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正月初二、初三有什么讲究? |
| 在农历正月初二这一天,要做首次的牙祭,也叫做头牙,准备三牲,敬拜土地公,祈求平安。除此外无其他事情,所以大家往往利用这个时候玩乐,也有人继续到亲友家拜年;我国北方在大年初二,用公鸡及鲤鱼祭财神,并且吃形似元宝的馄饨叫做元宝汤,希望在新的一年能财源广进。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 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法。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兄弟姐妹们,得以叙旧、话家常。所以在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 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 有的地区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今天必须和身为半子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称为做客(即归宁);客家人则称为转嫁妹。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相反则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忙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其实过年做客的时间并没有固 定,但多在正月中,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会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门,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归宁时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 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归宁拜见外公、外婆,则外公、外婆除了要给红包外,必须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繫铜钱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它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在民俗中还有个说法:在初三给谁拜年,就容易与谁吵架,因而这天不 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俗也不在这天宴客,否则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也有说法是: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 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初三是赤狗日,诸事不宜,为了避凶,所以为提早就寝所找的藉口;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他的行事;有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正月初三还有一些民俗的注意事项,不扫地,不开火,不汲水,与岁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 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叉路口,以示送穷。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