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問答(二) (選自”唐崇榮牧師信仰問題解答集”) 1.到底什麼是神的旨意? 答:當一個人什麼都說「這是神的旨意」,就證明這個人不大懂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是除了神以外,宇宙最重大的事情。神的旨意是永恆的、不變的,連聖經裡的使徒及先知們都不敢隨便用這個詞。「神的旨意」這四個字在聖經中用的數量很少,因為十分嚴謹,所以我相信一個真正敬畏上帝的人,不會隨便開口閉口講「上帝的旨意」。 上帝的旨意與上帝的引導有不同的地方。上帝的引導是特別賜給他的兒女的,目的是要把他的兒女帶進上帝的計劃裡面,而借著引導把神的兒女帶到上帝的計劃裡面,這就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要我們遵行他的話語、實行在他的計劃裡面。上帝的旨意是借著聖靈引導我們,使我們引進神的計劃。凡被聖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4—16)。這樣,引導是因人而異的,每個時代不一樣,而旨意是每一個時代都相同的。旨意是在永恆裡面定的,而引導則在時代中執行。我個人把這兩個歸人一個名稱:Eternal decree and dynamic process。Eternal decree永恆中間神的諭令,Dynamic process是在歷史過程中間有效能的運行。為了展現神永恆不變的旨意,所以上帝在歷史中間展開他的行動的時候,就要在歷史的程序中間成就他永恆的旨意。神在永恆中間預定在歷史中間借著福音彰顯出誰是他的兒女,神在永恆中間計劃在歷史中間差遣耶穌來成全這個計劃,神在永恆中間要從我們身上得著完整的榮耀,在這個世界中間塑造訓練、鞭打管教,讓我們可以成為能夠榮耀他的工具。 引導是因人而異,因時日移,各人不同的。舉個例子,神要每一個基督徒傳福音,這是旨意,但是不是每—個基督徒都被引導作全時間的傳道人,這是引導。引導臨到一個人,要你做全職傳道人的時候,你要順服;引導一個人做帶職的傳道人.你也要順服。引導雖然各人不一樣,旨意是大家都一樣的,都要做一個福音的見證人。神的旨意要你們成為聖潔,這是永恆性的。有一些人被引導過一個結婚的生活,有—些人被引導過單身的生活,獨身的人被引導,知道主引導他獨身.就不要強調獨身才是上帝的旨意。如果他這麼講就否定了那些結婚的人都有遵行上帝旨意的可能性。相反的,結婚的人知道主引導他結婚,應當認為這是神的引導,所以不要說「神的旨意要每一個人都結婚,凡不結婚的都違背上帝的旨意」,這樣說連耶穌也違背上帝的旨意。所以引導是每個人不一樣的,而旨意是絕對性的,每個人都相同的。 簡單歸納之: 一、神的旨意不向那些不存心順從的人顯明。這個原則是從耶穌在(約七17)的話中提出來的,耶穌說:「你們若立志遵行就必知道。」志、行、知。如果先把志定在順服上面,願意去遵行的話,就不難知道上帝的旨意了。所以神的旨意不會向那些不立志遵行的人顯明的。 二、神的旨意絕對不會違背聖經的原則。我講原則而不講字句,原則是超過字句經意的話語,所以我們要從經意去了解聖經。 二、神的旨意絕對不會違背聖經的原則。我講原則而不講字句,原則是超過字句經意的話語,所以我們要從經意去了解聖經。 三、當聖經沒有清楚記載的時候,我們怎麼知道上帝的旨意,凡是聖經沒有記載的,有三個原則: (1)榮耀上帝; (2)造就別人; (3)在真理中間的自由或者是在罪惡中間的捆綁。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榮耀上帝。」「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造就別人。」