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近诗的近思录/41》林长信/2023-5-15 -《我对诗语、对诗歌或应具有自然优美的认识》林长信/2023-5-15 >
A)前引: 诗友们(如次)把白话,口语,散文的句子拆开,押韵,不知是否都脱离了诗语的基本要求。 胡适(1891-1962):无心肝的月亮照着沟渠... 蚁垤(die2,西元前四世纪?):悉多呀,我非常高兴,不亲不爱不会说出.(3.9.20)... 波德莱尔(1861)魔鬼不停地在我身旁蠢动,像摸不着的空气在周围荡漾... 他们不是格律诗人(以形式论),但算得上是古典诗人(以年代论)吗?还是诗语的定义其实仅仅等同是a格律及b文藻(有美感/意境/有回味/概括/凝练/优美/含蓄/传神/生义/品位)?// >
B)本文: 1> 《人能够掌握住多大程度的字义?》林长信/2019-2-6#诗片55. 一粒骰子(物质实体)有六个面,赵大姐从第一面观之,钱二哥从第二面观之,个人从第六面观之,三人都在陈述这粒骰子上的点数。无所谓第一观(的面相)之点数必正确于第二六观。比较整体事实则是:那是一个有六个面(相)的骨质的一公分立方体的游戏用的小工具。 某酋长于血战前向天主请示并顺服时,[顺服]与死战之[勇烈]是并存而不互斥的;又:花容之[缤纷]如是,而茂林又何尝不缤纷也;樱花不是只美在花开,该木的花瓣吹雪时分亦何其美盛也。我人真体会到[勇烈、缤纷]字义/诗思了吗? 而我乃庶民,并非诗学者,对“字义的确认”并不深入作历时(历史得、脉络的)与共时(同时代的、通社群的、某一个人史的)之研究,始得全面的深入认知,作出结论。故,个人对诗语的认识是仅见一斑,各抒己见吧!// 参-正统佛法不在撰述用之雅语(梵文)\俗语\杂语\鬼语(巴利文)等[佛法语言]的类型,而是在[教法内涵].《阿育王时代变造佛教之史探》随佛禅师着,中华原始佛教出版,2018年. 2> 修辞分类中,仿拟、譬喻、转化、设问、映衬、借代、摹写、夸饰、婉曲、双关...等,属于[表意方法的调整]。对偶、排比、类迭、层递、顶真、回文、镶嵌...等,是属[优美型式设计]。《修辞学/黄庆萱》-《台湾闽南语囡仔诗研究》研究生/钟文凤;2011年 w3-rportal.lib.ntnu.edu.tw: 8080/server/api/core/bitstreams/2c912431-93c0-4e48-92be-36081a81a549/content 3> 诗歌的面相有1类型;2风格;3结构;4主题*。而诗语是艺术化的,有美感度的;诗语是诗歌中会闪光的一个鳞片,但并非诗歌的唯一核心。 *《诗篇撷思》路益师/著作;曾珍珍/译;雅歌出版社;1991年;页122.// 4> 《提炼“思维”-中国现代诗的天足》林长信/2021-12-20 可能是中外的不同,看看莎乐美、古舟子吟、失乐园、里尔克、圣经的诗篇、闻一多、刘大白…。那些看“似”散文的诗歌的[诗意/诗语]所指的是“思维”,比较不是[字词/文句]。该要“提炼”的是行笔间的思维,思维会带出诗意/诗语的。 而文字的提炼在五绝20字的方块字的中文诗文上有其讲究与修饰后的美感,与文字游戏及装饰之效果。只是把自西方传来的现代诗若是仅仅放开了规整的排列字数、词牌字数,再将散开的句式间,加以字词的文藻化、一句中的营造意象,将八九成提炼的力量都用在[字词/文句]上,于是看起来便像是放大的小脚;故建议:还是需要将八九成提炼的力量用在全首诗的[思维]上,才能见到中国现代诗的天足。 我们现代人日用的[手机]来自西方,日见的[现代诗]来自西方,二者都必有西方的因素在其中。