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绛回国后根本就没有去过西南联大,而是一直住在上海,当年和她住在一起的还有多人活在世上,可以证明。那一段时间我父亲正好在昆明海关工作,经常和钱钟书往来,讲过不少往事,钱钟书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由于杨绛不在一起,钱钟书闹了许多笑话。所以小说中有关钱钟书夫妇的情节纯属造谣污蔑。 二,在文革中宗璞的父亲冯友兰投靠四人帮,在批林批孔中出卖良心胡说八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钱钟书对此十分看不起,出言讽刺。宗璞写这本书就是要为她父亲报仇。 三,对于钱钟书的学问宗璞是根本不可能懂得的。 钱钟书是一位罕见的奇才。但是正如杨绛指出的不是什么“过目不忘”“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他只是痴迷于读书,重要的地方反复读,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在我父亲向钱钟书讨教翻译问题的一封信中,钱钟书批示:翻译应当“得意忘言”,给父亲启发很大,他为此发表了一篇论文,将“得意忘言”作为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事实上,翻译工作是一项再创作过程,人们评价朱生豪、傅雷、草婴等翻译大家的作品不仅传神地表达了原著的精神,而且文笔更加优美。 不仅在翻译方面如此,钱钟书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领会文章精神,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这种读书方法只有天才人物才能够做到。 杨绛的才华远远不及钱钟书,所以她在哲学、文学评论、比较文学、诗词等高端领域没有什么成就,而且终其一生向钱钟书学习也没有掌握,因为她没有天才,而主要在散文、小说等大众领域取得成就。但是她是理解钱钟书的。 对于钱钟书的文章,别说是宗璞,即使是他爸爸冯友兰,除了哲学以外,有关比较文学、诗词方面的著作,是否能够完全理解,我也持怀疑态度? 钱钟书的文章向来都是面向小众的。天才人物人物的理论总是小众的。 钱钟书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天才是他人无法企及的。这集中表现为厚积薄发所写成的《管锥篇》,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最高智慧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钱钟书三十多年只是读书、讲课、翻译毛选,直到毛泽东去世,开始知识分子的春天,才将几十年的读书心得集中在这本书中;今后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管锥编》出版以后,父亲在第一时间得到签赠。他读后对我说:这是一本文化巨著,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读懂。 国外甚至有学者们将《管锥篇》与《尤利西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为深奥的两本著作。 对于《管锥编》,我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说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真正的惊世之作。 4,钱钟书夫妇一生淡泊名利,尤其厌恶官场,他主张做学问必须“耐得寂寞”。 文革后期,江青派人请他参加一个会,他生硬地拒绝了;来人说:那就说你病了。钱钟书说:我身体很好。 胡乔木和钱钟书在清华外文系为同班同学,对于钱钟书的才学一直是很佩服的;改革开放后,胡乔木贵为政治局委员,主管全国意识形态,竟然屈尊去拜访钱钟书,钱钟书不卑不亢,只是以老同学身份与之叙旧;回去后,胡乔木任命钱钟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钱钟书并未为所动,依然读书、写作如旧。 这些与冯友兰巴结四人帮出卖人格形成鲜明对比。 5,钱钟书夫妇在1948年末曾经和胡适等人在朋友家讨论局势和苏联的实际,况;当时,联合国和英美台湾多所大学要聘请钱钟书夫妇;他们却不想离开祖国。但是对于政治形势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的;所以对于政治运动一直很冷淡。只是以读书、教学、翻译《毛选》度日(他是《毛泽东选集》翻译组总编审)。后来才知道57年他已经被内定为右派,所以几次邀请他参加座谈会,他一般不发言,不得已就说几句正确的话,使党委无从下手。 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下放五七干校去农村劳动。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学者纷纷来拜访他,以至于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外国人到中国要看三件宝“爬长城、吃烤鸭、拜访钱钟书”,于是,钱钟书像出土文物一样从新被中国人认识了。 有一次在国际汉学大会上,钱钟书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有三位汉学家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钱钟书的。 当然,钱钟书夫妇不是完人。 钱钟书一生持才傲物,自视极高,且语言尖刻,容易引起人们反感。尤其对于巴结权贵出卖良心的知识分子,更是鄙其为人,出语刻薄,入骨三分,引起他们仇恨。冯友兰父女就是其中之一。 钱钟书在学术上的成就,尤其是在贯通中西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但是只可能为少数高层次学者所理解。一般知识分子是难以理解的。 钱钟书在生活中率性而为,有时候表现得任性而天真,往往被不了解者视为狂人。 但是,钱钟书夫妇在大节上爱憎分明,在日本沦陷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日本人和四人帮的淫威下,依然保持自尊自爱;但是他们不是一味硬顶硬扛,而是依靠智慧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孔子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处于没有道德的时代,就应当隐瞒自己的智慧,大智若愚,但是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 在毛泽东时代,像朱德那样大隐隐于朝,一般人根本没有可能。即使像钱钟书那样世事洞明地隐于市也是极不容易的! 当然,同我的外公和舅舅们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真理相比,钱钟书还只能够算上一个犬儒主义者,但是和向四人帮曲膝投降的冯友兰相比还是要高得多! 当然,由于人生观的不同,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几千年来,人们歌颂志士仁人文天祥、岳飞、林则徐等等,但是在现实中却大多选择犬儒主义。 今天,郭沫若、吴晗、冯友兰等专为权贵折腰的文人已经成为广大知识分子耻笑的的对象。但是钱钟书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崇拜的对象,不仅盲目崇拜他的学问(事实上,绝大多数崇拜者并不懂得他的著作),而且推崇他的犬儒主义生活方式。而对于外公的先进思想和高贵品德则理解者甚少! 今天的知识分子大多数不懂得,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是因为犬儒主义,而是因为他们“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家国精神。 正因为这样,所以于丹才能够成为“学者”,倪萍才能够成为“共和国脊梁”。 这也许正是今天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