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矛盾論:矛盾律(對立統一規律)的科學依據和結構類型 張洞生 6.24.2008 黑格爾:「矛盾是一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則統治世界;事物只因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會運動;一切都要變化,向它的對立面轉化。」 《關鍵詞》: 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律)(相反相成定律);氫原子的雙層對立統一結構是構成宇宙物質物體的最基本的結構基元;事物的矛盾體結構有4種不同類型;矛盾的對立面和中間體共同組成的“三位一體”才能構成一個獨立存在的穩定事物;無中間體的一對純粹矛盾體構不成為一個事物,或互相湮滅,或永久遠離;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的外在表現為‘中間態’;事物結構的‘質變’有其上下‘臨界點’;諸多有序地‘突變’產生該事物整體結構的‘質變’是不可逆過程; 《前言》:「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明白」。「純粹的謬誤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混有一些真理的謬誤”。」 本文對‘矛盾律’提出了許多創新的觀點。 §1-2-1: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規律) 的普遍性和科學依據,氫原子是宇宙中最小的最簡單的物質粒子,它是一種最簡單的對立統一結構,宇宙中無論多麼複雜的物體和事物都是由許許多多氫原子層層迭迭結合而成。複雜來源於簡單。溫度越高,物質物體結構越簡單。越複雜的事物,其溫度都較低(有限度),其內部的矛盾體(面)就越多,越容易分解破碎解體。所以我們宇宙中最少的物體可能就是結構最複雜的人類,最多的物質就是氫原子。 我們宇宙中的氫原子從何而來?因為宇宙在138億年前有一次‘大爆炸’。廣義相對論學者們認為‘大爆炸’是‘無限大密度的奇點大爆炸’。作者認為‘大爆炸是無數最小黑洞Mbm=10-5克的大爆炸’。那時宇宙的最高溫度達到1032k,能量密度達到1092g/cm3。大爆炸後,宇宙因為膨脹而降低溫度。大爆炸後約100萬年,溫度降低到約3000度以下時,就生成了我們宇宙中的無數氫原子,它們就成為宇宙中合成其它所有物質物體的基元。 我們現在的宇宙大約共有1080個氫原子。一個體重75公斤的人大約由5×1028個氫原子組成。而氫原子的質量只有1.67×10--24克。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律) 是小至氫原子大到恆星、星系和宇宙物質物體所固有的普遍規律,即其內部的各種引力和斥力達到互相平衡和穩定的結果,它是構成我們宇宙中所有物質物體結構所必定遵守的一個最根本的規律。 宇宙中只有2種東西(元素),一是氫原子構成的物質,二是輻射能=能量,二者也是對立統一的,物質粒子互相吸引而有引力導致它們的收縮,有溫度的輻射能互相排斥而有斥力導致宇宙膨脹,所有宇宙的物質和輻射能總是在特定的溫度下結合聚集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千變萬化的物質結構。維持一個物體結構的平衡和穩定,必須有該物體所需的溫度範圍。物質還可以在特定的溫度下按照E=MC2公式轉化為輻射能。宇宙中的輻射能總量比物質多得多,所以宇宙一直保持膨脹的趨勢。輻射能是能量子,既是粒子,也是波,有波粒二重性,所以它本身也是對立統一體(矛盾體)。 黑格耳和以後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對對立統一規律或者說矛盾論作出了他們自認為的深入研究和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績。然而,由於他們對‘對立統一律’的探討和解釋過分注重服務於他們‘奪權和保權’的政治目標,因而將對立統一律簡單化和絕對化,而導致一些重大的錯誤和謬論。比如,由矛盾對立面的轉化而得出無產階級專政。由“一分為二”[2] 而反對“合二為一”,並將‘一分為二’絕對化,煽動仇恨和鬥爭。這雖然有利於共產黨野心家們奪取政權,但是在他們奪取政權後,仍然不斷擴大仇恨和鬥爭。就必然導致群體的新仇舊恨、使社會分裂和經濟崩潰。如果與‘天地人鬥爭’就使他們其樂無窮[3],而愛天地人並與它們和諧相處就會使他們失去快樂而悲哀無限嗎? 再者如果更進一步追問,事物真的就只限於一分為二而不是一分為多嗎? 那麼, 宇宙和人類社會的多極化, 多元化, 多樣化等又從何而來? 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律)其實就是每個事物內部各個物質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引力和斥力,在一定的條件下保持其對稱平衡的規律。只有該事物保持其內部引力與斥力的平衡和與外部的作用也保持平衡的情況下,該事物本身才能保持穩定,即穩定的結構、性質和運動狀態。 對立統一規律的普遍性從何而來? 就在於構成我們現今宇宙中, 最基本最大量最普遍最簡單最穩定和最長壽的物質是氫原子,它是組成宇宙中所有物質物體的基石和單元。其電子和質子的引力和排斥力達到了最高的對稱平衡,因而達到了最高的穩定。現今宇宙中的各種元素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和生命都是由最基本的許多氫原子為元件所組成,小至宇宙空間的單個氫原子, 大至行星恆星,也是由許多最基本的氫原子重重疊疊地複合組成。因此宇宙中所有物體中的 “矛盾”或“對立統一”的本質,就是由許多氫原子層層迭迭所組成的事物內部複雜結構的“對立統一”所表現出的、多樣的引力與斥力的總平衡。這是中國易經中的“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正確性的同一來源。 1974年喬治(Howard Georgi)和格拉肖(S·L·Glashow)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按照該理論,質子(氫原子)也不是永遠穩定的,它的壽命超過1032年。但實際上美國、印度和日本等國的實驗尚未有確切的公認的證據證實質子有衰變的跡象。隨着宇宙的膨脹和溫度的下降,質子的衰變是必定的,可能它的壽命超過1035年。 結論:只要極長壽命的質子或者說氫原子不衰亡解體,我們宇宙中現有的所有事物的結構和其運動的各種科學規律就不會改變,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律)也就不會改變。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律)在現今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科學依據的物質基礎。 宇宙有熵,質子在1035年或者更長時期必然會衰變。此後,宇宙將變成僅是電子和正電子的稀薄的等離子體。這是另外物質的‘對立統一體’。這種情況表明那時就沒有實體的物質結構可以在我們宇宙空間存在。 §1-2-2;我們現今宇宙中的物質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根據近代粒子物理的研究結果表明,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種,包括6種夸克(上、下、奇異、粲、底、頂),3種帶電輕子(電子、繆子和陶子)和3種中微子(電子中微子,繆中微子和陶中微子)。[1] 它們都是長壽命粒子。氫原子內部就包括着夸克、電子和中微子。大量氫原子的存在和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相互結合,是進化成人類的物質基礎。而各種元素粒子之間在不同情況下,同層次間和不同層次間所形成的引力和斥力的綜合平衡是千變萬化的,它們形成了各種各樣物質的千變萬化的結構、性質和運動狀態,它們組成和演變成現今的千萬種物質、物體、生物和人類。設想如果粒子之間僅僅有斥力而無引力, 或者斥力的總和是大於引力的總和,我們宇宙將最終成為一個由無數孤立粒子組成的冷冰冰的和膨脹的世界。再設想如果粒子之間僅僅有引力而無斥力, 或者引力在任何地方總是大於斥力,我們宇宙將塌縮成為一個‘奇點’,即回到宇宙大爆炸的起點的普郎克時代。 在自然界, 產生引力的有物質粒子(氫原子)的引力,正負電子的引力、化學鍵、分子鏈、核力等。產生斥力的有同性電子的斥力、熱抗力、離心力、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形成的排斥力等。 在生物界----除上述引力斥力之外,還有新陳代謝、酸鹼平衡、生存競爭、雌雄等。 在人類社會----除上之外, 還有經濟利益、利害、 權力、名、色、階級種族宗教文化各種矛盾等。 在人類思想感情-----除上之外,還有感性與理性 的矛盾、成敗得失、進退、存亡、愛恨情仇、恩怨榮辱、七情六慾等等。 我們現今世界各種各樣物質千變萬化的性質和運動狀態,特別是生命和人類複雜的遺傳因子DNA等等,均源於以氫原子所組成的各種元素所帶的外層電子在不同情況下的複雜的藕合形式。