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舆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剌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本段经文交待了一下大师说法的因缘。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大师非常痛快,直截了当把如何成佛的方法讲给大家:“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参透这两句,读其它所有的佛经就都能很容易地懂了。事实上,参透这两句,其他的佛经都不用读了。
我们学佛,一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什么是佛,另一个是如何成佛。这两句全回答了,而且回答的简练清楚。
什么是佛?本来清净的自性就是佛。如何成佛?让这个本来清净的自性起作用就是佛了。或者更简单地说,找回本有的自性就成佛了。
这么讲,其实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马上又有新的问题:什么是自性?为什么它本来就清净?为什么让它起用就是佛?本来有的,怎么失去了,还要找回来?
问题是越来越多。不过这不是坏事情。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有小得,大疑有大得。
这些问题也不是很容易回答,不然这么多佛经,这么多人去读,为什么很多人都还没有成佛,依然深陷在烦恼颠倒中。
什么是自性?这个本品后面有交待:五祖给惠能深夜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然后说了几句话。经中是这么记载的: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里一定要解释一下这个“法”字。不是方法,法门的意思,而是万事万物的意思。
这是惠能祖师对自性的第一个描述。《坛经》中还有很多不同的描述,例如在般若品第二中说到的: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我们不禁又要问,自性是什么,大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这么一大段一大段地说,我们为什么却还是如坠云雾中?
这个问题就问的非常好,我们读经,不仅要读经中的意思,还要读到经外的意思才行。
自性是什么的问题之所以不好回答,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自性与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都不相同,包括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潜意识等等一切。因此,我们人类使用的语言在直接描述自性这件事上无能为力。没有办法,觉悟的人(佛)们只好用间接的方法。其实,《坛经》,乃至一切大乘佛经,都在讲这一件事情,就是对自性本身的描述,和对如何找回自性的方法的探索。也就是上面为什么说读懂一段经文,别的佛经都不用读了的原因,因为大家讲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圆觉经》中,有以下文字: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其次,我们正是因为迷失了自性,以妄心为真心,才有无量无边的烦恼。妄心起用,使我们的自性被蒙蔽,连自性的存在与否都不敢确信,故而自然难以理解自性为何物。所以,我们读佛经和古来大德们的文字,经常可以看到“悟后真修”之类的言语,意思大概都是说,如果不能知道自性的存在,修行就不能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