「凡事我都可行,但是不要被罪所轄制。」 這三個原則幫助你決定一些聖經沒有明文規定、沒有在條理上給你清楚的那些你所面對要擇善而行的事情。 四、基督的平安在你心中作主。基督的平安治理你的內心,給你的內心有因基督而來的平安。(西三15)「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中作主,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如果全世界贊成,得救且被潔淨子的良心沒有平安的話,請千萬不要去作。相反的,如果我內心感覺很平安,而全世界都不贊成,你可以作。但是,要注意在反對你的人中間有沒有屬靈的人。如果有的話,另外一個原則出現了.就是第五點。 五、就是要與清心的人一同禱告、一同察驗、一同明白,這個是團契的功效。聖徒團契的功效是肢體與肢體中間互相的關懷了解,共同挑起重擔,同舟共濟,來完成神的大業,一同分享神的恩典。要尊重團契中間神共同的引導。 六、如果這件事是與別人有關的,應當有主在每一個有關的人身上作同樣的感動。雖然時間與程序不大一樣,但是感動的方向與順從的權威是一樣的。例如:有一個人來我家叩門說:「神的旨意感動我在你家免費吃飯兩年。」我拒絕他,因為如果是神的旨意,感動他,也會感動我。又如一個人說:「神引導我跟你結婚,你如果抗拒我.你的罪很大,因為你拒絕我,就是拒絕上帝的旨意。」你可以回答說:「怎麼上帝忘記告訴我呢?」當然神可能先感動一個人後,再感動另一個人。愛是有先後的,如果愛是沒有先後的話,聖經就不會說:「我們相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照樣,可能有一個弟兄先愛一個姐妹,但是不能隨便說「上帝的旨意」,這是很危險的。 七、時間會印證,那些真心順從但還模糊不清的人,耶穌說:「以後你們就必知清。」這莫非告訴我們現在還不清嗎?順從要帶來時間的印證、歷史的考驗。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人,是最可怕的試金石。
2.什麼叫聖靈充滿.聖靈充滿是不是一開始信耶穌就有了?他會不會離開我們? 答:聖靈與聖徒同在直到永永遠遠,這是五旬節以後才發生的事情,五旬節以前,人領受聖靈是個別性的,個案式的,特殊特殊情況的,人人不同的,所以當時上帝要膏抹一個人、成就一件事,就賜聖靈給他,還可能把聖靈領回去。因此大衛說;「不要從我收回你的靈。」所以在舊約裡,聖靈並沒有永遠與人同在。耶穌在約翰福音14及16章論到將要賜下的聖靈,他提到保惠師要與你們同在直到永永遠遠。所以聖靈與人同在是神在聖子裡面的應許,這到了五旬節就成就了。使徒行傳二39說:「你們受了洗,洗去你們的罪,就必受所應許的聖靈。」這樣,所應許的聖靈就永永遠遠住在我們心裡。 是不是剛剛得救的人就被聖靈充滿?重生的人當時就被聖靈充滿了.當時也領受了聖靈的洗。但請注意聖靈的洗只有一次,從來不重復的,而聖靈充滿是常常重復的。正如結婚一次,但愛是要繼續不斷重復的,所以受聖靈的潔淨只有一次,但受聖靈充滿是繼續不斷可以重復的。可是不要把聖靈充滿當成是倒可口可樂進杯子那樣的想法,滿了、又漏掉一點、再添滿、再漏再添,不是這樣的意思。你要用愛與位格的感受去了解。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有時候什麼也不能作,一直想他、想他,那就是被他充滿的時候,萬一你作別的事情,稍為忘記他,不等於你不愛他了.因為沒有別的人可以代替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你和他的生命還是存在一個很重要的聯接,等到你事情作完了,再想他,又被他充滿了。 