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颇为令人寻味的事实是,在中国,西洋声乐,包括美声唱法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吾说的这个“地位”不是指它们在普通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而是指在官方的地位。
在这次的青歌会赛事中, 美声唱法组又是理所当然地安排在第一的位置,以突显它在声乐界的领军性质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青年歌唱家郑斌在15届青歌会总决赛美声组中演唱歌剧插曲《我快乐的一天》
事实上,西洋声乐,特别是西洋古典音乐,包括西洋歌剧在内,由于曲高和寡,它们从来就是仅仅服务于一小撮人:一些“高等”音乐工作者和一些大城市的音乐客。这些人绝大部分生活在北京。它们从来与我党提倡的文艺服务的对象"工农商学兵”没有丝毫关系。记得好几十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时,经常去看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出。当时,他们只能用中文演唱外国歌剧(已经是不纯粹的美声歌剧),就像用老干妈辣酱烹调的牛排,虽有点古怪,到还可以听懂。这个剧团也极少下到中小城市演出,因为没有观众。今天,我们的观众并不排斥西洋声乐方法,但让我们的工农商学兵去听这些外文歌剧,无异于猴子拣到一块姜。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声乐事业蓬勃发展。由于贴近生活和时代,国外以及港台的流行音乐迅速占领中国的音乐市场,成为青年一代人的最爱,也成了音乐市场化的急先锋。同时,国产民族声乐由于适合于国人的欣赏习惯,仍然有着极大的市场,也出现了一大批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音乐人和歌唱家。与此同时,西洋古典声乐仍然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虽然这一时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所谓”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他们因此不得不放下“架子”去演唱民族歌曲。
这次的青歌会,菌集了一大批极具实力的“美声”歌唱家,说明西洋声乐因为无可争辩的科学性而拥有自身的生命力,也突显了中国声乐教育界对美声音乐的重视,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注意到,在关于他们的背景介绍中,非常强调了他们在国外的声乐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奖项,因此,我感觉到,他们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为国争光。
我这一辈子,极罕见任何西洋人演唱中国歌曲。相对于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漠视,我对于中国官方,以及国人对一般外来文化的热情还是有所惊吒。但我明白,官方与普通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官方自有对“大国崛起”的考虑;而普通老百姓就像喜欢麦当劳一样,由于一百年以来孕育的弱国心态,他们对任何帕来品都希望一尝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