:37 于 [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你这问题问得好,我回答不了。不过 由 小悟空 于 2007年10月09日14:09:35:

 


一直不敢确信你讨论是否真诚,看了你的这个贴子,才知道自己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能如此细致思维的人必然不虚伪.

佛说的法,佛证的境界,对我们人来讲,的确难懂,难信.原因就在于要让人相信佛性(或者叫佛,真如,真心,本心等等)实在是有些难度,尤其是在当今的时代.

抓住了佛性这个关键,其它细枝末节上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无论是读经还是在生活中任用自在,都在这个佛性上.所以经上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尽虚空,遍法界,不善不恶,不生不死,不增不减.佛与人的差别就在于觉悟到这个佛性的存在,仅此而已.人如果按照佛法修行,自然成佛.分别善恶是佛法,不是佛性本身.你应该知道\"指月\"的典故.如果执于善恶,则是以指为月.但在修行上,如果不分善恶,则是无指不能见月.善恶要分别,但不执于善恶,这就是所谓\"非空非有\"的佛境界.

一切有为法(佛性之外的一切东西),都不能执.紧紧盯住无为法(佛性),丝毫不放松,就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也是判断正法和邪法的标准.净土,禅宗,密教等等,都是如此.基于这个原理,参考被大众广泛使用和接受的佛法,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佛法,坚持不懈地实施,成佛是必然的.

能有缘把这些写出来,我很高兴,谢谢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