聖靈是有位格的,所以被聖靈充滿是上帝的主權完全統治 你的生命的每一個層次,包括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意志、行為、整個位格、整個生命被他管理。用真理聖潔的愛、聖潔的忿怒來管理,如耶穌大發義怒,把人趕出聖殿時,他是被聖靈充滿。 聖靈充滿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樣子不要緊,聖經沒有講到樣子,所以聖靈充滿不一定整天嘻皮笑臉,也不一定要發抖,好象被燙斗燙過一樣,這是沒有聖經的根據的。每一個人的經驗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聖靈已經住在我們裡面,還要再充滿嗎?要的。保羅在以弗所書一13—14「因信耶穌基督領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的民被贖。」所以以弗所的基督徒都是有了聖靈的人了,但是(弗五18)保羅說:「你們要被聖靈充滿。」有了聖靈,還要被聖靈充滿。好象你家裡有了一個爸爸,你就與他在一起,你已經接受他住在你的家裡,但不表示你很尊重他,你要常常愛他尊重他,就是這個意思。
3.被聖靈充滿的人,一定要說方言嗎? 答:若是如此的說,耶穌沒有說方言,就麻煩了。宋尚節沒有說.馬丁路德沒有說,加爾文沒有說,就有麻煩了。那麼這些人沒有被聖靈充滿嗎? 如果這是對的觀念,那麼保羅在他所寫的每一封書信中,都要強調:不要忘記,你要被聖靈充滿一定要講方言。但他一封都沒如此寫,只在哥林多前書寫到有關方言的事,而且是告誡他們,不是鼓勵方言而是限制方言,最多兩三個人,每一次要有翻譯。而且不能同時講,要輪流講,這並不表示要禁止,乃是要限制那些不太對的行為。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比聖靈更厲害,聖經沒有說的幫她說,聖經相對的把她絕對化,聖經認為重要的,我們以為不重要,不重要的以為重要,那就很麻煩了。 有一天一個人問葛理翰博士:「你有沒有被聖靈充滿?」他回答說:「你們說呢?」很多在旁的說:「有,有被聖靈充滿!」那人就問:「如果有,請問你有沒有說方言?」他回答:「沒有。」那個人說:「哼!沒有.還敢說被聖靈充滿。」他就說:「我沒有說,是他們說的。」一個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不是自己講的;被聖靈充滿的人是別人看出來的,這個人身上有神的能力在他身上,而在他的生活當中表現出來的。
4.被聖靈充滿的人是怎樣的? 答:被聖靈充滿是被神的主宰性所管治。他的愛充滿你的感情、他的道充滿你的理性、他的旨意充滿你的意志,這叫被聖靈充滿。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有以下的原則: 一、完全遵守聖經。他會照聖經的總原則處世,不是斷章取意來自欺欺人。 二、過聖潔的生活。因為聖靈在他裡面成為聖力,這聖潔的動力,無法模仿,無法欺騙的。 三、結出聖靈果子。耶穌說:「從果子就知道樹。」 四、高舉耶穌基督。因為「他來了要為我作見證」,「聖靈賜下來.他要榮耀我」,凡高舉自己的恩賜經驗的,都不可相信。 五、以基督為中心、以基督為模范。讓基督照常顯大為喜樂。 六、多提到十字架。傳講信息時,多提到十字架,特別對未信主的人談話是,因為十字架是把死而復活的基督高舉,這正是聖靈的工作