而這正是現代科學技術尚未完全了解和解決的問題. §1-2-3;事物中的對立面(矛盾)共存的基礎或者說充要條件必需是二者統一和依附於一個或多個強大穩定的“中間體”上。“中間體”將矛盾體的雙方既分隔又結合而共同組成一個“三位一體”的獨立平衡穩定的事物。“中間體”比矛盾的雙方愈強大,該事物就愈能保持長期的穩定。僅有矛盾雙方而無中間體是不能構成任何獨立存在的事物的。“中間體”的存在是矛盾雙方依附或依存的和不能相互湮滅的充要條件。更為重要的是:當一個事物變成為另外一個事物時,是其整體結構的改變。就是說,不僅舊事物矛盾的雙方為新事物新矛盾的雙方所取代,舊中間體也會變成為新的中間體,新舊事物各個矛盾體的性質都改變了,所以新舊事物的性質也就完全不同了。因為任何一個事物的矛盾雙方與其中間體是有機地和諧地匹配在一起的。正如,2個最簡單的氫原子的結合可以有2種方式,1是2個氫原子的質子結合在一起成為氘;2是2個質子分開,而是其2個外層電子配合成為2個質子的共同外層電子,而成為水。 事物中主要矛盾體與中間體的關係:在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中,有一對主要矛盾,它決定着該事物的主要性質,其它所有的各對矛盾體都是(組成)該主要矛盾的中間體。中間體是由諸多對其它的矛盾體所組成,由於這些矛盾體中,每一對矛盾體表現出來的特性,都比主要矛盾體的特性微弱得許多,所以該事物顯現出來的特性就是主要矛盾體的特性。在封建社會,主要矛盾體是王朝地主與農民,其它的有手工業者工商業者與其老闆官府等等錯綜複雜的矛盾,它們總起來構成了‘朝廷地主與農民主要矛盾體’的中間體,但是它們對社會的影響力比主要矛盾體小得多。在封建社會,推翻王朝的主力是農民暴動。 僅有矛盾的雙方是不可能構成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的。比如僅僅一個正電(e+)和一個負電子(e--) 不可能組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二者碰在一起,只能湮滅成一堆能量。所以它們只能依附在一個原子核上才能組成一個獨立存在的氫原子,或者共存於一個原子核內組成一個中子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事物。甚至在質子核內部,矛盾的雙方也有它們支撐和依附的中間體。在質子的3個夸克u-d-u中,一個夸克互為另外2個夸克的中間體。 質子核由兩個上夸克(u)和一個下夸克(d)組成(即u-d-u)結構。三者有不同的顏色,即色力。它們其中的任何一個夸克即是另外兩個矛盾夸克之間的支撐和依附的“中間體”,而任何兩個夸克之間的引力 (核力, 紅蘭綠三種色力)與夸克之間的斥力 (泡利不相容原理)均達到了極好的平衡,即矛盾的統一。也許正是核內u-d-u這種不可分割的互相旋轉或者震動平衡的結構才保證了質子核的最高的穩定性和最長的壽命。在兩個質子組成一個氦原子的核聚變時,還必須至少還要有兩個中子作為中間體將它們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說是將質子既分隔又結合起來. 一個DNA的基本結構單元稱為核苷酸。其中除了一個鹼基和一個磷酸的這一對矛盾以外,中間還必須有一個大的糖分子。正是這個糖分子將鹼基和磷酸牢固地聯接在一起又分隔開來有一定的距離,才保持了核苷酸的穩定。這種大量的核苷酸的有序連結形成了DNA的極其複雜的穩定可靠而精確的遺傳作用。 隨便兩個自由的一男一女不可能組成一個家庭。他們必須要有財產、利益、愛慕和能互相滿足對方的各種需要作為條件或基礎。這些紐帶東西的存在就是中間體,即男女雙方結合成家庭所必需的粘合劑和共有財產。 一個封建社會不能僅有地主和僱農佃農,還一定有大量的中農工商業的老闆和僱工等作為中間體。同樣,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不能僅有資本家和工人,還一定有許多大量中產階層、自由職業者、甚至還有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殘餘。所以,列寧說,“沒有純粹的資本主義”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中間體的作用: 比如,凡是有人群的地方,[4] 都分左中右,再如。敵友我,前中後,前線中間地帶和後方,正負數之間有許多數和0等等。這些完全說明“中間體”的存在,是矛盾雙方依附或依存的和不能相互湮滅的必要條件。這也是矛盾雙方盛衰和可能轉化的基礎。在戰爭中只有能得到最多中間民眾擁護的一方才能戰勝敵人。 中間體將矛盾的雙方既結合又隔離開來,而組成一個獨立存在和活動的整體。矛盾的雙方的既排斥又吸引的相互作用力只有圍在“中間體”的周圍運動才能達到動平衡而組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事物。矛盾相當於毛,中間體相當於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間體比矛盾的雙方愈強大,該事物愈穩固。氫原子的質子比正負電子重達1840倍。這是氫原子最穩定最長壽命的物質基礎。如鐵鉀等各種元素和水蛋白質等等各種物質是構成生命的必要物質,所有組成物質的原子核中都是由許多質子和中子共同組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除了資本家和其僱傭的工人之外,還有許多的個體勞動者、經營者和服務者。 事物不是“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多”的。當1個事物被分解時,不僅僅分解為矛盾的雙方,中間體也被同時分割,總還有其它的東西被分解或者產生出來。同樣,既然所有的矛盾必需有所依附的“中間體”。那麼, 事物就不是只能“合二為一”,而必定是“合多為一”。 先從宇宙中最簡單原子氫H(質子p+ + e--)說起。原子氫僅能存在半秒鐘,隨後便重新結合成分子氫H2。並放出大量的熱。把原子氫氣流通向金屬表面時,原子氫結合成分子氫的反應熱可以產生高達4273K的高溫。這就是常說的原子氫焰。但在高溫下,在電弧中,或進行低壓放電,或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氫分子才能發生離解作用,而得到原子氫。這就是說,無論是2個H變成H2,還是H2分解成2個H,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給或釋放,或有高能粒子的參與。另外, 氫離子H+ 也只能在水中才能存在。而同時還必定有 OH--離子存在於水中才能平衡。這就是說,氫H不可任意分解成為e-- 和H+ 兩部分,而在水中的氫離子H+也只有用電解的方法供給電子e--才能得到而還原為原子氫H。 一個中子可通過弱作用衰變為質子,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中微子。質子很快就會捕捉一個e--而成為一個氫H。如上所述,氫H很快就會與另一個氫H合成氫分子H2。所有這些過程都必須有能量或者物質的參與。這能量和物質的供給者就是第三者,中間體。 一對光棍的男女無法組成一個穩定的獨立的家庭。他們還得有其它的各種共同的需求,如財產、郎才女貌、政治經濟利益、文化感情和家庭背景等,各種需要和滿足對方各種需求,男女才能結合成為一個家庭。 當中國共產黨在1957年將5%(實際上大大地超過5%)的知識分子打成資產階級右派時,受害的就不僅僅是這5%的知識分子本人,而還包括其家庭成員及許多複雜的社會關係和對全社會的影響。這一大片“中間體”所受到的傷害造成了可怕的後果。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僅需要其生活所依賴的動植物共同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需要將共同居住的環境保護好,以適宜共同的生存和發展。 §1-2-4;對立統一體(矛盾體)的結構類型。這裡指的是穩定獨立存在的事物內部的物質實體的結構。 矛盾體存在的空間結構形式有不同類型。每種類型的矛盾有其特定的結構、性質、作用方式和變化規律。下面只有A型矛盾類型是基本的原生型,因為氫原子就是宇宙中所以物質物體的原生基元。其它的B,C,D型都是派(次)生型。 第一;A型,引力--異性相吸型;反質引力型矛盾體,產生引力的兩種物質或者粒子的性質相反,而互相吸引。如正負電子,e-,e+:矛盾雙方相反相成,構成異性相吸引:必須有(強大)中間體作為依附,才能共同組成一個獨立穩定的物質實體。中間體甚至比矛盾雙方都重要。馬恩列斯毛的對立統一率沒有中間體,其實是只談及對立統一率的皮毛,而沒有骨幹和主體。 A型;反質引力型矛盾體, 矛盾的雙方在這種類型中具有相反的性質, 它們同生共滅、相互需求、相互依存、不離不棄、相反相成、互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二者只有依附於一個大的“中間體”上,才能共同結合在一起成為“三位一體”,才能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穩定事物。這事物的結構和特性並不等於原來矛盾雙方二者的疊加,而是‘質變’。矛盾雙方的主次地位不能互相轉換和顛倒。這是構成宇宙中任何一個獨立穩定的事物的諸多種矛盾體中必需的和最基本的原生類型,它是構成其它複雜的矛盾類型事物的基石。