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就听说了三文鱼回游的壮观, 今年是不列颠省 (British Columbia)亚当河(Adams River)三文鱼回游四年一次的高峰期, 早早的约了朋友, 于10月七号那天, 驾车慕名而去. 卡尔加里(Calgary, 我所在的城市) 到亚当河约550公里左右, 中间要自东向西横穿北美大陆西缘南北向绵延4800多公里的洛基山脉. 北美的气候偏凉, 虽是 10月上旬, 行进间满眼已是晚秋初冬的景象. 山谷及缓坡上的杨树叶子黄了, 不知名的權从一身紫红的装扮, 配上白云和山顶皑皑的积雪 , 墨绿色的松树, 碧玉般的湖, 蜿蜒清流的河水, 几近枯黄的野草, 还有那扑面而来巍然耸立的山崖, 和悬浮在地面4,5 米高的几处浓雾, 很是赏心阅目. 也不知因为什么, 脑海里闪过一幅不相干的儿时的画面, 中秋, 太行山区的农村, 晚上, 圓圆的月, 和家里人坐在院里乘凉. 心里苦笑了一下, 摇摇头将那画面轻轻地甩到了一边.
五百多公里路, 六七个小时便到了 , 中间还休息了一次, 吃过一顿饭. 车一停到亚当河岸边的省立公园里, 便急急地随着人群去看鱼. 嘿, 那鱼还真多, 也特别漂亮, 一尺多长, 红红的身子, 深绿色的头, 一群一群地散布在浅浅的河水中, 时不时可以看到鱼儿争抢地盘, 跃出水面, 溅起片片水花.
三文鱼分许多种, 亚当河中的三文鱼是三文鱼中的极品 —红鲑. 每年9,10月 , 红鲑鱼回游至此, 配对产卵. 一条母鱼约产3000-4000颗卵. 但是, 这些卵并不全是受精卵. 鱼卵十分娇嫩, 水流挟带的泥砂就足以毁伤它们, 更别提在河里行走的动物和人造成的损害了. 3000颗卵到次年仅仅有300个卵能安全渡过鱼苗期变成幼鱼, 顺流而下, 游入亚当河之下的Shuswap 湖. 在湖里生活一年后, 便游向大海, 开始其颇有冒险意味的成年生涯, 可别小看这些鱼, 它们能游到日本附近. 鲑鱼小时候和其他鱼一样, 是熊, 鸟, 及大鱼的天然食物, 河水中的污染物也会置其于死地. 所以, 300条小鱼也只有50条左右能存活到成鱼期, 这50条鱼又只有4 条能逃避包括人类捕捞在内的厄运, 存活到回游的时刻. 而回到产卵地时, 4 条又变成了两条.
最奇的事还要数三文鱼的回游吧, 每年九月中旬开始 , 鱼儿身体里的生物钟程序一经触发, 鱼儿们也不管身居何地, 转个身便游向海岸, 找到来时的出海口后就勇往直前, 逆流而上. 据说, 三文鱼的回游靠的是天然导航系统, 如太阳, 地球磁场. 而寻找出海口, 则是靠其味觉, 那鱼儿竟然能品尝出那个出海口的水是来自自己家乡的! 三文鱼回游的行程约450公里左右 , 它们的游速约每天29公里. 所以, 回游约18-19天才能完成. 回游期, 三文鱼不进一星半点食物, 能量全靠燃烧身上的脂肪来提供. 沿途不乏急流险滩, 鱼奋不顾身, 直向源头而去. 不少鱼回游时身体被石头挂伤,鲜血直流,伤势重的就死在回游途中.其惨烈令人伤感动情.到了产卵地,鱼儿便雌雄配对, 寻找合适的产卵地 . 地点定下来后, 公鱼负责守卫领地, 雌鱼用其尾巴拍击河床, 拨开卵石, 形成一个小小的窝穴. 然后, 雌鱼将卵产于其中, 公鱼则将雾状的精液喷在卵上. 而后, 它们在卵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卵石, 不久雌雄二鱼便在精疲力竭中死去了.
而它们产下的卵在下一年初春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命循环.
大自然的轮回, 造物的精妙 , 让人扼腕叹息, 难怪回游高峰年总有两百万人左右来此向三文鱼表示敬意 (Solute to the Sockey Salmon Run). 我就用这篇短文向三文鱼表示敬意吧!
2006/10/16 (老赵 于Calg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