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注】本文6月29日原發漢山網。自6月初以來,國內暴雨成災,三峽潰壩泄洪也成了一個熱點議題。然而國內基本沒有/少有報道,直到今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此時,已經殃及27個省,3789萬人受災,今日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按照中國的傳統,今日大抵相當於1月20日習近平對新冠病毒發出指示的日子,暴雨和洪澇顯然已經成了巨災,掩蓋不住了。
我們有必要了解,為什麼建立了三峽大壩,不是可以防護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以至於晚年一遇洪水嗎?為什麼不能?
《三峽潰壩會否發生,下游洪澇能否避免?》 (2020.06.29)
【前注】中國南方多省6月以來暴雨成災,南方26個省成澤國。長江流域的主汛期一般是7、8月份。現在由於長江上游的葛洲壩和三峽大壩都已經開始全力泄洪,造成宜昌全城被淹(6月27日)。 目前,國內由於維穩,官方的報道很少,然而微信大量災情照片,觸目驚心;而國外,又是一片聳人聽聞,似乎三峽大壩隨時有潰壩風險。看來一個客觀評估是有必要的。
一,三峽潰壩是小概率(潰壩多是人災): 1,三峽大壩概況(維基[引],亦可參考百度[引]):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 水庫全長600餘千米,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從左至右(面向下游)依次為永久船閘、升船機、泄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泄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地下電站等。
(圖1,來源)
2,三峽是否潰壩: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一個常識問題,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試想,我們乘坐飛機,會去論證飛機不會摔下來的原理嗎?或者,我們的說辭會比那些專家工程師更有權威性嗎?我們之所以相信飛機,是因為人類飛行記錄的統計數字表明,坐飛機不僅安全,而且出事幾率比火車汽車還低[見]! 三峽大壩是否潰壩,常識告訴我們一般不會: 1,自2010年到2019年,三峽大壩已經成功實現蓄水175米目標十年[引]。目前蓄水147米,仍有近30米的蓄洪空間; 2,每年汛期,通常蓄洪水位在160米或以下(圖2:2010~2016); 3,三峽共有泄洪深孔23個(引:百度百科),目前只開啟了兩孔泄洪(圖3)。 可見,在枯水期,在靜態情況下,三峽蓄水175米不會潰壩,那麼在汛期,三峽蓄低於175米,也不會潰壩!
(圖2,來源)
(圖3,來源)
3,大壩潰壩原因:
三峽大壩潰壩幾率小,但是不等於沒有潰壩的風險。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會潰壩呢?
1,從原理上來說,(重力壩)潰壩可能由於下面因素引起:洪水漫頂、基礎缺陷和戰爭[引] 2,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認為一般潰壩因素有三[引]:50%設計;40%質量;10%人為(此三因素三峽都存在)。 除去戰爭因素,無論設計(基礎)缺陷,還是質量問題,人為疏失,其最後潰壩都表現在洪水漫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認為,洪水漫頂是潰壩的唯一考量因素。
以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河南“75.8”水庫潰壩(引:維基百科),為例,可見一斑: “75·8特大洪水”,是指1975年8月中國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在颱風尼娜影響下產生的特大暴雨導致包括板橋水庫在內的62座水庫潰壩、1萬多平方公里受災的事件。 8月8日零時20分,板橋水庫電站因形勢危急停止發電;20分鐘後,洪水漫壩。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告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並“擅自”開啟尚能移動的五扇閘門,水庫已經開始決口。
