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天前,我加班很晚回家,单元门前有一辆车停着。 小区里的草坪灯很亮,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一个男人在车里。 他把车座后移,斜躺在上面,抽着一支烟。 借着一闪一闪的亮光,我认出是隔壁单元的邻居,一位大学老师。 车里的音响传出低沉歌声:别让我一个人醉,别让我一个人醉…… 这个男人我印象蛮深,他们夫妻可谓郎才女貌。 妻子很漂亮,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但是她的那种美我又总觉得哪不对劲,后来看出来了,是缺少一种叫书卷气的东西。 知乎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 答案更倾向于,想自己跟自己待会,放下灵魂的负累,做一会儿自己。 相反,能让你飞奔上楼,把一天的境遇,迫不及待地分享给另一半听的,又是什么原因呢? 02 我有一对是夫妻的同事。男的是凤凰男,考学进城,在技术部当工程师。 女的虽然漂亮,但文化程度很低,在车间当工人。他们,是那种各取所需的“条件相配”夫妻。 同事们经常谈论他们的婚姻,说他俩没有共同语言,男的经常借口加班,总是很晚回家,还几次听到过他在单位前面的空地上大喊:难受啊…… 那时,我尚年轻,不懂。 等进入婚姻的围城后,慢慢才明白: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种不同的婚姻状态。 二十岁的时候,决定吸引彼此的,大多是荷尔蒙的作用。 等婚龄慢慢增长,更多的是关注灵魂的碰撞,少了许多小儿女的耳鬓厮磨。 而如果婚姻不再默契,多是从灵魂高度有了差距开始。 若其中一颗一直大踏步前进,而另一颗却原地不动,哪怕曾经外表看起来多般配的一对,其实在灵魂上也已经难觅相亲相爱。 在一起生活,只会感到相对无趣,事事无聊,寂寞无边。 03 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懂得很少,却会傻傻的相守相依,幸福一辈子。 两个无心无肺的男女,一地葱皮,一屋子热气,一双儿女,也会很快乐地生活。就像我的爷爷奶奶,在我记忆中,是最恩爱的老夫老妻。 我一出生,他们就老了。他们经常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坐在街头巷尾和邻居们聊天,很少看到他们单独一个人出现。 他们是尘世里最普通的夫妻,不懂经济,不懂政治,他们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天的晚餐,膝下的子孙,邻居的故事。 可是,他们的灵魂在一个高度上,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恩爱的源泉,也是来自于灵魂的相配。 04 《浮生六记》中,写过芸娘和沈复的爱情故事。 芸娘与沈复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在仍然很“封建”的时代,几乎可以算是“自由恋爱”而亲上加亲。 婚后,两人情意相笃举案齐眉。 结婚经年,两人“情愈密”,就算在庭院里、走廊里、暗房里,不管何处,如果夫妻俩不期而遇,必然双手紧握,双眸含情凝视:“你去哪儿呀?” 带着难以克制的欣喜,好像蜜月期一直无尽头。 有一年的七夕情人节,芸娘置办了香烛瓜果,夫妻俩同拜天地。 沈复专门刻了两方图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红字的归夫,白字的归妇。 后来,芸娘病逝,沈复变卖所有家产,葬芸娘于扬州城外的金匮山。 他常到爱妻墓冢前哭坐良久,终身未再娶。 05 我见过深夜买醉哭泣的女子,也听过男子半夜孤独地高歌,还安慰过下了班不愿回家的同事。 他们不是没有家,没有伴侣,而是与那一半的灵魂早已不在一个频道上。 一个人的孤独并不可怕,两个人的孤独才可怕。 所有的感情走到最后,拼的都是赤裸裸的灵魂。 维系婚姻需要灵魂的碰撞,两个没有心灵共鸣的人,如果有条件,更大的几率会选择分道扬镳。如果没有,则会维持一份寡淡的婚姻。 这种婚姻最终,更多的成分是只在世间作伴,在红尘中取暖,勉强继续。 而幸福的婚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精神的树木共同生长。 恩爱的夫妻,都是灵魂最相配的那种,高度一致,审美统一,两情相悦,两心默契。 他想的就是她愿的,他说的话她都懂,他未曾说出口的话,她也明白。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心领神会。 这样的夫妻,是情人,是良友,是知己。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