反質型矛盾最顯著結構特點是其構造為 “對偶型”,或曰“兩極型”,“兩極作用平衡型”或者說“共軛型”。它們成雙成對地存在,其表現形式為異性相吸的引力和互相需要的不棄不離,同生共死。二者是依附在中間體的條件下結合而又不能分開。 當各種元素在一定條件下結合成化合物或複雜的物體時,尤其是在地球上,結合成水和碳氫化合物時,有機物就可能發展演變成生命生物,直到人類。因為每一個層次的結合(化合)都產生了質變。 一個電子只能和一個帶正電的質子才能組成一個氫原子。 氫原子就變成一個穩定物。也就是說, 一個電子如要和一個正電子相組合,就必需找一個比自己重1840倍的核子作媒介以成為穩定中心,即中間體。這個中間體媒介或穩定中心的性質應該對兩極的正負電子來說是中性的,使二者不能互相結合和湮滅,又不能分離。正負電子通過中心體而相互作用以維持一個動平衡和穩定的整體,成為一個獨立的事物,一個本質上不同於原來正負電子的新事物。同樣,質子內兩個夸克不能組成一個質子或中子,而必須由第三個夸克作為中間環節將2個夸克聯繫起來才能共同組成一體。在奴隸社會,如果沒有大量的平民,只有奴隸和奴隸主,這種社會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在宇宙中,一個過去的和現存的穩定的事物,除了兩端(極,邊)有相互對立的一對或多對較小的矛盾組合體外,中間還要有個較大的“中間體” (或中性體)作為該事物的重心和穩定部位。總體組成一個橄欖型的穩定矛盾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可由單純一對簡單的兩極(反質)型矛盾體所組成。 任何事物的“中間體”是由其它的許多對矛盾體所組成,它比其外層矛盾體更重更強大更複雜,但更穩定。 如上所述, 一個正電子與一個負電子絕不能結合成一個粒子,而只能湮滅成一堆能量。一個磁鐵的兩極之間如果沒有磁鐵體也不能存在。一個只有資本家與工人而無中間(產)階層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少量的中間階層是一個不穩定的社會。只有強大的中產階層占多數的社會才是穩定的。同樣, 只有在中產階層占多數的社會在實行民主自由法治政治制度時,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現在的中國大陸,大約只有5000萬個權貴家族,他們有10億100億1000億10000億的不同財富,他們殘酷地統治壓迫剝削6億農民和4億城市貧民,而中產階層大約只有2.5億人,所以中共國是一個很不穩定的社會。每年的維穩費用超過龐大的軍費。 在這種類型的矛盾體內,不可能由矛盾的一方將另一方消除而使整個矛盾消失。比如, 由正負電子和質子所組成的各種原素、分子、化合物等等都是由許多對正負電子對平衡地組合而成。由地主與農民為主組成的封建社會,由資本家和工人職工組成的工廠或公司,由統治者(領導者)和被統治者(被領導者)所組成的政府等等,所有這些矛盾的一方不能失去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它們雙方是同時增加或減少,或者是組成其它事物時的成對參與者。比如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其它原素分子化合物時,不可能只有正電子或負電子參加,而必須是正負電子對成對地與其中間體質子一起參加。如核苷酸是DNA的一個基本結構單元,是一個鹼基和一個磷酸的這一對矛盾和其中間體--糖分子共同組成一個穩定的核苷酸單元。當DNA複製時,每個核苷酸中的鹼基、磷酸和糖分子三者缺一不可。 在人類社會的進步的每個階段,主要矛盾的雙方不可能一方消滅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比如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一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對立的階級,他們是同生共滅的矛盾統一體。農民不可能消滅地主階級建立一個只有農民的長期穩定的社會制度。因為一旦農民剝奪了地主的土地和財產,他們本身中的一部分就變成了新一代的地主統治者。這就是農民起義幾千年來不能推翻封建制度的根本原因。只有當封建社會內部中間體中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對矛盾統一體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壯大成為社會的主體時,地主和農民這對矛盾體就會同時逐漸縮小,而最終會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對發展壯大起來的矛盾體所取代。於是,封建社會就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也是一對相互需要而又相互對立的階級。工人階級不可能消滅資產階級後而單獨長期存在,以建立一個 “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同樣,如果一旦掌握政權後的 “無產階級”在暫時打倒資產階級後,其中少數人必定異化為新的資產階級。因為任何暴亂和革命不可能使生產力發生質變,而產生新的生產關係。 能不能造成一個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專政的長期穩定的社會制度呢? 絕無可能。因為矛盾雙方的主次地位是無法顛倒的。這就是馬列毛等共產黨錯誤理論的關鍵和根源。前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的領導人米洛凡·吉拉斯,早在1963年創作的一部有關‘新階級’的書,論證了共產黨奪權政權後,必定產生新的壓迫剝削階級。現在中國頂層權貴家族的財產超過西方最大的富豪,超過千億萬億美元。 從以前的分析可想而知,‘無產階級專政’是一條行不通的騙人的烏托邦理論。這也是共產黨上百年革命實踐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當無產階級剝奪了資產階級的財產後,其中的一少部分人一定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將資源資產壟斷而成為新的資產階級,即官僚壟斷資產階級—權貴家族。結果仍然改變不了資產階級專政的本質,這些暴發戶會更加兇殘和貪得無厭。而這種落後的極權制度,只能最後被推翻和被自由民主制度所取代。這就是世界上共產黨政權必然被自由民主制度取代的原因。 在這種類型的矛盾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是不可能逆轉的或者說轉化的。正如一個帶正電e+ 的質子p不可能直接轉變成一個帶負電的e-- 的質子(反質子)一樣。當工人階級中少部分人有了權力以後,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而甘願再當平凡的工人。他們必然會利用手中得到的權力轉換為權力或資本而成為新的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的代理人。“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在打倒資產階級後,就成為統治階級”,這句話是違反‘反質型矛盾類型’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歷史事實的。同樣,在歷史上農民並沒有打倒地主階級後成為統治階級。奴隸也並沒有打倒奴隸主階級後成為統治階級。 第二;B型(包括B1型)--同質型矛盾體:同性差異型,同性相斥型。(B1型;同質引力形矛盾體,同是物質物體,他們之間有引力,比如太陽與行星。) 【重要注釋】:B型的同性相斥與B1型同性相吸的差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B型和B1型都是差異型。它們不像A型那樣,A型的矛盾兩方面是共軛型,同生共死,不離不棄,互相依賴,需要中間體。而B型和B1型的矛盾各方並不同生共死,不需要依附於中間體。 這種矛盾體的雙方或多方是由本質和性質相同或類似的矛盾體或有差異的矛盾體所組成。雙方或諸方可以各自獨立地存在,但並不同生共滅。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獨立存在地組合在一起。它們的相互對立和排斥是因為它們同性相斥和互不相容或對某種東西有共同的需要而又相互不能分享地互相排斥。它們的相互吸引和並存是因為它們暫時有某些互補性,或對對方各有所需,或有共同的敵人,或有暫時的力量平衡等。這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矛盾結構類型。 比如,多個正電子或負電子之間的互相排斥作用。又如在鈉Na原子核外,共有11個電子,最內層2個電子達到了飽和狀態。第二層8電子也達到了飽和狀態。第三層只有1個電子。在內層2個電子互相之間與第二層8電子互相之間,電子與電子既是同性相斥又有共同需要一起圍繞鈉Na原子核轉,又互相合作組成飽和電子層狀態。各層電子在激發下,可以跳到其它層級。 再如,男男或女女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社會集團或財團之間的矛盾、共產黨高層內部的爭權奪利矛盾、人民的內部矛盾、軍閥甚至國家之間的矛盾等等。