8月8日1時開始,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竹溝、田崗兩座中型水庫,以及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凌晨1時,板橋水庫水位漲至117.94米最高值,超壩頂1.6米,超壩頂防浪牆0.3米,相應庫容6.131億立方米。漫過防浪牆的洪水先是掏空牆後壩頂的卵石路,繼而推倒防浪牆,然後衝決壩體,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衝出板橋水庫決口處,沖向下游。 駐馬店地區的大型水庫薄山水庫,大壩沒有漫頂,因此沒有潰壩: 8月8日3時,壩前洪水已經上漲到超壩頂0.4米,距離防浪牆頂0.6米,在水庫職工、家屬、駐水庫舟橋部隊、薄山林場職工及趕來搶險的山炮兵第2師官兵40個小時搶救,堵住了防浪牆滲水,並在壩頂築起了2米高子堤,保住了薄山水庫。 此外,這還是一次人為的災難:鄧小平打麻將不理河南告急:
紀登奎和李先念經短暫商討後認為只有動用軍隊才能化險為夷。他們決定向時任第一副總理鄧小平彙報想法,請求具體指示。22時45分左右,李先念向鄧小平家打電話。鄧小平女兒鄧榕稱鄧小平身體不適,已經入睡。並堅持不肯叫醒父親,但據紀登奎和李先念後來瞭解,當晚鄧小平並沒有生病,也沒有入睡,而是在萬里家打麻將。[引:維基百科] 由此可見,洪水漫壩是潰壩的唯一需要考慮因子,而人為要素又是控制洪水是否漫壩的決定性因子。
二,洪澇發生不可避免: 上面討論可知,所有設計質量包括人為疏失造成的潰壩,都是通過洪水漫頂的過程發生。所以,只要不發生洪水漫壩,則不會有大壩潰壩。 三峽水庫的存水量相當於黃河的水量,如果潰壩,其速度將是一般江水流速的五倍,能量將是一般江水的25倍,以海嘯的形式,排山倒海,在一天之內摧毀下游大城市,包括武漢,南京,乃至上海,及五億人口。這是中國人民難忍之重。所以,如果有任何危險,三峽將用泄的形式,降低水位,防止漫壩。
1,及時泄洪是防止洪水漫壩的唯一手段: 為了防止漫壩,通常水庫是在枯期蓄水,以利發電;在汛期泄洪,以防漫壩。圖2是三峽水壩2010~2016間的水位,給出了典型的蓄水周期:枯期為蓄水期,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又是設計洪水位);接近汛期,放水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汛期一邊蓄水一邊泄洪,理論上不超過正常蓄水位(175米),實際上只達到一半,160米以下
--- 顯然,這是為預防洪水漫頂留出足夠空間。
(圖2,來源)
2,三峽大壩泄洪與造成災害等級: 由於三峽水庫的蓄洪量僅僅212.5億立方米(水位從145到175米),而長江自三峽上游每年平均流量為4510億立方米(宜昌的觀測值,維基),三峽水庫對長江上游水量的調節度僅有5%!三峽大壩防洪作用相當有限,所以,儘管大壩潰壩是小概率,但是洪澇發生則是大概率。
(圖4)
圖4,長江三峽大壩泄洪極可能造成的災害,其基本資料源自維基三峽大壩[引],千年一遇資料來自《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以百年一遇洪水為例,水庫流入量為8.37萬立方米/秒,大壩水位如保持在166.5米,低於正常蓄水位175米,泄洪5.67萬立方米/秒,相當於十年一遇洪水量。紅色數據為導出量:大壩經流入量為1.51萬立方米/秒,那麼9.5天(計算公式:見),蓄水可達到正常蓄水位175米。 上面兩行紅色數值為猜測值,即如果碰到十年/二十年一遇洪水,會參照紅色數據泄洪,下游洪水為小於十年一遇。 至於萬年一遇以及更大洪水,三峽大壩給出蓄水高度為180.4米,其最大值,紅色的流出量是我計算的結果。但是迄今為止,水庫從來沒有試驗過蓄水超過175米,大概率是,如果真是遇到超大洪水,三峽為了保大壩不漫頂,會全力泄洪(進多少出多少,無阻擋泄洪)。也許當出現千年一遇洪水,大壩水位是否敢蓄水到175米,也是存疑,因為枯期蓄水到175米是靜態的,汛期蓄水是動態的,大壩是否能承受的住,是不敢用5億人的生命冒險的。所以,千年一遇洪水,很可能無法保證降到百年一遇,如圖中所示。