周恩来总理于1954年在第一届人代会上提出“四个现代化”以来,近70年矣。中国现代人似乎可以放下墨镜,看看在东方红太阳下的[现代诗]了,如同看待智能型手机一样的平常、普罗、形态自然。// 5> 《诗语是什么?》林长信/2020-12-8#诗片115. 以物比拟物的平比并不诗意,譬如:骂说[猪头就是你]。而诗意或意境是人把自己抽离人的物质的肉体,升华至另一个灵性的境界来看待凡尘。孩童说[看!老天爷都哭了]是诗语- -讲天下雨了,是A到B的物质明喻;说[太阳公公呵呵笑]是诗语- -讲太阳出来了,是A跳跃至Z的心理暗喻。所以儿童们的绘画常常带有诗意/诗语。另举例,“春风”像什么?A-像柔软的手;B-像母爱;Y-像剪刀(剪裁山水);Z-像梳子(为柳梳发);前二者A/B接近春风的物理性质;后二者Y/Z则是春风的心情特色,是三级跳所创作的诗语了。 记得美国在上世纪中期间有一场很重要的棒球决赛的收音机广播,在赛点的终局(九局)下半场的两好三坏球之紧张时刻,就给击出了一支逆转胜的全垒打。那时于广播室的球评员在棒球终于落地后醒觉,始说:[全美国人都哑巴了10秒钟],这是诗语,是思想上的诗语,意象强大惊人,具思辨性,且无需文藻修饰。// 6> 诗语/诗意乃是人对物质世界的脱出躯体,在身外看待世界与人自己的另类心思,而生出的体悟与言辞。或表现或出现在:童谣/神话/寓言故事/传奇/本生记/网路酸民的酸语/讥笑/讽刺/笑话/幽默/俚语/俗谚/格言/金句/警句/座右铭/箴言/球评/傀儡戏/乡土戏/乡民聊天...,而最好的完整且简洁形式则是:诗歌。//2021-10-15 7> 基于以上之体验语认知,所以我就认为物理/化学/诗语…是与生活中的平常事处处同在,并不严限只存在于“XX学/诗学…”之中而已。所以我曾在所习作的诗中,就把诗语写入庶民的日常话语中(如次)。“妻是戴银冠的会思想的芦苇,处世以诗语来待人接物。…”-《母性》林长信 2021-10-31#21G3.// >
C)结语: 8> 的确如此。 以文艺复兴三大艺师的经典的“美/诗意的”的画作为审美标准,来看待近当代的凡-高/孟克/培根/马蒂斯/毕卡索...的“不美”*的画作,当然不需要审美理论,以肉眼初初一看,直觉就知道不美了。 *参-《丑的历史》意大利]翁贝托-艾柯/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所提醒的思想之一:[美]不是艺术唯一的追求,而艺术所表彰之丑可以使创作者与欣赏者免于[媚俗]. 故次,对“艺术美”的[触动和回味]就要看欣赏者所站在的时代了,否则,鲁奥/德-库宁/马格里特/波洛克/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罗斯科/封达那...等众都得被排除在世界的国家美术馆与艺术大师史册之外了。 艺术作品因为拥有能够被[触动和回味]的阅听人,就会生存、发展下去。艺文创作者有如同无界限的想像力般的海量胸怀,创作者他会尊重任何阅听者爱站在那个立场,或有能力站在那边的立场。如果能有“第三方调查”,回避掉作者/评者/编者此三者,直接面对读者的私密作答而统计分析出读者的回应,那就对被触动之事实更加明确了。 晚安!// 9> 个人的一些诗歌习作是有读者直接一看就懂了;但也有些诗作则是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够所致,而未能使读者读懂的,其中慷慨的读者就不吝留言询问我,我便将我的回答写在新补充的“注解、复诗友”中。至于读者时否因为加了补充后就读懂了-
