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海归,海不归 万维有奖征文  
庆祝万维读者网创建13周年(1998年4月17日~2011年4月17日)  
https://blog.creaders.net/u/482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解滨:海归研究报告 2011-06-06 17:14:37

——归和不归的大参考

1      引言

 

我们中华民族有几千万炎黄子孙散布在海外。 当跨出国境线之外的第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新问题: 要不要回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波又一波的学子们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寻梦,寻知识,寻真理。 中国一天天走向强大,国内的建设日新月异,我们这些游子是回去呢,还是继续在海外打拼?

 

 归,还是不归,是每一个海外学子至少考虑过一次的问题,也是许多海外学人考虑了多年的问题。

 

感谢万维所提供的“海归,海不归”论坛,让众多的游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笔者查询了许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论坛后,发现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信息很分散,讨论的深度也相差很大,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把有关的信息集中起来,给每一位考虑要不要海归的海外学子提供一个便利的工具。 本文不打算就“归,还是不归”这一问题做一回答,而是试图把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和客观地奉献给读者,让读者结合自己的情况,对于“归,还是不归”这个问题做出最客观和准确的回答。

 

2   海归的基本形势

 

笔者既不主张一个海外学子听完一场报告,跟国内某单位做过几次交谈后就匆匆忙忙地决定回国,也反对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就匆匆忙忙决定永远不海归。 在你决定是否要海归之前,最好对这个方面的有关信息做比较详细一点的调查,然后再做结论。 本文帮助你搜集了一些比较基本的信息。 要做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研究,还是要靠你自己。

 

2.1      什么是海归?

 

海归是当今中国知识界最普通的用词之一。 其原字义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对于究竟什么人才可以被称为海归,按理说人们应该不会搞错。 但你也许会吃惊地发现,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为海归下一个精确和统一的定义。

 

 为什么海归的定义如此重要呢? 因为中国的很多资源的分配跟海归的定义有关。 一个名正言顺的“海归”,可以享受“土鳖”不能得到的来自国家和地方的很多资源和优惠,如研究资金、国家拨款,待遇收入、户口、住房等等。 同样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有的人也许除了一个饭碗之外什么都得不到。  无论你是否要海归,这个定义对你都十分重要。  当你满腔热血回归祖国之后,你愿意被国内的某些接收单位拒绝承认你的海归资格吗?

 

这个问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也许在国内某个地区你可以被认可为海归,但到了另一个地区你的海归资格却不一定被承认。 这跟海归的定义有很大的关系。

 

2.1.1      海归有两类: 低端海归和高端海归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几年,凡是去国外学习后回国的,哪怕是在国外做过一年的短期进修,回国后基本上会得到提拔和重用,给予较高的待遇。 这种局面早已结束。 笔者发现,虽然国内各地相继制定了欢迎留学生回国的各项政策,但对于海归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内近几年已经对海归进行归类,分低端和高端两种,区别对待。 低端的,一般得不到海归的种种优惠和待遇,只作为回国人员看待,在就业市场上和国内的大毕抢饭碗,除非海归自己创业。国内的新闻中经常说某某海归的起薪只有几千元人民币,那些都是指低端海归。 低端海归通常是指那些在国内一毕业就出国,在国外匆匆忙忙拿了个硕士或硕士以下的学位就回国,既无国外的工作经验也没有搞科研的本领,甚至连外语都没有过关的初级海归。 低端海归,即使自己创业也得不到许多优惠。

 

高端海归,又称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是本文的重点。  如今只有那些高端海归才可以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优惠,他们是各大企业和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疯抢的对象。 至于何为高端海归,国内各单位、各地区的看法模糊不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2     在国外获得多高的学位回国,才算高端海归?

 

一般说来,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的比较靠谱,拿到学士学位的比较离谱。 介于两者之间呢? 很难说。

 

·         在国外拿个学士学位,现在回国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了,很少有用人单位把国外的学士当海归学者。 待遇和国内大毕基本相同。但是国家的统计数字上却把这一类人算做海归。

 

·         博士后,是国外高级打工仔,不是学位。 但在国内多数单位却认定博士后是最高学位,并给予最高待遇。 如果在国外拿博士,然后做几年博士后,国内许多单位是承认其博士后学位的。 但如果在国内拿的博士,在国外做了几年博士后,国内是否会把其国外的博士后经历当作海外学位,那就要靠运气了,国家没有统一规定。

 

·         硕士学位很悬。 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接收只有海外硕士学位的回国者。 就连国内的私企和国企也希望接收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海归。 但他们相对来说开放一些,对于也给予一些只有海外硕士学位的人海归待遇,但必须具有国外工作经验,最好还要在外国公司里做过高管。 

 

2.1.3      在哪些国家“镀金”后回国,有较大可能被看作高端海归?

 

并不是任何人出国拿个学位后,回国就会得到海归待遇。 出国留学的国家,对于其海归资格被国内认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一般来说,去美国、英国、日本、法官、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瑞士等欧美国家留学,归国后其高端海归资格被国内认可的可能性就很高。 其中以美国留学归国的被国内的认可度最高。

 

    • 改革开放后去俄国、前东欧国家留学的,一般来说公派留学的较容易被国内认可。 公派出国留学的,即使是去非洲国家,亚洲的越南、泰国等小国,只要学成回国,国内的接收单位(多为原派出单位),大都认可其海归资格,并获得有限的海归待遇。 自费留学俄国的,除非在莫斯科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获得学位,国内比较不看好其海归资格。

 

    • 去亚洲日本之外的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如韩国、新加坡)自费留学,其海归资格较难被国内认可。至于去香港拿学位后回国,基本上就不叫海归了。 台湾开放接收大陆学生后,去台湾拿学位再返回大陆,国内不叫海归。

 

2.1.4      在国外短期和长期进修的,当公派访问学者的,算不算高端海归?

