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读刘刚博客记(三) ——顾晓军主义:“先帝”曰·二千九百六十一 一 刘刚博客的“2015 (219)”总算读完了,该写这篇“读刘刚博客记(三)”了。如果不写,怕是以后就很难静下心来写。 我没石三生的本事,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其实他好像还不止一目十行)。我只能老老实实地、一字一句地读(当然也有舍取)。而过目不忘,我差得就更是太远。一般,我过目就忘,所以要做札记。当然,在忘掉的东西中,很久以后、会突然想起些什么很重要的。所以,读刘刚博客、绝对不是没有意义。 以上所讲的意义,与写“读刘刚博客记”,是完全属于两个层面的东西。所以,该写的还得写。何况,一是我在前面的文字中答应过刘刚,总不能连这“三”都没有吧。二是我想到了些东西,可以保证这篇的精彩。 二 昨天那篇《给刘刚和曹长青》,虽注明了是“调侃之作”,可能还会伤及刘刚。毕竟,刘刚不是石三生,不过是刚打交道(与石三生相处久了,他说我什么、随他说,我说他、他会想想吧)。 但,既然已说了,还是展开、以理服人。说实话,今日不同从前,文章留给后人看,文采怕是没啥屁用的了。谁翻故纸时,还会摇头摆尾欣赏一番你的文采?翻故纸,多为读史料、找史料。那让后人读的时候,就该给两种可行的状态:从浅一些的层次上讲,就是幽默,让读者时不时乐一下;而从深一些的层次上讲,那就是理性的光辉了。理性的光辉,可以是思想的严谨,也可以是逻辑的力量等。总之,要给、也必须给。 而刘刚的博客,缺少的正是这些。我最早接触刘刚的文字,是他揭露王军涛。印象最深的,是王军涛哄刘刚去当他马仔。哄便哄了、当便当了,王军涛要刘刚拉队伍、要刘刚把名单交给王军涛。刘刚照办了,可不久便发现名单上的人都被抓了。刘刚解释说,王军涛拿名单找美国换钱;而美国那边却有中共的卧底,名单一交、就等于交给了中共。如是,被抓也就非常自然了。 这虽是讲述实际情况,但这实际情况里有逻辑的合理性,让人一看、就可信。而刘刚博客的“2015 (219)”中,比重最大的是抓特务。抓特务不是不可以,但应该论证。 在中文网络上抓特务比较有名的,大概要数我和石三生这一支与刘刚和华夏黎民党那一派吧?我和石三生这一支,没有情报,主要靠论证——以被指责为特务的人的不合乎常识、常情、常理的言行,论证他是特务。华夏黎民党,则有句口头禅“经我党社会调查部查证”(大意)谁谁谁是特务。有没有“社会调查部”、有没有去“查证”,不知道。反正,他说的与我论证的结果差不多,就信他了。 刘刚呢,没有论证过程,也没有“社会调查部”与“查证”。当然,刘刚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加长期观察、分析而得出的判断与结论。但,你不公布分析过程,就等于没有分析。没有过程可不可以?可以。但,你又没有华夏黎民党的“噱头”。久而久之,你得意于“侦探”。从“领袖”到“侦探”,我以为是沦落、是降级。不知你自己感觉如何。 三 写博客是要有自己的卖点的。当然,每篇文章,有每篇文章的卖点;不同的时段,也有不同的时段的卖点。但,一个有条理的作者,于自己的卖点应该是清醒的、清晰的。刘刚,好像不是的。 以刘刚写柴玲的文章系列为例。刘刚说上几句,就几乎整篇整篇地引用柴玲的信之类。而柴玲信教了,如果读者也信教,许觉得可读。恰我不信教,我就觉得柴玲、那就是整篇整篇的废话。突然想到:温云超说“刘刚有精神病”,我不信;但我怀疑,柴玲是不是有精神病?如果柴玲有精神病,那么,温云超的“刘刚有精神病”、会不会与刘刚整篇整篇引用柴玲的废话有关? 总之,那么多的刘刚写柴玲的文章,读完后、我只知道两点:一、是“海外地下党网站”对之毕恭毕敬的万润南,是柴玲的前夫。二、柴玲到处在说,某人曾强奸了她。 于第一点,不过算是“知识”。如果不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只需摆渡一下,什么都知道了。何必吃力地读刘刚的博客?于第二点,是悲剧。不是柴玲被强奸是悲剧,而是六四被封杀是悲剧(我不触及六四本身)——柴玲等,长期与大陆隔绝,对六四的回忆录式的东西,写写、写完了,没有东西写了;而她,原本是领袖式的人物,实在不习惯没有人关注她,如是,就抖出了强奸之类。 强奸,是柴玲需要人们继续关注她的卖点的。可,与刘刚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刘刚的博客,需要柴玲被强奸的话题维系? 我想,刘刚没沦落到如此吧?而既非如此,那老说柴玲、是不是刘刚自己卖点的不清醒、不清晰? 四 指出问题、说出刘刚的不足之处,不是否定刘刚。相反,是肯定刘刚。如,刘刚的抓特务系列,思想是犀利的、观察是敏锐的、梳理是具有大局观的……那些经历,看着、都觉得惊心动魄,想想、都觉得十分后怕。 可,为什么不能从这些经历中理出完整的思想呢?刚刚说的“思想是犀利的”,不是完整的、系统的。就如同说急了,我会说鲁迅没有思想,而挺鲁派就跳脚。其实,准确地说:鲁迅的思想,也是犀利的;但,他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思想。鲁迅早死了,随他去了。刘刚及六四一代人,经历过那些,给后人留下什么? 我说的是思想。如果刘刚及六四一代人,不能给后人留下有营养的思想,那么六四的热情、热血等等,不都白白耗费了吗?不就是无谓的吗?五十岁的人了,该总结了。 五 我觉得六四的失败(我就事论事,与党无关),是思想水准的失败。上面,刚刚谈到总结,可,当时有多少思想准备呢? 准确说,我不了解方励之。可,我也没听说方励之有什么独树一帜的思想。刘晓波的“三百年殖民地”的垃圾,是2006年的;他的“我没有敌人”,则是剽窃曼德拉的。其他,还能有什么呢? 六四之前,准备了什么思想?六四之中,涌现了什么思想?如果没有,那不是凭一腔热情与热血? 在刘刚博客里读到许良英。许良英与六四学生的年龄差距那么大,许良英给了学生们什么?我和石三生们的年龄差距不过十来岁,我的《一个弥天大骗局》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我的“公正是第一价值观”更是给世界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六四,没有这样的人,都热衷于当政治领袖。 今天,是否该反思下呢?若再不进行这方面的总结,怕只能留下回忆录了。 顾晓军 2016-3-26 南京 http://www.yadian.cc/blog/13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