這類矛盾體的雙方既不一定同生或同滅,也可相互排斥又可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吸引和共存。雙方相互排斥的根源或出於對同一外部事物的需求和爭奪,或出自單方面要對另一方面的強占和併吞。而相互依存或吸引則或出自有共同的敵人,或力量對比的暫時平衡。矛盾的單方可以長久獨立存在壯大或縮小,而各方可暫時保持其獨有的本性。在一定條件下,雙方或可合併,或可一方吃掉各方成為強大的一方,或保持相對獨立,或走向永久分離。與A型矛盾不同,B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換位置和互相轉化的。如次要方面不被吃掉就可能變成為主要矛盾方面。“差異就是矛盾”,這觀念只對B型同質型矛盾有效。 同質型矛盾體的性質可以分為兩種不同性質的類型:一是對抗性的,二是非對抗性的。它們可以暫時為敵或為友,可非敵非友,可亦敵亦友,也可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同質型矛盾體之間產生對抗性矛盾的根源在於,一方最終要吃掉另一方,即敵我矛盾。比如, 強國要侵略弱國,大魚吃小魚,貓吃老鼠,大星體吃掉小星體,老虎要吃人,人也可吃老虎,細菌也能吃人,人殺人,不同宗教或種族之間的仇殺等等。 對抗性矛盾的5種結果是:你活我死、或者我死你活、或者你死我也死、或在力量平衡的條件下暫時性的‘你活我也活’或‘永久分離’。 非對抗性矛盾和對抗性矛盾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好的社會政治制度應儘可能化解集體與集團或階層之間產生的對抗性矛盾。在現代社會,不同宗教或種族之間的矛盾還很難化解。往往激化成對抗性矛盾,即戰爭。 現今文明進步的人類要想能在宇宙中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只能要更加包容,相互依存和合作。而不是像過去野蠻時代一樣,相互仇恨鬥爭和殘殺。共產黨毛澤東把奪權和保權看的比命還重要,所以煽動仇恨,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因為他們的權力太大,別人鬥不過他。中共相信成王敗寇。現代文明社會政治制度是根據普世價值觀建立的,主張自由平等博愛。 現在大陸和台灣的統獨之爭,一看就是屬於B型的同質型矛盾。二者並不同生和同滅,互不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完全可以隔海共存。但是中共的專制獨裁制度與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是對抗性矛盾,有戰爭危機。 多極化, 多元化, 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多黨制,多邊合作等等就是同質型矛盾體存在的各種不同類型的表現。人類要想在地球上長期發展進步,就要與生物界共存共榮。一方面節制人類的過度發展和過度消費,另一方面要保護環境和生物界。 第三; C型--層級型或層次型矛盾體,上級和下級的矛盾,各個層級的結構和地位是有序的,可以互相影響,但不能顛倒和互換。 事物結構的發展進化是分層級的。這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由下(底)層到上層的逐級(階梯式)有序的發展過程。各個層級或層次之間有互相聯繫配合和依存,各層級有其各自的獨特地位和特性,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各層是不可以脫離整體而獨立存在的,底層受到各層的壓力,承壓最重,必須牢實。 如各個社會集團、公司、組織直到政府的組織中的下中上級、下中上層、領導與被領導、管理層與被管理層、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父子關係、複雜原子中各電子層和原子核、硬件與軟件、人與自然等。DNA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由低層向高層有序發展的層次分明的結構整體。胚胎在母體從精卵結合到出生成長的過程也是由低層向高層發展的層次分明的有序的發育成長過程,而各層次是有序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各層級不可能從整體中單獨地脫離和獨立出來,各層次之間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體。 生命的誕生是物質不斷由簡單到複雜有序地層層進化‘突變’的結果。這一進化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生命系統誕生之前的“化學進化”階段,為生命的誕生準備了有機材料。二是生命誕生之後,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漫長“生物進化”過程。在原始生命的進一步演變過程中,從最簡單的非細胞形態發展為細胞形態,從低等的單細胞生物漸次進化為高等的眾多的生物類型,直至出現具有自我思想意識的人類。因此,天地人具有同一本原,即氫原子和能量。只是在不同溫度和其它條件下,有序發展演化到不同的層次而已。故2500年前老子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每兩個相鄰的發展層次中,下層是上層的根基並為上層的需要提供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也制約着上層的發展、性質、方向和規模。上層是下層的發展提升和進化,並要適應下層的能力限制。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下層比上層要更簡單固實,上層比下層複雜脆弱多變而更高級,所以從下層到上層是發展進化,是有序性增加的過程。比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構成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社會生產力中的主要動力形態決定了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發展。二者之間始終存在着矛盾和依附關係。 第四;D型--個體與群體(集體)和整體型之間的矛盾統一體: 沒有個體,就沒有由個體組成的群體(集體),和集體(團)組成的整體。但是不同個體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大不相同的。在太陽系中,太陽與彗星衛星小行星地位性質和重要性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 個體與其所屬的群體(集體)和整體之間的關係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他們既互相依存而有引力,也有各自獨立運動而有離心力、排斥力。其表現為個體與群體(集體)整體,個別與一般,個性與共性,個人與集體(團體, 階層,階級,國家等),樹木與森林,宏觀與微觀之間的矛盾統一體。個體、集體和整體之間是互相依存吸引而又互相獨立和制約的。在它們之間的矛盾(斥力,分離力)小於其間的互相需要和依存(引力,親和力)時,才能維持整體的相對穩定。當其間的矛盾對立大於互相的需要和依存時,矛盾的結果會使部分或者整體分裂解體。部分個體和集體也有可能互相合併。強力主導的個體或者集體決定其所屬集體甚至整體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因此,個體在集體中的主次地位和集體在整體中的主次地位是可變換的。 當然,在同一個集體中, 一個個體與另一個個體之間的關係構成另一種矛盾體的關係,這種關係即如B型矛盾體。因此,此地的D型專用於指個體與群體(集體)和整體之間的矛盾關係。在一片大森林中,似乎各個樹木是獨立發展而與整個森林無關,也沒有一個參天大樹成為森林的主導,但是大樹和森林是共存共榮的,所造成的氣候溫度濕度等是有利於每個樹木生長的。但是,像太陽系,一個國家的政府組織,一個有許多分公司的大公司而言,它們都會有一個強力的機構或者個體成為主導。在資產主義社會,資產家和工人本身都是由成千上萬的個人組成。其個人和同一階級集體間矛盾就屬於此種D型。各公司整體與其分公司和每個職工、各國中央政府與各州(省)政府縣政府和每個公民之間的矛盾屬於D型。 矛盾體中的個體與群體的矛盾統一,其最主要的特性是個體可以單獨存在發展和消失,但是會受到集團和整體的制約:在無機界,每個個體與其組成的群體之間的結構形式、特性和運動是無顯著的區別的。比如一個水分子是作分子運動,而整個河水是作整體的流動。一粒鹽與整塊鹽,一粒鐵與整塊鐵的特性、作用、功能和用途都無很大的區別的,這就是共性,而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大。然而,在生物界,每一個動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差別很大,當然它們同類之間也有共性。