 

·         2000年以前回国的公派外出进修者,国内大体上算高端海归,也可以享受海归的各种资源和待遇。

 

·         现在的趋势是: 如果你已经在国内有不错的职位了,拿国外进修的经历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海归,谋求晋升,不会有人挑破这层薄纸的。 在国家的统计数据中,你也算是海归,尽管你未必可以享受高端海归的各种优惠。 这是因为你没有国外的学位。 如果你最近几年出国进修回国后,仍然回到原派出单位,你的海归资格一般说来会被原单位认可。 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在国家统计数据上你也算海归。

 

·         但你如果要拿国外的进修经历从零开始,开创一片新天地,你的国外进修经历几乎不可能给你带来什么。尽管国家统计数据仍然会把你当作海归。

 

2.1.5      在国内拿到的学位,自费出国工作若干年后回国,能算是高端海归吗?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单位而异。

 

·         你如果在国外工作期间作出很了不起的成就,国内一定会把你吹成一个半人半神的海归。

 

·         如果你在国外工作期间默默无闻,回国后国内甚至不会承认你的海归资格,连低端海归都不算。因为你既不是公派出国,也没有拿到海外学位。 人家认为你是出国打洋工赚钱而已。 国家统计数据一般不会把你算成海归。 当然,我们知道一些国内公派的访问学者在国外期间也基本上是在打工,而且是在中国餐馆打工。

 

2.1.6      官员通过政府协议直接出国参加进修班、研修班,回国后算不算高端海归?

 

           这些人由于回国后多数要升官,他们本来就掌握国家的重要资源,国

           家给这些人本来就待遇丰厚,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出国进修完全是锦上

           添花。海归的待遇对于这些人毫无意义,他们也无所谓。

 

2.1.7      官方对于各类海归的定义的差异

 

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对高端海归的定义,目前的情形是各自为政。 上海、北京、广东省、重庆等地的政府对于哪一类海归给予厚待,都有下文。 这些文件中关于高端海归的定义不尽相同。 深圳是第一个以立法的形式对海归进行定义的城市。 深圳市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被深圳市认定为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并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一)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二)在国内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或学习两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三)在国内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到国外知名跨国公司、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海外留学人员;(四)其他有突出贡献,经市人民政府确认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

 

一般来说,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对海归的资历要求比较高。 偏远的省市就没有那么挑剔了。

 

以上海市为例,其“浦江人才计划”每年均有一些变动。 浦江计划资助类别分为四类:科研开发(A类)、科技创业(B类)、社会科学(C类)以及特殊急需人才(D类)。浦江计划资助强度分为三类:一类为4050万元;二类为2030万元;三类为510万元。A类申请人员须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获得申报单位书面推荐。 B类申请人员须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获得所在区县科委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书面推荐。2010年度资助重点为: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航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创意产业、文化艺术等。

 

总的趋势是,海归要得到国内官方、地方和企业个各项优惠及资助,越来越难。 国内对海归水准的要求日益增高。

2.2      关于海归的一些统计数据

 

为什么在决定是否海归前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海归的数据呢?  因为从这些数据里你可以看到出国留学和归国的大趋势,看到海归的就业亮点和暗点,把握好你的最佳时机。

 

2.2.1      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出国留学人数

 

历年出国留学生人数统计表(1978-2008年)

信息来源:http://www.gotojp.net/Subject/sixtyYears.aspx?TopicID=10

 

以上数据,近几年的数值均偏低,应该是对出国留学人员的定义有所不同而造成。 笔者根据近几年媒体上公布的数据做了一些校正:

 

2005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1.85

2006 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3.4

2007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5

2008 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7.98

 2009年出国留学人数为23万。

 2010年出国留学人数为28.47

 

这几个数据,应该包括所有出国深造、进修、留学人员。 最近两年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大幅攀升,其原因之一是高中生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

 

2.2.2      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十所中国高校

 

  1. 北大
  2. 清华
  3. 科大
  4. 浙大
  5. 复旦
  6. 南开
  7. 南京大学
  8. 上交大
  9. 华中科大
  10. 天津大学

 

信息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7/15/content_3222324.htm

 

 

2.2.3      改革开放后历年留学归国人数统计

 

 

信息来源:http://kaifangzhansb.mofcom.gov.cn/huigu/exhibition/show_2.jsp?place=&fenqu=&zbt=%E6%95%99%E8%82%B2%E9%83%A8%E2%80%94%E2%80%94%E6%89%A9%E5%A4%A7%E6%95%99%E8%82%B2%E5%AF%B9%E5%A4%96%E5%BC%80%E6%94%BE+%E5%BB%BA%E8%AE%BE%E4%BA%BA%E5%8A%9B%E8%B5%84%E6%BA%90%E5%BC%BA%E5%9B%BD

 

注意:由于以上的“留学归国人数”之中对于何为“留学归国”并没有做出精确的定义,笔者认为这些数字的水分难以确定。  估计这个数据包括了所有在海外学习过,然后回国的人员,如短期公派访问学者等。

 

2.2.4      教育科研领域重要工作岗位海归的比例

 

 

信息来源:同上

 

笔者认为以上统计数据较为准确。 因为上述机构和单位对于海归的水准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

 

2010年统计,目前中国科学院692名院士当中有590人是留学回国人员。 这是海归最大的亮点。

 

2.2.5      中国政府高官中海归的比例

 

很遗憾,根据2010年《上海侨胞》的一篇报道介绍,中国政府官员中海归数目只占百分之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和科技、教育界中海归占据绝大多数重要岗位的局面形成强烈的对照(http://www.chinapressusa.com/2010-11/11/content_640251_2.htm)。 2005年北京九三学社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现政府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官员所占的比例,不但远低于邻国如日本、韩国,甚至是自从满清王室被推翻以来最低的。 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孙中山的民国政府,后来的北洋政府,蒋介石政权,甚至还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代政府。 在文革开始前的1965年,中国政府官员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官员的比例仍高于今天的比例。

 

以下是2005年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比例

 

领导层中央委员

总人数

有海外留学 经历的人数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比例

中共第16届中央委员会

198

9

4.50%

中共第16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58

13

8.20%

总数

356

22

6.20%

信息来源:http://www.bj93.gov.cn/sxjs/xxyd/t20090306_208675.htm

 

以下是2005年中国政府行政机关高级领导干部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比例

 

领导层政府官员

总人数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数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比例

部级领导

184

25

13.60%

省级领导

397

23

5.80%

总数

581

48

8.20%

 

信息来源:http://www.bj93.gov.cn/sxjs/xxyd/t20090306_208675.htm

 

上面这两项数据说明什么呢? 很明显,和中国海外留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的趋势很不协调的是,海归并没有受到国家最高领导层真正的重视。 但考虑到海归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占绝对优势,这个现象只能用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来解释。 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在大力输送学子出国留学,也在努力吸引学成之后的海外学子归国,但海归还是在被当工具使用,并没让海归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 这是海归最大的暗点。

 

2.2.6      哪些专业的海归最受国内欢迎?

