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脊匹夫的博客  
时政议论 中西文化探讨 生命科学 其他  
https://blog.creaders.net/u/955/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山脊匹夫
注册日期: 2007-07-30
访问总量: 77,86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理想向前跨越一步就是灾难
· 世界大势,在后退吗?
· 反腐,准备好了吗?
· 透视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再看法
· 评经济转型
· 面子工程何时休
· 民主也需要铁腕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中西文化探讨】
【时政议论】
· 理想向前跨越一步就是灾难
· 世界大势,在后退吗?
· 反腐,准备好了吗?
· 透视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再看法
· 评经济转型
· 面子工程何时休
· 民主也需要铁腕
· 城市的等级差别亟待消除
· 中国的航船驶向何方?
· 市场经济的歧途
存档目录
08/01/2016 - 08/31/2016
12/01/2012 - 12/31/2012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08/01/2010 - 08/31/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

 

【按:本文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于1984年所作。蒙一位老干部欣赏和荐引,曾于1985年呈送中南海体改办。一介草民,人微言轻,但尔后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了观点的正确。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对时弊的批判用了很温和的语气,有的内容也难免过时或略显不足,但重读仍觉可资借鉴。为尊重原作,未作修改抄录如下,以飨读者。山脊匹夫只在每章的文后另加评语。】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结构分析

第二章  领导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  分配制度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我们需要千百万社会主义的企业家

第五章  城市的等级差别亟待消除

第六章  几个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前言

当前形势的特点有如“烈马扁舟”。烈马奔驰迅速而不驯服,扁舟乘风急驶而不平衡。有人为发展迅猛而兴奋,有人为不平衡而担忧。高明的舵手则胸有成竹,驾驭自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形势大好,事实已经征服了怀疑论者。城市的改革则刚刚揭开了序幕。毕竟城市的改革比农村复杂十倍。“包”字进城远不如在农村简单,无论生产组织或分配方式都不能按小生产硬套。在非生产单位劳动的价值更难衡量。这迫使我们要深入一层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索。

城市里的“大锅饭”与农村不同,与之紧密相连的是“铁饭碗”;“铁饭碗”来源于“人员单位所有制”;“单位所有制”的基础是:劳动力不是商品,而由国家统一调配;后者又被认为是计划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计划经济无疑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些相互联系的环节,究竟是哪一环我们的认识逻辑不正确?

分配制度的弊病仅仅局限于“大锅饭”吗?供给制是不是过度到按需分配的理想方式?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错误,有些措施使分配制度更形复杂,这是不是改革的大方向?

由于实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经济组织形式类似于政府或军队。层层管理机构带来的官僚主义,“官商”作风,有没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

现实社会里问题不少,究竟是社会主义本身固有的,还是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偏差或政策执行上有偏差?

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什么是关键的环节?改革从何入手?

在宣传、理论战线上曾长期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其结果是大大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声誉。除了因为说了不少大话和假话之外(如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另一个原因是常常把一些封建的东西混同社会主义来宣传,而把一些科学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这不正是引起思想混乱的重要原因吗?

现在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几年来,正是由于中国有了振兴的希望,同时又存在大量的问题,忧国忧民之心激励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许多人在探索,对形势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现象,说明思想解放了,百家争鸣了,正是大好事。然而争鸣是有危险的。评论家乔治斯坦因耐尔说:“问题提的越大,犯错误的风险也越大。绝口不提,又窒息了知识的生命。”还有一句格言是:“与其不断重复一句不会错的话,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话。”

笔者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并不试图回答所有问题,也不认为自己都正确。然而,抛砖可以引玉,错话可以启迪正确的思维,毒草尚可以肥田,这些言论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吧。  ---198411

 

第一章   社会结构分析

 

1. 两种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用阶级和解决斗争的观点剖析社会,发现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社会,以便探讨在消灭了阶级对立之后的社会,什么样的结构更合理,我以为是有益的。

经济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在封建社会,经济的主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此对应的思想意识表现在: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从政府到家庭都实行“人治“。

自从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使生产实现社会化之后,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重要。经济领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它靠自由竞争来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与此对应的思想意识是否定等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孟德斯鸠发展了三权分立的概念,粉碎了唯我独尊的帝王体制,把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组织,从而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形式上的平等的确是相当深入人心的。

