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之后》+詩片142. 文/林长信 1) 于是我破杀了眼前的穿脑魔音 于今于法于义于忍*皆乃应然 众生当然以为我搞标新立异 用踩踏大法师来刷存在感 2) 黑死世界介乎嚎哭与哀泣的浓雾中 而此际因缘必辩之义理 在亡妻丧事之同时我即遵法发声 3) 然后,离开有她故事的老床 顶着老身加入一个田野调查 在蚊蚋与泥泞的野林内 倾心涤尘垢已粘黏化的生涯//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菩萨分品-第十七〉. 2022-2-7#2219(隔行押韵) > 复诗友:《创作艺文以真实与诚实为上策》林长信/2022-6-25 由于写第一真实-物质世界/五官可识别的世界,是利用【事实胜过于雄辩】来与读者共享行笔所及的真实世界。藉写真实以表达作者所感受的第二真实-思维世界,因面对【思维】,才是引生读者的联想力而共同感动/感悟/共鸣,可叫读诗后留下记忆的所在,也使读者愿意再次翻读该诗,以作一己思维再验证的原因。唯有合乎理路/真实的诗歌才能说动读者的情感。当然少数高明的创作者会堆高了第三真实-【抽象】的意符:方园、阴阳、爱恨、数学化学物理学宇宙学等的术语/符号/字义、真假/是非/善恶,自由/平等/博爱...。 本诗歌第1段写在生涯的问学或事业中,自然要产生青出于蓝的创新; 第2段是说偏偏际于这应当发表新说新作之时刻,遇上了爱妻染疫骤逝的现实。就仍依照天心发布新说,同时遵照人性办妥亡妻的丧礼; 第3段说“回顾学术”不如“回首婚姻”来得真实且重大;便因体悟到曾大大亏欠了爱妻而痛苦难当,就遁入田野调查,折磨己身己心,藉以赎罪。意指:做好“问学/事业”乃不如做好“丈夫”来得更实际、更正当、更合乎天道。 全三段都在写实,但个人以有文藻化的坏习气,便弄得行笔粘滞、羁羁绊绊,令读者望文生躁。我还在学习走向朴素中,诸请宽谅。// > > >附【参考部分】如次,读者大可略去不看.谢谢! > 詩片142.《路牌下的聊天》林长信/2018-7-30 个人所写的习作诗仅供用作过路时的“指标牌”,既然路过了就可忘了路牌。而能藉诗作得以进一步地与诗友交流或切磋,才是读诗后的快事。诗作是一种[表达/符号,表达犹如路牌,协助人向前走;路人甲乙无需死盯着路牌端详,而驻足一辈子并枯死在路牌之下。 诗文仅仅是[表达的平台之一,就功用上与[聊天无殊- -藉诗歌聊天、互相切磋是游于艺呀;而游艺可用文学以互动/沟通/建立关系,会教人生的路上平添不少趣味。 写诗人绝对不在写出权威版的《圣经》经文,也不需去为任何文学奖而写,只是为表达和聊天而写- -好像流浪狗對著驶过的火車吠了一聲。 (虽然希望能在“诗思”上成为议题,和诗友的思想互补、多多交流,但是通常诗友的问与答会比较侧重在字与句。好像诗歌就是为了文采而涂抹,却忘了其实是为了文思而创作。可惜了!)(另:个人如果借引佛教经书的文化意涵作为诗文的譬喻,通常都可通过审稿;而若借引了公认是世界文明的基督教经文为譬喻,则约有三成诗作会被屏蔽、禁刊。有时在想,文字编审们是已经深深理解了佛教与基督教的教义有意义/是非/价值/真假/优劣上的大不同吗?那么,他们为何多数未被佛教界奉为法师,经常给邀约在佛坛上弘法?而中国的士人、商人、公权力的操作者若不知晓基督教的核心,又岂能与西方世界及西方文明来挂钩并轨呢?)// 参-林长信/诗路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