5.曾經有的教會追求靈恩、說方言等,別的教會可以不一定要有,但是上帝要給我們的,我們為什麼不要呢?為什麼不向祂求呢? 答:你知道起初的時候,聖靈賜下方言恩賜目的是為什麼?是為福音!所以當彼得他們講道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講的時候,聽的人聽成十五種不同的話。那麼你說「是不是他們輪流?」彼得以阿拉伯文,安得烈你用弗呂家話、你用埃及言語、另外的用腓尼基的話、另外的人加拉太的言語。沒有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在那裡講道,他們傳的時候,神就給他們一個特殊的恩賜,他們就講起別國的話來。所以他們講的那個時候,聽的人就聽見他們自己的「鄉談」。所以這樣,這些沒有學問的人,神就給他們很特別的恩賜,是為了福音廣傳使很多人聽見。所以不懂的人就變成聽懂了。注意聽這句話:「不懂的,因為方言賜下來,變成聽懂了」。現在呢?聽懂的,方言來了變成不懂。你看到原則沒有?不要學現象,抓原則!我再說「原則解經」。因為不懂的方言賜下來變成聽懂的福音,現在呢?本來聽懂的,方言一來變成不懂。那我就不懂了。 第二樣的方言、在聖經裡面提到,一個講另外一個翻譯。所以這個人在會中被感動去講講的時候,第二個人就出來,同樣的靈感動他,他就翻譯。翻譯的時候大家就懂。還是不懂,因為有方言變成懂。但是這樣的方言,保羅提出三個規矩:第一、最多兩、三個人。第二、一定要輪流講。第三、沒有翻譯請他坐下來(參:哥林多前書:14章27-28節)。今天有一些第二波,第一波的就不照這個規矩,整堂講,大家呱呱呱的講,不需要翻譯,也不需要輪流。這是違背聖經的。許多時候,我們違背聖經,不照聖經的原則,也不懂,還以為自己最屬靈,然後就批評那些不和我們一樣的人。 第三種、是你個別在你的禱告中間,你禱告的時候,有說不出來的嘆息,以後就有屬靈的話出來了,你就變成講方言,你在講奧秘,那是你的事,不要帶到會中來。一帶到會中來變成第二種,就有三個規條限制。這是聖經很清楚給我們看到的。但是保羅說,「講萬句方言,不如講五句有悟性造就人的話語。」(參:哥林多前書:14章19節)你講「嚕嚕」一萬句。不如講五句:「上帝愛你。你是罪人。基督為你死。如果你悔改你就得救了。」對不對?五句悟性造就人的話語好過萬句的方言。而這些人竟然追求那些聖經已經說是二千倍沒有價值的東西。比這五句的價值是「五句」對「萬句」不是二千倍嗎?五乘二千是一萬你懂嗎?你就偏偏要追求那些。 保羅說不是說「你們用悟性禱告,也用靈禱告」。保羅說「你們用靈禱告,更要用悟性禱告」(參:哥林多前書:14章15節)。所以這裡提到用「悟性」禱告是比只用「靈」禱告更要緊。所以這樣你禱告的時候,心靈與主交通,你要清楚你在禱告些什麼?這個叫作「悟性」withunderstanding為什麼用悟性禱告,比單單用靈禱告重要?如果你心靈禱告:「哦!主」但是沒有照真理來求的話,你的敬拜沒有用。所以你注意,用悟性和對真理的認識的重點是很重要的。今天許多的「敬拜贊美」是不注重「悟性」的。是「開倒車」,不是「開進車」。為什麼呢?你的所謂「敬拜贊美」就是幾句詩歌一直唱一直唱,到結果就變成在一個氣氛的中間,慢慢理性就模糊了。但是聖經反過來說,「你要用悟性禱告」;什麼意思呢?你要了解你在禱告些什麼?你要知道你在唱些什麼?如果你說「敬拜」,聖經對「敬拜」很重要一句話:「心靈、誠實敬拜祂」(參:約翰福音:4章24節)。那句話英文的翻譯是:「以聖靈和真理敬拜祂」。我相信這是偉大的話語。所謂的「敬拜」不是就是「哦」哇!多麼甘甜,一個禮拜所有的勞苦,現在都卸掉了。這個叫作「敬拜」。你要用「聖靈」敬拜,用「真理」敬拜,你現在敬拜是照著神的道來敬拜。這個悟性認識真理成為你敬拜的基礎。如果你在敬拜的中間悟性不發揮功用,真理不了解,你的敬拜還不是敬拜,那就是現象的敬拜,不是真實在真理中間的敬拜。
