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10: 1-52」“耶稣从那里起身,来到犹太的境界并约旦河外。众人又聚集到祂那里,祂又照常教训他们……。”在马可福音第十章中,马可说:“耶稣从那里起身,来到犹太的境界并约旦河外。众人又聚集到祂那里,祂又照常教训他们…”。“来到犹太的境界”,主要上耶路撒冷去。经过“约旦河外”,是希律安提帕管辖的比利亚,终点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因“众人又聚集到祂那里,祂又照常教训他们”。“有法利赛人来问祂说:‘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试探祂”。法利赛人想借摩西有关休妻的律法来试探主,好抓住祂的把柄。“耶稣回答说:‘摩西吩咐你们的是什么?’他们说:‘摩西许人写了休书便可以休妻’”。法利赛人熟悉律法,知道摩西所订休妻的条例(申24:1)。“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写这条例给你们;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摩西准许人休妻,乃因人“心硬”,并非神“起初”的心意。主耶稣的话,是要把人带回到“起初”的光景,回到神起初的定意。婚姻是神所命定的,并且神造人是造男造女。男女二人一经婚姻的结合,在神面前都是“一体的了”。每一对夫妻都是“神配合的”,所以“人不可分开”。“到了屋里,门徒就问祂这事。耶稣对他们说:‘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辜负他的妻子;妻子若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奸淫”,是指已婚男女破坏婚姻关系的性行为。正当的离婚只有一种理由,就是有一方犯了淫乱,破坏了夫妻的合一。夫妻间在神前的合一,既已遭拆毁,故无必要去维持外表的合一。丈夫无故休妻另娶,就是犯了奸淫的罪,妻子“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摸”指按手祷告,为小孩子祝福。“门徒便责备那些人”,门徒可能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幼稚、无知,不应为此小事阻延主耶稣上耶路撒冷的行程。“耶稣看见就恼怒,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恼怒”意思是生气,很不喜悦。“小孩子”单纯、谦卑,正是进神国的必要条件,是主所喜爱的。“凡要承受神国的”,必须回转像一个小孩子般的单纯、谦卑,完全信靠神,否则“断不能进去”。“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祂面前,问祂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年轻的财主(太19:22)。他看待主耶稣不是救人的“主”,而是教导人的“夫子”。他问“当做什么事,才能得永生”,说明他认识“永生”的重要性,也承认在自己里面没有“永生”,但他以为永生可以靠作“事”换来,只是不知道还缺哪些事。“承受永生”就是“得着神永远的生命”,得以免去永远的沉沦(约3:16),但“永生”是神借着主耶稣基督赏给人的恩典,不是人凭着善行向神赢得的报偿。他在公众面前“跑”、“跪”,显出他切慕永生的态度。“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意思是“你如果认为我是一个普通的夫子,就不该称我是良善的”,因为“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主耶稣在这里提诫命的目的就是使他认识,人不可能完全遵行诫命,所以根本不可能靠作“事”得永生。十诫中关于人与人关系的第5-9条“诫命”(出20:12-16),“不可亏负人”是这几条诫命的总结。“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这人声称“从小都遵守了”,因为他只想到外面的行为。他虽然对自己外面的行为很满意,在心中仍知道自己缺少些什么,否则他就不会“跑”、“跪”到主耶稣这里来寻求永生。“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你还缺少一件”表明即使少年人遵行了一切外面的行为,在主看仍是不完全的。他的“所有”正是他不完全的明证,因为他不能“爱人如己”(利19:18),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所有”。如果他愿意变卖所有“分给穷人”,证明他确实能“爱人如己”,而愿意“跟从主”就是“爱主你的神”,这两条正是律法的总纲(太22:40)。主叫那少年人如此作,为要让他知道:他并没有完全遵守诫命,因此而醒悟,人并不能借作什么事以承受永生。“耶稣看着他,就爱他”,主耶稣实在是很爱这个年轻人切慕永生的心,也许这个人以后还是有机会回转得救的。“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产业很多”反而使人不完全。人若靠行为,即使自以为遵守了一切的诫命,结果仍是“忧忧愁愁地走了”。 「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因财主舍不得撇下他们的“钱财”,所以很难进神的国。“门徒希奇祂的话。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钱财”本身不是进神国的阻拦,“倚靠钱财”的心才是阻拦。即使是穷人,只要“倚靠钱财”,照样难以“进神的国”。“骆驼穿过针的眼”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形容不可能的事。“门徒就分外希奇,对祂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在人是不能”这是宣告人不能凭着自己的行为进入神国。“神凡事都能”是宣告神的恩典,不但得救是祂白白的恩赐,得救的人行善事也是圣灵在人里面运行动工的结果。“彼得就对祂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祢了’”。彼得的意思是说,他们既已“撇下所有的”,就应当在将来有所得着,这话虽然不错,但因带有交易的性质,动机不够高尚。“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虽然彼得问了一个很功利的问题,但主耶稣还是要把神的心意启示给门徒。“撇下”不是扔掉,而是把主权交到主的手里,让主来掌管、使用。凡我们愿意为主的名“撇下”的东西,必要在“今世得百倍”,就是在今世能得着基督里因万事互相效力而得的丰富、平安和喜乐,还要“在来世必得永生”,就是在来世得着永远生命的福乐。