让我们再形象地看看这两种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差别。在封建社会,县长是一县之长,是县太爷,是父母官,当然在全县一切百姓之上,甚至操有生杀大权。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长官的权威是很小的。人们欢迎体育夺标冠军的热烈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在那里,政府机构几乎只是社会分工的一个行业(当然事实上不是如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过的人会强烈地感到它与封建社会在一切方面(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意识)的巨大差别。

粗略地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一种是台阶式的,一种是平行式的。

这里“社会结构”不仅指经济结构,而且包括政治结构和思想意识结构。

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哪一种结构。社会生活总是既有纵向的联系(上下级的或台阶形的关系),也有横向的联系(联系双方是平行的)。

任何军队都是台阶式结构的典型。不如此是无法打仗的。政府组织如果在铁腕人物的专制统治下也可能发挥出惊人的效率。例如人类伟大的古迹长城和金字塔都是在专制皇帝的意志下完成的。不把个人意志强加于人民的比较开明的皇帝是绝对完不成这种劳民伤财有极其艰难的工程的。

但是社会生活毕竟是多样化的。人民大众的才智也是多方面的,所谓“行行出状元”。资本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的独立性,推崇平等和自由竞争毕竟创造了比封建社会高得多的生产力。当然资本主义还有它自身的问题。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比封建社会先进,科学,比较能适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则是应该肯定的。

 

2. 科学社会主义和小社会

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腐朽的一面。隐藏在“平等”这个纱幕后面主宰社会的是资产阶级。资本大王可以向艺术行业投资,如收买好莱坞,也可向政治行业投资,如资助里根竞选总统。只不过资产阶级不是一个人,矛盾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自由竞争引起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人们感到必须寻找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了取代资本主义的高级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它的根本特征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对立,实行计划经济,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最终过度到按需分配。但马克思不可能细致地设计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一点人类已经摸索了六十几年了。有成功也有挫折。我们敢不敢解放思想作一些新的探索呢?

社会主义在消灭剥削这一点上是完全成功的。在实现计划经济方面虽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分配上也有不少问题。

十月革命推翻的是封建余毒严重的,只建立了八个月的克伦斯基的资产阶级政权。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上进行的。两国都不曾经历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计划经济不是在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实现的。封建意识在整个社会中都还有广泛的市场,社会结构在各方面都还有封建的痕迹。

实行计划经济容易联想到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很容易形成台阶式的结构。而经济领域的这种多层结构又很容易导致运转迟钝,效率低下的官僚主义。这种结构带有很多军队的色彩,每一个人都严格地属于某一支“连队”。任何人的活动都必须在国家制定的“框框”内进行。这种严密的组织在战争年代有其优越性,但用来管理复杂得多的经济,就显得难以适应了。

这正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如果考虑到解放前我国的现实是小农经济加上长期的革命战争,那么在解放后未能跳出苏联的模式就毫不奇怪了,甚至是历史的必然。也许,我们比苏联保留了更多封建落后的东西。

科学社会主义中,“科学”二字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看来还应该深入研究。中国的革命历程的确不是实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确是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走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但我国经济落后,在进行社会变革时不免有许多“生造”的痕迹,在有些方面是“走样了”,形成许多“小社会主义”。

一个部门或一个工厂就像一个小王国,一个“小社会”,司、政、后俱全,很带有军队的色彩。单位不仅要管业务,还要管食堂、浴室、托儿所、房产处和宿舍,甚至还要管学校、医院、修路和治安。除此之外还要管职工子女的就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以及一切社会福利一直到死。说得好听一点像一个大家庭。大概有的同志设想这就是共产主义模式。人民公社曾经实行政社合一,包管一切,大概也是这种思想。这种“大家庭”模式不能说没有优点,但全面衡量,尤其从经济角度衡量,这种“小社会结构”弊多利少。

简单举几个例子,目前特别尖锐的住房问题,最大的弊病就是没有社会化。也就是没有商品化,没有遵守价值法则。从“大家庭”的角度看,分房是服从道义的原则,正如父母根据轻重缓急,首先拨一间房给最先结婚的长子。只要父母没有偏心眼,似乎很富人情味。

退休职工的退休金由原单位负责,这是“人员单位所有制”的一种法律根据。重庆某集体所有制的运输社,仅三百多职工却要从集体收入中负担一百五十多老退休工人,难道合理吗?目前经济搞活了,企业势必有生有灭,还有众多的非全民单位。那些被撤销或倒闭的原退休职工将由何人瞻养?可以预料,这类社会问题必然会出现。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专家治厂”,“专家治校(所)”,但是这些单位的新领导们大部分精力不是用在业务、教育或科研上,因为他们要管的企业或事业简直是一个王国。要物色这样的管理专家,当然很难。这些都是“小社会主义”的弊病。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这是一个严肃的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我国未曾经历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当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之后会实行一种什么模式的计划经济?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我以为从各方面看,都不会也不可能建立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和社会结构。