 

据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海归的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属于商科范围的金融业领先。从事的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业(22.95)、制造业(16.39)、文化体育教育娱乐业(16.39),以及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8.20)等(http://www.rvedu.com/news/2011-04-25/8434p2.html)。  国内有一些文章介绍海归最受欢迎的一些专业包括金融、经济、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城市规划、环保、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游戏开发等等。 但缺乏具体统计数据。

 

我没有找到在海外学人文科学的海归占所有海归的比例。 估计这个比例很小。可以推测的是,有些海归的专业在国内不受欢迎,如法律、政治、历史等人文科学。 具体原因,可能是“国情不同”。  

 

2.2.7      尚未获得的重要数据

 

对于考虑海归的学子来说,很重要的几个统计数据,就是已经学成归国的学子中各项专业,各级学位所占的比例(例如多少海归有博士学位,多少有硕士学位,多少只是出国进修,还有在各个国家的回国留学人员的比例,例如每年有多少海归是从美国回去的,多少人从日本回去的,等等。 这些数据无论对于国内的就收单位来说还是对于正在考虑海归的海外学子来说都十分重要。  希望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一下统计分析,及时对外公布。  

 

笔者怀疑,到目前为止,海归仍然是是以公派学者为主,低端海归为主。 国内真正需要的那些海归,现在仍在按兵不动,从美国回国的海归占全体海归的比例不高。 对此,本人拿不出任何数据来证实。

 

2.3     提议和建议

 

  1. 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给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确切定义。 即便对各类海归进行更细的分级也无妨。 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情况给予海归不同的待遇,但他们需要知道他们优待的海归属于哪个层次。

 

  1. 中国政府应该对于海归做出详细而又精确的统计,并公布数据结果,以便海外学子在海归之前对他们的所学专业在国内的就业市场和创业环境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1. 对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海归要一视同仁。 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也许比理工科海归更重要。

 

  1. 不让高比例的海归进入国家领导层和决策层是严重的错误,必须尽快纠正过来。 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都不惧怕海归,敢于放手提拔海归担任诸多的政府要职,现政府为什么对海归不信任呢? 中国想要的是高科技人才,但中国真正需要的却是那些能够改朝换代、改天换地的人才。 

 

 

3      海归和海不归的道理

 

3.1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归?

 

就连美国这个工业国家的龙头老大,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跨越重洋去海外深造,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不欢迎海归的理由。 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并不缺劳动力,但是缺人才。中国是GDP大国,出口大国,制造大国,但中国却是创新小国,研发小国,科技小国。中国的核心技术落后于国外两代,形势不容乐观(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04/17/content_5985993.htm )。中国每创造1美元的GNP,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当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1,日本的110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3014.htm )。 创新能力的匮乏一直是中国的难题。  所以人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国内的科研工作以跟踪性的居多,国外的原创性好。国内要想在科技方面赶上国外,制造出真正的中国原创的产品,就得在原创性上做功夫。最好最简洁的路线,就是引进“纯种海归”。海归的大量引进,可以迅速缩小中国和西方工业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快速升级中国的产业,提高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这个需求在过去30年来一直被中央领导层所重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发展经历了30年的摸石子,该过的河都过了,该翻的坎也翻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不可回头的节点。 但30年来的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 官员腐败,贫富悬殊,环境污染,道德沦丧,治安恶化,维稳费用节节升高,等等等等。  改革往前迈进阻力重重。 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既不能祭出民族主义的大旗,拿古人的思维看待新问题,也不能重返以前的革命老路。要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风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必须拿出新思维。 海归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上一个世纪的海归学者加起来少说也有成千上万。但所有这些海归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加起来也没有一个人的贡献大,这人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并不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但孙中山却规划了中国发展的蓝图,改造了中国社会。海归在改造社会这个方面的作用在过去60年中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3.2      中国各个企业、科研和教育单位为什么需要海归?    

 

中央政府对于各地吸引海归提供了种种优惠和便利。 要拿到这些东东,各地、各单位就必须先把海归搞到手再向政府伸手。

以“千人计划”为例,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有关地方提供配套支持;给予多次出入境签证;国家和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给予优先支持;可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任务,其产品符合要求的,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创业人才在做出突出贡献后,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并在永久居留、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 换句话说,政府出大头,单位出小头。 这对用人单位来说是很划算的一笔买卖。如果“千人计划”招来的学者作出创新、重大发明或突破,用人单位的身价倍增,财源滚滚来。 假如“千人计划”学者当上院士,那用人单位更是一本万利,前景无量。

 

除中央政府对海归有各项优惠之外,各地政府也争先恐后出台一系列措施吸引海归。 例如:苏州对5类高层次人才提供11项生活优待,青岛出台五大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京创业满足条件者 可获10万创业资助,福建为引进海归 住房限价可享受7折优惠,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获100万元启动经费,浙江为支持创新园发展 注册资本可享受“零首付”,广东重金奖励外来人才 最高购房补贴可获千万,等等等等。

 

这些好处,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

 

中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制造大国”跃升为“创造大国”,只有靠海归。 每一个企业都想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每一所院校和科研机构都想拿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海归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3.3      海外留学人员海归的八大动机

 

尽管国内为吸引海归已经下了大本钱,投下很大的资金,但海外学子中并没有掀起轰轰烈烈的归国高潮。 笔者研读了至少50篇海归和海不归的心得,参考了一个小型民调(http://bbs.gter.net/bbs/thread-365866-1-1.html ,对于海归的动机归纳如下:

 

 

3.3.1      第一类动机: 主动型

 

  1. 寻找归属感,落叶归根。 远离家乡,总有一种空虚感。 回到自家的土地上,每天早晨一打开窗子,一股炸麻团,炸臭豆腐的味道飘来,老远听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小贩子的吆喝声,叫骂声,讨价还价声,城管毒打农民的责骂声。 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两根油条,三个小笼包,管饱。 小轿车穿过繁华的大街小巷,路人投以羡慕的眼光。 一进实验室一大群学生跑过来问早,就连党委书记见了你也要点头哈腰。 晚饭四个盘两个汤,一盅老酒,感觉特好。 饭后去澡堂或洗脚城泡个澡。 要有女学生送上门,不要白不要,还不必担心被指控性骚扰。 晚年多泡妞,采阴补阳,长生不老。 这种感觉,这种日子,这种文化,在国外就是给一亿美元也买不到。

 

