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未雨绸缪的博客  
未雨绸缪, 共创辉煌  
https://blog.creaders.net/u/9104/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未雨绸缪
注册日期: 2014-12-04
访问总量: 102,66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华裔维权路漫漫!让我们就从您的
· 史上最牛的学术论文及毕业答辩
· 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关于过度医
· 未来医生的四重境界
· 国务院对混乱科研经费“动刀”
· 癌症之后谁是人类未来杀手?
· 困住中国医生的11条禁锢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SCI 医学论文发表】
· 史上最牛的学术论文及毕业答辩
【人物评论】
· 华裔维权路漫漫!让我们就从您的
· 除了歌声,姚贝娜还给我们留下了
· 温馨故事:一位改写历史的糖尿病
· 又一位不差钱的人突然辞世,死因
· 一位医学教授的演讲令全场鸦雀无
· 那些年,不懂沟通的名医们
· 黄胄的驴
· 盘点2014年度顶级科学家
· 小保方晴子称未能制出STAP细胞!
· 宋徽宗赵佶的花鸟人物山水画,震
【医学新闻评论】
· 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关于过度医
· 未来医生的四重境界
· 国务院对混乱科研经费“动刀”
· 癌症之后谁是人类未来杀手?
· 困住中国医生的11条禁锢
· 姚贝娜、乳腺癌与中医的“一锤定
· 上千种lncRNAs 可能被定义为新的
· 2015年癌症研究与治疗四大趋势
· 大牛医生也怕被问到的12个问题
· 医生有时面对的人性丑陋,你想象
存档目录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中国医生怎样才能赢得尊重?
   

12月16号,知名自由执业医生张强结束了上午忙碌的门诊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在短短的时间内,引起了同行们强烈的共鸣:


结束上午忙碌的门诊。看到腿上被放了六个支架又反复闭塞的患者,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中国医生技术再好,如果不是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永远不会受尊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拥有着29万多粉丝的新浪微博上,他只简单的发了一句话:结束上午忙碌的门诊。


对于自己的这种做法,张强对《医学界》解释道:“这只是少数医生的作法,如果发到微博上会给所有同行造成压力,容易造成误伤。但这种做法如果不去提醒,时间长了很多医生都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张强提到的那位患者已经70多岁了,身体综合状况也不好,目前症状也只是间歇性跛行。张强表示,根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应该考虑保守治疗,比如步行锻炼或者用些药物,如果做手术的话,可以用人工血管做搭桥,但人工血管越长越容易闭塞,所以最好用自体静脉。对于长段或者广泛性病变,放支架前最好评估一下临床效果和经济状况。


张强发出这条感叹后,迅速的在他的医生朋友圈中引起了共鸣,有医生评论道:“利益驱动,肥了厂家。”也有医生表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还是在口头上。”“医疗并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患者的最大利益,而这是大多数医生还没有意识到的。”


对于某些医生的这种做法,张强说:“患者只有间歇性跛行,而且一侧动脉没有闭塞,只有多处狭窄,也被放了三条支架。医生是故意的吗?也许不是,时间长了,环境习惯了,还真以为自己是天使,不容质疑,所有的错,都归咎体制和别人,唯独没有反思自己。医生群体地位沦落如此,和底线模糊不无关系,最受牵连的,是体制内的好医生。”


因此张强深为那些在体制内的好医生抱不平,因为在那种医疗环境里面,坚守职业操守的好医生也会受到牵连,也会因个别医生的行为失去患者的信任,这对好医生是极不公平的。“我们总说同行不能相轻,但对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说还是不说呢?因为怕损害整个中国的医患信任度,只能在朋友圈里反思这些事。”


反思的结果是,既然医生群体中也有害群之马,甚至波及到了很多无辜的好医生,所以张强说:“我一直为中国的医生呐喊,支持大家,但以后我不能再笼统的为医生代言和呐喊,以后我应该为好的、优秀的、有道德的医生去呐喊。”


有些医生认为,只有医院数据公开共享后,医生的不良行为才能降到最低,才能得到有效监督。“互联网折腾一下或许会起到推动作用,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张强医生表示,现在医疗系统数据共享还不具备条件,因为医疗数据公开,会牵涉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病历流出之后,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有一位业内人士道出原委:“病历数据公开共享后,我们这种以药养医模式有多少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有多少药物是确实要用的?指征是否合格?这些都会对医疗体系造成压力和冲击,因此医院是不可能公开数据的。”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趋势看医疗数据还是会逐步开放,这是时代的趋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