6.最近有一個外國牧師舉行神醫布道會,他醫治病人的方法,是把手觸摸在病人身上,許多被觸摸的病人,馬上倒在地上,昏迷了分鐘,據他說,那是聖靈的工作,唐牧師的看法如何? 答:我沒有看到,所以沒辦法說看法。但是據我知道,聖經沒有這樣的例子。所以你問那是不是聖經的,我說不是;那是不是基督教的,我說不是;那是什麼,是他的方式。全世界有多少人是按照這種方式我不在乎,但是聖經上沒有這樣的方式。耶穌醫治一個病人,手一按他就叭啦倒下去,沒有。聖經上沒有的,現在忽然間存在了,那是不是新的啟示?我又不相信有新的啟示。只能說再現察看看。如果這些東西,沒有妨礙信仰,我們求主保守,這些東西不要被「絕對化」,一旦絕對化代替聖經,變成若沒有如此,就不是基督教.那更糟糕。前不久,我在吉隆坡有一個大型的布道會,有些人就問說,有沒有方言,有沒有聖靈,如果沒有我就不去。有沒有方言,不等於有沒有聖靈,這個都是被絕對化,以後基督教如果被絕對化,那會離開聖經越來越遠。我一方面為那些人的熱心感謝上帝;一方面也為他們的熱心擔擾,因為他們熱心的與聖經原則有段距離,我們不能從現象或果效,看見本質,我們要很堅持應該從聖經來看本質,我們要很謹慎,一直回歸聖經。我相信有真的方言,但我也相信有太多的假方言。我不相信凡沒有方言就沒有聖靈,更不相信講方言就是聖靈.因為聖經提到有虛假的事情,我們需要很謹慎。
7.聖靈充滿和聖靈的洗有何分別? 答:聖靈的洗是一次的,聖靈的充滿是常常的。聖靈的洗是讓聖靈把你從罪人的身份潔淨了,使你變成聖徒的身份。聖靈的充滿就是,聖靈這第三位格就管理你,充滿你,使你整個位格在管治之下。所以聖靈的洗和充滿是不同的,一個是地位的,一個是生活的;一個是一次的,一個是常常的。可比喻結婚是一次的,繼續相愛是常常的。當你受聖靈洗的那天,就是你真正得救,成為聖徒的一剎那,你自然而然是被聖靈充滿的,但是以後再繼續不斷被聖靈充滿是必要的。
8.我曾去參加一個教會的主日崇拜,當中教導我們怎樣為別人祝福禱告、聽聖靈的聲音或看圖像。首先要大家安靜,奉主的名命令撒旦不可出聲,並求主去除自己的心思意念,求聖靈在我們心中說話。然後鼓勵我們當中若神有經文的感動,或看到圖像的人可出聲禱告,結果真的有人出聲禱告。想請問唐牧師,這樣的操練合乎聖經真理嗎?可以聽見聖靈的聲音嗎? 答:聽見聖靈的聲音唯一的辦法,就是聖靈透過已經啟示出來的聖經感化、引導我們的思想和帶動我們的感情。所以,如果離開聖經的聖靈工作,你一定要小心,甚至要唾棄它,因為聖經和聖靈不可分開。聖靈是真理的靈,所以凡是說:「我被聖靈感動」,卻不好好照著聖經的原則行,那就不對了。你的問題裡面有一句話說:「如果有經文的感動」,這句話是好的,而「圖像」那就不大好了。因為把你的禱告化成一個圖像,然後看到什麼就見證出來,這很容易給魔鬼留地步。所謂的「圖像」就是把看得見的形像和神引導之間作一種關連,其實這個關連並不是必然的。所以我想應該多多思想上帝的話,把從神的話得到的感動當作是神的聲音。而又有許多人說:「我沒有感動.我沒有負擔」,這是非常冒犯的。為什麼呢?他不是存著敬畏上帝、順服聖靈的心,更不是存著遵行神旨意的原則來說這些話。 有一個人每個禮拜都司琴,有一天快要聚會時,她突然跟牧師說:「神感動我今天不要彈。」牧師覺得莫明其妙:神感動你,為什麼不感動我?後來有人告訴牧師:「你知道她為什麼今天不彈?因為她平常沒有好好練琴,今天她的鋼琴老師來作禮拜,她不敢在老師面前彈,怕露出馬腳,就說今天神感動她不彈琴。」這樣的口號、這樣的交待是很可怕的一種風氣。基督徒不應該以此作為隱藏真實動機的藉口,否則就是輕看聖靈的引導,會混亂自己的聲音和神的聲音,甚至會帶來一種非常可怕的錯誤的教導。 在印尼瑪琅一個神學院,有一天學生突然對老師說:「上帝感動我們三天不上課。」老師氣得要命,召開教員會議後還是不知該怎樣應付,因為有「上帝」作後盾是很難抵擋的。到了第四天,這些人進到課堂,院長也進到課室:「上帝感動我把你們趕走!」我相信後面的感動比較對,因為凡事要照規矩來,你要上課 就上課、不上課就說:「上帝的感動」,像什麼話?連看得見的師長都不順從,你還會順從看不見的上帝嗎?在不違背神旨意的原則裡我們要順從人,你連這個都做不到,你的長輩就有資格來審判你、對付你,或者給你一些處罰。
9.有人作見證說:「我聽到神的聲音」或「我有聖靈的感動」。請問這些是聖靈的聲音嗎?要怎樣判定?