  1. 寻找成就感。 中国人在国外大都默默无闻,给老外打工。 由于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等局限,中国人在国外出人头地的机会并不多。那个玻璃天花板永远戳不破。 回到自己的国家,这些天然障碍全无。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加上国内对于海归的种种优惠和充足的资源,一些海归两三年便可出类拔萃,十年八年便可身价百倍。 一个在国外应聘大公司连连惨败的海归,回国后也许很快就当上部门经理,三年后就升为副总裁,五年后就出席“两会”。 这种奇迹虽然不很多,但也频频有传闻。 

 

  1. 海归可以搭上国家高速发展的快班车。 国家高速发展时期,既为海归提供了大量施展拳脚的机会,也给海归们提供了许多功成名就的实验平台。  很多大型项目,在国外论证要几年,审批要几年,筹款要几年,最后设计又要几年,等到施工时已经落后许多年了。 华人在这些国外大型项目中只不过跑龙套,打下手。 国内的高速发展形势下,所有的环节都加快,可谓一日千里。 海归进入国内大型项目,不再是跑龙套,而是主人翁。 中国的若干项目不但早已超过国外,甚至建立起了中国标准。 参与这些项目,并不完全是为了钱。 事业上的成就感,也是一种激励。回到国内,可以立即就投入那些国外还在论证的项目, 几年之后再出国就可以向国外的同行炫耀。

 

  1. 报答国家的培养,报效祖国,为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我写这一条并非我真相信有很多的海归是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回国的。 但我必须承认很久以前的大多数该归确实具有这种报国心态。 现在有些海归也这样形容他们回国的动机。

 

3.3.2      第二类动机: 被动型

 

  1. 在国外很难找到工作,混不下去,不得不回国。 不能否认,有不少海归,确实是在国外走投无路,才选择回国这一条路的。 这些海归之所以在国外“混不下去”,有各方面的原因。 例如: 专业很狭窄,国外就业市场太小;学业已完成,但签证快到期,找不到工作,签证无法延续;在国外找到工作了,但能力太差,无法胜任;国外经济一直不景气,被炒了,重找工作太难,等等等等。 有的海归,回国不是生活或职业所迫,而是因为自己在海外的路子已经走到头,无法更上一层楼, 回国也许可以柳暗花明,找到第二春。

 

  1. 在国外找老婆不易,没有MM看得上,回国找老婆容易,大把抓,送上门。 因为找不到老婆而回国的,不多,但也有。一般来说,在国外(当然不是指俄国、安哥拉、南非、越南那种“国外”)读完学位后,只要找到一份工作,把签证搞定,回国娶什么样的MM都比较容易。

 

  1. 父母在国内家产万贯,必须回国继承家业。 这种富二代海归,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1. 老爸在国内是高官,已经安排好了国内的前程,无论回国是去当官还是做生意,都前程无量。 留在海外,唯一一个作用就是帮老爸存钱。这种官二代海归,有越来越少的趋势。现在的官二代,一旦出国多半就不回去了,为的是在国内的“裸官”老爸一旦东窗事发,留条后路。

 

3.4      海不归的八大原因

 

笔者身边就有大批海不归,以至于笔者的雇主在每年颁发的的员工福利计划小册子,居然还有中文版本。 这些海不归,绝非等闲之辈。 他们出国前大多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知名高校,有的出国前在国内已经小有牛B 他们在这边的地位高低不一,但很少考虑过回去。 为什么呢? 笔者阅读了万维“海归,海不归”征文论坛的许多心得体会,参考了网上的一些牛文,总结出来“海不归”的八大原因:

 

  1. 许多海不归认为,国内各大研究所,高等院校都已人满为患,竞争激烈,不需要海归去凑热闹。 回去,表面上人家说是欢迎欢迎,就怕真正一到了所里、系里,人家就开始排挤你,冷落你,打击你,折腾你。 就算给你个系主任当,你也未必真有权力。

 

  1. 国内的科研硬件这几年已经迎头赶上,但科研环境却在渐渐恶化,主要是研究人员的心态越来越不正。 很少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谁都想走短平快的发展路线,人人空前地浮躁,那根本不是出成果、出人才的环境。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提拔,却并不在乎是否真能干出活来。 能炒就炒,能吹就吹,能骗就骗,能山寨就山寨。 在这种恶劣的学术环境里呆上几年,啥也做不出来,人的最宝贵的时刻被白白耽误掉了。 国外的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并非全归功于硬件发达,更重要的还是整个研究气氛融洽,人人做事靠谱,加上大师层出不穷,在这种健康的环境下做研究,想不出成果都难。 想做事,就呆在国外。 想出名,可以考虑回国。 

 

  1. 海归回到国内,子女教育是大问题。 亏什么都不能亏孩子,培养下一代是硬道理。 孩子在海外接受了尊重孩子个性的启发式教育,回到国内再接受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整天死记硬背,作业成堆,老师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孩子既没有足够的时间玩乐,也没有足够的休息。 活蹦乱跳的孩子,回国半年变呆瓜,一年变成只会背书的傻瓜。 这种局面,家长看了,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再也不要海归了。

 

  1. 国内物价、房价奇高,海归受不了。 今年春节,笔者请住家斜对面的邵教授吃饭。 席间邵教授谈到他的一位得意门生,来自清华,在他门下做博士后,宁愿一直做下去,就是不愿海归。 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这边做博士后,薪酬虽然不高,但却已经买“别墅房”,几年即可还清房贷。 他如果回国,20万年薪,200万一套两间一厅,十年内无法翻身。  所以他不要回国。

 

  1. 国内大环境恶劣。 “就算给我一千万,也不要海归”是最近很流行的一篇网文。 那里面重点谈到的是国内的公害污染、食品安全、饮水质量,乃至有毒空气等方面的问题,如瘦肉精、地沟油、一滴香、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石蜡锅、毛酱油、牛鸭血、药火腿、双氧翅、陈化粮、碘雀巢、增稠蜜、红心蛋、糖精枣、氟化茶、铝馒头、硫银耳、农药菜、三鹿粉、苏丹红、箱子馅、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罂粟汤、硫磺椒、激素花、毒米线、避孕鳝……,等等,让人心惊肉跳,望而止步。

 