而每個人的個性差別是很懸殊的,正如古人云:“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無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在自然界,如上面提到的鐵原子Fe中,外面有26個負電子e--,組成了 4個電子層。由內層到外層各層的電子數的順序為: 2、8、14、2。雖然負電子e--不能變成正電子e+,但當用X射線或γ射線輻射到鐵物體上時,由於光子能量很高,能穿入物體,能使原子內殼層上的被束縛的電子發射出來。當一個處於內層電子被移除後,在內殼層上出現空位,而外殼層上高能級的電子可能躍遷到這空位上。同時釋放出能量。這就是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子是可以在各個電子層間跳躍的。但是這種跳躍不可能改變其各個電子層的結構和整個鐵原子的屬性。 然而, 在社會裡,比如在資產階級社會,每一個資本家和工人個人都有與其它資本家和工人不同的獨特個性,也有與其本階級所共有的階級共性。但是,一個資本家和工人個人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地位和命運。一個工人有可能發財轉變成資本家, 一個資本家也有可能破產轉變成工人。但這種變化改變不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整體在社會中的原有的地位和性質。 個體雖然有集體的共性,也屬於集體。因此,集體與個體有主從關係,主流與支流的關係。但是在生物界和人類社會中,優越的個體往往會成為該集體的主導或領導,造成優勝劣汰的發展規律。 幾種錯誤的傾向:一種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和先哲都只教導人們要獨善其身,如何對待天地君親師等,就是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上下級之間對關係。而不知道如何去利用掌控一個集體和組織,去用集體和組織的共同力量去改變社會。所以孔子教導要: “君子群而不黨”,“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不許‘犯上作亂’。但從列寧起到以後的各國共產黨為了暴力奪權和掌權的需要,又強調 “個人一切服從組織”,使個人成為領袖和黨組織馴服的工具和奴隸。而所有共產黨的頭頭們卻都是善於搞‘陰謀詭計’‘謊言欺騙’以‘剷除異己’的搶權奪權的高手。 第五;4種不同矛盾體結構類型特性的比較 表一:4種不同矛盾體結構類型特性的比較表
| A1型:反質型,異性相吸。 | B-A2型:同質差異,同性相斥 | C型;從下到上的層級型 | D型,個體集體整體型 | 結構特徵 | 異性相吸,對稱共軛,共生共滅,需共同依附於強大中間體,組成穩定事物。 | 同性相斥,各方可獨立,有強弱,非共生共滅,或分或合,中間體有或無。 | 底層向上層有序發展,層級間互相制約,各層不獨立,組成整體 | 個體集體共組成整體,它們可獨立合併或外逃,可有主導體。 | 矛盾方面 | 主次矛盾方不能互換地位,依附於中間體,組成‘三位一體’整體,同生共滅 | 同性相斥,差異就是矛盾,主次方地位可變,或有或無中間體,非同生共滅 | 各層地位作用不同。下層支撐上層,上 層是發展。各級共組一體 | 個體集體可有多個, 它們在整體中的主次地位可變。集體整體有主導體 | 生存特徵 | 雙方同生共亡,不能獨立,引力斥力平衡,離不開中間體,矛盾決定整體特性 | 同質各方不同生死,可分離或合併,可滅亡各方,可獨存或都依附於中間體 | 由底向上有序發展成整體, 各層功能可不同,可有主層。 | 個體組成和屬於集體整體,都有獨存和活動空間,可有主導個體集體 | 各方關係 | 矛盾雙方的引力與斥力平衡,主次地位不能變,圍繞依附於中間體活動 | 各方可獨立,或分或合,或終歸一統。一般有主力方,中間體或有或無, | 下層支撐上層,各層地位功能不同,互相制約,成整體。有主導層 | 各個體同質,可獨立活動或離開,集體可合併,個體集體的主次地位可變。 | 關係例子 | 夫妻,原子中的正負電子對,奴隸與奴隸主,工人與資本家 | 家庭中兄弟姐妹個人之間關係;原子核外的各層電子 | 各級政府組織,企業各層級,高層主導低層, | 個人家庭鄉政府,員工科室企業,樹木森林,恆星星系宇宙。 | 主次地位 | 矛盾雙方主次地位不能轉換 | 各方或可互相替代轉換,主次地位或可改變 | 各層地位功能性質不能顛倒,上下級不可變更 | 個體集體在整體中的主次地位可變,或可離開。都可消亡 | 矛盾結局 | 雙方共生共存共亡;不可一方消滅另一方 | 個體可獨存獨亡,或一方取代消滅一方,或各方統一。 | 整體和各層結構和地位的有序性不能互換, | 個體集體可獨存獨亡合併組成整體,主導體地位可變 |
第六;從一個鐵原子Fe和一個家庭的結構去認識上面的4種矛盾類型,事物內部矛盾的複雜性: 在自然界,如上面提到的鐵原子Fe中,外面的26個負電子e--組成 4個電子層。由內層到外層各層的電子數的順序為:2、8、14、2。因此,所有26個外層負電子e--與鐵原子Fe中心的26個正電子e+ 的原子核構成A型矛盾體。其內外正負電子的地位是不能互換的。而各層電子中各個電子相互構成B型矛盾體,其各電子層中的電子在外部能量粒子的轟擊下,可以轉換位置。4個電子層中各層級與鐵原子核構成C型矛盾體,單個電子可以互換位置,但是各層級是固定的,有序而不能整個層級互換。最內層由2個電子組成基層,能級最低而最穩定。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各電子與其所在的電子層組成一個集體,各個電子層集體與複雜的鐵原子核構成D型矛盾體。其中A型矛盾代表着鐵原子Fe的主要結構的穩定性和特性。特別是2個外層電子主導着其化學性質---即與其它元素和分子的結合性能。其次是有14個電子的次外層,從鐵原子還能找出其它類型的矛盾嗎? 找不到。再來看氫原子。如果將其核中的夸克看成更低一層的結構,同樣可以找出氫原子中有A,B,C,D四種矛盾類型。夸克是基本粒子,它是我們現代物理學認知的最底層,至於比原子更複雜的分子、化合物、有機物、生物以至人類只不過是具有許多元素和化合物由低層向高層逐級發展而組成的許許多多的結構層次的事物而已。而其結構的A, B , C , D四種矛盾類型則都變得更加複雜。因此,不管宇宙中多麼複雜的事物而有多麼千姿百態的外貌和運動形態,都不過是許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核外電子層在空間上有序地藕合後,所表現出的各種不同的結構和特性而已。 再比如,一男一女組成夫妻和家庭為例,從男女的夫妻婚姻角度來看,屬於A型矛盾。但雙方的政治立場、思想觀點、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經濟地位等各方面的差異和矛盾則屬於B型。其所生子女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也屬於B型。雙方與其子女和長輩的矛盾則屬於C型。而各個人與整個家庭的矛盾,如情感性格衝突則屬於D型矛盾。 第七; 一個重要的轉化是“中間體”中的個體向兩極或某一極轉化,或者相反,兩極中的某一份子向“中間體”轉化。就是說,兩極中兩極與中間體也是對立統一的,但是矛盾的類型與性質和兩極之間本身的矛盾的類型與性質是不相同的。比如,一種元素因外層電子的增加或者減少而變成另外一種元素。在社會中,個別資本家因失敗破產或不願意當老闆,而變成“中間體”(中間階層)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是常有的事。僱工變成中產階層的小老闆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少數還能因發大財成為大資本家。依隆•馬斯克的成功就是明顯的例子。當然個別人相反的轉變也是完全存在的,比如。工人變成技工,再變成資本家。這些個體的轉變並不能改變社會整體的性質。比如,在封建社會,不可能只有地主和貧僱農,而無中農商人手工業者等等,因為只有兩極而無“中間體”的事物實際上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同樣,也無整個兩極轉變為“中間體”的事例出現和存在,因這種轉變將無法保持該事物內部結構之間的引力與斥力之間靜態和動態的平衡。 第八;在一個事物的內部有諸多對矛盾體中,各矛盾體之間互相為另外某矛盾體之外的“中間體”。在一個事物的內部各矛盾體之間往往有一對矛盾起着主要和主體的作用,決定着該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性質,稱之為‘主要矛盾’。同樣,在一對主要矛盾體中,有一面起着主導作用,它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個事物在外部環境的作用和影響下,其內部‘主要矛盾’和其中某‘次要矛盾’地位的轉換是該事物質變為新事物或者退化衰亡為廢物的機理。這是該事物‘內因’(內部所有矛盾體和所組成的“中間體”的互相影響和作用)在‘外因’(外部環境)互相作用下的結果。 一個簡單的氫原子和鐵原子就包含有上述4種矛盾結構類型。而且,宇宙中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都比氫原子和鐵原子結構錯綜複雜得多的多,因而矛盾體也多得多。必須指出的是,事物內部諸多對矛盾體中,對某一對矛盾體而言,其它的諸多矛盾體就都是該對矛盾體的“中間體”。