答:你不必否認有聖靈的感動,也不可以否認有神感動你的聲音。這些感動和聲音雖是內在的,也應當以外在的聖經作印證。如果一個人不根據聖經的了解去判斷所聽到的聲音,那就很危險了;但是如果一個人常常聽聖經的道、常常背聖經,以後在心靈裡面有一種感動化成有意義的、無聲的聲音,那是聖靈的感動。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本色情的書,我很想買,因為它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後來裡面的聲音說:「不能,你不可以買!」我知道這是我讀經的結果,神的話、神真理的靈在我裡面感動,我就不買了。這可說是受聖靈感動、是神的聲音。但如果把聖靈的聲音說得神秘兮兮,使人產生錯誤印象,好象你是現代專業先知。那就不好了。 10.請問您對於近來所謂的「聖詩搖滾化』或「福音搖滾樂」有什麼看法?
答: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l節「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接下去他又說:「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段話很清楚地否定了希臘的兩種哲學,一種是:如果你的情感高過意志,理智高過情感,然後再化成行動,你就是智慧人。若你是行動走在前頭,然後讓意志去推動,再照著你的喜好去找理由來替自己解辯,你就是低級的人。但是希臘哲學停在這兒就沒下文了,為什麼呢?誰引導思想?蘇格拉底、柏拉田、亞裡斯多德這些大哲學家都啞口無言了。第二種哲學:「身體是靈魂的監牢」。他們認為身體是沒有用的。因而產生兩個極端:一個是禁、克制肉體,使它受苦;另一個則認為,既然沒有用就盡量弄壞它,放縱情,用犯罪來侮辱身體。但保羅說,身體不是監牢、不當刻意苦待,身體也不是你的捆綁,身體是獻給上帝的活祭。沒有任何思想比基督教對身體的解釋更高超。羅馬書十二章這兩節經文就是來對付這兩種最可怕的、影響當時文化哲學思潮的理論。 此外這節經文說,當你獻上身體後,心思就可以更新而變化,進而影響你的感情和意志,這就超越了柏拉圖的哲學。可見聖經是很偉大的一本書。我的習慣不是先看別人的注釋在講什麼,而是先把整本聖經融匯貫通,用全本聖經的總原則把羅馬書十二章這一節弄清楚。當我再去看注釋書時,發現竟然沒有一本提到這節經文在這方面的重要性。所以還有很多事情是所有的解經家都還沒有看到的。當我講那一節聖經時.我一面講一面感謝上帝,因為這二節聖經全然否定了這兩種希臘哲學的思想。你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尋求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你怎樣改革你自己?怎樣繼續不斷的變化、復原、歸正?這個變化是什麼?就是神的道在感化、引導、改變、光照、監察、修正、蘇醒、帶領你、感謝上帝。 現在就用這個原則來處理「聖詩搖滾化」的問題。把「聖詩」和「搖滾」結合起來,到底是以什麼作總原則呢?是以「感情」作總原則的。當感情強烈到一個地步,用搖滾樂的精神來唱聖詩,你說合不合聖經的總原則呢?你說:「有的人是用右腦、有的人用左腦,有的人重感情、有的人重理智、有的人重IQ、有的人重EQ、有的人情緒就是那樣的」。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同情這種說法。 非洲有一些種族如果唱詩不搖擺身體,就覺得不真誠。而北歐有一些很嚴肅的民族,唱詩一搖擺,就覺得神不喜歡,所以他們都是很莊重地站著唱詩。在他們傳統敬畏神的觀念裡,只能站著禱告,不可以坐下來。如果是這種文化上的需要,在某種程度內,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時代的需要就照樣學樣,我認為這是畫蛇添足。 中國人是很含蓄的民族,不太容易表露熱情,而現在呢?以為一定要學西方那種搖搖擺擺才會被聖靈充滿,我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你說「這樣才會吸引青年人」。「你知道聖經提到」吸引「是怎樣說的嗎?」耶穌說:「若我被舉起來,就必吸引萬人歸我」。今天為了要吸引青年人來教會就降低我們的標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不是說你們一定要像我這樣熱愛古典音樂,我們很多副牧師不太懂音樂,我還是可以和他們好好的同工。