  1. 出国多年,为人处事本领退化,国内人脉全失,难以应付国内的复杂局面。 在中国关系比本事更重要。 没有关系就没有一切。 国内人际关系恶劣,稍不留心便会遭小人暗算。 国人与人斗,其乐无穷。 国外人际关系简单,无须谨小慎微,不必提防伪君子,所以出国后锋芒渐失,不再会与人斗。 一旦回国,在人际斗争中海归的劣势明显,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海归远不是土鳖的对手。 即便走在大街上,人与人关系也冷若冰霜。 被抢被偷,还要向盗贼陪笑脸。 被撞伤要赶紧闭眼说没看见车牌。 不慎摔倒要赶紧声明是自己惹得祸。 人与人关系如此恶劣,有自知之明者,不愿意回国再趟这一滩浑水。

  

  1. 要海归,年龄大太,超过国内的年龄限制。 许多国内单位明显规定只要XX岁以下的海归,使许多超龄者或高龄者望而却步。 其实,这些人也不过是四十出头,五十不到,正是人生和事业的顶峰。  

 

  1. 老公要海归,老婆不批。 很多男性海归,一去便永远不归,那是因为国内的MM太美丽,太主动,太妖娆,太给力,三下五除二便把海归弄上床。 能够坐怀不乱的,要不是恐龙再世,要不是神仙下凡,人间稀有。 

 

3.5      提议和建议

 

如果你早早就已下决心不要海归,你最好 think again 国内有的方面确实很糟,但国内也有不少方面确实很好。 工人农民的日子确实不咋样,但作为高层次的海归你绝对不用那么辛苦。 国内的官员腐败是不争的事实,但你为何不去改变那个事实? 报纸上老是说国内当官的多么坏,但你应该看到国内的老百姓也学得很暴躁,很狡猾。 大家都在变。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一丁点事情就有可能会导致某个官员丢掉乌纱帽。 所以你不要总以老眼光看待国内的新事物。 建议你常回家看看,常去几个一线、二线城市转转。

 

如果你已经决定在某个时候海归,我也同样劝你think again 如今国内大大小小的官员谁不盼着国外有条路子,你走到这一步十分不容易。  请务必读完下一章再回头看看。 也许你正在犯着下一章所谈到的某个错误。

 

 

4      海归常犯的错误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要不要海归,最好了解一下已经海归的成功秘诀和他们常犯的错误, 至于他们成功的故事,报章杂志上天天有,早就吹得天花乱坠,所以笔者就不在这里重复。 他们的教训,很少有人愿意提起,但却很重要。 总结起来,海归通常会犯以下这些错误:

 

4.1      没有充分考虑回国的风险,草率回国

 

决心回国的那一刻,也许比你决定出国的那一刻更加激动人心。  国内欢迎你的人群汹涌澎湃,单位领导在最贵的酒店请你几大桌,美丽的姑娘朝你猛送秋波,几百万拨款直接打到你的实验室账户…… 这些都是假象。 也许不要三个月你就会臭名远扬。 回国这种决定一定要反复考虑过各种风险和得失后郑重地做出。 建议你不妨把cost benefits 全部写下来,做一个客观的比较,留下后路。 然后对自己说: 我决定回国了,我不会反悔。 

 

4.2      不签订合同,仅凭口头许诺,贸然回国

 

有些海归决定回国时不过是凭了国内接收单位的口头许诺,就贸然回国。 这些许诺无论多动听,多慷慨,实际上不过是空头支票。 这种悲剧我们已经看到N次了。 在海归之前要和国内的接收单位把所有的许诺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做公证,让对方很难改口。 以后对方如有违约,可以去法院打官司。 合同越详细越好。 比如说工资总额和支付办法,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信费,等等等等。 在国外不必操心的许多东西,在国内就是很重要的额外福利。

4.3      一颗红心,没留后路

 

人非神仙,岂能无误? 回国容易出国难。 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笔者建议: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三条后路,四项基本原则。

 

  • 一颗红心 回国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有干劲, 别婆婆妈妈。 如果没有信心,趁早打消回国的念头。 回国就要懂得请客吃饭,就是做文章,但不可温良恭俭让。

 

  • 两种准备: 可进可退。 一旦搞砸,手上有绿卡,随时可以退踞海外。

 

  • 三条后路:为自己至少留三条后路。 一旦头一个接收单位搞砸,也许可以试试另一个接收单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第二条后路就是自己创业。 在国内混一两年后,熟门熟路了,人缘也建立了,要创业也许是个好主意。 第三条后路就是一开始别全家一起归国,太太可以先在国外留守,一看形势不妙,就溜。

 

  • 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上不能把所有蛋蛋都装到一个箩筐里,原则上一定要迅速搞好人脉关系,原则上回国后不能装清高,要会一点流氓习气,原则上要明白这个世界可以没有你。

 

4.4      对接收单位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就匆匆加盟

 

很多人在回国前只看到接收单位开出的的丰厚条件,却没有做足功课,对对方进行充分的了解。 回国后发现接收单位根本就没有足够的revenue 来养活自己这么昂贵的海归。 敝人在2000年也和香港一个公司商谈过由他们派敝人去上海常驻,担任他们在内地的CIO的事宜。 他们开出的各项条件都十分慷慨,但敝人自己调查了他们的营运状态后,发现他们从房地产到高科技,从物流到互联网,几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却没有一个固定和长期的core business 询问他们的CEO后,他们也含糊其辞。 敝人决定对于这种随波逐流的公司,生意再好也不可加盟。后来的事实证明,幸亏敝人当时有仔细考虑。

 

4.5      牛皮吹得太大,被人打假

 

海归如果不对自己的学历、经历和贡献适当地包装,国内很少会有用人单位会甩你,除非你有杨振宁那种名气。 但包装过分,也是一种风险。 如果没有方舟子,造假可以再升几个数量级。 问题是方舟子既打不死也告不死,所以你就要特别注意。 陈进、唐骏的下场放在那里。

 

4.6      脸皮太薄,转型太慢

 

国人出国后,在心态、为人处事的原则、对社会的态度等方面经历了一个从复杂到简单,从谨慎到宽松,从阴晦到明亮的转变过程。 这一套西方的文雅拿回国内就是无能的表现,迟早要耽误大事的。 回国后就要把这种转变来一个Undo,也就是要倒转型。 先从最小的事情着手,比如说要重新学会排队加塞,重新学会跟小贩子讨价还价,重新学会在公众场合跟任何人大吵大闹,重新学会打手机大吼大叫。 大的方面,既要学会合理地、科学地吹牛,还要懂得在一定的情况下耍脾气,甚至耍赖皮。 比如说,一屁股坐到系主任家里: 你要是不给我解决问题,今后我就吃住都在这里。