因此,一個事物內部諸多矛盾體是互為‘矛盾體’和‘中間體’的。各種矛盾體之間總是互相影響和作用的。這就是事物變化或者發展進步的內因。比如,在封建社會,地主和貧僱農之間為主要矛盾,其它還有官員和老百姓之間的、商人老闆和夥計之間的諸多矛盾,還有官員上下級、皇帝和官員和平民、官員和官員的矛盾等等。對地主和貧僱農之間的矛盾來說,所有其它的矛盾體都是其存在和依附的“中間體”。對商人老闆和夥計之間的矛盾來說,所有其它的矛盾體都是其存在和依附的“中間體”。對一個家庭的內部矛盾來說,整個社會的各種矛盾都是其存在和依附的“中間體”。所以一個事物內部的各種矛盾之間在特定的‘外因’和變化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其所以能夠互相轉化,就是各矛盾體之間互相為某矛盾體之外的“中間體”。 第九;一個矛盾體內部各方主次地位的轉換。如上所述,對於一個有多對矛盾體的事物來說,上述4種矛盾體的結構類型,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在適當的條件下,是可以互換的。但是,在一個多矛盾體事物內部某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能否互相轉換取決於矛盾體的結構類型。對於AC型矛盾體來說,矛盾雙方的主次的特定地位是不可以顛倒和轉換的。但是對B,D型矛盾體來說,某些矛盾體雙方的主次方面,在適當的條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一方面是可以互換的。 先看A型矛盾體。比如在封建社會,皇帝地主是統治階級,他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農民是被地主統治的階級,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無法改變和倒換的。同樣,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是統治階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人是被資本家統治的階級,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無法改變和倒換的。共產黨所說的‘無產階級專政’是騙人的鬼話,實質上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壟斷(權貴)資產經濟專政。在任何原子中,帶正電核子的核心地位和主體作用是無法被外層的e--負電子所取代的。如果原子核變成為帶負電,那就是反物質了。它是不存在於我們這個宇宙中的東西。但是矛盾各方中的個體的地位和作用是可以改變和轉換的。比如,個別的農民可以變成地主,個別的地主也可以變成農民。個別的資本家可以變成工人,個別的工人也可以變成資本家。再來看C型矛盾體。一個建築物的底層、中層、上層的各層的地位和作用;社會中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一顆樹的根、樹幹、葉等等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能轉換、替代和顛倒的。 與AC型矛盾體完全不同,而BD型矛盾體則內部矛盾各方的地位和作用是可能轉變和互換的。先看B型矛盾體。在原子中,各層之間的電子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是可以互換層次和位置的。在戰場、商場、情場上,勝敗興亡或鹿死誰手是隨外緣內因條件的改變而決定的。再看D型矛盾體。在一個集體或群體中,哪一派、哪一個體成為主流、主力或主導,哪一個集體壯大,哪些個集體被合併或者消滅等等也是隨外緣內因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在政府或組織的同級人員中,哪一群、哪一人的升降、進退、得失都是由內外條件決定的,在1億多精子中,哪一個成為受精卵,多為強者勝。在這類矛盾體中,多服從優勝劣敗規律。極少數會受偶然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影響。 第十;結論:混淆矛盾體的結構類型將導致一個人認識的重大錯誤,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謬誤就是源於混淆矛盾類型的結果。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地主和農民都是A型矛盾體。矛盾的雙方是同生共滅,主次地位和作用不可能顛倒的,也不可能一方消滅對方而單獨存在。無產階級怎麼能在消滅資產階級對方後,而建立單純的真正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呢?那是假的騙人的鬼話。再看毛澤東的人民公社組織,它是政權,也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生產關係,是上層建築,而其經濟基礎和社會的主體生產力是牛耕田加人力的農業,而毛澤東所實行的是企圖用改變上層建築的生產關係,來主導決定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質變。怎麼能不失敗呢? §1-2-5。事物的中間態是在保持其內部結構相對穩定時,即未‘質變’而有‘量變’條件下的外在表現狀態 宇宙中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的穩定性都是其內部主體結構保持不‘質變’的結果。就是說,事物的結構是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量變’(即結構的熱脹冷縮和有伸縮性)而不失去其本性的。比如水在攝氏0到100k之間的變化,雖然有熱脹冷縮,但是水的液態結構狀態化學性質都未改變。但是事物結構(本質)的‘量變’會使其外在的表現狀態產生一系列的微小改變,這就是其‘中間態’。 任何事物結構的‘量變’都有其上下極限範圍,極限就是其結構可‘量變’範圍的上下‘臨界點’。當結構量變到最高極限(高臨界點)或最低極限(低臨界點)時,該事物就產生結構性的‘質變’,或造成該事物的破壞死亡,或轉變為不同結構的另外一種事物。事物結構在高低‘臨界點’之間‘量變’所形成的外在表現可呈現出複雜的許多的不同狀態,所有這些狀態都是‘中間態’,即保持結構本質未變的狀態。對於一個事物部分結構的改變有時雖改變不了事物整體的本質和本性,但是卻改變了某些部分的本質和本性。比如一個人切除一個腎或一條腿,但是該腎和腿就沒有了。而如果由於腎衰竭而造成整體人的死亡,腎就變成為主宰一個人的生命的主體結構了。同樣,一個人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時期的狀態是大不相同的,但是這個人的基本結構和DNA的變化是不大的。這就是一個事物中‘個體’和‘整體’、‘小結構’和‘主體結構’之間C型矛盾關係。 (A)。在事物主體結構未達到上下‘臨界點’時,其表現出的所有外在特性就是中間態。正是事物的中間態體現出該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的複雜特性。 老子主張“清淨無為”、“守中”,孔子主張“中庸之道”,佛家的“淨修、打坐、閉關”等,其實質就是都主張儘可能保持事物在內部整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長久的保持在緩慢改變其“中間狀態”,即使成長和衰弱儘量保持在較小變動的情況下,能保持較長期的持久狀態,以便緩慢地走到極端‘物極必反’的‘臨界點’,就能長壽。 (B)。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要經歷‘生長成衰亡’的過程,都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有生有死而走完有限的壽命。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是可以永恆存在的,大至我們宇宙,小至質子和生物人類。這是宇宙普遍的根本規律。因為宇宙從‘大爆炸’膨脹降溫到3000k以下時,宇宙物質中的電子會和質子結合成為氫原子,他們的引力收縮使宇宙中出現各種星體和黑洞,才有智慧生命的出現。但是由於宇宙繼續不停地降溫膨脹,黑洞和物質都會最後轉變成能量而消失。這就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物質)都要經歷‘生長成衰亡’的過程的原因。這是宇宙熵增加的一個過程。 (C);事物的兩面性或兩重性:是指事物在運動和變化中,同時表現出來的相反和不同的特性。事物本身就是諸多矛盾體的總和,是矛盾與其中間體所構成的‘三位一體’。其各種對立的兩面性是其矛盾體的不同方面外在表現。比如一個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等。再如一個人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有好也有壞,有善也有惡,有人性也有獸性。還存在着寬闊地灰色地帶。問題在於何方占優勢,是長期的優勢還是短期的,是小概率還是大概率,這決定一個人的本質。