-被[触动和回味],那我就不知道了。 被[触动和回味]的读次数据:《关于:读次-II》林长信/2023-5-15 个人近几年会在同一天把诗作贴网到列下诗坛,兹以在2023-1-3所贴的《在他乡的团圆》为例,到今天2023-5-14的读次(含有我自己的修改次),计为:1-(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东方文苑/30次;2-中诗论坛>现代诗歌/105次;3-新浪>微博>诗歌超话/157次;4-中华诗词论坛>中华新诗/网暂停;5-时代诗歌网>当代诗人/636次;6-万维博客>林长信/1,731次。参照用:《回顾与展望》韩鲁珩-著作/2023-1-6>东方文苑/63次。 看得出来,各诗坛有不同的订户数量/读者人口/年龄层/职业别/兴趣类型/老诗友累积;诗坛编辑/审稿或封闭/推广/再发行;其后台的电子统计/汇流调整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读次]是很难用作为对该诗作品质的[评价/触动和回味]的;而且很可惜的是,诗友来批改与切磋其诗思的也百不得一。那,眼前的写诗人都还得摸着石头过河。// > 附1:有关于艺文的评论 *最无情的批评,对其他批评家和几乎一切作家最激烈的挞伐,可能来自一个最诚实公正、热爱文学以致忘我的批评家.…(大到)中途掀翻赌桌.-《诗篇撷思》页28.// *无论如何,[嫉恶如仇]的游戏相当危险,有时甚至会戕害灵命,流于天主所斥责“法利赛(神棍)恶习”,与[自命清高]同等乖张、荒谬.-《诗篇撷思》页56.// *写奇幻小说的人他/发现书评人,无论欣赏或不欣赏他的书,总会赋予他的故事各种他从未设想过的寓意(有些加诸于我作品中的寓喩,真是绝妙到令我希望自己曾经这么构思过).显然,任何人以巧思架构出来的故事,绝不可能制他人亦以巧思从其中挖掘可以自圆其说的隐义.-《诗篇撷思》页83.// > 附2:杂谈诗词,《诗歌(30)什么是诗语》文/韩鲁珩 2023-5-9(未经允用,略) w3-/6271990456
> 复诗友:此篇是回复诗友的彼所不同意,双方迄未达成一致、获得共识。并非仅仅是对[诗语]的定义有歧义,旁及其表达形式、功能...等等也各持己见。 既然尚无定论及共识,又且欠缺足够的诗例与中外诗论藉以辅助思辨其[历时]及[共时]的推理及说服力;当然欢迎各方诗友暇便来讨论诗语,并请不吝就本文予以斧正。// > 《创新与传统不是截然两分》林长信/2023-5-19 1543年哥白尼创《地动说》,继之,1610年伽利略确认《日心说》:太阳乃太阳系之中心星球。这是真理,勿需在乎其是否会是权威。昨日之创新即今日之传统;今日之创新即明日之传统。创新与传统不是截然两分互斥的。 何况,创新多是传统的再新确认与发扬、发展,故称:没有传统(指真理,不指权威),就没有创新。伽利略影响了后代人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史蒂芬-霍金…等;愛因斯坦、霍金之赞同“传统”的《日心说》是基于真理而非权威。当我们站在前贤的肩膀上观看真理时,就会感恩前贤的传统及创新! 某甲赞许某丙写的字,某丙谦答:“那里,那里!是:学习魏-爨龙颜碑体所受到的影响,(或羲之/欧阳/虞/褚/薛/颜体…”。某甲和某丙俱不嫌恶[临摹]是老古板。而由于每个人天生的视觉/腰力/臂力/腕力/指力/喜好的趣味/習用的毛笔不同…,在多年临摹法书帖本之后,必熟能生巧,就会形成审美的、可辨识的、个人书法风格。中华书法证明:临摹/引用传统经典,本无碍于创新。而即令是没有创新,也至少已守住了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