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应当怎样评价李双江?首先要正确定位他的身份。他虽然贵为少将,但并无实权,他的学生韩晶、韩红也没有实权,其影响远不如金铁霖有实权的学生彭丽媛、宋祖英。李双江主要是艺术家。评价主要应看他在声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一, 在电声时代,美声唱法必须与时俱进。 美声唱法源自中世纪宗教唱诗班。要求歌者的声音园润优美;而且依靠自身力量将声音传到整个剧场,所以每个声区都要增加共鸣;低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中声区以口腔、咽腔共鸣为主;高声区以头腔共鸣为主。这种唱法的毛病是,由于发声方法与说话相去甚远,,使人感到不亲切。 随着电声扩音器材的发明,尤其是高保真扩音设备,使歌者不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将声音传向远处。而且美声唱法经过扩音后音量太大,人们听着感到震耳,并不舒服。 由于不用强烈共鸣,对歌者的声音不再要求十分圆润。我们听到流行天王麦克尔.杰克逊、莱昂纳多.里奇;天后莎拉.布莱曼、席琳.迪翁等的嗓音中都有一种磁性的声音;这在美声唱法中是不可思议的,这种磁性声音经过共鸣放大就成了嘶哑。但是,不加共鸣听起来却很舒服。如席琳.迪翁演唱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她的磁性声音使这首歌变得更加缠绵而荡气回肠增加了这对恋人生离死别的无限感伤,也为整个电影增色不少。吴碧霞是民族唱法教学大师金铁霖的弟子,曾获得全国民族唱法一等奖;又师从美声唱法教学大师郭淑珍,曾在国际声学比赛中获得美声唱法金奖。她的声音圆润美妙,但是演唱《我心永恒》,却怎么也唱不出席琳.迪翁的荡气回肠,缠绵的韵味。 中国流行歌手中,台湾的凤飞飞、蔡琴,大陆的毛阿敏、韦唯等都有磁性声音,但是甜美不足而偏沙;大陆女歌手似乎那英的声音有一些磁性但是鼻音太重,其她似乎大多走邓丽君的甜美声音道路;但是邓丽君是不可复制的,即使一些被称为小邓丽君的歌手,刻意模仿邓丽君的打扮,其实都比邓丽君漂亮,但是音色的甜美清纯,声音的控制运行,感情的投入都是无法和邓丽君相比的。 二, 电声扩音时代美声唱法再难显昔日辉煌。 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必须有大批观众才能有资金投入,才能吸引许多有才华的人才加入,才能得到发展。 当代,流行唱法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人才加入。而美声唱法由于远离现实生活,受众少,难以吸引有才华的音乐人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再难出现伟大的卡鲁索、高音之后卡拉斯这样的伟大歌唱家。以当代最红的三大男高音来看,帕瓦罗蒂由于得天独厚的短粗脖子而能够轻易地将气息冲向头腔,唱出HiC(C3)在演唱《军中女郎》时连唱九个HiC而震惊世界,但是他的音色从来就不美,不要说比高音之王吉利,连同时代的斯台芳诺等也比他强得多,所以他只是高音C之王,而不是男高音之王。多明戈音色优美,但是他活动得最自然的音域在A2附近,实际上是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他的HiC是依靠声学技巧推上去的,我每次听他唱HiC的时候,总是替他担心,果然,在上海的一场独唱音乐会上,他在高声区失声了,这对于帕瓦罗蒂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卡雷拉斯是个典型的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优美,但是音量太小,三人合唱《我的太阳》时,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 二十一世纪流行唱法将得到大发展。但是流行唱法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与语言有重大关系。李双江为美声唱法民族化作出贡献。 三, 李双江对中国声学的贡献。 每一个歌手都有个成长的过程,李双江歌唱事业的巅峰当在八十年代,我们以八十年代他举行的“李双江独唱音乐会”作为代表进行探讨。 李双江的嗓音中有一点点磁性,与典型的美声男高音如魏松、莫华论、廖昌永等相比,他并不是理想的男高音人才。他的老师喻宜萱、蒋英、沈湘、郭淑珍都是美声唱法大家,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正在探索美声唱法民族化,选择他作为培养对象是有其深意的。我们看到,八十年代时李双江的气息控制已经炉火纯青、收放自如,他的高声区有着尤金-奥曼迪曾赞扬他的『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样的热情』。 他的声音支点清楚,因而吐字清晰,再加上充满激情的演唱,使他的歌声分外感人。在高声区他掌握了很好的头腔共鸣技巧,即使在HiC附近仍然能够收放自如,在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中是高水平的。 而在中声区,他只用弱的口腔、咽腔共鸣,使声音圆润亲切,如同说话一般,使听众感到如同在向你讲述一件事情,亲切动人。低音之王谢列亚平认为唱歌应当像说话一样自然。