 

很多海归之所以不成功,并非由于本事不够硬,而是因为脸皮不够厚,打不开局面,拉不到关系,搞不到特批。 太平洋集团前总裁严介和说过: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  中国就是个大染缸。海归要站住脚,要比土鳖更不要脸才对。

5      国内海归接收单位常犯的错误

 

本文是专为海外学子写的。 但敝人在研究了不少案例后发现国内有的接收单位也傻的可怜,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一些坏海归的骗。 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在此只把国内接收单位常犯的一些错误列在这里,以后另文详述。

 

5.1      海归接收单位常犯的6大错误

 

1.  不符合实际地夸大本单位对海归的种种优惠条件,开空头支票。坑人害己。

2.  被海归的大公司、名牌大学的高职位所骗, 实际上那家伙在那里不过是个小喽罗。

3.  对引进的海归没有仔细调查过,后来发现硬伤太严重,例如有犯罪记录,

4.  引进的海归有学术造假,很快就被方舟子被打假,颜面丢尽。

5.  引进的海归徒有虚名,徒有高学位,待遇丰厚却毫无建树,引进了个不能干活的书呆子。

6.  海归带来的新技术有违他国技术专利,或是偷窃,无法正式采用。

 

笔者发现,国内接收单位所犯的一些错误,跟一些坏海归的种种劣行有关。 笔者把这些劣行罗列出来,希望海归们少干这些缺德事。

5.2      海归最流行的骗术

 

  1. 报酬欺骗: 为了回国,我拒绝了国外XX万美元一年的高新聘请。在此之前我的年薪已经是XX万美元。
  2. 职务欺骗: 我在国外是某某大公司或某政府机构担任首席科学家。 我以前曾经是国外某大学的教授。
  3. 能力欺骗: 我在国外XX大公司里担任高管,曾经负责过举世瞩目的XX项目。
  4. 忠诚欺骗: 为了回国,我拒绝了国外某知名教授要我担任副教授的聘请。
  5. 资金欺骗: 我拿到了美国政府大笔GRANT,做某方面的研究。
  6. 学术欺骗: 在某某期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作者就是我(中国人同名同姓的太多)。
  7. 人脉欺骗: 这张照片上,站在我旁边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XX博士。 我曾是他的学生。 我是美国某参议员的竞选班子成员。
  8. 专利欺骗: 我手中有XX项美国专利。

 

5.3      提议和建议

 

  • 国内的接收单位和海归都要少吹牛,多说实话。 骗来骗去,最终都是输家。

 

  • 接收每一个高端海归都要慎重,仔细查查他的背景,评估他的能力,甚至可以模拟打假。

 

  • 下了赌注,就不要反悔。 吃了亏全当交学费。 
浏览(15941) (0) 评论(49)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snowmoon 留言时间:2011-07-12 23:12:00
这是海归必读。读后对我是否海归没起任何作用。年近半百,在这边职场没有任何发展前途,收入三四年没有增加,勉强糊口,工作压力大。孩子还在中学。如果想海归应当马上行动,但是非常犹豫。发过简历,感觉国内不欢迎,如果决心大,就得找关系,但自己不擅长。唉,咋整!
回复 | 0
作者:snowmoon 留言时间:2011-07-12 23:02:28
希望第二版充实一下发表在光明日报或人民日报。举得此文对国家的利益更重要。
(----想骂的可以开始了。)
回复 | 0
作者:snowmoon 留言时间:2011-07-12 22:57:46
写得太长,只好存下来,直到今天才看。看完后有看评论,同文章同样精彩。不得不发表一下评论,立即注册。首先高调说这是好文,觉得如果能传到胡锦涛智囊团,中国将是此文的最大受益者。别骂我!我是真心的。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19:15:10
oldnavy;

谢谢您的留言和分享您的观点。 我同意您的观点,也就是海归所谓的“在国外混不下去”不完全是混不好,事业局限,无法施展身手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美国的corporate politics 也很了得。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19:08:10
润之毛:

谢谢您的回复和宝贵的见解,也感谢您分享您的个人经历和故事。 确实,如果国内可以开放互联网,让海归们享有和在国外一样的接触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自由,那将鼓励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归。 我一定把把您的看法写入下一个版本。 再次表示感谢!
回复 | 0
作者:oldnavy 留言时间:2011-06-08 11:32:18
补充一点,我在中美公司都做过很多年, 其实美国大公司里面斗得也很厉害,可能和中国的斗法不同, 但一样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事关系简单, 其实完全是个误区. 你做技术工作,游在食物链底端,别人自然没必要和你斗. 就象我在中国当年大学刚毕业头两年,我也觉得人事很简单,别人派活,你干就是了, 很少有领导回故意和一个小催巴过不去, 只要你自己脾气不拧巴就好了. 当你的位子有能力影响别人利益的时候,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美国一样要拍马屁, 劳动节我还把手下人都派出去,给老板的家做了个免费的工程设计.
据我看到公司里来来往往的中国人, 在升职上面往往吃亏,主要是我们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他们有很大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大都不善于用老美的规则进行斗争. Sometimes we can not stand up for overselves, sometimes we are over reacted.
另外,当领导的老美是真能说,他们的辩才和Street Smart 我还真佩服.
回复 | 0
作者:润之毛 留言时间:2011-06-08 11:03:32
解斌,
感谢您的回复。
在您这里评论,纵然有“班门弄斧”之嫌,还是乐得前往。
“为什么美国好?”要回答这个问题,真是“罄竹难书”呀!先举一个例子,记得08年夏回国时,---为什么选择08年一定回国,因为我想看到祖国“最好”时的时光。尽管我对“红色权贵”视若粪土,但对祖国人民,老百姓永远都有深厚的情感,希望他们有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分享----。 一天,长我许多,同样也在大学当教授的兄长当着家人的面,评论我说,“我发现三弟看问题比以前成熟了”。根据我的经验,从兄长口中得出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不易的。应当说,兄长才华横溢,也兴趣广泛。单从他由一个插队知青,主要通过自学而成为国内某直辖市一所重点大学理论物理的正教授来说,我就非常佩服。理论物理我不感兴趣也学不懂。当然,兄长替我们满足了早年毕业北大物理系父亲的愿望---子承父业。记得那次兄长还专门让我帮他买两本最新的物理学英文专著带回去,记得其中一本翻译成中文好像叫做“物理学的烦恼”,或者是“不仅仅是错了”。但一旦牵扯到政治问题,兄长总是“自以为是”,“训斥”我们弟妹。在我的眼中,兄长是一个顽固的“拥毛主义者”。因此,尽管亲情尤在,但倾向于避免和他讨论政治问题。所以,能够得到兄长的“褒奖”,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如果真如兄长所言,那么,为什么呢?我首先要归于在美国多年自由的“见多识广”。现代社会有许多重要的原则,其中第一原则就是“信息原则”:人们只有在掌握了全面的信息之后,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美国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尤其是相对于中国,)帮助我们成熟和智慧。而中国境内的老百姓能够享受这种好处吗?中国老百姓一点也不笨,也不缺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可恶的是,一直以来推行独裁愚民政策的当权者,他们为自己的私利,竭尽所能,剥夺人民的知情权。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成熟,也最终会危害中国国家的利益。我们作为普通百姓,惹不起,总能躲得起。因为人活着,只是满足于“吃喝拉撒”,用爱因斯坦的话说,那是“猪栏的理想”。人们还有更为重要的追求:公平,公正和自由。我认为这是“美国好”的首要原因。
如有不妥之处,让版主见笑,还望不吝赐教。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09:11:28
tickers:

