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接媳与待女 |
| 接媳 过去的老观念,对待媳妇和女儿是有区别的。媳妇是进家门的,所以叫“接”媳妇。女孩子做了媳妇,她一般会被婆家当成自家人接受。而女儿总归要嫁出去的,无论婚前还是婚后,有教养的家庭里,女儿一直都会被“客”待。在通人情的人家,娘家对女儿而言,总会有亲情这一层温暖。亲情也不会因为女儿婚后另有家而将她区别对待。 婆家对待媳妇,把她当自家人是婆家应有的伦理标准。但情感上毕竟隔着二三十年不同环境下分别生活的距离,彼此相处一开始情分空白,很难很快达到自家人的融洽。所以对于做婆婆的来说,与媳妇相处最实际莫过于先尊重再求亲近的做法了。那种要求媳妇象对待自己妈妈那样,一见面就能亲近婆婆的愿望是婆婆们的空想,不如婆婆自己先做个尊重他人的榜样,从媳妇那里稳稳地赢回互相尊重再说。婆婆与媳妇下一步能否建立亲近关系,大多在于婆婆是否拥有可亲近性。如果婆婆始终一定要端个大架子高高在上,很少有几个媳妇能上窜下跳那么灵活地把婆媳关系扯平到亲切程度的,那样一来,婆媳之间便会因为长期辈分关系突出而停留在彼此相敬如宾的份上。婆婆有没有随和的可亲性,加上媳妇的情商水平,决定着婆媳关系的亲密程度。 娘家对待女儿,初看似乎比婆媳关系要简单一些,但细查之下也可能有一些不平之象。女儿的婚姻关系,象一道关卡调节着她与娘家的关系。因为女儿的出嫁,一般娘家会自然改变他们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如果出于为女儿家庭幸福的目的,或亲或疏都情有可原。但我最反对的做法,就是那些过于看重女儿夫家社会地位,并因此截然不同去对待女儿的势利做法。娘家与女儿的关系,原本积累了浓厚的感情基础,如果其它因素轻易能够颠覆亲情的份量,使得母女关系变得形同或者比婆媳关系还疏远,这般情形无论姻亲关系的光彩如何,仍然是人情关系实质上的不足。 中国人的辈分关系,在姻亲关系中既讲究理性的顺序,也看重本质上的“亲情”,即所谓“亲亲”之说。顺序做为形式,为的是维护“亲亲”的本质而出现并存在;离开”亲亲”去谈强调顺序,会使得人伦的辈分关系生硬僵化和物化。再者,不论是顺序感还是亲密性,知者身在其中时,都会懂得彼此关系里双向互动的美好力量。 2018.12.24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