事物在空間上表現出同時存在許多對相反的特性,如地球有陰陽的兩面。在時間上也表現出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有許多對相反的特性,如好變壞,浪子回頭,陰轉晴等,可在不同條件下轉化。 §1-2-6; 一些重要的結論及其分析: 根據上述許多新觀點, 我們就可以對下面一系列的眾所周知理論或觀點重新作出分析和評價,並力求得出不同於馬列毛的謬論和新的正確可靠的結論,也是對他們錯誤觀念的批評和否定。 (A).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分為二”[2],而是“一分為多”的,不是“合二為一”,而是“合多為一” 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雙方和複雜的“中間體”共同組成的“三位一體”。所以,研究和分析任何一個獨立事物的內部矛盾時, 強調“一分為二”,並將其簡單化、絕對化,就會導致巨大的錯誤。而且“中間體”都比矛盾的雙方還要重大得多、複雜得多,重要得多。事物內部諸多矛盾體(即矛盾和“中間體”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共存和它們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就是事物內部諸多矛盾的同一性或統一性。因此,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實際上,最簡單地切西瓜,一刀除了將西瓜切成兩半外,還會流出許多水和碎渣,切後的西瓜也完全變成了另外的‘不可逆轉’的東西,這2片東西不可能重新合成原來的1個西瓜。毛澤東強調 “一分為二”、鬥爭、不斷革命等,實際上是為破壞舊事物和打倒政敵的需要。根本無法創新和建立新事物,共產黨政權就是歷史的倒退,就是只會破舊,不會立新。第一是沒有認識到舊事物內部諸多矛盾的同一性,比如毛要打擊嚴懲5%的右派,其餘的95%絕不會全站在老毛一邊。因為受5%的右派牽連打擊的還有(15到20)% 的人為中間派,至少還有10%以上的沉默的正直人士在心中反對這種暴政。因此,這種‘一分為二’的一刀砍下去,必然會砍傷20%以上的中間派,這就是說,實際上的效果只能是‘一分為多’,而不存在‘一分為二’。第二是沒有認識到新事物往往是蘊藏在舊事物內部,是在舊事物的中間體內萌芽長大的。當徹底破除和砸爛舊事物時,也將可能產生新事物的萌芽的中間體也消滅了。 這也是造成老毛‘大躍進’徹底失敗的根本原因。 (B)。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真正優越的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中間體”內萌芽和成長的。在奴隸社會,新興的地主農民生產關係是在該社會中間階層的自由民中產生的,而不是從奴隸主和奴隸中產生的。同樣,在封建社會,資產階級-工人的先進生產關係是在該社會中間階層的手工業和商業中產生的,而不是從地主階級和貧僱農中產生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先進的管理-被管理的進步的生產關係是在該社會中間階層的技術和管理階層中產生的。 (C)。從哲學上認識孔子和亞理士多德都強調走“中庸之道” 的重要性,在於認識“中間體”在每個事物中的重要性。從而清楚地認識毛澤東“一分為二”和“鬥爭哲學”[3] 等觀點的片面性、狹隘性、偏執性和荒謬想。 在1949年中共中央政府成立以後,原來中共在掌權前所倡導的發展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新民主主義本來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國情的,即經濟基礎的。劉少奇的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提倡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思想是在當時中國‘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生產力是比毛澤東正確的主張。所以在1950到1953年這3年期間,由於私有經濟和自由市場的存在,農民在這三年內,是有土地的暫時所有權的,雖然那時有朝鮮戰爭,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是1980年改革開放前最好的3年。這表明發展自由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是符合和促進當時中國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的。然而毛澤東卻要年年搞政治運動整人,瞎折騰,年年搞“一分為二”,殺、關(進監獄)、管(群眾監督,當鬥爭靶子)、製造打倒敵人給他們戴帽子。49年50年經過土地改革消滅了舊的地主階級富農後,接着就是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打老虎、統購統銷、由反胡風而肅反、公私合營、反右派、反右傾,人民公社,直到59-61年餓死超過4000多萬人。當年人口約6.62億,約餓死5%多。毛澤東每次搞運動,號稱要打倒5%的敵人,美其名曰團結95%的大多數。而每年一次運動,就有>5%的敵人,而連帶受害的親友,大概超過>20%的人都變成中共和老毛的敵人。幾次運動後,其實老毛得到的擁護和團結的大概也只有5%的政治投機分子和奴才。 毛澤東“一分為二”思想的片面性簡單性導致他思想上的絕對性。妄稱:“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58年毛澤東狂妄地對赫魯曉夫說過:“現在糧食吃不完,怎麼辦?”然而,事與願違,牛皮吹破後,就用‘謊言後的大欺騙大鎮壓’來掩蓋(現在的豬頭習近平完全照抄老毛的這一套)。這就清楚的表明1949年建國後直到1976年之間,生產關係的每次的 “大躍進”實際上是“大躍退”和不斷的政治運動,造成生產力的大倒退後崩潰。因為毛的這種觀點和做法,完全是違反馬列主義的上層建築必須適應服從於下層建築的C型矛盾結構的原理的。縱觀被他打倒的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林彪、陳伯達和想打倒而未能打倒的周恩來等都是比較老毛自己務實得多,和生活作風都要好得多的。他們中誰更像資產階級? 就是老毛自己。毛妻子楊開慧定義的毛是‘生活流氓 + 政治流氓’,這才是毛的本質和本性,其次是與毛澤東最親近,最臭味相投的高崗。 社會經過他不斷地“一分為二” 地 “破”和“分”後,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廣大中間群眾而兩極對立的社會。這就是孤立的四人幫在毛死後27天,一夕之間倒台而大快人心,甚至未引起社會小小騷亂的原因。 毛的高喊階級鬥爭,反資本主義復辟和不斷革命論等只不過是用以維護他自己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地位而已。他搞“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意圖並不在於解決當時的實際存在的社會矛盾,而是要逐個打倒與他的政見不同者,和對他的罪惡歷史的知根知底者,以便為他所屬意的親信接班人江青毛遠新掃清‘家傳天下’、建立封建王朝的傳承掃清道路,以維護他身前的最高權威和身後的 “不朽英名”。結果文化大革命不僅更加破壞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反而使國民經濟達到崩潰的邊緣。同時,更加劇了廣大群眾與新暴發的掌權者的矛盾。這就導致了1976.4.5天安門反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失敗。惡有惡報,他死後27天,毛家王朝的繼承人,江青毛遠新就被送進了秦城監獄。 (D)。為什麼從斯大林起,共產黨內部鬥爭就如此殘酷激烈,非搞得你死我活不可? 這就是因為矛盾的類型決定了鬥爭的性質和殘酷手段和結果。政治鬥爭或者說爭權奪利的矛盾是B類型,在共同敵人弱小或者已被消滅的情況下,就會轉變為你死我活的同類(黨)人之間的血腥的爭權奪利的內部鬥爭,最典型的就是封建社會的王位爭奪。這是比A類型的階級矛盾殘酷激烈得多的B型矛盾。共產黨為了奪取政權,往往煽動仇恨,以謊言誇大階級間的壓迫和剝削,連黃世仁、南霸天、劉文彩的罪惡都被極度誇大和捏造。反觀劉少奇、彭德懷連懇求當一個普通農民都不可得。最後受盡無窮的折磨而慘死獄中。 A類型矛盾中的階級之間矛盾有相互的需求和依賴性的一面,奴隸主不會將自己的奴隸全部殺光吧,還得成為養活他們生產力。從社會發展的總的趨勢來看,地主和資本家是愈來愈走向文明了。由此可見,民主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不是解決A型的階級矛盾問題。而是解決B型矛盾的爭權奪利的殘酷鬥爭問題。 (E)。區分矛盾的類型,正確認識階級矛盾和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 在奴隸社會, 奴隸主和奴隸的矛盾屬於A型矛盾。奴隸階級不可能打倒奴隸主階級後而獨立存在和掌權。在封建社會,地主和農民是屬於A型矛盾。