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黄海的博客
  信息化大革命引导大同世界
网络日志正文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章共产主义密码全破译(5) 2019-03-09 17:46:44

第二节  信息化大革命

1.11  信息化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是同社会生产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们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把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消灭私有制。最后在“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

 

1.11-1、     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消失与国产消亡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就要消灭私有制,要消灭私有制必先消灭阶级,要消灭阶级必先消灭国家。那么国家是什么?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精辟指出:“国家一直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机构,一直是由一批专门从事管理、几乎专门从事管理或主要从事管理的人组成。” 国家管理机构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不断变革原始氏族制度的过程。而氏族制度的由盛转衰,又是伴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的。正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氏族公社逐步走向瓦解才造成了国家机器的逐步形成。所以消灭国家必然先要消灭三次社会大分工。

1)、   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生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在原始社会后期,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相应繁盛起来,各地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在河北邯郸沟的一个大土坑中,就发现有21头猪的骨骸(骨骸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址)。驯养这么多的动物,已经不是从事农业的人在业余的时候能够办到了。这说明畜牧业和农业已经开始分离了。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在原始社会后期,制陶业和冶铜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它如纺织、木工等手工部门也都有很大的进步。手工业制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表明手工业已经是专门的职业。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它发生于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的时期。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了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商品交换的发展,使得各地的联系大为增强,从而导致了各氏族、各部落、各民族的杂居。这时居住在一个地区的人已经不再是血缘相同、利益一致的氏族集团。氏族的共居的自然条件已经被破坏了,氏族团体已经无法处理氏族内部事务,氏族公社开始瓦解了。

2)、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消失是国家消亡的前奏

要消灭私有制,必先消灭私有制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度可以通过革命的手段强制性进行废除,而社会分工则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进而慢慢消失(社会大分工消失的过程也就是全人类社会大合作兴起的过程)。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消失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程度,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为了商品, 甚至连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马克思主义者又认为,商品经济运转是通过市场进行的,没有市场交换,便称不上是商品经济。市场有多种,但基本的是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当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业工人就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重要前提,又是其发展的巨大动力;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和规范作用。这也就是说,谁控制了市场,谁就控制了商品经济;谁改变了市场,谁就改变了商品经济;谁消灭了市场,谁就消灭了商品经济;谁消灭了商品经济,谁就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生产关系一旦被消灭,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就呼之欲出了。以前是需求引导市场,现在是信息消灭市场。随着共产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消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大大加速全人类共居的进程,各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的联系而重新组合在一起,国家概念将受到冲击;工业4.0的深入将供给和需要密切联系起来,通过网络上直接分配的产品将代替市场买卖的交换商品,专业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彻底消失,全人类社会“共居”的“技术条件”完全形成,第一次社会大合作出现,无产者逐步走向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再也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政府赶人入社(人民公社),而是全人类的网络互联。

3)、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消失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有剥削制度的存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就不能解决,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剥削制度,消灭异化劳动,从而创造了消灭三大差别的实际条件,也就是消灭了前二次社会大分工。

脑力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消失。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物质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所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仍然存在,个人天赋的不同与工作能力的不同还是天然特权;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使用越来越简单化和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使用了更多的生产工具。人们普遍使用人工智能从事社会化生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彻底被解放了出来。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别消失也就是第二次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消失。要想消灭农业和工业、城乡之间的差别,必须将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限制,也就是将农业工厂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 农业长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靠天吃饭,受土地和自然因素的制约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化;农民数量多,分散地域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市场信息不畅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附加值低,农民难以致富。要使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必然要使农业摆脱土地的制约,最后农业生产做到像工厂一样,实现机器大生产,最终人工智能生产使农民“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生态农业是解决工农差别的有效途径。无土栽培技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可以用来立体栽培建设工厂化的智慧农业大棚提高劳动效率。一般来说,在农村建设智慧立体农业大棚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限制,立体大棚是普通大棚的三倍高度,农业立体生长,产量增加4-5 倍;大棚内二氧化碳发生器补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农业产量增加2倍;不用农药,红光驱虫,食品安全有保障;引进高效能硅基LED技术,达到节能效果;引进先进的分布式通讯技术,降低设施成本及操作成本等。智慧立体农场在环境调控的情况下,并配合LED生长灯光谱照明,可促进植物生长速度达到户外自然生长2倍以上,能够真正做到“稳态量产”,如果大棚顶层再加上光伏发电作为补充的话将进一步利用新能源解决了能源危机问题。只要有LED生长灯和营养液就能代替阳光和土壤,在城市里,每个楼房甚至每个房间都可以进行工厂化的生态农业种植。工厂化生态农业将是最好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将农产品以工业产品的方式生产出来,以后家庭和工厂都能普及种植庄稼,彻底消除了农业受地域限制、靠天吃饭的现象。消灭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还要农牧结合为抓手,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建立一个农牧生态园,将“农林牧渔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仿效美国畜牧业以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为主。以重点城市为中心发展城市圈经济,工业农业相结合逐步平均分配,让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最后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人工劳动,实现“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随自己的兴趣”自由劳动。

4)、    国家的解体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第一次全人类社会劳动大合作的出现,促进了产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地域观念的限制。产品经济的发展,以网络媒介为组织的全人类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从而导致全世界各民族一起生产,共同分配。全世界的社员利用网络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大家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政府被边缘化。在信息化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第一次社会大合作开始,全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各民族互相融合、经济利益一致、关系情同手足的“共居公社”,政府再也不能处理国内事务,国家开始瓦解。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产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公有制的产生,消灭了私有制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大分工逐步消失,使得本来需要家族、家庭内部互相处理的工作逐渐由全社会或人工智能代替,一个个劳动者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细胞,自由人劳动与自由人消费出现了,生活资料也逐渐由家庭的“私有财产”变成了个人所有制的消费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个人生活资料的不断丰富,贫富两级分化日益缩小。公有制的发展完全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个人私有财产,这就导致了国家从根本上发生解体。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灭了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消灭了私有制产生的政治基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员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共同经济利益,必然会“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这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一旦到了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阶段时,国家就必然“自行消亡”了。全世界联成一片,新的社会现实越来越边缘化阶级统治的政府机构,而迫切呼唤第三种力量——共产主义自由人管理机构的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扩大了“联合起来的个人”,进一步加速了国家的解体过程。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末期,“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这个时候“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资本家不得不改变生产方式,进行社会化联合生产。新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争夺更多的生产资料,新兴的共产主义联合体组织必然会“以下犯上”向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猛攻。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或被逼革命或被迫进行改革,逐渐废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合法”地位。通过共产主义者“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生产资料逐渐落入整个“无产者的联合体”手中。随着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无产者的联合体”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小,最终“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

总之,国家赖以生存的地域限制的自然前提,财产私有的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剥削、压迫的政治基础,在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的强力冲击面前,一个个土崩瓦解了。频繁的经济危机使无产者的联合体越来越加壮大,共产主义的步伐变得更加匆匆到来。


浏览(149)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angming221
注册日期: 2019-03-06
访问总量: 3,07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分类目录
【大同世界】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二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章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 信息化大革命与共产主义 第一
存档目录
2019-03-09 - 2019-03-0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