 

3. 经济结构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已经有三十年历史了。应该肯定成绩是很大的,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率,维持了基本的经济秩序,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更大的经济灾难。但是缺点也无可否认。主要的问题是管得过多过死,于是出现了周期性的“下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统死又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吸取了过去的教训,经济的确搞活了。

我认为有两点基本认识需要明确“

第一,是使经济结构服从管理的方便,还是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去适应经济的发展;

第二,经济按其自身的发展是一种树枝状的结构,还是网状结构;是台阶式的结构,还是平行的结构。

正如价值法则是客观规律一样,经济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大工业的先进性,股份公司、托拉斯、跨国公司的出现,专业化的分工等都不是偶然的现象。政府掌握了经济权力当然能对经济起极大的能动作用。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时能起促进作用,反之,不理会经济规律就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长期以来,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带来了许多弊病。五十年代后期,人为地过早地取消了一切个体经济,以适应简单的国有化的管理方式。许多土特产品,地方风味从此消失,这不过是副作用的一个小方面。更大的副作用是国家想包办一切就业而包不下来,从而加剧了失业现象。同时,人为地禁止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也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至今这种“条条”或“块块”的限制还没有充分解放。原因是我们没有正视经济本身是网状结构这一现实,而强令经济组织服从目前低水平的管理方式,且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存在。

其实,自从生产开始社会化以来,经济就开始向越来越复杂的网状结构发展,横向的跨行业跨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多。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应运而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如果我们只习惯于阶梯式的组织形式,即树枝状的结构,那就必定不相适应,形成官僚机构,运转迟钝,效率低下。

按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最好实行什么样的计划经济呢?许多意见是放松对企业的管制,我以为是正确的。具体地说这表现在: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只限于那些关系经济命脉的部门,对之实行指令性计划。计划部门的重点放在统计工作上,主要任务是在统计的基础上对经济进行预测,统计局经常向有关方面发布经济预报以协调其发展,这应该是指导性的计划。政府对经济动向的控制主要依靠投资、信贷、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实现。绝不是中央直接规定企业的一切活动,靠层层官僚机构和行政命令来控制才算计划经济。当然目前还允许一部分非计划经济,即政府暂时无法控制而要靠市场本身来调节的市场经济。

这完全符合陈云同志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按这种指导思想,所谓“条条”“块块”的各层政府管理机构可以大大缩减甚至取消。政企分开,让企业自己干。特别要允许跨行业的联合体和跨地区的大企业大公司。让上海等地的名牌产品去接管内地一些落后的、产品滞销的工厂,以扭转几十年来名牌(同时又是很少改进的老牌)产品长期脱销的不良状态。让北京上海互设商店,以促进产品花色,经营管理方式的交流和竞争。

当前实行经济协作区的主要特征是在区域内打破条条块块限制形成有机协作网。这对于发展地区经济无疑会有积极作用。但如不把这个概念推广到全国,则难免造成先进的沿海与落后的内地之间的更大的两极分化。

以上论点绝不是说计划经济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随着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工作将越来越富有组织性。事实上经济工作早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将来的经济计划将离不开运筹学,控制论和计算机,而且只有当计算机广泛应用才有可能对错综复杂的网状经济结构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

(未完待续)

 

2009年山脊匹夫评注: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和社会结构,指出计划经济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强令经济组织服从目前低水平的管理方式”。他隐晦地指出迷信军事结构(即台阶式的结构),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大军营是不现实的和有害的。他批评实行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科学,实质上是“小社会主义”。他所建议的计划经济模式正是现在实行的“宏观调控”模式。计划经济的精髓是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值得指出的是,时下有一种思潮全盘否定计划经济,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完全资本主义化了。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说奥巴马把美国引向社会主义,中国却走向资本主义。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其实,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也在向资本主义学习。后者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而前者从罗斯福就开始了。相互学习都是社会进步的现象,但又都还不完善。资本家是不可能为全体人民着想的,只有当政府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足以掌控全国经济的发展并造福于全体人民时,这时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山脊匹夫  博客 http://blog.creaders.net/ridgeman/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