農民階級不可能用農民暴動打倒地主階級後而獨立存在和掌權。同樣,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和工人階級也是屬於A型矛盾,工人階級不可能打倒資產階級後而獨立存在並建立一個 “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這種A型矛盾的雙方是同生共滅的,互相依存的,其主次地位是無法顛倒的。歷史上沒有一個階級推翻其對立的階級的成功革命後長期掌握政權的事實。因此,這類矛盾的解決只能是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條件下, 在一對新的、生產力效率更高的矛盾體,發展壯大後,逐漸取代前一代落後衰退的生產力效率更低的矛盾體,而上升為社會的一對新的進步的主要矛盾。從而改變生產關係和社會性質。而馬列主義理論是在忽視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形成的。他們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是完全符合人性中追求‘自由選擇,自由言行,自由發展’的需要的。西方有普世價值觀的優秀的政治家們,自覺地建立自由民主制度,發展自由資本主義(私有制+自由市場經濟),200多年來,就將西方國家發展成為先進的發達國家,還將亞洲的日本南韓台灣也帶進發達國家的行列。反觀堅持搞專制獨裁政權的普京習近平和金家王朝,把自己民眾當成奴隸人礦和炮灰,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走向民主的時代潮流下,暴君普京習近平金三胖已經離覆亡不遠了。 (F)。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一對矛盾屬於C型。生產力是基礎,有先進與落後的區別。生產關係是上層建築。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廣大農村還主要是牛耕田的小農經濟低下生產力條件下,就搞 “人民公社”這種 “一大二公”的軍事社會主義或假共產主義生產關係,這就是搞烏托邦。其結果必然是垮台無疑。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問題,沒有先進與落後的區別。適合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就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中共在1956年公私合營(實際上是以小收買的方式消滅資產階級)後,非毛派提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所謂 “先進的生產關係與落戶的生產力的矛盾”。這種無階級鬥爭的理論當然不合毛的胃口。在毛心裡,生產關係越先進,就越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毛搞大躍進遭到失敗的原因。他所提倡的 “精神變物質”中的含意大概就是 “一大二公”先進意識形態高於一切。而毛澤東則到他1976年9月死前,在一個85%以上為農民的中國,實際上就是一個封建皇帝和暴君。但是他一直把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作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並把所有不滿意他和反對他的意見人都打成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和資產階級右派。並在1957年將大批20上下歲的窮學生和知識分子也打成 “資產階級右派”,其中包括後來當總理的朱熔基。用思想意識來劃階級成份也算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發展到頂峰了吧。這些右派在毛澤東的殘酷壓迫下,過着非人的苦力生活,許多人連糊口都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毛澤東本人稿費錢財幾千萬,行宮遍全國,專列全國跑,年青漂亮的許多女秘圍繞在身旁,成為他洩慾的工具,究竟誰是最腐敗資產階級?正是他毛澤東自己。 (G)。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係屬於D類型矛盾。沒有個人就沒有集體和國家。私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國有制的關係如前者一樣也屬於D類型矛盾。在1958年,毛澤東初創人民公社時,剝奪私人生產工具和幾乎所有私人財產。結果,不到1年時間,農民就都變得一無所有。馬列主義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私有制。毛澤東在半年的時間內就做到了。當然,比起他的學生波爾布特,還是遜色得多。現在的問題在於私有制能被最終消滅嗎? 完全不可能。在過去,奴隸、農民和工人之所以受壓迫和剝削,並不是由於奴隸主、地主和資本家有財產,而是他們掌握過多的權力和鎮壓的武力。相反,奴隸貧農和工人沒有應有的個人權利。馬斯克精闢地說,權力造成剝削,而不是資本。所以,所有的專制獨裁者都是最大的剝削者和吸血鬼。 (H)。斯大林毛澤東式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社會生產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過程的循環中,從全社會的總體來說,是生產決定着分配交換和消費。但是,分配對生產的反作用刺激是巨大的。特別是對個人分配的公正與否。而個人所得到的分配應該按照其個人的才能、智慧和創造力對社會的貢獻而定。而人的才能智慧和創造力只有在自由市場的環境下才有機遇爆發和表現出來的。斯大林毛澤東式計劃經濟將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過程完全按管理者(統治者)的計劃統籌安排和固定,卻將每個人固定在他所不情願的環境中不能動彈,以作為馴服的工具或者羅絲釘,其實就是統治者奴隸。特別是‘一黨專政’下的權力私有化、世襲制、壟斷制和特權制,使當權者壟斷了所有資源,權力的壟斷所產生的分配不公造成了尖銳的‘貧富對立’和掠奪,所以只能成為一種 “專制的權貴資本主義”,而中共美其名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貧窮是產生獨裁的最好土壤,所以共產黨統治者為了維護他的統治地位,必然會壓迫控制民眾,使他們窮弱愚和原子化,這就是商鞅的統治術,毛澤東是最喜歡商鞅的,他的床頭就放着‘商君書’。斯大林毛澤東式社會體制中最大的矛盾是‘社會財產和資源的國(公)有制’和‘權力的私有制’。這是一種無法調和的矛盾。現在東歐國家都已經將社會經濟轉回到了發展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了。但是俄羅斯普京搞復辟倒退,大搞部分國有壟斷資本,以維護他個人的終身專制獨裁。而習近平在2023.3人大會議上,已經正式加冕為習皇帝,建立習氏王朝,將中國變成一個大號的朝鮮,即西朝鮮。 以中共為首的邪惡的共產黨專制獨裁制度國家,現在在世界上只剩下4-5個,都在作垂死掙扎,這種腐朽殘暴邪惡的專制制度與以美國為首的憲政民主自由法治制度的對抗是屬於‘誰戰勝誰’的B型矛盾,不管中共習近平現在如何囂張瘋狂地‘反人民、反人類、反民主、反天理、反道德,反人性’,但是追求‘自由民主尊嚴’是人的本性。因此。最後的勝利必然屬於世界的‘自由民主制度’,這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和人性,世界民主潮流是人心所向。中共習近平越是瘋狂搞復辟稱帝,就是越加速地走向滅亡。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向義和:《大學物理導論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1999。 [2]。毛澤東:”1957年在《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中明確指出:“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的現象,這就是辯證法。”(《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498頁)以後又多次加以論述和應用,並肯定: “一分為二”是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提出來的。 [3]。毛澤東:在中 共七大上針對國民黨人鄧寶珊所說“共產黨的哲學是鬥爭哲學”,指出“他說對了”;從現實政治角度說明辯證唯物主義的階級屬性,與青年毛澤東“萬類霜天競自由”、“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4]。毛澤東:《事情正在起變化》。1957.5.15。 [5]。毛澤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