再补充一点: 虽然国内网络封锁很厉害,但国内对于海外的比较有分量的东西(不牵涉中国政治),还是尽快转载的。 例如本人的这一篇研究报告(俺自吹自擂了不是),美国时间昨天中午在万维正式发出,美国时间昨天晚上就可在百度搜到,而且转载的网站是中国科学网,大篇幅转载。 新浪中国今天早晨也转载了,百度也可搜到。 但海外别的网站对此文的转载(例如文学城等),百度还是搜不到。 万维也是被国内所禁,当然搜不到原文。 用防火墙阻挡海外网站,对于学术和思想的传播确实很不利。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08:58:07
tickers:

谢谢您的留言和补充! 您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我在下一个版本一定要加进去。 特别是国内对海外网站封锁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我一定要强调一下。 再次表示感谢!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08:50:37
只作评论不写文章:

谢谢您的留言!

我在回帖中的那个说法确实不够认真。 那是因为我看到一些学者回国几次就开始谈海归, 但我忽略了一个事实,也就是我看到的这几位其实都是在做短期回国探亲后突然大发海归的感慨的,也就是说他们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并没有对国内以及接受单位做仔细的考察。 你的观点很重要,我觉得回国海归这么重大的决定还是要在认真和仔细了解国内的情况后再慎重地作出。
回复 | 0
作者:tickers 留言时间:2011-06-08 08:35:47
基本全面,收录。补充两条本人不海龟理由:1.不想,也很难昧着良心媚上欺下,事事需求人或装孙子。2.信息偏差/闭塞,至少再也难看到万维这样文章。
回复 | 0
作者:oldnavy 留言时间:2011-06-08 08:23:37
从三年回国一次很快发展到一年回三次以上, 其实对于很多在国内定义里属于模糊的"准高端"海归, 走不走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其实该考虑的都想了一千遍了,最后还是个人对自己的信心问题. 毕竟,现在回国比当年随大流出国风险要大很多, 而且,也不是一个人了无羁绊的时候了.
有人说能在美国混下去的人都会认为美国好而不考虑海归,我觉得没有根据. 其实很多海归的人都是因为美国无法满足自己在事业上的野心, 而要在美国混得好,野心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我认识的在国内能成功的海归,当年在美国都不差.尤其是最近五年回去的.
回复 | 0
作者:只作评论不写文章 留言时间:2011-06-08 06:44:56
这么详细的信息对打算海归的人们肯定有参考作用,解滨辛苦了。只是我有些怀疑有多少人能在读过之后认真地回味你写的内容,能在脑子里比较清楚地勾画出国内的现实。
以我的经验,我觉得你写的既全面也接近事实。不过,你说的常回国的人们倾向于海归,这话不太全面。我常回国,但觉得还是不归为好。可能你说的回国与我的回国不太一样。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有时回国呆的时间比较长,比如说一个月甚至以上。我尝试按当地普通人(就象一般大学教师或机关干部)的标准过日子,结论是,困难多多,不能适应。想按国外普通人的标准过日子,惭愧,找不到能付得起那个价钱的位置。还是老老实实在这儿呆着吧。TG说的是对的,不能折腾啊。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06:05:24
行必有我师:

您好! 谢谢您的留言!

我基本上是海不归之流的了。 俺不如您回国得勤,大概六、七年回国一次。 俺羡慕您每年回国! 俺自己一个人回国还很爽快,没啥不适应的。 难适应的是小孩子,总要弄点什么病之类的。 上次俺小孩回去几天后皮肤过敏,家里领导带小孩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等了半天看到了医生。 医生一听俺小孩是美国来的,顿时喜笑颜开,服务可周到了,并说她孩子也在美国读书。 看好病了,医生还跟俺家领导继续唠嗑,别的病人一大堆在后面等着看病,那医生也不管,搞得俺家领导不好意思,直说对不起。 国内的软件还有改进的空间哈。
回复 | 0
作者:冼声 留言时间:2011-06-08 06:03:24
谢谢大作,决定明年考虑。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8 05:52:16
润之毛:

谢谢您的留言!

您说的“对多数人来说,如果混得下去,都不会海归”确实有代表性。 "为什么?因为美国好!”也是诚恳的说法。 我也在“为什么美国好” 这个问题上尝试做出更具体的解释,但总不能对自己的解释感到满意,因为中国对海外学子也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些海归,回去后几年就发了,而且是大发。 尽管如此,大多数高层次学子还是没有回国,情愿默默无闻地在美国做事。 拙文中列出了几个“海不归”的理由,其中说到国内的学术腐败,大环境恶劣,人际关系复杂,都是相对美国来说的。 美国学术腐败的事情也偶有听说,但很难成气候,大环境十分优越,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 我想请教一下:您觉得还有一些因素需要强调吗? 多谢了!
回复 | 0
作者:行必有我师 留言时间:2011-06-08 01:17:57
解滨你好、我属于海不归、不过每年肯定回中国一次(^_^)
回复 | 0
作者:blueskycnau 留言时间:2011-06-07 22:02:44
在美国有人过不下去吗?