李双江在中声区做到了这一点。 听李双江唱歌,在中声区亲切自然,在高声区热烈激情、激动人心,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热烈的感情。这也是他特别吸引女性听众的原因。 李双江很好地将美声唱法按照中国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在民族化方面做了许多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当他用外语演唱时,支离破碎,不知所云,而唱中文译词时,马上变得亲切动人。如在演唱《重归苏莲托》时,原文为 “Video mare quant/e bella……”当帕瓦罗蒂等用意大利语演唱时,由于浓重的喉音而几乎连成一片,李双江却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发音,成了“Vi de o ma re quan t/e be llo……”,令人不忍卒听。但是,接着唱中文译词“看这海洋多么美丽,多么激动人的心情……”,仿佛在听热情的拿波里人向你介绍他们的故乡,亚得里亚海边美丽的风光一幕幕展现在你的眼前。尤其在最后“请别抛弃我。别让我感受痛苦。重归苏莲托,你回来吧。”李双江根据中国语言的特点,在轻重缓急上进行了调整,如泣如诉,感情真挚动人,产生极其强烈的震动人心的效果。 《连斯基咏叹调》(青春,你飘向哪里?)是歌剧《叶夫根尼.奥捏金》中的一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看似普通实际极难演唱好。李双江在学校就开始演唱这首歌曲。经过二十多年推敲,他按照中国语言特点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调整。如开始的一句,原译文为“哪里去了,一生的青春岁月,你远远地漂向哪里?……”,改为“青春,青春,一生的黄金时代,你远远地飘向哪里?……”口型就合适多了,他对全曲节奏按照中文特点进行了调整,更加流畅自然,诗人在决斗前夕内心中的彷徨不安:对于生命的留恋、对于奥尔迦的痴情热爱和为了维护自己爱情与尊严而不得不进行决斗的矛盾心情,从他的歌声中缓缓流出,仿佛在听他朗诵一首抒情的叙事诗,感人至深,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可以看作将外国歌曲进行中国化再创作的典范。 许多歌曲经过李双江延长器,马上充满激情,活了起来。如《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原来是广州歌舞团男高音歌手游国恩演唱的,懒洋洋毫无生气。经过李双江演唱,立即充满激情,很快传诵开来。 一些普通的民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李双江都能唱得活力四射,充满激情。 李双江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成功改革者,笔者认为他对其他唱法也有很大影响。流行唱法在中声区如同说话,使人感到亲切。但在高声区,由于发声支撑点在上颚部位,过于靠前,没有共鸣,声音干涩而薄弱,,无法表达热烈的感情。如《我的太阳》中的“还有个太阳,比这更辉煌……”表现的是罗密欧看到凉台上的朱丽叶时热烈的欢呼;《兰花花》中“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表达的是兰花花逃出周家后见到情哥哥时的迫切激动心情;《白毛女》中喜儿的“乡亲们哪,乡亲们,爹爹爹爹,……”表现了喜儿向乡亲们极度悲愤的哭诉;这些都是流行唱法所无法表达的强烈感情。刘欢、孙楠等脖子短粗的歌手很容易掌握头腔共鸣,在高音区也采用头腔共鸣,也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而在中声区则依然采用轻轻的口腔和咽腔共鸣,给人以亲切感,实际上与李双江殊途同归。而费玉清、张学友、蔡国庆等脖子较长歌手,只好将高声区支撑点稍稍后移,采用假声再用咽腔托一下,形成娘娘腔,比较好听,但是无法表达强烈感情。 李双江对中国声学事业是有贡献的。当然他有许多事情受到人们谴责。但是教子无方既与老来得子(生李天一时他已经57岁了)有关,而且老夫少妻,教子问题上总是会以梦鸽为主的。他的少将军衔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事实上,以李双江的资历和贡献,完全可能评为一、二级教授,按照规定享受正局级,可以授予少将军衔。至于在男女关系方面,我们当然应该提倡李光羲夫妇那样忠于爱情,相爱相伴终生。但是对于艺术家不可过于苛求,任何艺术都是表现感情的。作曲家的感情要通过表演艺术家表现他们的感情,他们有时比较落寞孤寂,如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等终生未娶;而表演艺术家则要将他们的激情传递给观众,容易引起异性观众的爱慕和崇拜,他们的生活容易浪漫。钢琴大王李斯特是有名的美男子,当时欧洲许多贵族妇女以能与他有一夜情为荣,他最终也是倒在美女怀中的,但是这并无损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我们不应以李双江的生活作风问题而抹杀他对中国声学事业的贡献。毕竟,艺术家以他们艺术魅力吸引女性,总比以伟大领袖为代表的官员们以权势和利益诱逼女性要高尚一点。 大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