但如果你說:「那個就是聖靈的工作」的話,我告訴你,請你不要絕對化:你以為那個就是將來教會的正統?不一定,要看是誰在帶領「統」。如果你是教會的領導人,你應當有一種偉大的眼光,要有寬宏大量但卻有所約束的自由。像現在流行一面禱告,一面有人在旁邊彈琴,這是不合適的;和老板談話時,可以有人在旁邊彈琴嗎?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要容忍,超過了就要拒絕。 唱詩的時候可不可以加一些動作?無所謂。但是在敬拜時的詩歌就不應如此,而今天最糟糕的是連敬拜的歌都是搖滾的形式。你知道什麼叫「敬拜」嗎?「敬拜」的原意是終生在神面前的降服,在最高價值的源頭面前順從。「敬拜」在希伯來文的意義是要彎下你的腰,而不是又搖又晃的。不是有詩歌就叫作贊美,如果詩歌裡的歌詞不注重贊美,你只能說那是一首祈禱的詩歌、是一首見證的詩歌,但不是贊美詩歌。贊美是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述說的大恩、大愛、大德、大能的作為……等等。這種把榮耀歸給神無論是用言語或用音樂來表達都叫作「贊美」。 凡歌詞內容不符合聖經原則的詩歌都不是聖樂。正確的敬拜和贊美,是要在正統的神學思想裡才能建立起來的;而今天很多人所謂的敬拜贊美只是某一種形式的熱鬧而已。他們選擇詩歌很不嚴謹,有一些詩歌裡面冒充神的話使我感到很難受,有一首詩歌說:「我要建立一群子民,一群充滿贊美的子民,他們要靠我靈來往此地……」讓人用上帝第一人稱的口氣來唱,但其實那些話並不是上帝講的,而是作者講的。現在許多所謂的「聖樂」不是以神的道為基礎,而是誰有什麼感受就叫「耶和華說」,這是不行的,那是他的感受。他的感受是他的感受、神的啟示是神的啟示。神的啟示都在聖經裡面,把個人的感受當作神的啟示,這其中就有幾層的跳躍了,因為他所感受的可能是良心的聲音、可能是文化的聲音,也可能是神的聲音,這要先分辨清楚。我這樣說是要教會好好守住正規的傳統,因為保羅說:「我所傳給你們的是當日從主所領受的」,這是「承」、「傳」。 有時候詩班唱的詩歌好象很好,但我一聽就知道不行,因為他不懂傳統。例如,當你唱德國音樂的時候,你要懂得德國文化和德國作者的傳統精神。所以,美國最好的彌賽亞指揮家是羅伯特?肖,但是在唱到德國精神的時候他有一些東西就沒有辦法表達,因為他是從美國文化當中出來的。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小澤征爾在指揮莫札特作品的時候,沒有辦法充分表達出莫札特的精神,為什麼?因為他接受的是法國樂派的傳統,他沒有莫札特的傳統,所以當他演奏德國傳統音樂時,還缺少一些東西。 今天我們作傳道的人,一定會受某些前人的精神所影響,而這些精神到底是不是忠於聖經?有識之士可以看出來。我不是說念神學的一定更懂、不念神學一定不懂,你雖沒念神學,但當你研究聖經時,你被裡面那些真正正統的東西吸引時,傳統就在你身上發生作用了。所以,傳承很重要! 如果你有機會念神學,或看偉大神學的書,而故意不念,不看,你以為不需要參考別人,自己就可以明白的話,就有一種傲慢的靈在你裡面了。如果你研究,然後謙卑吸收神借著前人偉大的精神傳給我們、再傳下去那是很好的;這些都不是絕對的,但是有—些精神和思想你要去思考。 有人問:搖滾化的詩歌除了熱鬧以外,真的能牧養人心嗎?還是撒旦的聲音偽裝成光明的天使欺騙青年人? 關於這點。我不隨便下結論,因為有一些人透過這些音樂,開始感覺到,原來教會和一般生活很相近的,那就可以使用,因為不會讓他覺得太生疏。但如果你是認為有些人你越配合他,他就越喜歡,那你錯了!因為他內心羨慕的可能就是和他平常聽的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傳道人越想討好聽眾,越難叫聽眾的靈性得造就;越配合潮流的,越難挽回潮流。雖然起先的動機好象是道成肉身的精神,但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結果,不是叫大家以為你和我差不多,所以就可以隨隨便便過普通的生活,不!他是使人超越今世.把人帶到神永恆的旨意裡面。所以到最後,耶穌基督要上十字架的時候,很少人跟隨。但這一小群人就成為種子,對全世界產生了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