实在不行,拿起斧头咋自己脑袋变成傻子,政府一定供养着你。
回复 | 0
作者:死在外面 留言时间:2011-06-07 21:57:28
润之毛的评论很中肯。是啊, 如果在美国能过下去,没什么人愿意海归的。问题是,海归就能解决自己的困境了吗? 毕竟你我不是施一工!
回复 | 0
作者:blueskycnau 留言时间:2011-06-07 21:27:27
润之毛

哈哈哈, 你说过了,你说过就千真万确,就一句顶一万句了?

你还真的以为自己根葱呢。


见过自信的, 没见过这么自信的。。。。。。。。



难怪你叫润之毛呢,------



----------------

:润之毛 留言时间:2011-06-07 21:00:49
-----
还有,把海归与否推给孩子,不知自己信不信,反正别人不信!我以前说过,女人爱撒谎,但在海归问题上从不撒谎。我现在补充一句,男人也爱撒谎,尤其在海归问题上,特别爱撒谎。对多数人来说,(记住,你我都是“多数人”,不是施一公!)如果混得下去,都不会海归,为什么?因为美国好!为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呢?做人要honest!
回复 | 0
作者:润之毛 留言时间:2011-06-07 21:00:49
博士后不是学位,但博士后的工作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所在的研究领域是如此。比如学校每年在science,nature 的faculty招聘广告明确写着,除了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至少3年的博士后经历。
此外,洋博士和土博士不是最重要的,在研究领域,主要看你能发表什么级别的publication.主要是根据后者,决定你能否拿到助理教授的位置或者进好的公司。
还有,把海归与否推给孩子,不知自己信不信,反正别人不信!我以前说过,女人爱撒谎,但在海归问题上从不撒谎。我现在补充一句,男人也爱撒谎,尤其在海归问题上,特别爱撒谎。对多数人来说,(记住,你我都是“多数人”,不是施一公!)如果混得下去,都不会海归,为什么?因为美国好!为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呢?做人要honest!
回复 | 0
作者:死在外面 留言时间:2011-06-07 19:56:42
天天盘算着,为了一点小利,可以放弃自己。 要是中国几年后经济不行了, 跑得比谁都快。问题是,你回去别人不会把你当回事, 你很可能混不出来。你就把辛辛苦苦的钱给航空公司吧。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9:25:06
鄙视五毛:

谢谢您的留言!

我想为那些考虑海归的朋友做点调查。 如果本文可以对大家作为一种参考,我将感到十分幸运。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9:21:03
benznj:

谢谢您的留言!

那些有毒食品,网上都有详细的介绍。 国人无奈之余,常自嘲国人是天下最不怕毒的民族。这是个比较有普遍性的问题。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9:14:22
黑河人:

谢谢您的留言!

根据俺所读过的资料,国内对海归的年龄限制一般要根据资历做决定,我没有看到全国一刀切的那种情况,所以也许您海归还不算太晚。

但是留在国外也并非一件坏事。 正如您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国外绝对不是一潭死水。 所以俺觉得海归、海不归,都未必是错误的决定。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9:05:08
遊学生:

谢谢您的留言!

国内确实有您所描述的问题。 上次我回国中间的一天,在上海站买火车票,排队很长,但我看有一个外国人购票窗口,一个人也没有。 我就拿我的国外护照给那个窗口的人看了看,那个人很爽快地卖票给我了。 可是买好票后,一摸裤兜里的几百元人民币不翼而飞了。 我赶紧找到个警察报警。 那警察说,这种偷窃案在上海站每天都有几十件,很少能逮到窃贼. 我只好自认倒霉。
回复 | 0
作者:blueskycnau 留言时间:2011-06-07 18:59:55
expertise

既然你问道这个问题, 还是我来答复你吧

你说因为孩子的问题留在美国是因为还是觉得美国好还是为了孩子将来。

我告诉你: 你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上了初中,回去以后语音跟不上,数理化也跟不上,甚至思维都跟不上,你让一个10几岁的孩子怎么办?让他们跟不上吗?让他们考不上大学吗?

你有更好的办法吗?请告诉我。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8:55:42
齐城伟:

谢谢您的留言!

我,还没有海归呢。 您有海归的打算吗?
回复 | 0
作者:解滨 留言时间:2011-06-07 18:53:42
expertise:

谢谢留言!

您说的这个问题恐怕不是1/3, 而是1/2的高端海外学子都有。 国内中小学的竞争太激烈,学生简直是暗无天日地在苦读,没有幸福的童年。

美国的中小学,我们作为家长,经常批评其教育方式为“放羊”。 可是一旦孩子要面临回国时,多数家长还是要孩子在美国长大。 这是因为美国的学校虽然不教孩子许多东西,但却提供学生许多在中国的中小学里得不到的东西,如玩乐、体育项目,音乐活动,创造性和独立性等等,同时也鼓励小孩子参加许多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如为残疾人募捐,等等。 小孩子在美国发展,不但大环境较好,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发展比较全面,日后成功的几率相对来说高一些。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自己都是国内“苦读”出来的,对于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走过的痛苦的路,很不甘心,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孩子在国外受教育,健康地成长。 说句实话,一个小学3年级的学生,每天的作业要夜里11点甚至12点才可以做完,寒暑假都要上补习班,周末更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家长能不心疼吗?

现在国内的腐败已经蔓延到小学了。 您有没有听说少先队“五道杠”那件事? 在国外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不成熟的观点,如有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 0
作者:齐城伟 留言时间:2011-06-07 18:51:55
读了老半天、我还有一点没整明白:解滨您是海归了、还是海不归了?给个说法吧(^_^)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万维13周年征文
注册日期: 2011-02-14
访问总量: 2,106,22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有奖征文:海归,海不归
最新发布
· “海归,海不归”有奖征文揭晓
· 细柳营:海归与不归的意向和选择
· 牛北村:张老实海归记
· AManlyMan:海归,海不归
· 文章笑权:不想归化社会,应当尽
· 佚名:海归海不归,再海归再海不归
· 廖宛虹:人间母女情,归心值几何
分类目录
【有奖征文】
· “海归,海不归”有奖征文揭晓
· 细柳营:海归与不归的意向和选择
· 牛北村:张老实海归记
· AManlyMan:海归,海不归
· 文章笑权:不想归化社会,应当尽
· 佚名:海归海不归,再海归再海不归
· 廖宛虹:人间母女情,归心值几何
· Kitty Yim:明天就要嫁给你了
· 索额图:海归与爱国之关系辨析
· 雪融:海龟出轨找二奶并不是男人
存档目录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10 - 2011-05-31
2011-04-02 - 2011-04-28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16 - 2011-02-2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