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学艺术的真实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虚构和夸张;像卡夫卡的作品已经达到荒诞的程度,却无疑是传世名著。我们说的真实是感情的真实投入。没有真情投入的作品或者演出是没有灵魂的。 无论是邓丽君还是刘欢的演唱会都是充满真情的;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都是抒情的,他演奏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是一首曲调十分优美的曲子,他却无法演奏出对于毛主席深厚的感情;李双江用中文演唱歌曲时充满激情,但是用意大利语演唱《我的太阳》和《重归苏莲托》时却是支离破碎,因为他不懂意大利语;托尔斯泰在写完《复活》以后,感情十分痛苦,决定抛弃自己的财产,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一个小火车站;莫言出生在1955年农村,对于那个极端贫困混乱的苦难年代感受深刻,所以才会写出那样深刻反映时代真实的作品。 同样的时代,在浩然笔下却成了另外一种情况,饿死几千万人使全国人民常年贫困的农业合作化竟然成了《金光大道》好《艳阳天》,这在当年的中国是找不到这样的样板的,从刘少奇到普通农民都深知道其害的,不管浩然怎样辩护,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真实感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似乎是抒发个人情感,但是其真实而强烈的情感却剧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即使是苏联作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如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真实地反映了十月革命后知识分子绝望的心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真实地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混乱和苦难、.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则真实地反映了苏联集中营中的苦难和绝望,所以也都是经典名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其真实和深刻的感情投入使得苏联当局十分害怕,口诛笔伐,只有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是个例外,在苏联,尤其在斯大林时代,有关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都是图解,政策,不管这些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多少痛苦和死亡,一律都是唱赞歌。《磨刀石农庄》《金星英雄》《光明普照大地》等等,无不如此,否则就是反对苏联、反革命;但是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里,却敢于面对历史的真实,描写了苏联农村的混乱、贫困和落后,甚至写到了红军中的阴暗面,而且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因为那时候顿河战区正是托洛茨基所辖的地区,而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的死对头,揭露敌人的阴暗面就是我的朋友;所以肖洛霍夫受到斯大林的格外宠爱和支持。但是,不可否认,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不仅真实地描写了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的真实情况,而且投入了深重的感情。 朗朗是一位罕见的钢琴天才,其指法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但是他不可能像李云迪那样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因为他对于肖邦作品的理解不深;最近几年看朗朗演奏,人还是那个人,指法依然那么流畅娴熟,但是却没有了感情,变成了一个钢琴匠,一个熟练的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