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是一句警告,我们若和彼得一样满足于目前光景,炫耀自己为主所摆上的,就必落到“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是一句鼓励,虽然在起头的时候落在人后,但并不就此决定一切,因此仍有可能变成超前。“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门徒就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耶稣又叫过十二个门徒来,把自己将要遭遇的事告诉他们说:”门徒“希奇、害怕”是因为主耶稣从来没有这样神情严肃地“在前头走”。这是主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叁次很严肃地对门徒们宣布十字架的道路,这次是最详尽的预言。“‘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祂死罪,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祂,吐唾沫在祂脸上,鞭打祂,杀害祂。过了叁天,祂要复活’”。“祭司长和文士”分别是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的代表,他们和民间的长老组成的公会是犹太人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机构。“他们要定祂死罪”,这表明耶稣的死,不是被人暗中谋杀,而是经过公开的审问程序,确定罪状后被判处死刑。“外邦人”,指罗马人,耶稣是由罗马巡抚彼拉多判死罪而被钉十字架的(15:1-15)。犹太教高层弃绝以色列的弥赛亚,竟然将祂交给外邦人。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曾遭罗马兵丁的戏弄鞭打。但“过了叁天,祂要复活”,可惜门徒并没有把这话听进去。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进前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无论求祢什么,愿祢给我们做。’耶稣说:‘要我给你们做什么?’ 他们说:‘赐我们在祢的荣耀里,一个坐在祢右边,一个坐在祢左边’」。“西庇太儿子雅各、约翰”,很可能他们的母亲就是耶稣的肉身姨母撒罗米(15:40)。他们求主的左右座位,意即在国度里仅次于主的地位。由此可见,当时跟随主的人都以为祂此次上耶路撒冷,乃要赶逐罗马人,建立弥赛亚国,在荣耀中作王。 “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我将要喝的杯”,主耶稣即将在十字架上担当罪人所该受的刑罚,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祂所要受的“洗”是指十字架上的受死。他们说“我们能”,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自己。“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后来他们都为主喝了苦杯,雅各为主殉道(徒12:1~2),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启1:9)。“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主耶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甘愿降卑自己,绝对尊重父神的主权,把一切都交在父神的手中。“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这表明十二个门徒没有一个例外,彼此争论谁为大,互不相让,以致嫉妒、恼怒。“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世人都有掌权的治理他们,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因为属天的权柄和属地的权柄完全不同,谁能降卑自己、甘心作服事弟兄的“用人”,属天的权柄就自然从他身上流出来。在神国里,所有的“为大”都是为着服事、照顾、成全、牧养别人,没有地位的不同,只有恩赐、职事、功用的不同。在神国里“为首”的,就要做“众人的仆人”甘心服事人。主耶稣原是最大的,但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甚至以祂自己的生命为赎价,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释放出来。 「到了耶利哥;耶稣同门徒并许多人出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瞎子,是底买的儿子巴底买,坐在路旁」。耶利哥在当时有新、旧二城,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两城之间有一条道路相通。这里马可说“出耶利哥的时候” ,路加是记载耶稣进新城之时,所以两者并没有矛盾。此时主耶稣即将进入耶路撒冷了,主耶稣在进耶路撒冷之前的传道以医治瞎子的神迹结束。“许多人”可能包括许多去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犹太人。马太福音记载“有两个瞎子”,马可和路加福音均只提到一个瞎子,马可更提到他的名字是“巴底买”,可能因为许多基督徒都认识这位后来做了门徒的巴底买,所以马可和路加福音只提到他。“他听见是拿撒勒的耶稣,就喊着说:‘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大卫的子孙”,是犹太人对弥赛亚基督的称呼,只有犹太人有权力这样叫祂,以这个名字来求告主耶稣,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现。巴底买虽不能“看”,却能“听”,他一听见了,就抓住机会,向主呼求,这是他蒙恩的原因。“有许多人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大声喊着说:‘大卫的子孙哪,可怜我吧!’”此时已经行近耶路撒冷,主耶稣在一大群激情满怀的群众簇拥下前行,可能群众认为请弥赛亚来医治瞎子,太降低祂的身份了。但越被禁止,越发要迫切求告,这样才能蒙恩。“耶稣就站住,说:‘叫过他来。’他们就叫那瞎子,对他说:‘放心,起来!祂叫你啦’”。主耶稣即将面临的极大苦难,并不阻碍祂去服事人。“瞎子就丢下衣服,跳起来,走到耶稣那里。耶稣说:‘要我为你作什么?’瞎子说:‘拉波尼,我要能看见(“拉波尼”就是“夫子”)。’耶稣说:‘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见了,就在路上跟随耶稣”。这个瞎子本来“坐在路旁”,现在眼睛一得开,就在路上跟随主。但愿我们的心眼今天也被主打开,这样我们就会甘心跟随主走十字架的道路!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