3,長江上游造成的洪災: 長江下游洪災分三類,一類是由於上游災害造成,一類是由於下游災害造成,第三類是由於上下游共同災害疊加造成。顯然,單一的下游災害與三峽大壩泄洪與否無關。單一的上游災害,則由上面的圖4來確定。 長江下游目前的堤壩工程,可以抵禦十年一遇的洪水: 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三峽工程代表局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長江流域的防洪主要的就是中下游平原地區的防洪形勢,目前的話像荊江河段、漢江平原、洞庭湖區的防洪標準只有10年一遇的標準,超過10年一遇的洪水,兩岸堤防就顯得比較緊張了。” [引] 由圖4,可以看到,對於百年一遇以及以下的單一上游洪水,有可能不會給下游帶來洪災。 4,實際狀況:下游的洪災為三峽泄洪與下游澇災的疊加:
如果上游下游同時發生暴雨,形成洪災,那麼下游災害就是兩者的疊加。以今年宜昌6月27日的洪災為例,即是一次上下游疊加的洪水災害。 6月21日,財經報道[引]:
受近日強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目前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 當日國內新華社通稿《三峽電站火力全開:34台機組全部併網日發電4億度》:
據新華網報道,6月21日17時00分,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三峽電站3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實現2020年首次全開運行,總出力達到2047萬千瓦,日發電量接近4億千瓦時。 3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出庫流量是多少呢?根據早年的一篇文章[引]說: 據三峽水電站工作人員介紹,......,當汛期水流量達到3.1萬立方米/秒時,32台機組就可滿負荷運轉。 合理的推斷,如今3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其水流量一定大於3.1萬立方米/秒。這相當於十年一遇洪水泄洪的一半多! 可見,6月22日到27日宜昌的被淹,也有三峽大壩泄洪的貢獻。注意到:6月29日,人民日報載《壯觀!三峽大壩2020年首次削峰泄洪--讀圖--人民網》,其中說到:
(圖5)
受長江中上游強降雨影響,進入三峽水庫的水量持續增多。為騰出一定庫容迎接近期可能到來的洪水,三峽樞紐於29日上午開啟兩個泄洪孔,加大下泄流量。
這是三峽樞紐今年首次泄洪。
(圖6)
近期長江上游烏江、岷江、沱江有強降雨。受此影響,三峽水庫入庫流量27日下午開始增長。28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4萬立方米/秒,是27日14時的兩倍。為應對此輪來水,長江防總要求將三峽水庫下泄流量上調至日均3.5萬立方米/秒。 雖然文章強調“這是三峽樞紐今年首次泄洪”,但6月21日34台機組併網發電已經泄洪3.1萬立方米/秒,“29日上午開啟兩個泄洪孔” ,不過是“加大下泄流量” 而已。 看看新華社的報道,一句假話也沒說,但是背後隱含的內容,一般人是難以了解。如果我們有了三峽大壩比較全面的知識(都是公開的),就可以分析出正確的結果。同時也可以根據官方的報道,了解真實狀況的發生。比如,一旦官方報道三峽泄洪5.67億立方米/秒或以上,就可以判斷,這是百年一遇的洪水發生了,泄洪是按照十年一遇的標準!如果下游還有洪水,那麼疊加結果就是應有的災害!
三,結論: 1,三峽潰壩是小概率: 一般不會發生,因為潰壩的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 --- 大壩漫頂 --- 人為可控。
2,洪澇發生不可避免: 泄洪是防護大壩漫頂(導致潰壩)的唯一方法。由於三峽水庫的蓄水量僅為長江上游水量的5%,三峽的防洪作用有限,僅為調節。遇到百年以上洪水,或長江中下游同時有暴雨疊加,洪澇發生,出現決堤,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